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下语文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题答案

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下12课词四首课后练习题答案

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 响起,在重重叠叠的山峰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 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 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 撒满大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因为长期戍守边塞, 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因为思乡,泪流满面。
• 本词主旨:抒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 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满江红》(小住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 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 “求自立”的愿望。“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 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 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上片主要表达了 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 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平日她虽 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找不到知音, 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 状况。 • 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 苦闷彷徨和立志走上革命道路的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亲射虎”,是狂的外在表现,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 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遣冯唐”“射天 狼”这两个典故正是表现他的内心狂傲志向。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统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统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解析】D分析: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解析】D分析:“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发的是凄切之声,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尽皆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

【主题思想】《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

二、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诗】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习题】简答题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2、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3、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不平。

4、这首词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答: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

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宋)【原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习题】简答题: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词四首》九下课后题答案

《词四首》九下课后题答案
Leabharlann 五、背诵并默写本课的四首词。
点拨: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六、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 点评。
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 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 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 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 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 层悲壮。
【示例四】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
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对照与谐音来表达抱 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是词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全词以一个“狂”字贯穿,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
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的“狂”是虚写。一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二是“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自喻魏尚。三是“西北望,射天狼”, 说自己有跟辽国与西夏对抗的志向、决心和本领。由实而 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 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示例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
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三】沙场秋点兵。 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
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浓烈的战争气 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 添了肃杀之气。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 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参考答案:“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冲破家庭牢 笼。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 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 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 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 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 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练习(含答案)

12 词四首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衡.阳(héng) 浊.酒(zhuó) 羌.管(qiāng) 擎.苍(qíng)B.貂.裘(diāo) 鬓.微霜(bìn) 麾.下(huī) 霹.雳(pī)C.的.卢(dí) 雕.弓(diāo) 蛾.眉(ě) 未屑.(xiè)D.青衫.(shān) 胸襟.(jīn) 肝.胆(gān) 遣.冯唐(qiǎ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B.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B.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5.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 。

(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激烈的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

(6)《满江红》中借写明快秋景来衬托词人的心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6.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下12课《词四首》同步习题及答案

12.《词四首》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12.词四首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赏析选择题: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C分析:“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同步练习一、直接性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达边塞异常荒凉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书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立功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场面描写渲染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豪壮的声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

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参考答案: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

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三、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

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

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

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

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

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青衫湿”是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寄寓颇深。

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五、背诵并默写本课的四首词。

点拨: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六、仿照示例,从课文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

“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

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参考答案:
【示例一】“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守任务重大的情形。

“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紧闭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

面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百感交集,触目伤怀!思乡之情,无计消除;功业未成,难以回归。

所以,只有在这苍茫的边境中屹立、坚守……
【示例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三】“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

“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浓烈的战争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