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温多功能热泵技术的意义
2024年中石化下发的高温油泵安全运行要求(三篇)

2024年中石化下发的高温油泵安全运行要求各有关单位:今年以来,炼油企业发生了多起高温油泵密封泄漏着火事故,给装置安全运行及生产任务的完成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遏制这一不良势头。
根据党组领导的要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集中整治高温油泵在运行管理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要求各企业在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炼化企业机泵管理规定》和《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的前提下,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高温油泵的运行管理工作。
一、加强巡检管理1、对高温油泵要实施特护管理各企业要对输送介质最高运行温度大于或等于自燃点的离心油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纳入重点管理、维护范围,实施特级维护。
2、加强对巡检质量的管理。
巡检是防范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及时发现事故苗头,是防范事故最有效的手段。
操作人员、维修保运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巡检,保质保量,严禁走马观花式的巡检。
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巡检质量的检查。
操作人员巡检,要配备测振仪、测温仪,对讲机,维修保运人员还要配备轴承检测仪。
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油泵的振动、温度以及轴承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加强对密封辅助系统的管理。
机械密封辅助系统是确保密封性能的基础,操作人员应每班对冲洗油、背冷的注入量、注入压力、注入温度等进行检查、记录;应定期检查冲洗油过滤网是否完好。
高温油泵的密封冲洗油要选用品质稳定、清洁的冲洗油(液);机械密封背冷要采用除盐水或压力不大于0.3MPa的蒸汽,严禁使用循环水或新鲜水对机械密封进行冷却。
二、加强检修管理1、泵检维修管理各企业必须对热油泵实行预防性维修策略。
合理确定高温油泵的密封检修和更新周期。
泵检修时必须对密封、轴承质量进行确认;轴承装拆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严禁直接敲击。
在泵检修过程中,明确要求对冲洗油管线和泵水夹套进行清洗,以确保密封冲洗、冷却系统的畅通。
2、提高检修后的验收标准高温油泵检修完成后,试运行期间,泵轴承箱振动值必须达到《石油化工旋转机械振动标准》(SH3-xx)B区以上规定的标准,平稳运行四周对检修项目进行验收。
小议高温水源热泵技术原理及其在原油加热中的应用

8 5% 。
出的是国内独有技术的高温水源热泵机组 ,采用高温环保工质 2 技 术 概要
基 于上 述 考 虑 ,如 果采 用 压 缩 式 热 泵 的 形式 应 用 于 含 油 污
可达 9 c 可 以从 1 —0 5c, 5 6 %的低 品位热水 中回收热量 , 制取 6 ~ 水废热 回收利用和原油加热 , 0 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
5 蒸发器进 口温度 5 ' ) 0 2 的情况下 , 以很好 的满 1 可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 。由此 可见 , 我国油 田含油污水 的余 凝 温度为 8 ℃( 热回收潜力 巨大。人们一直在关注着如何 回收利用这部分热能 足原油加热的需求 。
来为油 田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同时解决因燃烧矿物燃料造成的
我国油田每天含油污水 日产量为 10万立方米( 自 19 年 陆 剂 ,经过实践证明 ,采用这种工质的热泵 ,出水温度可 以达到 9 来 98 5 同时还具有 比较高的能效比 。 例如在冷 地油田统计数据 )海上油 田每年含油污水 排放 4 4 , 6 8万吨(00 9 ℃, 20 0 最高可以达到 9 ℃,
通常情况下 , 热可 自行 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与此 同 和三管伴热三种 流程 , 相应的加热炉也分为稠油加热炉 、 稀油加
时,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 , 通过消耗机械功可以使 热从低温物体 热炉和热水 炉三类 , 诸多的加 热过程需要耗费大量 的能量 , 就 这 传递给高温物体 。为了回收排到大气 中的低温热气、 排到河川 中 需要深入研究加热炉 的形式 , 以降低原油在集输过程 中的能耗。
为 了避免含油污水对热泵系统的腐蚀 ,污水一水换热器必
污染 问题( 同时因为原油在我国来说是属于稀缺 资源 , 因此有 必 须采用特制的耐腐蚀钛管换热器 。采用水作为 中间介质进行换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1. 引言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是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它采用了多台室内机与一台室外机相连接的方式,实现了空调系统的分区控制和能源共享。
本文将介绍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2. 工作原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工作原理基于空气源热泵技术。
室外机中的压缩机通过压缩制冷剂,使其高温高压,然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室内机组的冷凝器释放热量,将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室内。
同时,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变成低温低压的状态,然后通过室内机组的蒸发器吸收室内的热量,将其再次转化为高温高压的状态。
这个过程反复循环,实现空调系统的冷热转换。
3. 优势3.1 节能高效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采用了先进的热泵技术,具有很高的能量利用率。
它可以通过合理分区控制,根据不同房间的需求而调整温度,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此外,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还可以通过能量共享的方式,将多个室内机组之间的能量进行分配和共享,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效。
3.2 空气净化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具有空气过滤功能,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异味和有害物质,为室内空气提供清洁和健康的环境。
它采用了高效过滤器,能够过滤掉细小的颗粒物和细菌,净化空气,为用户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3.3 舒适性强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可以实现分区控制,不同房间的温度可以独立调节。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不同房间的温度,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此外,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还具有恒温控制功能,可以根据设定的温度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保持恒定的舒适温度。
4. 应用及前景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由于其高能效和能量共享的特点,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居住区和商业建筑中广泛应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可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在家庭环境中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热泵技术与应用

太阳能与热泵的应用策略
(二)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策略
水箱 水位 平衡管 水箱
水温 均压管
55℃温 控探头
太阳能 集热器
自来水
热泵机组
热泵机组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策略
适用环境 该系统适合环境温度高于0℃,且冬季不需 要采暖的区域,单纯用于生活热水及空 调制冷。适用地区:华南、西南、东北 等地。 适合对象 适合公共建筑(如:宾馆、医院、学校、 写字楼等)的生活热水系统,或独立性 建筑(如:别墅、公共浴室等)的空调 及生活热水系统。
技术路线流程图
八、当前热泵应用的几点困惑
不该用的地方在用; 不懂技术的人在设计安装; 不懂运行的人在运行管理; 节能效果无人跟踪和评价。
九、太阳能与热泵的应用策略
(一)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策略
淋浴 水箱补水源自太阳能空调制冷地源热 泵机组 地埋管 地板采暖
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策略
适用环境 该系统适合环境温度低于-10℃,且冬季需 要采暖的区域,同时,该区域地下土壤 温度相对恒定于12~15℃,岩层溥,具 可挖掘性。适用地区:华中、华北、西 北、东北等地。 适合对象 适合2000m2以上的公共建筑(如:宾馆、 医院、学校、写字楼等)的采暖及生活 热水系统,或300m2左右的独立性建筑 (如:别墅、公共浴室等)的采暖及生 活热水系统。
意义和必要性
(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生活热水 :洗澡用的生活热水成为人们的生活 必须 ; 夏季空调制冷: 夏季炎热,制冷空调已成为城 市家庭和办公的基本设施 ; 冬季采暖: 16℃是人体对寒冷忍受程度的一个界 限,北方冬季绝大多数地方的气温都会降至 0℃以下。
(三)满足工农业生产需求
工业: 生产工艺(如:热处理,电镀等) 农业:需要温控的农业大棚、禽舍、鱼池等需 求越来越多。
高温热泵的能耗及经济性分析

高温热泵的能耗及经济性分析热泵装置的能耗分析与常规的制冷系统不同, 热泵的比较对象不是其它热泵,而是已大量使用,技术相对简单和成熟的各种中小型锅炉。
电热泵的驱动能源是电,锅炉可用煤、油、气和电等作能源,由于热泵的热泵系数大于1 , 故它与电锅炉相比是节能的。
热泵与其它使用燃料的锅炉所使用的能源不同, 即一个用电,一个用煤或油、气,对此我们采用一次能源效率进行分析[9 ] 。
图2 为热泵系数( COP) 与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关系, 图中分别作出了发电效率为0. 3 和0. 4 时热泵系数所对应的一次能源利用率。
如设火电厂输送到用户电的总效率为30 % ,则热泵系数达到2. 25 时其一次能源利用率为70 % ,与中小型煤锅炉的一次能源效率相当。
设油发电的总效率为40 % ,则热泵系数达到2. 33时其一次能源利用率为90 % ,与油锅炉的一次能源效率相当。
因此,从节能的角度来说,高温热泵的热泵系数必须达到2 以上才具有应用潜力。
图2 热泵系数( COP) 与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关系热泵装置的经济性分析热泵的作用与常规锅炉相同, 其经济性决定了它的应用前景,为了简化,本文仅从成本、效率、能源价格等方面进行热泵的经济分析, 而忽略安装、运行管理、设备维修等费用,并按同样的寿命年限、利率等比较热泵与油锅炉的经济性。
从技术角度,热泵效率越高越好,即在同样工作条件下要求最高的热泵系数,但为了减少不可逆损失,要求用高效的压缩机和大的蒸发冷凝换热面积及回热,必然导致设备成本的增加,图3 为以某型油锅炉为基准, 设燃油价为2. 0 元/ kg , 在不同电价条件下热泵的等经济性曲线。
图中i 为热泵装置的单位成本,即i = 热泵成本/ 额定供热功率, C 为电价,图中的曲线上的点与某油锅炉具有相同供热成本,曲线右下侧的区域其供热成本小于此锅炉。
可以看出,在同样的电价条件下,热泵装置的成本越高,则要求它的COP 值越高才能达到相同的经济性。
热泵技术的应用

热泵技术的应用[摘要]:地源热泵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正如人们见到的自然现象——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跟水泵可以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一样,采用热泵技术同样可以将热量从低温提升到高温。
[关键词]:热泵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621 -011、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地源热泵是一种热量提升装置,正如人们见到的自然现象——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热量也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跟水泵可以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一样,采用热泵技术同样可以将热量从低温提升到高温。
地源热泵不仅可以用于冬季采暖,也可以用于夏季制冷空调和全年提供生活热水,实现一机多用。
实践证明,以地热(源)能包括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等作为热泵夏季制冷的冷却源、冬季采暖供热的低温热源,实现采暖、供冷、供生活热水,替代传统的制冷机+锅炉的建筑物空调、采暖、供热模式,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节约能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地热(源)能利用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地球浅表层(<400m)是一个巨大的恒温体系,温度几乎不受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北京地区年平均温度为13-15℃,其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地面吸收了约40%太阳光的热能,因此,地热(源)能也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
它具有热流密度大、容易收集和输送、参数稳定(流量、温度)、使用方便、不受地域限制等优点。
地热(源)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利用时,不象化石燃料在获取能源和产生电力的同时,向环境排放大量的燃烧产物,如co2、so2、nox、粉尘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土地沙漠化等灾害,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开发利用清洁无污染的地热(源)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温地源热泵的“高温”是相对于目前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最高热水出水温度在55℃以下的地源热泵产品而言,一般指在地(水)源温度10-15℃时,供热温度在60℃以上的产品,正常运行出水温度范围在62—72℃,可以满足所有的中央空调和生活热水系统的水温要求。
热泵应用的战略意义和技术问题

是 指建 筑 空调 供 暖用 能所 需 的温 度 与 自然能 源 即低 品位 的 可 是
再 生 能源 的温 度 相 当接 近 . 此 对 口的 。 于 高 品位 的能 源 . 彼 对 如 天 然气 . 石油 、 炭等 化 石 燃 料燃 烧 后所 产 生 的高 温 则 远 远 高 煤
维普资讯
热 泵应 用 的战略 意义 和 技术 问题
口 北京工业大 学教 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 马重芳 王 伟 王晓涛 魏加项 罗亚 红
一
.
可再生能源技术 建筑应用的战略意义
经 济 ,最 合 理 的选 择 。
但 需要 特 别 指 出 的是 自然 能源 虽 与 建筑 能 源 的 温度 比较接 据统 计 我 国建筑 用能 已 超 过 占全 国 能源 消 耗 总 量 的 1 4 /,
我 国著 名 能源 科学 家吴 仲 华教 授 早 在 上世 纪 8 0年代 初 期 就
已 提 出 “ 度对 口 . 级利 用 的科 学 用 能基 本 原 则 。 据 建 筑 作 的决定 》的 实施意 见 》中 明确 指 出 :太 阳 能 、浅 层地 能 等可 再 温 梯 根
能 耗 的特 点 . 建筑 能 源使 用应遵 循 温 度 对 口 , 级 利 用 . 地 生能 源应 用 面积 占新 建建 筑 面积 比例 达 2 % 以 上 。在 《 设部 梯 因 5 建
温 度 一般 为一1 ~4 。 显然 这 个 温 度范 围 与 空调 供 暖所 需 的 温 其 中建筑 节 能 工程 实 现节 能 1 1 吨 标 准煤 这 是一 个 艰 巨 的任 0 5 C .亿
热泵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热泵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热泵技术的概述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温热源进行热量转移的技术,通过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将低温热源的热量提取出来,并将其转移到需要加热的场所。
热泵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工质在不同压力下的相变特性,将低温热量转移到高温位置,实现能量供应。
2. 热泵技术的基本原理热泵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热力循环的原理,主要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个过程的原理与作用。
2.1 蒸发过程蒸发是指工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
在蒸发过程中,工质通过在低压下蒸发,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达到热量转移的目的。
2.2 压缩过程压缩是指将蒸发后的气体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提高温度和压力。
在压缩过程中,工质从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转变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
2.3 冷凝过程冷凝是指将压缩后的气体通过冷凝器进行冷凝,释放出热量。
在冷凝过程中,工质通过散热器和冷却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将热量传递给外界。
2.4 膨胀过程膨胀是指将冷凝后的工质通过膨胀阀进行膨胀,使其回到低温低压的状态。
在膨胀过程中,工质通过膨胀阀放大扩散,降低温度和压力,以便重新进入蒸发过程。
3. 热泵技术的应用领域热泵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为人们提供了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
3.1 居民建筑热泵技术可以用于居民建筑的供暖和热水使用。
通过利用地源、水源或空气作为低温热源,将热量转移到建筑内部,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3.2 工业生产热泵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化工、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中,可以利用热泵技术对废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农业温室热泵技术在农业温室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温室内的恒温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
通过利用地源或水源作为热源,将热量转移到温室内部,为作物提供所需的温度条件。
3.4 游泳池热泵技术可以用于游泳池的供热。
通过利用空气或水源作为低温热源,将热量转移到游泳池中,保持水温适宜,为游泳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多功能热泵冷暖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意义
人工冷暖技术(制冷与制热)已成为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世界上第一台制冷机问世至今已据有百余年的历史,制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制冷与制热技术为人类生活创造了更舒适的环境,制冷与制热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文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制冷和制热(热泵)是人为实现降温或加温的过程和措施,也就是利用一定的装置系统人为地将某一空间(或某些物质)内的(固有的或现有的)热量迅速的吸收后转移释放到另一空间(或另一部分),被吸收了热量的空间内(或物体)温度降低(相对),得到了更多热量的空间(或物质)内温度升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和惰性的传统研发模式,制冷与制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至今仍未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大型中央空调设备(制冷机组)只能用于制冷降温,只有部分功率较小的风冷空调具有双温(热泵)功能,但是制热供暖效果较差,特别是寒冬用以制热供暖时效果更差,大都需要附加电加热用以补充供热;就近几年发展兴起的所谓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空调装置,有两种不同配置模式,一种是较大型的冷暖型机组利用了简单的外置流程转换,使传统制冷机组(冷水机组)在冷凝器中而产生的热水和蒸发器产生的低温冷水,通过流程转换阀的转换分别输出;另一种是小型机组,采用四通换向阀的转换作用实现热泵机组的冷暖转换达到分别用于供冷或供暖的目的,难以实现理想的多用途兼顾的双温效果和节能效果。
目前为止,大型风冷热泵冷暖空调至今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热泵式供暖,热泵机组的制热供暖效果较差,大都需要直接采用了电热辅助加温,而且难以实现及时有效化霜,特别是大型的热泵冷暖空调装置更难实现全热泵直接制热供暖,既是有的可以达到了一定的供热采暖效果,但也大都附加了较大负荷的电辅助加热,电辅加热时直接烧电模式,能耗大,费用高。
高温多功能热泵冷暖装置,是利用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充分利用了人工制冷的普遍原理和综合采用了各种人工制冷系统的不同效果流程,使制冷(热泵)机组实现了高温制热供暖和多用途兼顾的工况运行、可实现自控转换的功能,可使蒸发与冷凝状态(制冷与制热)而实现了不间断供热采暖与多功能利用,可同时应用于制冷降温、制热供暖和提供生活热水。
众所周知,热泵装置是一种转换利用低温热能的装置,输入输出比较大的机电一体化的热能转换装置。
传统的制冷(热泵)装置能效比即可达到1:2、8以上,采用新技术合理配置开发的制冷(热泵)装置的能效比可达到1:3—5以上,即热泵装置消耗1KW的电能即可转换得到相当于3—5KW电能的有用热量,这是目前一切其他电器冷暖(或电热)设备所无法可比和无法实现的高能效。
而且热泵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易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采用热泵装置为各类建筑物配套供热采暖或制冷降温,投资少、费用低、无污染、好管理,是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无风险经营理想的集中供冷(暖)装置,也是改变现代化文明都市面貌、创造更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不可
缺少的重要条件。
二次冷凝式高温多功能热泵冷暖技术,是人工制冷技术的再次创新突破和发展,为热泵冷暖空调的大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将为遏制日益耗尽的人类一次性能源的过渡索取起到重大作用,同时避免了因采用燃煤锅炉供暖的日益增加而造成的严重污染,是确保实现建筑节能65%规划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温多功能热泵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制成功与大力推广应用,可充分利用各种不能直接利用的低温热能资源、通过热泵装置的转换后直接替代传统的燃煤(油)锅炉,为建各类不同的筑物提供热源用于采暖,且完全避免了在供暖过程中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及产生,达到节能减排和有效保护城市大气环境的双重效果,是解决建筑物集中供热采暖的新途径。
新产品,包含了多项原创新技术(如高温欠压式人工制热、二次冷凝式热泵冷暖、流体源热泵冷暖装置、外置式双温转换等国家专利),综合利用了多项专利新技术,真正实现了一机多功能,冬季供热采暖、夏季制冷降温、同时可提供生活热水,而且在制冷降温的同时可利用余热制备高温生活热水无需增加能耗和费用,无需任何辅助加热,蓄热水温可达到50—80度以上,不但不影响正常制冷降温的使用,而且更有利于运行节能,达到了多用途兼顾、互不影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高节能全人工制热、制冷装置。
高温多功能热泵还可广泛适用于深井地热资源的高效回收和转换利用,可提高地热资源的转换利用率,最大限度地转换利热水温,
达到增大可供热采暖的面积、扩大用途范围、减少资源浪费,既节约了热资源,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热污染。
目前,随着热泵技术的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温多功能热泵技术及新产品已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前景及其所产生的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已初步凸现,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实质的大型高温多功能热泵冷暖装置新产品,将会迅速发展成为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业。
可以相信,随着能源需求和供应的日趋紧张和环境问题的进一步突现,高温多功能热泵新技术和新产品必将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及应用。
节能就是减排、节能就是环保、节能就是效益。
以节能和减排为更高目标的创新发展浪潮已在全国迅猛兴起,以地源热泵为主题和先导的热泵冷暖技术应用热潮已迅速普及,利用热泵技术转换利用地球浅层热源、和其他各种低温热能资源供热采暖和制冷空调已成为建筑节能的优先选择,国家各部委及全国各地已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与资助措施,大力支持和推广热泵冷暖技术节能,并且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无偿资助资金,采用强力措施推动建筑节能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能源是人类社会共同依赖的资源和物质基础,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尤其是电能,即是洁净的能源,更是宝贵的资源,不管是火电、水电还是风电,都应视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财富,而不应成为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私有财产,尤其是火电,更应倍加珍惜和高效利用。
电热采暖是一种最古老而传统的低效率用电方式,目前为止,任何不
同的电热采暖方式对电能的利用效率都无法达到100%,而热泵系统(如热地源热泵系统)对电能的使用效率超过了100%(利用1KW电可转换得到3—5KW热量),热泵系统与其它任何电热采暖相比可节省50—70%的能源和费用。
因此,在有条件时应热泵系统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直接采用电加热采暖,目前嗨哟个别地方的大型公建筑利用电加热采暖,只是因为本地电量充足和方便,应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电力是一种洁净方便的能源,更应加强节约。
个别地方因其现有电量充足和应用方便而不加节制(公建采用电锅炉采暖)的滥用,在国家如此大力倡导和强力推动实施节能减排的形势下,公建筑使用电加热采暖,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可直接阻碍着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基本国策(节能法和条例)的贯彻落实。
实现“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是国家已既定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和要求。
要实现节能,首先要遏制浪费,采用电加热供暖,既浪费了电能,也浪费钱财,也许与设计院和建设规划部门的奖金收入无关,但作为负责任的建筑规划、设计部门主管也更关注国家法规和政策提出的要求,不应以守旧和落后的管理观念对待大型公建筑如何科学合理用能的问题。
节能已成为全党和全民的共同历史责任和使命,该不该节能,不应该看作是某地区的自由行政管理规则。
如果将大型公建筑采用电热采暖,所消耗的电量至少是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冷暖系统用电量的3—4倍;同样的耗电量,地源热泵冷暖,同比可节省用电70%以上;以2万平米建筑物利用电加热采暖的耗电量,如果使用地源热泵或水源热泵可解决6—8万平米的采暖。
热泵是一种成熟而高节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国家已将热泵技术列入了《“十一五”建筑节能重大支撑技术》规划体系,成为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配套技术和产品。
热泵冷暖系统是体现电能源高效利用的最好方式,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替代新能源,要实现建筑节能离不开地源热泵,积极推广和应用热泵冷暖新技术,既有现实的经济效益,更有长期的社会效益,同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