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管理与人工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

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
人工气道是医院常见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其目的是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患者补充氧气。
在通过人工气道护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正确地建立人工气道。
下面给出建立人工气道的多种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工气道,但应注意,无论是喉罩气道还是气管导管,它们都应该和患者的气管平行,以确保患者可以获得最大的可供呼吸量。
其次,在放置气道之前,首先评估患者的情况,通过复苏套件中的检测材料和仪器来计算正确的气道直径,确定是否合适的气道的长度,以及识别气道位置。
此外,一定要注意,在将人工气道插入患者气管时,要非常轻柔,尤其是那些有可能是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一定要谨慎,以防造成反复或不必要的痛苦。
以上是放置气道的步骤,但在勃起前,还有一系列操作需要注意,包括连接液体气源、调节通气器的气量及氧气浓度、清洁后续通气管道,以及检查气流方向及通气指数等。
综上所述,建立人工气道的要点主要有三点,首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其次,放置气道部分轻柔;最后,连接液体气源和调节气量及氧气浓度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护士应该熟练掌握操作步骤,保证安全高效,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照护服务。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其他方法建立的一种通向呼吸道的通道,用于维持或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是重症监护和急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一、人工气道的建立1.适应症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无法自主维持通畅呼吸的患者,如大量痰液、严重气道狭窄或肿瘤等;-患有呼吸衰竭、昏迷、严重中毒或神经损伤导致呼吸肌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2.建立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放置导管:包括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和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等;-使用支气管镜:可在导管指导下进行人工气道的建立;-其他特殊方法:如利用光导技术、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等。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1.气道护理-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用吸引、湿化和气道内雾化等方法,维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调整管道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位置,并避免导管阻塞;-避免误吸:使用负压吸引器吸痰时避免吸入胃内容物;-保护口腔黏膜:定期擦拭口腔,避免口唇干燥和溃疡。
2.呼吸机管理-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如控制通气模式、辅助通气模式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等;-调整合适的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气道压力和PEEP等;-定期检查导管和呼吸机: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导管的堵塞情况等,并确保呼吸机的运行正常。
3.并发症管理-肺炎预防:定期更换导管和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湿化器,避免交叉感染;-声带损伤预防:定期检查管道位置,避免过度牵拉导致声带损伤;-气管狭窄防止:避免导管过长停留,定期进行气囊放气检查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预防:控制气道压力和持续时间,避免气道损伤;4.拔除人工气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判断是否符合拔管条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拔管,并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后续的康复护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气道常规护理 人工气道交接班流程
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
连续、密切的监测,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
安全性
强调床旁护理 报警系统处于开启状态 床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吸氧及吸痰装置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
无创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①湿化 长期使用无创通气造成口咽部干燥不适,氧气应湿化加温。因呼衰患者多有 黏稠痰液,湿化器内如果水少,寒冷季节水温又低,氧气则湿化加温不够致使气 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排出不畅,痰稠结痂又阻于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致使呼衰进一步恶化。所以对痰多、不易排出患者可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也可 调节湿化器,增加气体温度,可有效减轻患者咽部不适,同时稀释了呼吸道内分 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注意非常规加温湿化) ②吸痰 慢性呼衰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长期慢性缺氧、呼吸困难、体 质衰弱、进食差、意识障碍等原因致无力自行咳出痰液,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 响通气功能,应鼓励并指导协助患者排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有效拍背,必要 时吸痰,但应注意将口鼻腔分开吸,以免造成菌群移位。 ③卧位 应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可取半卧位、坐位等,要点在于使头、颈、肩在同 一水平,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防止枕头过高, 影响气流通过而降低疗效。
气囊的管理--气囊充气量??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小封 闭压力(MOP)”。正压通气时吸气末,即气道压力最高、气管内径最大时,能 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压力为MOP。 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是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其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听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缺点: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几率。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 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充气注意:放气囊前、后一定吸干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气囊以上 的分泌物进入气道。
呼吸道专职护士在人工气道患者系统化管理中的作用

f 键 词 】 呼 吸道 专 职 护
【 图分 类 号 】 R1 7 3 3 中 9 . 2 【 文献 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 9 3 2 l ) A 0 5 — 3 0 8 9 9 ( 0 1 9 一 0 60
Efe  ̄ o s ia o y T a t F l tme Nu ssi y tm ai a g m e to tfca r y Pa in s fc fRe p r tr r c u l i re n S se tcM na e n fAri ilAiwa te t - i J ANG n — h n YE Xin — o g PENG n i I I Fa g z e g, a g h n , Na — , A W e— i No.8 n e sve Ca e ha iq n( I t n i r Uni , n tt e f t I s iut o
o ys e a i m a a m e t n s t m tc n ge n .M e ho t ds Fr m 2 3 o 01 o 00 t 2 0,3 I 81 CU p te s f r iii l iw a w e e a int o a tfca a r y r
・ 6 5 ・
解 放 军 护 理 杂志
2 1 年 9月 ,8 9 O1 2 ( A)
呼 吸道 专职 护 士在 人 工气 道 患 者 系统化 管 理 中的作 用
江 方 正 , 向 红 , 南 海 , 维 勤 叶 彭 李
( 南京 军 区 南京 总 医院 普 通 外科 研 究所 8区监 护 室 , 南京 2 0 0 ) 1 O 2
C re p n ig a t o : a g h n E m aliu z 1 6 c m o r s o d n u h r YE Xin — o g, — i: y @ 2 . o c
人工气道的名词解释

人工气道的名词解释一、什么是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非手术操作,在患者上颈部或下颌部插入管道,建立一个通道以供气体进出患者气道的医疗措施。
人工气道可以用于救治呼吸衰竭、昏迷、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等。
二、人工气道的类型1. 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一根细管插入患者的气管,连接到呼吸机或其他通气设备上,以提供氧气和呼出气的排出。
气管插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插管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需要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
- 经切口插管:通过在颈部做一个气管切口,将气管插管直接插入气管。
- 经穿刺插管:通过颈部的穿刺术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如外伤或窒息等。
2. 支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是将管道插入患者的气管分支(支气管),用于辅助患者呼吸。
支气管插管多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 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通过手术操作在患者的颈部制作一个气管切口,并将管道插入气管,供气体进出。
气管切开术多用于长期机械通气、上呼吸道梗阻和严重颅脑损伤等情况。
4. 气管造口术气管造口术是通过手术在患者颈部或下颌部制作一个气管造口,用于插入气管造口导管,以供气体进出。
气管造口术主要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使其更加舒适和方便。
三、人工气道的用途1.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可以连接到呼吸机或其他通气设备,提供氧气和呼出气排出,实现患者的机械通气,帮助患者实现正常的气体交换。
2.保护气道:对于气道受损或存在风险的患者,人工气道可以起到保护气道的作用,防止异物进入气道造成窒息。
3.清除分泌物:通过人工气道,可进行气道吸引,清除患者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4.便于给药:人工气道可以为给药提供通道,使药物直接到达患者肺部,更快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人工气道的风险与并发症1.气管损伤:插入人工气道时,有可能损伤气管,导致气管狭窄、破裂或出血等并发症。
2.喉返神经损伤:在插入气管插管时,可能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问题。
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指标及策略

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指标及策略人工气道是指通过插入气道器械来提供呼吸支持和气体交换的一种医疗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人工气道管理是重要的技术操作,涉及许多关键指标和策略,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呼吸支持。
关键指标:1. 呼吸道通畅度(Clearance):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首要目标。
关键指标是气道阻力和阻塞,可通过监测气道阻力和进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的调整来评估和管理。
2. 气道压力(Airway Pressure):气道压力是评估和管理人工气道的重要指标。
过高或过低的气道压力可能导致气道压力伤害或不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3. 通气量(Ventilation):通气量是评估呼吸支持的关键指标。
过高或过低的通气量可能导致肺损伤或低氧血症,应根据患者的肺功能和代谢需求进行调整。
4. 气囊压力(Balloon Pressure):气囊压力是评估气管导管和气囊式面罩使用的关键指标。
过高的气囊压力可能导致黏膜损伤或灌注不足,应根据患者的特定需要调整。
策略:1. 个体化管理:每位患者的人工气道管理应根据其病情和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管理。
这包括气道器械的选择、插入和拔除的技术、通气参数的设定等。
根据患者的特殊需求和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临床效果。
2. 定期评估和调整:人工气道管理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气道状况和呼吸支持效果。
通过监测关键指标,例如气道压力、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交流与协作:人工气道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与沟通。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共同参与,讨论患者的治疗计划、评估结果和调整策略,以确保全方位、综合性的呼吸支持。
4. 患者教育与参与:对于患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非常重要。
他们应了解气道管理的目的、作用、常见并发症和日常护理技巧。
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可以提高治疗的合作度和治疗效果。
气道护理的护理措施

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气道护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呼吸道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保持气道的通畅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无论是在手术中、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还是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中,气道护理的护理措施都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精准实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气道护理的各类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指导。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气道护理的首要任务。
这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如痰液、血液、呕吐物等。
对于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咳痰,协助其采取正确的体位,如半卧位、坐位等,以利于痰液的引流。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疗法,通过雾化液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起到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也可使用吸痰器进行吸痰操作,但吸痰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熟练,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二、氧疗护理氧疗是改善患者缺氧状况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氧疗护理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氧饱和度等指标,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等。
要确保吸氧装置的连接紧密、通畅,调节好氧流量和浓度,并密切观察患者吸氧后的反应,如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
定期检查吸氧装置的性能,及时更换氧气管、湿化瓶等部件,保持吸氧环境的清洁和适宜的温湿度,以提高氧疗效果。
三、人工气道的管理当患者病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时,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妥善固定人工气道,防止其移位或脱出。
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并定期检查固定的牢固性。
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及时清除人工气道内的分泌物,定期进行气道冲洗。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避免感染的发生。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人工气道的压力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设置合适的呼吸机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并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通气效果和调整呼吸机参数。
人工气道的选择与评估标准

人工气道的选择与评估标准人工气道是一种用于维持或辅助患者呼吸的医疗设备。
在临床实践中,恰当地选择和评估人工气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当的选择和评估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的选择与评估标准,以帮助医疗人员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
人工气道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以下是选择人工气道的一些常见原因:1. 气道保护:当患者无法自主维持呼吸道通畅时,如昏迷、中风、骨折等情况下,需要选择人工气道来保护气道。
2. 全麻操作:在手术或某些医疗程序中,患者需要全麻,此时也需要选择适合的人工气道。
3. 呼吸衰竭: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如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选择人工气道进行辅助通气是必要的。
基于以上选择原因,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人工气道和评估标准:1. 口咽罩(Face mask):适用于患者有自主呼吸,但需要辅助通气的情况。
评估标准包括口腔解剖结构、面部外伤、合作程度以及气道密封与通气效果。
2.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通过喉咙插入气管管道来维持气道通畅。
评估标准包括口腔解剖结构、唇颌裂、气道损伤风险、颌咽损伤风险以及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性。
3. 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通过在颈部进行手术切开,将气管插入患者的气道中。
评估标准包括气道阻塞风险、预期的通气时间、免疫功能状态、颈部解剖结构以及可能的并发症风险。
4. 高流量鼻导管(High-flow nasal cannula):通过鼻子提供高流量的氧气,适用于轻度呼吸衰竭。
评估标准包括鼻腔结构、耐受性、预期的通气时间以及氧合指标。
5. 气管插入式呼吸机(Tracheostomy ventilation):适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
评估标准包括通气需求、颈部解剖结构、患者合作程度、气道护理设备以及相关併发症风险。
在选择人工气道的过程中,评估标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道插管技术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建立:气管插管
:
人工气道建立:气管插管
导管内径选择 成人:女性-内径7.0~8.0 ,距门齿为21cm左右;
男性-内径7.5~8.5, 距门齿23cm左右。
经鼻插管时深度应比经口插管的深度多3cm左右
小儿:
气囊管理
20cmH2O<气囊压力<35cmH2O 压力过高引起支气管粘膜溃疡甚至坏死 压力过低则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减压 气囊压力已够但仍出现漏气,应观察套管的位置及气道压力值
气囊充气方法
1、机械通气时发现漏气就给气囊充气
大于1岁:经口插管深度(cm)=1/2年龄+13 ; 经鼻插 管深度(cm)=1/2年龄+15 。
小于1岁:经口(鼻)插管深度(cm)=1/2体重 + 8(9)
人工气道管理的目标 一、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二、防止人工气道对机体的直接损伤 三、减少或延迟“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生理盐水 0.45%氯化钠溶液 5%氯化钠溶液 α-糜蛋白酶稀释液
三、气囊护理和痰痂的预防
气囊管理与VAP
口咽部的病原体以及 气管插管气囊上方含 有细菌的分泌物的吸 入是细菌进入下呼吸 道引起HAP与VAP的重 要途径
气囊护理
气囊压力<35cmH2O(呼气相) 压力过高引起支气管粘膜溃疡甚至坏死,
压前额→头后仰 + 托下颌→颈伸直 + 张口 = 通畅气 道 三步法
(2005指南推荐)
维持上呼吸道通畅的三手法:头部适度后仰、托 下颌、张口
常见的口咽通气管
选择大小应恰当 过大:可能阻塞喉部组织造成损伤 过小:将舌根后推阻塞气道
口咽通气管置入方法
先清除口和咽部分泌物,血液或呕吐 物
将口咽通气管凹面向上抵住舌轻轻放 入口腔,旋转180°使其凹面向下,前 端置于舌根后位于上咽部固定。或可 正向直接置入。
肺部痰液的引流与吸引
--气道内吸引(吸痰管、纤支镜)
--皮囊辅助通气促进痰液的移动 --胸部物理疗法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途径:鼻、口、人工气道 在吸痰前后应给予纯氧通气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和循环状态 吸痰管的旋转,在拇指和示指之间 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 可使用封闭式吸痰管 咳嗽反射与吸引效果
丁)的使用、麻醉泵 拔除人工气道后
如何发现上呼吸道梗阻
看: 胸廓的起伏、三凹症,呼吸的深、浅、快、慢 辅助呼吸肌:胸锁乳突肌、腹肌、鼻翼
听诊:喉部、肺部呼吸音
心率、血压的改变:快、慢、高、低 血气分析变化: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家属向你报告:(病人发紫、不能唤醒、没有呼吸、 …..!!!)
加热湿化器
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 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 加温、加湿的目的。现代呼吸机上多装 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其湿化效率受 到吸入气的量、气水接触面积和接触时 间、水温等因素的影响。
湿化液选择
蒸馏水 生理盐水 0.45%氯化钠溶液 5%氯化钠溶液
三、减少或延迟“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从而预防细菌通过气囊壁进入下呼吸道。
四、呼吸机管道
分类:成人与儿童管道,区别在于管 腔粗细与其顺应性
材料: 硅胶、PVC材料
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
更换时间: 24h、48h、72h、一周
呼吸机环路更换频率
1960年-1980年, 8-24小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1982年Craven 收集吸入气,并进行培养。建议
复苏和生命支持的第一步是确保气道通畅 没有安全的气道就没有生命的保障
气道管理的目的
√保证气道的通畅
保证病人的氧合
正常气道解剖
上呼吸道
气
环 状
道
软 骨
下呼吸道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泡
气道的结构
发生上呼吸道梗阻的危险人群
心跳骤停、昏迷 肥胖及老年患者 麻醉术后、镇静剂(安定类)、止痛剂(度冷
目的: 解除气道梗阻 保护气道 有利于气道内吸引 进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
确保气道通畅- 3、建立人工气道
危害 1、人工气道的建立削弱了正常的气道防
御微生物进入下呼吸道的机制
2、人工气道的存在使得咳嗽的效率下降
3、人工气道的存在影响了病人的交流能力
一、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人工气道梗阻的特点
1、隐蔽性
-吸入气体的过滤 -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 -气囊压力的维持与声门下吸引 -肺部痰液的引流与吸引
气囊压力的维持-气管插管内径合适是基础
气囊压力 20cmH2O-30cmH2O
口咽部的病原体以及
气管插管气囊上方含
有细菌的分泌物的吸
入是细菌进入下呼吸
道引起HAP与VAP的 重要途径,气囊压力 不足将使VAP的风险 增加4-6倍
人工气道的存在使得咳嗽的能力和效率下降(痰 液廓清)
误吸(持续的微量误吸、间断多量误吸)
吸入气湿化 正常的湿化机制
温度-37℃ 湿度-100 % 含水量-44mg/L
何时需要将吸入气体湿化
氧疗、无创通气、人工气道-鼻插管、口插管、气管切开
吸入气体湿化不充分的后果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气体湿化不足可以 引起:
--吸痰管进入不畅
--可以通过纤支镜、更换气管插管来明确
人工气道管理的目标
一、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二、防止人工气道对机体的直接损伤 三、减少或延迟“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二、防止人工气道对机体的直接损伤
1、气囊引起的气道损伤:压力、位置 2、气管导管末端对气道的损伤 3、气管导管应力对呼吸道的损伤
破坏气道纤毛和粘 液腺
假复层柱状上皮和 立方上皮的破坏和 扁平化
基膜破坏
气管、支气管粘膜 细胞膜和细胞质变 性
BMJ VOLUME 318 19 JUNE 1999
湿化的实现
湿化器 (加热 非加热) 热湿交换器(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 HME 雾化 气管内滴注
特别对于那些营养不良灌注差的病人 压力过低则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
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
放气减压 气囊压力已够但仍出现漏气,应观察套管
的位置及气道压力值
气囊压力与容积曲线
预防VAP 循证医学建议
气囊压力不足将使VAP的风险增加4-6倍
建议: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0cmH2O以上,
与加热蒸汽湿化相比, 雾化产生的雾滴不同 于蒸汽,水蒸汽受到 温度的限制,而雾滴 则与温度无关,颗粒 越多,密度越大。
热湿交换器(人工鼻)
通过呼出气体中的热量 和水份,对吸入气体进行 加热和加湿,因此在一定 程度上能对吸入气体进行 加温和湿化,减少呼吸道 失水。
不适于痰多粘或气道 有出血的病人
湿化液选择
二、吸入气的湿化
吸入气湿化 正常的湿化机制
温度-37℃ 湿度-100 % 含水量-44mg/L
吸入气体湿化的重要性
何时需要将吸入气体湿化
氧疗、无创通气、人工气道-鼻插管、口插管、气管切开
吸入气体湿化不充分的后果
痰(血)痂
湿化的实现 湿化器 (加热 非加热) 热湿交换器(HME) 雾化 气管内滴注
预防人工气道损伤对策:
1、选择与病人气道内径相适的 气管导管 2、充分考虑到一些特殊病人: 如肥胖等 3、安全的气囊压力 4、气管导管位置的固定,特别 在病人体位变动时 5、使用顺应性更佳的气管导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基础
人工气道的建立削弱了正常的气道防御微生物进 入下呼吸道的机制(上呼吸道加温、加湿、过滤 功能、纤毛运动)
48小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预防VAP 循证医学建议
建议:每例病人都使用经严格消毒的通 气管道;如果管道被肉眼可见的血、呕 吐物、脓痰污染,则进行更换;但不必 定期更换通气管道
伤鼻中隔。慎用于有面部创伤的患者
气道管理技术
喉罩通气 喉罩并发症:
✓咽喉部不适 ✓语音障碍 ✓返流误吸
喉罩通气适应症:无返流误吸风险手术麻醉、 紧急气道处理和心肺脑复苏
喉罩通气禁忌症: 返流误吸风险者、张口度过小:﹤3cm、咽喉部感 染、咽喉部血管瘤、咽喉部损伤、通气压力需要 ﹥25cmH2O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
2、 用手指感觉充气囊的充盈度 3、 气囊内注入气体的容量 4 、最小漏气技术、最小闭合容积 5、 应用气囊测压表
用手指感觉充气囊的充盈度
93个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发现50%病人的气 囊压力 >30 cmH2O , 23% 病人的气囊压力< 20 cmH2O。
Papiya Sengupta et al. BMC Anesthesiol. 2004 Nov 29;4(1):8
总结
病人很少突然恶化,而是我们突然发现病 人恶化了
早期发现病人处于生命危险状态的重要性、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气道不畅通的原因: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
1、异物 2、分泌物及其它 3、舌后坠 4、各种压迫 5、本身疾病所致 6、无呼吸或呼吸弱
解除原因或建立人工 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
上呼吸道梗阻的处理方法
注意:
上呼吸道梗阻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
症 心率血压改变甚至心跳停止
在梗阻解除前,其他任何的生命支
持、复苏手段都是无效的。病人情况将 快速恶化。
气道(上呼吸道)梗阻的处理方法
体位与手法 口咽管/鼻咽管、喉罩 建立人工气道(口、鼻插管、气管切开)
畅通呼吸道:清理呼吸道异物
畅通呼吸道: 仰头举颏法
2、原因复杂
3、危害严重 --潮气量↓呼吸频率↑反比呼吸 --产生内源性PEEP,通气恶化 --呼吸作功增加,呼吸肌疲劳 --影响对病人的评估,尤其在撤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