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九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1、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包括《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和《赤壁》。
- 《饮酒(其五)》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全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文如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全文如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一.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3、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4、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果实似橘而小,味涩苦。
5、驿: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6、杜陵:地名,在现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7、凫(fú):野鸭。
8、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4、卜算子·咏梅(陆游)
一.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二、译文
驿站外的断桥边,梅花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
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9、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
10、输税:缴纳租税。
11、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12、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岁晏:年底。晏,晚。
2、月夜(刘方平)
一.原文
2、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是一项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任务,通过对古代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进行整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篇一:咏鹅《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作者郭沫若,他以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
语言简单朴素但意境深远,读者也能轻易地体会到壮观景色给人带来的宏大感觉。
篇二:登鹳雀楼《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此诗为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描写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和杰出人物,语言典雅华丽且富有韵律感,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篇三:赋得古原草送别《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岁月更替和人事离别的主题。
诗中的意象鲜明而富有生动感,给人以深刻的感悟。
篇四:江雪《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通过对江雪景色和独自钓鱼老人的描写,表达了孤独与寂静的主题。
诗歌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篇五:将进酒《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名篇,以豪情壮志和友谊为主题。
诗中用词凝练,朴实无华,意境宏大而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的部分赏析。
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读者们能够深入品味这些诗词,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包括《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全文如下: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无题》:唐·李商隐,全文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行香子(树绕村庄)》:宋·秦观,全文如下: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日暖乌歌,桥渡燕、往来小梁。
杏殊已过,蔷薇未放,麦垅清、柿栗丝黄。
正桑野、偏耐晴阳。
正宜游子,骑此青牛,直凌紫陌尘香。
向楚天空迥,人立斜阳。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全文如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古诗,包括课内古诗和课外古诗,以下是整理的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课内古诗词【望江南】(温庭筠"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第1页共4页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一部分。
九年级下册的语文课外古诗词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宋词、元曲、明清诗、民谣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优美的古诗词,探索其中的意境和美学价值。
1. 柳宗元《赋得古原草送别》古原草,送别离情的句子。
高人已经走了,鲜花如雪,离别之情如春。
这首诗唯美而悲凉,把人的离别之情融入了大自然的景象之中。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声律的迸发为诗人增加了离人渐行渐远的悲壮感。
2. 唐代《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平淡的语言,婉转的情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
3. 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写了元宵之夜繁华景象,充满了喜庆和浪漫的氛围。
辛弃疾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使整个词曲典雅华丽,给人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感。
4. 清代袁枚《七夕》天色浅,夜烟浓,喜蛾眉弄碧红。
眉黛尖犹綦,嘴脂尝渐珠瞳。
月半墙头树影重,人世无,花深更。
乱情天,情真千灯节。
这首诗以精湛的笔触勾勒出七夕双宿双飞的浪漫情景。
整篇诗意盎然,情感深沉,使人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
以上仅是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中的一小部分,每一首诗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还能提高我们的审美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信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 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 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 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 恰相符合。
诵读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 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 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 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 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 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 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 十分真切。
课外古诗词赏析汇总
1、商山早行
温庭筠
关于作者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 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诗与 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 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 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 称“温韦”。
诵读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 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 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 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 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 依恋。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 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 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 “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 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 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教学目标:1、反复呤诵,理解诗歌。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
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二、整体感知:.(一)学习《观刈麦》1、标题理解:刈:割;观刈麦:观看割麦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3、重点字词注音刈(yì)荷箪( hè dān )童稚( zhì)饷(xiǎng )田穗( suì)秉( bǐng )曾( zēng )三百石( shí)4、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是意境。
5、全班齐读6、对全诗进行分析具体分析:(1)、“少”、“倍”写出了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的忙碌。
(2)、“覆陇黄”有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农民将更忙了。
(3)、下面那些句子最能体现出农民的忙?全家出动那几句。
(4)、同学们能想象农民当时忙碌的样子吗?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全文分别从正侧两面说明了农民忙碌的样子。
(5)、上面一部分说明了农忙时全家出动的场景,那么接下来又有一个怎样的场景呢?贫妇人拾麦穗的场景。
(6)、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一贫妇人吗?贫(7)、贫妇人贫的根源在那里?“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8)、看到这里我老师在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和同情,那么诗人这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从那里可以看出了?诗人为什么要“念此私自愧”?7、全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官吏不劳而获的舒适生活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请学生有感情朗读,再全班齐背。
(二)学习《月夜》1、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唐开元、天宝年间在世。
他一生没有出仕做官,过隐居的生活。
他的诗多咏物写景,尤以绝句见长。
2、赏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这两句诗是写的仰观所见景象,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祥和而又恬静的星空月夜图。
明月西斜,月色自然就只能照到家家户户的半个庭院,“阑干”是横的意思,北斗已经横卧于天边,此时南斗星亦“斜”,可见写的是更深夜半时刻。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两句诗中,诗人巧妙地从听觉着墨,闻虫声而知春暖。
这两句诗互为因果,前者写结果——知春暖,后这些知春暖的原因——虫声透纱入室。
夜深人静的时候,鸣虫的唧唧名叫从何外面陆陆续续地透过窗纱,传到诗人的耳鼓,诗人忽然感觉到,夜深了,虫儿还在叫,天已经暖了,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
在这静谧的月夜中,虫鸣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难免要触发诗人的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和创作的激情。
3、请学生有感情朗读,再全班齐背。
(三)学习《商山早行》1、作者简介在晚唐的诗人中,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2、写作背景: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四、鉴赏诗歌3、学生朗读,读懂诗意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已留有人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
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
4、朗读,思考:(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5、请学生有感情朗读,再全班齐背。
三、小结《观刈麦》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心。
《月夜》描写了早春月夜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惊喜的心情。
《商山早行》是一首五律诗,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作业:背诵这三首诗。
板书设计田家少闲月┄┄但惜夏日长 -- 割麦者农民的艰辛鲜明观刈麦复有贫妇人┄┄拾此充饥肠 -- 拾麦者赋税的繁重对比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 -- 官员生活舒适1、2句—仰望:寥廓天空、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月夜3、4句—俯视:大地静谧、寒夜料峭、虫声新透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初春山村黎明图羁旅之愁板桥、霜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二、整体感知:(一)学习《卜算子咏梅》1、导入: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2、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
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3、朗读,思考(1)、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2)、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明确: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
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画面。
(3)、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明确: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4)、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
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5)、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4、请学生有感情朗读,再全班齐背。
(二)学习《破阵子》1、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乃父齐名,世称“二晏”。
他出生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七岁就能写文章,在乡中有“神童”之名。
2、赏析上片写景,处处都在显示着生机盎然的春天。
它以一联对句开头,写景而兼点明季节。
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两个节日。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针线活,从事游玩。
所以张籍的《吴楚歌词》说:“今朝社日停针线。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挑菜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词人将人物安排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就已经使读者感到春气的融和与春景的绚烂,仿佛置身于暖洋洋的春光中,看到燕子飞翔、梨花飘落一样了。
三、四两句仍用对偶,描绘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园子来。
园中有个小小池塘,池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
在茂密的树林里,时时有黄鹂在枝叶的深处偶然啼叫那么几声,来打破这寂静的空气。
歇拍(上片的结句)写春天的日子,在这幽静的环境里,更显得特别悠长。
而在这寂廖的长日里,似乎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有一些柳絮,在空中飘来飘去。
这就将上面几句所写情景一起烘托了出来,有前人所说的“画龙点睛”之妙。
下片写人物。
一群游春的少女说说笑笑,做游戏,好不热闹,更让人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头两句的意思是从上片贯穿而来。
在这样美好的春天、这样漫长的日子、这样寂廖的环境里,年轻人又怎么耐得住呢?于是就想到要到邻居家里去找女伴来游戏了。
恰好,就在边走边采摘花草的小路上,那位姑娘也正带着笑容走了过来。
“巧笑”,写出东邻那位姑娘笑眯眯地带着聪明而调皮的神气;“采桑”,则暗示出下文有斗草的情事。
下面三句写两位姑娘斗草。
斗草是古代妇女玩的一种游戏,体现出她们对于名花异草的知识和爱好。
斗草赢了邻居,使得这位少女充满了欢乐。
她忽然想起:怪不得昨天晚上做了那样好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要赢的兆头啊!越想越高兴,脸上就显出得意的笑容来了。
“笑从双脸生”,将笑写得非常自然天真。
3、请学生有感情朗读,再全班齐背。
三、小结《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咏物词。
表面看,这首词歌咏的是梅花,实际上,它是通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和比拟手法,用梅花来表现词人自己的坚贞品质和高尚情操。
作者以爱国获罪,在漫长的一生之中屡遭打击。
但他矢志不移,始终坚持抗金报国的远大理想,表现出一种崇高民族气节。
这首词就是诗人这一节操的形象化的反映。
《破阵子》这首词不仅描绘了初春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还刻画出古代少女的生活片段,反映出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 这首词不仅是一幅独具特色的田园风景画,还是一幅与古代劳动妇女生活有关的地方风俗画。
四、背诵这两首诗。
板书设计上片:梅花的遭遇请缨无路卜算子咏梅下片:梅花的品格壮志难酬上片:写景自然美丽破阵子下片:写人地方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