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整理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动荡的三国时代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荣辱兴衰。
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概括。
1. 黄巾起义:游击队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挑起全国范围的叛乱,使得三国时代的动乱开始。
2.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巨大军事对决,曹操最终取得胜利,一举奠定了他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3.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进攻,最终以火烧赤壁的计谋,击败曹操,使得南方形成了新的势力。
4. 南征北战:刘备与曹操以及孙权之间的多场战役,其中包括刘备夺取中原、曹操围困关羽等重要战斗。
5. 诸葛亮七擒七纵:诸葛亮七次出使东吴与孙权谈判,不断利用计谋,最终使得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魏。
6. 华容道遇刺:刘备在逃亡途中,被部下赵云所救,刘备救命之恩,使得赵云从此忠心事主。
7. 关羽之死:关羽因遭受曹操围困,被投降的魏延所杀,关羽在忠义的形象中成为后世的英雄。
8. 吴国夺嫡:孙权废黜长子孙登,立幼子孙瑜为太子,引发了孙权诛杀大臣的连环谋杀案。
这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国时代的战乱、英雄豪杰的生死竞争,以及权谋之间的较量。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罗列

三国演义主要故事情节罗列
摘要:
一、桃园三结义
二、温酒斩华雄
三、三英战吕布
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五、赤壁之战
六、官渡之战
七、诸葛亮与三国演义
八、三国归一统
正文: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故事。
以下为主要故事情节:
一、桃园三结义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共同起兵讨伐董卓,揭开了三国演义的序幕。
二、温酒斩华雄
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华雄击败了多名联军将领,关羽主动请缨,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从此名震天下。
三、三英战吕布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与吕布展开激战,尽管三人战力不敌吕
布,但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协作精神,最终击败了吕布。
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因董卓之乱逃离长安,曹操迎接汉献帝至许昌,从此掌握了大义名分,借皇帝之名号令诸侯,逐渐崛起成为一方霸主。
五、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进攻东吴,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
孙刘联军凭借火攻战术大胜曹操,从此确立了三国鼎立之势。
六、官渡之战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七、诸葛亮与三国演义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卧薪尝胆,辅佐刘备建立蜀汉,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抗衡曹魏和东吴,展现了卓越的智慧。
八、三国归一统
经过长时间混战,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逐渐势均力敌。
最终,司马氏篡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实现了三国归一统。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前50回)

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情节梳理1、桃园结义(1回)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官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
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关于反映曹操凶残奸诈的奸雄本色的故事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有两种解释,一是,治、乱都是形容词,整句意思是,社会稳定时,是一个英雄;社会动乱时,是一奸雄。
另一是,治、乱为使动,原句为,使社会安定的英雄,使社会动乱的奸雄。
1)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后就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诉曹嵩。
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2)、杀吕伯奢一家(4回)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
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遂怀疑对方要抓自己去领赏,惊恐之下而杀其全家。
后发现是误会,连忙逃走。
在路上又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杀了。
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3)、曹操杀粮官王垕(17回)在讨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生怕士兵们生变故,就将粮官找来商量对策。
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
曹操竟以“行小斛,盗官谷”的罪名将粮官斩首示众,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4)、代人捉刀。
曹操因觉自己容貌丑陋,便让美男子崔琰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自己假扮侍从,握刀立在一旁。
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使者。
使者答说:“魏王虽然仪表非凡,但是他旁边那位的握刀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杀了这位使者。
《三国演义》重要情节故事概括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
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
”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
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
刘备非常高兴。
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
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2、七禽孟获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
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
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3、空城计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手,导致满盘皆输。
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心有伏兵。
调头就撤兵。
诸葛亮躲过一劫!(空城计: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整理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
①官渡之战:(见110页第16题)②赤壁之战:(见112页第27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大举进攻孙吴。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坚守关隘不出。
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不堪酷暑,将营寨扎于树林阴凉处。
陆逊抓住战机,采用火攻,火烧蜀军连营,蜀军大败。
刘备逃回白帝城。
次年四月,含恨而死。
一、“仁”的代表——刘备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2.精彩片段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70_71页)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见72页)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74页)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情节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汉末十常侍为奸,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刘玄德、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三人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义,共图大事。
2.张翼德怒鞭督邮刘备因平黄巾功被封为安喜县尉,督邮至县索贿不成欲污刘备,张飞把督邮绑在县前马桩上,用柳条鞭打,刘备释之,后三兄弟离去。
3.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
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
”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
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天天。
4.曹操杀吕伯奢曹操欲刺董卓不成,骑马而逃。
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陈宫弃官与之同逃。
后遇到吕后奢,其家人欲杀猪招待曹操,曹操误以为将要杀己,而杀吕后奢全家,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
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离曹而去。
5.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袁绍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守将华雄一连斩杀联军多员大将。
关羽主动请缨,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觉得他是英雄,上前阻止,奉温好的美酒一杯壮行,关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关羽瞬间拿了华雄的首级回营,此时酒尚未冷。
6.三英战吕布吕布在虎牢关斩杀多名联军大将。
张飞抖擞精神;来战吕布。
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掣双股剑,骑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吕布力穷而退,诸侯大军一齐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7.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卓为乱朝政。
司徒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使董吕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
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1. 黄巾起义:三国演义的故事始于黄巾起义,这场起义是由黄
巾军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叛乱。
这一情节反映了末年王朝的腐败和社
会动荡。
2. 董卓之乱:董卓是末年曹操之前的统治者,他专横暴虐,导
致了朝廷的混乱和地方的动荡。
董卓之乱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
之一。
3.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次关键战役。
曹
操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4.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刘备与孙权联手抵抗曹操的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火烧连营成为了经典的战术,最终曹操遭到了失败。
5.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了救援刘备,千里独行,成功突出重围。
这一情节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和忠诚。
6. 刺魏延:刺魏延是曹操试图暗杀蜀国将领魏延的情节。
尽管曹操的计谋失败,但展示了曹操的智谋和对手魏延的忠诚。
7.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显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诸葛亮的卓越才智。
8. 短兵相接:刘备与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次交战,这次是一场激战。
这一情节展示了刘备与曹操的对决以及两人的智谋和勇气。
9. 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描述了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合力击败吕布的情节。
这一情节展示了三英的英勇和团结。
10.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和统帅,卓越的才智使得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高明的战略和计谋。
这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要情节,通过这些情节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之间的纷争与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1.简述《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
①官渡之战:(见110页第16题)②赤壁之战:(见112页第27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
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大举进攻孙吴。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坚守关隘不出。
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不堪酷暑,将营寨扎于树林阴凉处。
陆逊抓住战机,采用火攻,火烧蜀军连营,蜀军大败。
刘备逃回白帝城。
次年四月,含恨而死。
一、“仁”的代表——刘备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2.精彩片段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70_71页)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见72页)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74页)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巧借惧雷掩饰过去。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见77页)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见77页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无缘谋面。
第二次刘备只见到其弟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
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见78页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
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
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见83页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起,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幸得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
然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
我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
”诸葛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呢!”3.其他典型故事情节刘备摔阿斗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二、一代奸雄——曹操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目光敏锐情节:煮酒论英雄华容道官渡之战许田打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杀杨修杀华佗杀吕伯奢家曹操献刀(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见71页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
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
”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错杀吕伯奢(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见72页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
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改编的。
下面是京剧中陈宫唱词:“我先前自道他(曹操)宽宏量大,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马行在狭道内我难以回马。
”陈宫为何骂曹操“无义”?“狭道内难以回马”又为何事?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相关的情节。
【答案】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
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
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割发代首(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见74页曹操发兵宛城时,正是庄稼大收之际,有战士不懂爱护,随意踩踏。
为保护庄稼,曹操下令战士不许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一次,曹操在经过麦地时因战马受到惊吓跑进麦田踩坏了麦子。
曹操要执行军令,割首谢罪,但因众将劝说且顾虑到大局,决定割发代首。
跣足迎许攸(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见76页3.其他典型故事情节割须弃袍见80页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
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
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
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
曹操逃脱。
横槊赋诗见79页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曹操以为胜券在握,安然地大宴长江,夜晚,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众将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并横槊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梦中”杀人曹操身居高位,怕被人暗害,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
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
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杀粮官王垕寿春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
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三、“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继承父兄基业(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决计破曹(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演义》里曹操也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
曹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请简要叙述这一情节。
[示例](1)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一月之久,曹提多次进攻仍不能取胜,休战期间便去观察孙权军营,(2分)他从远处看到东吴将士纪律严明整肃,孙权英武异常。
深为羡慕。
(2分)不禁脱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分)四、“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形象:单鳯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性格: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光明磊落恩怨分明情节: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千里寻主水淹七军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败走麦城1、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见72页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见72页3、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见75页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4、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见81页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
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带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
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
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
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
5、华容道义释曹操(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见79页赤壁之战,曹操大败。
关羽奉诸葛亮之命设伏于华容道,撞着溃逃的曹军,曹军束手待擒。
(1分)然关羽乃义重如山之人,念及曹操昔日于己有厚恩,心中不忍;又见曹军狼狈不堪,愈发不忍:加以与曹将张辽有故旧之情,遂抗命放去曹军,曹操得以脱身。
(2分)后得刘备求情,关羽免受军法惩处。
(1分)6、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见82页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