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2022年人教版生物高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指导第九单元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第3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课标要求】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4.举例说明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示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素养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命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
(科学思维)3.使用图示等方式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4.结合生态金字塔理解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科学思维)5.调查或探讨一个校园、公园、农田、森林、湿地或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科学探究)【主干·梳理与辨析】一、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群落: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部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特点:(1)食物链:(2)食物网: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课件6: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3)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 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记为: “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最先看”。
1.概念理解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2.能量流动的过程
()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②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③绿色植物都是生
产者 ④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 ⑤动物不都是消费者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 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①正确;只有营腐 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②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 用,但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消费者,③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 物,④错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⑤正 确。 答案:B
自养生物,主要是 生产者 __绿__色__植___物___
把无机物制造成__有__机__物___,把光能 转化为有机物中的__化__学__能___,从而 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消费者
主要指_动__物__
加快生态系统的__物__质__循__环__;对植物的__传__粉__、 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是营_腐__生__生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__无__机__物__, 分解者
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 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知识梳理 考能诊断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③光能射入量=_生__产__者__固__定__量__+反射量。 ④生产者同化量=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各营养级同化 量总和。 ⑤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⑥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 量)×100%。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①单向流动。 a.能量流动是沿_食__物__链__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 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 链,故A错误;硅藻是 生产者但不是分解者, 故B错误;磷虾在不同 食物链上都处于第二营 养级,故C正确;生产 者遭到破坏对该食物网 影响最大,故D错误。
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动 (1)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 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 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 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 “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 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 量要大。
题组设计 解题技法
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 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捕食兔和食草 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 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4)特殊情况: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 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路线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 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件 9.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内容索引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矫正易错强记长句重温高考演练模拟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结构:由和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
1.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结构:由和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
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生物圈组成成分营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_____生活的细菌和真菌(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项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实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营_____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自养腐生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生态系统的_____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作用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位__生态系统的_____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基石和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生产者分解者和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七嘴八舌
食物链越短,能 量到我体内的越 多,我活的时间 就越长呀!
学以致用: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能量传递效率 =
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能量传递效率10%~20%
2.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能否再被生产者利用来合成有机物?
答案 不能,生产者不能利用散失的热能。
3. 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答案 单向流动。 4.每个营养级会把所有的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吗?为什么?据此可 知能量流动还有什么特点? 答案 不会。因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而消耗掉相当大一部 分能量,还有少部分能量传递给了分解者和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 还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能 量 流 经 第 二 营 养 级 示 意 图
能量来 自上一 营养级 分 解 者 利 用
粪 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呼 吸 散 失
呼 吸 散失
遗 体 用于生长 残 发育和繁殖 骸
次级消费者 摄入
...
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
(1)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摄入量:动物取食的总量,或者说是动物的食物总量 同化量:动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自身的能量 (2) 初 呼吸作用中以热能散失 级 同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消 化 费 量 用于生长发 被分解者分解 者 育繁殖的能 摄 量 未被利用(最终流向分解者被分解)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 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基础知识导学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 (1)以种群作为能量流动的研究对象,请完成下图: 输入 储存
散失 (2)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
高三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最多4kg,最少0.1kg
至少:250kJ,至多10000kJ
3.其他计算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物
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 (1)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 ①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
M÷(10%)3。
2、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不循环 不可逆
原因: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
各营养级的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呼吸产生 的热能的形式散失,由于热能不能作为绿 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源,所以整个生态系 统的能量必须由太阳能不断予以补充。
2)逐级递减
• 原因:个营养级中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 消耗相当大一部分能量
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 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 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 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型连锁变化的规律是: 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
的数量将增加;
初级消 费者 兔
次级 消费者 狐
三级 消费者 狼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 它是指处于食 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不同的 同种动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一定________
消费者级别=营养级-1
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链的特点: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 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 生产者和 分解者 。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5.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蜣螂则专
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一段时 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6KJ,则这部分 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为( A ) A A.0KJ C.2×106KJ B.106KJ D.106KJ~2×106KJ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呼吸
呼吸 18.8 62.8 初级消费者
呼吸
96.3
总结 1、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2、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3.不同食物链中生物所处营养级不同
1.右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 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 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A
A.a>b>c
C.c=b>a
B.c>b>a
D.a>c=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请写出谚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答案:树叶 蝉 螳螂 黄雀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 物 链 和 食 物 网
注意事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 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 不变的。
2.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 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
D
3.对一个受到轻度浓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 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4个生物种群 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判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从4个种群的营养关系上,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 物链 B.除甲种群外,其它3个种群的同化作用方式都属于异 养型 C.按照生物的富集原理,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 最多的 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能涉及到甲、丙、丁三 个种群 生物种群 能量 KJ 甲 乙 丙 2.9×107 丁 9.3×107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整体,它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是生态学中的重要内容。
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一)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
分解者则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例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些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 牧草B 土壤中的矿物质C 野兔D 阳光答案:B、D。
土壤中的矿物质属于无机物,阳光属于能量,它们都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牧草是生产者,野兔是消费者。
(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例如,草→兔→狐就是一条食物链。
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例 2: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草→鼠→蛇→鹰。
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期内鼠的数量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A。
蛇数量减少,其对鼠的捕食压力减小,短期内鼠的数量会增加。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的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能量的转化包括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物体内通过呼吸作用转化为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 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 次级消费者 , 丁. 呼吸作用 ,戊. 分解者 。 (2)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①通过自身 呼吸作用 以 热能 的形式散失。 ②被 下一营养级 同化。 ③残枝败叶等被 分解者 分解。 ④未被利用。
分析
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
成千上万只昆虫生
能量流动的过
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
活在一株大树上时,
程中总是有能
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
该数量金字塔的塔
量的耗散,故
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
形也会发生变化:
能量流动逐级
游动物的生物量:
递减
易错 警示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 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作用
质和能量的根 机物,并将能量储 _的__物__质__循__环____
_遗__体___和__动___物__
本来源
存在有机物中
_的__排__泄__物_
生态系统最活 生态系统的关
地位
__
生态系统的_基__石__
跃的成分
键成分
(2)相互关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生产者和 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向 对人类最有 的部分。 益
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剖析
1.能量流动概念模型解读 (1)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 ①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a)=初级消费者同化 能量(b)+粪便中的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的 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 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②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 (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下一营养级同化的 能量(i)+未被利用的能量(j)。
种群
甲
乙
丙 丁戊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3 7 0.003 6 0.035 0.036 0.34
①信息: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 越高,含量越高,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养级, 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
方法 技巧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单向流动的原因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 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 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的原因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 利用的部分。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非生物的物 项目
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阳光、热能、 自养 生物,主 异养生物,
实例 水、空气、 要是绿色植物 主要是动物
无机盐等
主要是营_腐__生__ 生活的细菌和 真菌
生物群落中物 将无机物转化为有
分解动植物的
_加__速__生__态__系__统__
2.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图1构建食物链 ①信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往往越多;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峰。 ②食物链:丁→乙→丙→甲。
(2)根据图2构建食物网 ①信息:能量逐级递减;若两种生物能量差距过小 (不在10%~20%内),则很可能位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 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 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 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6.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 的结果,不能逆转;生产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热能。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某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 要消耗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 下一个营养级。 8.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农田除草、除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捕食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 食物 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 生产者 ,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 超过 5 个营养级。只包含生产者和 消费者。 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消费者 级别= 营养级 级别-1。
特别
提醒
走出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4个误区
错误说法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如 结核杆菌属于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 如秃鹫、蚯蚓、蜣螂等
硝化细菌等自养生物也是生产者,正确的说法是: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2)能量利用效率: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的比
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
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易错警示突破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的3个易错点 (1)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成分都参与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因为食物链起 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最高营养级),所以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这两种成分不参与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 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梳理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
输入
源头: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传递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
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热能
⇓ 散失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重点剖析
1.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 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 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 后减再稳定”。
3.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每一阶 每一营养级生物所
含义 含能量的多少
象征 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过程中具有逐级递 减的特性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体的数目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 在食物链中随营养 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有机物总量 一般生物有机物的 总质量沿食物链升 高而逐级递减
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2016·全国Ⅲ,T31(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 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4.(2016·全国Ⅲ,T31(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能量 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自养型生物”=“生产者”, 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 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 其不能直接把无机物 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③“腐生异养型生物” =“分解者”, 其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 败叶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
(2)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 ①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的 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②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③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 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 ④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 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 (3)结构:由 组成成分 和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
2.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没有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3.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4.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 “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5.“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传递效率。 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 获 得 “10% ~ 20%” 的 能 量 , “ 所 有 狼 ” 可 获 得 “ 所 有 狐 ” 的 能 量 的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