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第一节、货币供给机制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银行系统创造货币的基本原理银行系统运作涉及三个角色:公众(Public)、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与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整个货币量M等于现金加上存款:M = CU+D现金储蓄率(c urrency deposit ratio:c)表示现金对存款的比率:c=CU/D现金储蓄率反应货币内部结构,它是通过公众选择行为来确定的。
商业银行是一国银行体系的主体。
政府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银行放贷的最大限度。
r = RE / D, 0 < r <1。
最后一个角色是中央银行,基本职能是保持本国币值和价格稳定。
现代经济通过银行系统创造出货币。
如果经济中存在银行认为有利可图的贷款项目,初始增加的900万元存贷款款最终会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创造出相当于一个以900万为首项、公比为0.9的几何级数,即900万元存贷款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是这一级数的总和:900(0.90)+ 900(0.9)+ 900(0.92)+ … + 900(0.9n)公比m为0.9,n趋向于无穷大时,m 的n次方趋于零,即m n n→∞= 0。
于是,S=a/(1-m) = 900/(1-0.9) = 9000。
也就是说,900万元贷款可能创造的总货币供给增加量为9000万元。
银行新增存款创造的存款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第一次贷款数额。
二是数列的公比,公比数值越大,货币供给增加量越大。
该公比与法定储备率的关系是:m = 1 – r。
因而,法定储备率r越低,公比m数值越高,一笔存款带来的存款增加数量越大。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指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储备:M b = CU + RE。
M = (c+1)M b/(c + r)。
M与 M 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 base multiplier:mm)。
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新版-第8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1节货币需求

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新版-第8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1节货币需求[单选题]1.费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与剑桥方程式存在差异,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
A.储藏手段(江南博哥)功能B.交易手段功能C.资产功能D.价值尺度功能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之一就是: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侧重于商品交易量对货币的需求;而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侧重于收入的需求。
[单选题]5.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变量应为()。
A.基础货币B.超额储备C.货币供应量D.利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内容。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的选择上有分歧,凯恩斯主义认为应该是利率,货币主义坚持是货币供应量。
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影响,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单选题]6.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
A.B.C.D.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选项A为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单选题]7.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的影响。
A.利率不确定性B.收入不稳定性C.证券行市不稳定性D.国家政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的相关内容。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
[单选题]8.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动机不包括()。
A.交易动机B.投机动机C.预防动机D.消费动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往往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
[单选题]9.凯恩斯主义把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货币与()。
A.股票B.债券C.存款D.不动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凯恩斯主义把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分为货币与债券,认为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
[VIP专享]章8.《货币供求及其均衡》测试
![[VIP专享]章8.《货币供求及其均衡》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69dd9f0e804d2b160a4ec043.png)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一、判断题1.(×)货币需求量系一国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量。
2.(√)货币需求量系存量概念。
3.(×)货币需求主要分析的是对现金货币的需求。
4.(√)货币需求既包括现金货币需求量,同时也包括存款货币需求量。
5.(× )货币需求量反映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以现金形式保有的财富量。
6.(√)货币需求是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7.(√)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
8.(√)货币需求并非是一实测值。
9.(√)货币需求量可看作是宏观管理当局的一个预测值。
10.(√)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的。
11.(×)现金交易数量说与货币数量说统称为现金余额数量说。
P35812.(×)现金余额说是费雪提出的。
P35813.(√)现金余额学说在货币需求理论和方法方面比现金交易说有了很大进步。
14.(√)根据凯恩斯的解释,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均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关系。
P35915.(×)按照凯恩斯的解释,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增加。
P35816.(√)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P35917.(×)凯恩斯认为,利率是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减函数。
P35918.(√)一般认为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必然会推进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
19.(√)在货币需求函数方面,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概念并强调该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决定性作用。
P361 20.(√)在货币需求理论上,弗里德曼与凯恩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决定作用,认为利率对需求的影响并不明显。
P361 2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其实并不敏感。
P36122.(×)货币供给量系流量概念。
23.(√)货币供给量系存量概念。
24.(×)货币供给量强调的是一国某一时点上金融机构的现金货币存量。
第八章 货币供求理论总结

2019/1/22
20
特点:
1.恒久收入; 2.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 3.利率对于货币需求影响不大。
2019/1/22
山东交通学院财经学院
21
五、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自学)
收入水平 利率水平 价格水平 金融资产收益水平
2019/1/22
山东交通学院财经学院
22
第二节 货币供给
0.37 0.365 0.36 0.355 0.35 0.345 0.34
数值
1
2019/1/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山东交通学院财经学院
M1/M2
28
二、货币供给过程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
2019/1/22
山东交通学院财经学院
29
(一)基本概念
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 活期存款。 原始存款:指商业银行吸收现金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贷款形成的存款。
含义: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在将来有利的时 机进行投机以获取更大收益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和需求。 凯恩斯假定人们持有资产的两种类型:货币和生息资产。 投机需求,就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 决定因素:与利率成反比
M 2 L2 (r )
d L2/di<0
其中:M2:投机性货币需求
r:市场利率
派生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指由商业银行用转 账方式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 申出来的存款,又叫衍生存款。 法定准备金(Rd 与R t)和超额准备金(E) 活期存款 demand deposits 定期存款 term deposits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本质:马克思从劳动价值理论入手,通过分析商品进而分析货币的本质,得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基本结论。
1、货币是商品;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又是和其他普通商品相区别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如果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那它就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信用货币含义: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1、现金货币;2、存款货币;3、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4、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5、金准备制度。
我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1、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稳定人民币价值的最基本保障是商品;4、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原则;5、人民币是一种管理货币,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效的管理;6、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7、建立必要的金银、外汇储备。
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当前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根据货币流动性因强到弱的变化,货币的范围也由小到大,不同的货币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我国中央银行从1994年开始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并按照货币层次对货币量进行统计。
目前我国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银行的活期存款;3、M2=M1+企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由于流通中还存在着赊销及以物易物现象,货币必 要量公式又进一步演化
公式
货币必要量单位纸币的价值
=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 量
马克思的纸币流通规律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MV=PT
•M表示货币的数量 •度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 •P表示物价水平 •T表示交易总量
▪Md= K PY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需求理 论; 2.掌握货币供给机 制; 3.熟悉货币层次的 划分及依据; 4.理解货币供求均 衡的重要性。
1.掌握基础货币 的构成与投放机制; 2.能运用货币乘 数计算货币供应量; 3.理解体会派生 存款的创造过程; 4.能理解货币政 策。
Quality Objects [素质目标]
三、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从整体视角出发,用一个精练的数学公式抽 象了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Ms B•m
Ms为货币供给量; B为基础货币; m为货币乘数。 该模型表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于货币供给
总量,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均呈正相关关系。
视频库
纪录片《货币战争》
视频
第三节 货币供给均衡
论证三 商品与货币交换后,
入流通的
商品退出流通,黄金
论证一
马克思的货币 需求理论
却留在流通之中使另 外的商品得以出售, 从而一定数量的黄金
流通几次,就可以使
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
商品价格有多大, 论证二 出售 就需要有多少金币
来实现它
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的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供给的过程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题库及答案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一、填空题1.基础货币又称和。
它由商业银行的和流通中的所构成。
2.狭义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及。
3.货币供给量是由及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4.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存量是与之乘积。
5.货币均衡是指和大体上相一致。
6.货币均衡是一个过程。
7.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机制实现的。
8.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此点决定的利率为利率。
9.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来说是大于的典型表现。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前市场利率比正常水平高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社会公众C.商业银行 D.监管当局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一定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确定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8.在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中,商业银行能控制的是〔〕。
A.基础货币 B .法定准备率C.现金比率D.超额准备率9.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向某商业银行发放100万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万B.900万C.99万D.1100万10.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100万用于发放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亿B.900亿C.99亿D.1100亿三、多项选选择题1.基础货币包括:()。
宏观经济学-第8章-货币、货币供给和需求

(i)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过程
B CU D RE L M1
第一轮 100 20
80 8 757.5 5.8 51.8 72 10.4 41.4 4.1 37.3 51.8 7.5 29.8 3.0 26.8 37.3
第五轮
5.4 21.4 2.1 19.3 26.8
家强制使其所发行的货币得以在全国范围流通。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使政府掌握一种收入来源:铸币收入。
•作为银行的银行
(i)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ii)办理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间的资金清算。 (iii)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作为政府的银行
(i) 代理国库,即经办政府财政预算收支, 充当政府的出纳。 (ii)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政府金融事物,如国债
古典二分法
经济体系中存在许多用货币表示的变量, 如货币工资、名义利率等,被称为名义变 量。
在经济体系中,还有用实物单位来衡量的 变量,被称为实际变量。
这种队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区分称为古 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
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影响实际变量与名义 变量的因素不同。
经济中的产出取决于生产率和要素供给;实 际利率的调整使可贷资金市场的供求均衡; 实际工资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均衡。
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
(三)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指人们持有的准备用于购买债券、进行投 机活动的那部分货币。凯恩斯认为,投机 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L2/P= -hr,h>0 L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市场
利率,h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流动性陷阱
r
O
图 13-17
利率下降时,投机动机的货币 需求增加,因此投机动机的货 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指的是实际经济的运转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在分析了货币的产生发展历史、考察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以后,他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货币流通规律,即商品流通需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必要量规律: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
三、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由MV=PT推导出Md=KPT
因此,费雪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由于该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职能,故也被称之为现金交易说。
2、现金余额数量说
屁古在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其著名的剑桥方程式:M=KY或M=Kpy 四、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是从分析人们的持币动机开始的。
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性编好这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
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2、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3、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4、凯恩斯得出货币需求函数Md/P=f(I,Y)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因此,弗里德曼对货
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并不需要假定的固定不变的常数,而只需要强调它们的稳定性。
货币需要求函数及其稳定的结论,为弗里德曼强调货币最重要这一命题准备了理论前提。
六、我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探索
(一)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2、价格: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3、利率:一般情况下,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
4、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个人对价格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7、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收大于支时,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
8、其他因素。
(二)转轨体制下的货币需求
转轨体制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动态过程,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运行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生产、分配更多地是借助市场来进行的。
2、国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
总之,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深远,具体体现在:货币职能的回归、银行体系的健全、信用形式的丰富及金融市场的建立完善。
(三)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重新构造
1、关于1:8的经验公式
所谓“1:8”,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
其测算式是: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货币量=8:1
2、点与线的争论
3、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建立
七、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
1、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
2、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
3、货币需求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结合
第二节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个人及外国所握有的通货及其他随时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货币二者的总和。
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供给量并把它投入流通的过程,即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
二、货币层次划分
1、划分的主要依据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变现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
(1)M0(现钞)
M0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而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2)M1(狭义货币)
M1由M0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
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同现金一样是最具有流通性的货币。
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而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3)M2(广义货币)
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准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3、主要国家的货币层次划分
现阶段我国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
(3)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1、货币供给的相关概念
(1)、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
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基础货币数额的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影响。
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国外净资产,央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及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2)、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存在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即乘数效应。
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现金比率、超额准备比率、定期存款准备率、活期存款准备率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等因素。
2、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收缩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银行的放款来源,包括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
派生存款是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经商业银行体系以后的多次放贷而形成的。
(2)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自身的经营需要或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要求,需要留出一部分并不用于投资放贷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就被称为存款准备金,其中,用来满足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需要的部分为超额准备,用来满足中央银行要求的部分为法定准备,这两部分准备金与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分别被称为超额准备率和法定准备率。
3、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现实当中的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等多个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其中,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是影响货币供给量变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
因此,比较接近现实的看法是,货币供应量是具有很强内生性的外生变量。
四、货币供给理论
1、简单乘数模型及其局限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该模型的价值在于抓住了现代货币供给决定机制的关键,为进一步研究货币供给开辟了道路。
但该理论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基于两个假设前提,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被过分简单化了。
2、乔顿货币乘数模型
3、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
4、菲利普.卡甘货币供给模型
五、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之争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的问题,其实质是说货币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中央银行)还是由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消费、储蓄和预期等这类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问题。
第三节货币供求均衡
一、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符合客观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两者在数量上大致保持相等的一种状态。
与货币均衡相对的概念是货币非均衡。
1、货币均衡是个动态的过程。
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2、货币均衡具有相对性。
货币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1、健全的利率机制
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这时的利率可以称为均衡利率。
如果能够确切知道均衡利率是百分之几,那么,据此即可确切知道货币供求是否处于均衡状态。
2、发达的金融市场
三、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1、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状况
3、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
4、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四、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1、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内在联系
2、社会总供给决定真实的货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