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谜语》教学设计

《谜语》教学设计《谜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父亲教我猜谜时的语气、语调。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能仿照课文,学习为自己感受兴趣的事物编谜语。
5.读懂课文主要写了父亲教我猜谜语、编谜语的故事,体会到其中蕴含着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通过这则描写眼睛的谜语感受父爱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通过父亲和我猜谜语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整体感悟1.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是否留意过父亲的眼睛呢?它曾带给你一些什么感受?2.那么,课文中父亲的眼睛又使女儿感受到什么?请读句子:啊,父亲的眼睛是多么神秘啊!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1)自由读。
(2)交流女儿的感受。
3.是啊,父亲的眼睛简直就是女儿快乐的源泉。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1)自读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②思考:文中父亲的眼睛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用浪线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板书:夏日的晚上猜谜语的时候我烦恼忧伤时二、重点研读体验感悟1.感知第1、2节(1)指名读1、2节,边听边感受当时的气氛。
(2)说说还有哪些词也能表示难倒?(头昏脑胀、苦思冥想、苦苦寻找)(3)此时,父亲是怎样让我快乐的?快速默读,交流板书:巧妙的提示2.师引读3一10节,边读边体会父亲提示的巧妙。
分组再次朗读这几节,思考:从中你感受到父亲的什么?3.是啊,父亲是如此爱我,当我为猜出谜底而兴奋地叫起来时,他会在一旁为我高兴;而当我忧愁烦恼时,他就会想方设法给我变出快乐。
(1)男女分角色朗读11、12节。
(2)说说从父亲的谜语里你感受到什么?4.父亲,一个多么响亮而有力的名字!他给我们的爱虽然不像母爱那样伟大、亲切,但却多了一分含蓄、深沉,让我们带着真诚和爱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受一下父亲那份深深的爱o三、课外延伸升华主题1.补充阅读〈父亲的手〉每次感觉父亲的手都不一样第一次是在孩提时逃学的路上,在日向在小脸蛋上的脆声中,那时候父亲的手,写在心灵的只有痛。
谜语幼儿园试讲教案

谜语幼儿园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谜语,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谜语启蒙教育;
2.能通过谜语让幼儿积极参与,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谜语卡片;
2.画板;
3.彩色笔。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
1.问候学生;
2.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学习谜语。
2. 正式教学
1.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谜语,例如: > 我是一只小小鸟,乘风飞翔穿过
天空。
谁知道我是什么?
2.让学生猜谜,配合画板进行辅助。
3.让学生自己编写谜语,老师可以帮助提供词汇和辅导。
3. 拓展
1.让学生分享自己编写的谜语,让其他同学来猜。
2.进行小游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各种谜语。
四、教学反思
此次试讲的谜语教学效果良好,孩子们很喜欢这种玩耍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孩子还没有掌握谜语的概念,需要在这方面作出更详细的解释;同时,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可能还不能完整表达自己所编写的谜语,需要后续加强练习。
创编《谜语》幼儿园教案

创编《谜语》幼儿园教案教案名称:谜语乐园适用年龄:3-5岁教学目标:1.通过解答谜语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3.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习惯,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绘制幼儿园谜语乐园的布置图,包括游戏区域、谜语展示区、答案展示区和奖励区;2.准备足够的谜语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道谜语;3.准备奖励小礼品,如小糖果、贴纸等;4.准备音乐和乐谱。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认识谜语活动1:谜语介绍1.引导幼儿围绕谜语一词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谜语的理解;2.向幼儿逐个展示几个简单的谜语,让他们猜答案;3.解答谜语,并引导幼儿对谜底进行思考。
活动2:创编谜语1.向幼儿解释谜语的构成方式,如文字猜谜、颜色猜谜等;2.分为小组给幼儿发放纸和彩笔,要求幼儿创编自己的谜语;3.引导幼儿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谜语,评选出最有趣的谜语。
第二课:解答谜语活动1:谜语抢答1.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队长;2.向每个小组展示谜语卡片,队长尝试回答,回答正确可获得奖励;3.轮流进行,每次抢答时间限制在30秒内。
活动2:拼凑谜底1.将一道谜语分成若干个部分,让幼儿依次拿到一部分;2.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走动,当音乐停下时,要将手中的部分拼凑起来;3.拼凑成功的幼儿有机会回答谜语并获得奖励。
第三课:团队合作活动1:依靠音乐解谜1.将幼儿分为二队,每队选择一位队长;2.队长面前放置一道谜语卡片,队员手持乐器,并依靠音乐的节奏传递谜语卡片;3.队长根据收到的谜语卡片尝试回答,回答正确可获得奖励。
活动2:合作绘制谜底1.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负责人;2.负责人面前摆放一幅空白画纸,其他组员手持颜料和画笔;3.以抢答的形式逐渐展示谜语的一部分,要求小组合作绘制该部分,直到绘制完成整个谜底。
第四课:谜语展示和分享活动1:谜语展示1.将幼儿创编的谜语进行整理,并展示在谜语展示区;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尝试回答对方的谜语。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猜谜语》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活动名称《猜谜语》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二、教学活动对象幼儿园中班三、教学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猜谜语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适合中班幼儿的谜语,包括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类别。
2. 准备谜语卡片或者谜语道具,方便幼儿观看和操作。
3. 准备记录猜谜结果的表格或者画笔,方便记录幼儿的猜谜结果。
五、教学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猜谜语的主题,例如讲述一个有趣的谜语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谜语的基本规则,如什么是谜语,如何猜谜语等,并给予例子进行说明。
4. 记录结果: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记录在表格或者画纸上,以便后续的分享和交流。
5. 分享和讨论: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猜谜结果和猜测过程,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6. 总结和反思:教师对本次猜谜语活动进行总结,强调谜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并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教学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在猜谜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和猜测过程,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猜谜语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 组织幼儿进行猜谜语比赛,提高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3. 让幼儿自己创作谜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八、教学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谜语的内容适合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避免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谜语。
2. 在猜谜语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九、教学活动反思1. 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流程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参与和积极参与。
2. 反思教学活动的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猜谜语教学设计

猜谜语教学设计谜语是一种优秀的语言游戏,它通过巧妙的描述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引入谜语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趣味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设计一个猜谜语的教学方案,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和表达谜语。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推理来解答谜语。
3. 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谜语中的推理思维应用于其他学科和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适合年龄段的谜语,并将其整理成PPT或纸质手册,方便教学展示。
2. 制作小组活动的答题卡片和奖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谜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猜谜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过谜语。
2. 谜语展示(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手册上的谜语,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答案。
3. 谜语解答(10分钟)教师请学生交流并分享他们的答案,鼓励他们解释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师同时给予合理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4. 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
教师将准备好的谜语卡片分发给每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协作推理并回答问题。
每个小组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写在卡片上。
完成后,教师收回答题卡片,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
5. 谜语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较难的谜语,向学生详细解答其答案,并讲解其中的推理过程和逻辑思维。
6. 谜语创作(15分钟)鼓励学生自行创作谜语,可以分小组合作或个人完成。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创作的指导,例如提供谜底的类别或一些提示。
7. 谜语交流(15分钟)课堂上,学生可以轮流出示自己创作的谜语,其他学生进行猜测并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谜语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8.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谜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科应用的重要性。
大班语言教案《猜谜语》

大班语言教案《猜谜语》教学目标:1.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资源:1. 谜语卡片(包括难度递增的谜语)2. 白板或投影仪3. 计时器教学步骤:步骤一: 引入活动 (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提问: "谜语是什么?你们对谜语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介绍谜语的定义和作用,如提供娱乐、锻炼思维等。
3. 老师展示一两个简单的谜语并请学生尝试回答。
4.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谜语或谜语的趣事。
步骤二: 激发兴趣 (15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并发放谜语卡片。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卡片上的谜语,尝试回答。
3. 每个小组轮流回答,老师积极指导和鼓励他们的思考过程。
4. 学生解答正确的小组将获得一定的积分。
步骤三: 提高难度 (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难度更高的谜语。
2. 学生继续以小组形式讨论和回答这些难题。
3. 每个小组轮流回答,正确回答者获得额外的积分。
步骤四: 团队竞赛 (15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成2个较大的团队(例如A队和B队)。
2. 老师展示一道较难的谜语,每个团队派一个代表回答。
3. 回答正确的团队将获得一定的积分,并可以选择继续回答下一道谜语。
4. 谁先积分到一定数量的团队将获胜,并获得谜语比拼的冠军称号。
步骤五: 总结与评价 (5分钟)1. 老师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对谜语有了怎样的了解?"- "通过猜谜语,你们学到了什么?"2. 综合评价每个小组和团队的表现,鼓励学生共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困惑。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班级群或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喜欢的谜语,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 学生可以寻找更多的谜语并进行创作,丰富谜语库。
教学反思:猜谜语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园大班《猜谜语》社会教案

幼儿园大班《猜谜语》社会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大班《猜谜语》社会教案教案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准备数个与幼儿所学知识相关的谜语。
2. 准备一些适当的奖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3. 准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图片或道具,用于提示和引导幼儿猜谜语。
教学步骤:活动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之前学过的与动物有关的知识,如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特征等。
活动二:猜谜语(20分钟)1. 教师出示第一个谜语的图片或道具,并读出谜语:“它一百块地走,常在水里玩,长着尖尖嘴,羽毛花花多。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道具,思考是哪种动物,然后给出答案:“鸭子”。
3. 接着,教师出示其他谜语的图片或道具,重复步骤2的操作,让幼儿猜出谜底。
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适当给予提示和引导。
活动三:总结(5分钟)1. 教师可以让幼儿互相出谜语,进行小组竞赛,增加互动和合作。
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夸奖幼儿的表现,并分发奖品给幼儿。
活动四:延伸(10分钟)1. 在下一堂课中,可以继续进行猜谜语的活动,引导幼儿自己编写谜语,并与同伴分享和猜测。
2. 也可以在其他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猜谜语的要素,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同时,小组竞赛和奖励措施的设置,也加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常用幼儿园谜语教案

常用幼儿园谜语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常用的幼儿园谜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幼儿的趣味性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的幼儿园谜语
•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让幼儿理解谜语的含义
•如何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幼儿园谜语的答案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
1.通过展示一幅画面,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面中的内容,引出本次课的
主题——谜语
提供谜语
1.教师将一些谜语贴在黑板上或展示在幻灯片上。
2.教师读出谜语,让幼儿猜测谜语的答案。
3.对于每个谜语,给幼儿提供三次猜测机会,并在第三次猜测时逐步给
予提示。
学生自主猜谜
1.将幼儿分组,每个小组有一名代表上台
2.老师朗读出谜语后,每组代表有15秒钟时间去思考谜语的答案。
3.用手抬起红色或绿色的纸板——红色代表真,绿色代表假。
篮板的中
央代表还要想一想。
教师根据答题情况给出相应的提示和评价。
拓展
1.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创造一些简单的谜语,加深他们对谜语的
理解和记忆。
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程,幼儿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谜语,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以及语言发展中,谜语可以为幼儿提供很好的习惯性思考能力以及准确表达的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谜语》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谜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⒈知道洗衣机、电冰箱、电话机的一些特点。
能根据这些特点猜出谜底。
⒉学会12个生字。
理解“谜语、池塘、波浪、衣赏、水果、耳朵、嘴巴、鼻子、眼睛”等词语的意思。
⒊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谜语”只是课文的题裁。
“谜语”教学不能只是猜出谜底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仍然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经分析推理,抓住事物的特点,既猜出谜底,又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
放大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习第一则谜语。
知道洗衣机的一些特点,能根据这些特点猜出谜底。
⒉学会12个生字,理解第一则谜语的词语。
⒊能背诵第一则谜语。
㈡教学过程⒈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知道哪些谜语?能说出来让大家猜猜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三则谜语。
出示课题。
教学”谜”字。
重点分析字形结构。
指导书写笔顺。
(左中右结构。
笔顺:讠——米——辶)
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轻声自由读,遇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读读想想词义。
边读边想,看看图画,猜猜谜底。
检查自学情况。
正音:池塘热爱耳衣裳眼睛叮铃铃
分析字形。
“裳、嘴、鼻”比划较多,运用部件结构分析方法记住字形。
书写时重点指导各部分大小比例及间架。
“睛”的左边是“目”(眼睛也叫目)不是“日”。
“替”字课文中的意思是“代”。
⒊讲读第一则谜语。
⑴指名读第一则谜语,试猜谜底。
⑵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谜底是洗衣机的?
指导看图,讨论。
(因为洗衣机的外形就像一只又长又方的箱子。
不过它不是木箱。
不过它不是木箱、皮箱、纸板箱,而是用铁和塑料做成的。
)出示板书:长方一只箱
(因为洗衣机装的圆筒就像个圆圆的池塘,里面的水是清清的。
)
出示板书:水清像池塘
(因为洗衣机插上电源就能转动,用不着风。
)
出示板书:替人洗衣裳
(所以我猜一定是洗衣机。
)
⑶朗读课文。
(用引读法)
师:洗衣机就像生:又长又方一个箱,
师:里面的水是生:水儿清清像池塘。
师:插上电源生:没有风尔起波浪。
师:洗衣机能生:能替人们洗衣裳。
⑷小结。
猜谜语,要根据谜语说的事物的特点,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一样东西是符合这些特点的才能猜出谜底。
第一则谜语中说的正是洗衣机的特点,所以你们猜对了。
⑸指导背诵第一则谜语。
(个别读、集体读、同座互读互背。
)
⑹复习巩固生字词。
(认读生字卡片,看拼音读词语,看田字格中的字,分析字形——说说为什
么用这个偏旁?)
如:池、波——都与水有关;塘——指泥塘,与土有关。
⑺猜字谜。
①--老常会动脑,毛巾换衣裳。
(裳)
②--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
(热)
③--太阳出来红艳艳,上面站着两个男子汉。
(替)
⒋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⑵第一、第二段。
背颂第一则谜语。
⒌课外作业
⑴听写生字、词一遍。
⑵读读二、三两则谜语,猜猜谜底,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第二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习第二、第三则谜语。
知道电冰箱、电话机的一些特点,能根据这些特色猜出谜底。
⒉能背诵课文。
㈡教学过程⒈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
(用投影核对订正。
)
背诵第一则谜语。
(同座互相检查。
)
⒉学习第二则谜语。
⑴指读第二则谜语,猜猜谜底,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⑵提供句式,让学生看图自由练说,指名练说,师生共同评议。
因为:电冰箱就像……
电冰箱里面放着……
电冰箱能制冷……
所以……
⑶理解”制冷”。
——就是用电使冰箱里的温度降低,食物冷藏不会变质。
齐读:外面热来里面凉。
理解”水果”。
你知道哪些是水果?
⑷朗读第二则谜语。
(用引读法)
师:电冰箱就像生:小小一座房,有门没有窗。
师:电冰箱里面生:鱼肉水果样样都有。
师:电冰箱能制冷生:外面热来里面凉。
师:所以生:这是电冰箱。
⑸小结。
这就是电冰箱的形状和作用。
你们能抓住这些特点来猜,所以猜对了⒊学习第三则谜语。
⑴同座互相猜,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⑵提供句式练说。
因为:
电话机铃响了“丁铃铃”的
电话机一头能听一头能说
听说的一头像耳朵
说话的一头像嘴巴
只能听和说不能看和闻
有耳朵有嘴巴没鼻子没眼睛
所以我猜是电话机。
⒋指导朗读和背诵二、三两则谜语。
(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指名背。
)
⒌课堂作业。
⑴完成课堂作业本⑵第三、第四题。
⑵背诵二、三两则谜语。
⑶说一个谜语给同学们猜。
⒍课外作业。
A组:抓住某一事物的特色,自编谜语一则给同学们猜。
B组:收集1——3则谜语给同学们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