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职教中心 职高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2)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导案第二课时doc

《春江花月夜》导案第二课时doc

神木职教中心职高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1、体会《春江花月夜》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境界,并找出有关词句,具体说明①景。

诗人把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形成了寥廓、宁静的意境。

②情。

以良辰美景衬出游子与思妇之间的离愁之苦,“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怅惘;又以细节描绘“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表现一种愁苦。

③感。

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深沉而有意味。

探究点二: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探究点三:3、下面两句诗中,在流传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不同的用字,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在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了永恒。

“望”字虽然也写出了江月互望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但从前后对应、简洁来说,还是选“只”好。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高效课堂教案【一、引言】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教案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果而设计的。

本文将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及合理的课堂组织安排,设计出一份全册高效课堂教案。

【二、教学目标】在本教案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1.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2.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课文学习:逐课对全册课文进行分析、解读和学习;2. 词汇积累:通过课文中的生词、词语进行词汇积累;3. 语法训练: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和实践;4. 阅读训练:进行适合年级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技巧训练;5.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提高学习主动性;3.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4. 德育教育: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课堂组织和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个示例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通过简短活动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如语文游戏、口语练习等;2. 导入课文: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3. 课文解读:逐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4. 课文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音语调;5. 课文理解: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6. 词汇积累: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7. 语法训练: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8. 阅读训练:组织阅读理解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9.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并提供必要的指导;10.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11. 作业布置: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1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1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之
登岳阳楼
姓名班级组别编写人:姚艳霞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预习案
一、名句默写:
1、白日放歌须纵酒,。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丹青不知老将至,。

4、露从今夜白,。

5、,那闻旧人哭!
6、纨绔不饿死,。

7、,路有冻死骨。

8、天子呼来不上船,。

9、读书破万卷,。

【置身诗境】
请借助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将颔联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
探究案
【缘景明情】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可与“列”“映”比较)
2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全册教案(Word版,124页,)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全册教案(Word版,124页,)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高效课堂2017-2018学年度二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尤其在上一学年通过阅读课外书,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积累了很多词语,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但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他们也是我这学期需要监督和帮助的对象。

本学期,我将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1.结构:2017部编新教材识字单列一个单元(第二单元),其余25篇课文分列七个单元,另含8篇学习园地,4篇口语交际,1篇快乐读书吧。

2.识字:新教材明显降低了难度,要求会写250个生字,会认450个生字,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3.课文:新教材围绕童话、故事、自然、道理、人物、观察、狐狸等主题,精选了25篇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课文。

所选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练习外,还编排了词句积累与扩展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4.插图:新教材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5.口语交际:分列为第一单元-有趣的动物;第三单元-我爱做手工;第五单元-商量;第七单元-看图讲故事。

6.语文园地:每单元一个,共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查字典、写话、展示台、我的发现、我爱阅读等9种学习版块。

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三、学习目标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2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

公开课导学案

公开课导学案

神木职教中心职高(职专)年级语文(科目)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人:李慧婷班级-------- 姓名----------本节课题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从文章中分析得出人物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客观看待历史人物,学习优良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结合文章分析得出人物形象特征。

2、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1、主要人物关系:(回忆全文,自主完成)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刘营项营2、《鸿门宴》中高潮部分情节回顾:(回忆上节课内容,自主完成)小组评价:-------------------- 组长签字:--------------------探究案——课中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析刘邦、项羽的个性特征刘邦的个性特征分析:思路问题导读问题生成——评价宴会前1、刘邦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他是如何应付的?表现出他的什么个性特点?(第一组)宴会中2、刘邦谢罪是真心的吗?他的话语有什么目的?表现出刘邦的什么个性特点?(第二组)宴会后3、在《鸿门宴》中,刘邦说了三次“为之奈何”,分别在什么场景下说的?从他的这一再三重复的语言中,可以看到什么样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第三组)共同问题4、从刘邦对项伯、鲰生、曹无伤的态度来看,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评价:------------组长签字:--------------项羽的个性特征分析:思路问题导读问题生成——评价宴会前1.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说明项羽是一个什麽样的人?(第四组)宴会中2、在宴席上项伯护刘,樊哙闯帐,刘邦逃走,项羽的反应如何?那么表现出什么样的个性特点?(第五组)宴会后3、项羽为何要东向而坐?对范增示意有何反应?对主动告密的曹无伤的态度又如何?对白壁的处置又能看出什么?(第六组)共同问题:宴会后项羽和刘邦的不同表现说明了怎样的性格特征?小组评价:------------组长签字:--------------探究点二:数英雄论成败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更喜欢哪一个人物呢?为什么?训练案——课后巩固练习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课标两导两练高效学案(人教版)第二部分(3-4单元)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课标两导两练高效学案(人教版)第二部分(3-4单元)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课标两导两练高效学案(人教版)第二部分(3-4单元)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朗读;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简单问题;4.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能够运用正确的书写规范,写好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部分(3-4单元)。

2.阅读练习题。

3.黑板、白板和书写工具。

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复习前几单元学过的知识。

2.引入新课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新课1.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朗读课文并尝试回答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解释课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第三步: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课文,并尝试回答课后的阅读理解题目。

2.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学生进行教材上的书写练习,注意规范字形和字间距。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一篇与课文相关的短文。

课文朗读教师:同学们,请跟随我一起朗读课文。

学生:(跟读课文)阅读理解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后的阅读理解题目,并尽量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现在,我来检查大家的答案。

书写练习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找到书写练习部分。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注意字形和字间距的规范。

创作短文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一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文。

学生:(创作短文)六、课堂总结教师:今天的课程我们学习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部分(3-4单元)的内容,大家都做得很好!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学生:(回答)七、作业布置教师: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和书写练习。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八、板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新课标两导两练高效学案(人教版)第二部分(3-4单元)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2.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朗读;3.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简单问题;4. 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能够运用正确的书写规范,写好字。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之2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之2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之
陈情表
班级:姓名: 组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预习案
一、课文名句填空。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4、愿陛下矜悯愚诚,,,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

3.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探究案
1、从第二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坚决态度,还是他的哀婉陈情?用什么方法陈情的?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2、第三段中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高效课堂导学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高效课堂导学案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三年级上册)班级二年级课题识字四课时 12.小组交流讨论。

互听读成语,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成语?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所得。

讲故事带着大家读成语读读新认识的生字说说记忆的好办法。

4.整体朗读感悟课堂检测把成语补充完整。

尺有所___ ,寸有所___ 取___ 补___ 相得___ ____管中___ ___ 坐井__ ___ 一叶___ 目, 不见___ ___ ____苗助长 ____劳无功瓜熟____落水到____ 成课后作业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

板书设计:识字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指名读生字和词语。

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二年级上册)班级二年级课题 13.井底之蛙课时 1 主备人孙燕使用人使用日期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在课中或小组交流中提出:导学案一、导入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三、朗读感悟1.老师引读:青蛙问小鸟──小鸟回答说──青蛙说──小鸟说──青蛙笑着说──小鸟也笑了,说──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四、揭示寓意1.交流心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结束语: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短小幽默。

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

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课堂检测填空: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木职教中心职高二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一、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先听录音再自读,要求“准确”“流畅”“有情感)
l、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与同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鼓励)
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或形式美和内容上的人情美(表达了对母校依依不舍的赤子情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的这种感情怎样体现?(温故知新,运用上次课对意象的理解解决问题)
依依惜别之情关注题目,“再别”是题眼;关键词语(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语言),开头结尾两节“走了”“作别”“不带走”等词语;抓住意象即借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清荇、榆阴下的潭水等,诗人通过描绘康桥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合作探究赏析意象
(一)、读2、3、4、5、6段,探究意象,品味语言(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名句集锦),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2、“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形象《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都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你最喜欢的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A、“师生互动分析“河畔的金柳”意象
思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
将“金柳”比喻“夕阳中的新娘”独具匠心,金柳和新娘都是美丽的迷人的,把无生命的景语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既写出了柳枝的婷婷袅袅、妩媚多姿,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极度依恋的感情
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点拨:
1)、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你的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请说出来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轻轻摇摆,婀娜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2)、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哪些形容词来形容下? 3)、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说明什么啊?
说明了在诗人眼里今晚的柳比以往更迷人、更婀娜
4)、诗人为何觉得今晚的柳最美呢?
——有句话叫“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今天诗人要与康桥作别,所以他对康桥的喜爱与依恋之情在现在是最强烈的,所以在平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柳树才变的分外妖娆和迷人
5)、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对这柳情有独钟呢?)
因为“柳”音同“留”,所以古人常用柳来表达一种离情别绪,所以柳也便成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所以说,诗人之所以在离别康桥时选择柳这一形象入诗,也是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
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
不能“艳影”是鲜明美丽的形影,“倒影”只是客观的描述,而艳影既形象的描写了金色夕阳下柳树投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且与上句“新娘“呼应,同时更流露出诗人对金柳乃至整个母校的热爱“艳影”融入了诗人深深地情意
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云彩”云彩本身就是飘忽、轻灵的,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使别离之情不是很沉重
“青荇”:“招摇”写了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的状态,写出了水草的可爱、动态之美,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一条水草,“甘心”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热烈的爱恋“油油”:感到生命的旺盛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这“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就是沉淀在诗人心灵深处的梦,这梦像彩虹一样美,但是却揉碎了,有很凄楚“沉淀”即这是过去的,而且积淀在心灵的最深处的东西,是长期以来隐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和理想暗示着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依恋之情
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
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特点: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
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
归纳:“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
解读“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
(二) 读1、7节欣赏回环美
1、诗歌的首尾两小节语意很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但是同中有异,这样处理有怎样表达作用?
首尾连接都表达与母校告别的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感情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住一个“再别”,首节以“轻轻的”三字重复三次,显示出只身来到和“作别”时的怅惘、徘徊、犹疑、留恋的复杂情;第七节在结构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节奏相同,但是诗句的融入了更多的不得不离开的哀愁首节的两个“轻轻“改成了”悄悄“,首节是“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感情更进一层
首节以“作别”概括全诗的内容,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既定下抒情的基调,又因音节轻盈优美,形成轻盈跳跃的节奏,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
末节的“悄悄“与前文的“轻轻”照应,而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既写出了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也写出了不愿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让人惆怅不已
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的情绪萦绕不散,使得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圆环
归纳:语言品味要从词语、修辞手法着手词语品味,要始终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还要做到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