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药卫生]排粪造影--幻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65页PPT

合集下载

粪便检验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粪便检验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24h后弃消毒液,再加水煮沸、流水冲洗,晾
干或烘干后备用。
粪便一般检查
• 粪便理学检查: • 1.粪便量 • 2.颜色 • 3.性状 • 4.寄生虫
粪便化学检查
(一)粪便隐血试验 上消化道出血量小于5ml,粪便中无可见的血液,
且红细胞被破坏,显微镜检查也未见到红细胞。
需用化学法、免疫法等才能证实的出血,称为隐 血,检查粪便隐血的试验称为粪便隐血试验 (FOB
• 2.消化性溃疡与肿瘤出血的鉴别
脂肪
临床意义
• 当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减退时,粪便总脂肪量大量增加,若
24h粪便总脂肪量超过6g,称脂肪泻。粪便脂肪增加可见于:
• • • • ①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②肝胆疾病: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分泌不足、病毒性 肝炎、肝硬化等。 ③小肠病变:乳糜泻、Whipple病、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等。 ④其他:胃、十二指肠瘘,消化性溃疡等。
粪便显微镜检查
1.细胞(白细胞、红细胞) 2.食物残渣 (脂肪、淀粉颗粒、肌纤维、植物 细胞及植物纤维) 3.结晶(磷酸盐、草酸钙、碳酸钙结晶、 Charcot-Leyden结晶、血红素结晶时)
病原学检查
• 1.寄生虫虫卵 • 2.肠道原虫
• 3.细菌
图6-4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图6-5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 ⑤根据粪便的颜色、粪胆素的检查,有助于鉴别黄
疸的类型。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粪便标本采集 1. 常规检查标本 2. 寄生虫检查标本 3. 化学法隐血试验
4. 脂肪定量试验
5. 粪胆原定量试验
6. 其他
粪便标本处理
粪便检验后应将粪便和纸类或塑料等容器投入
焚化炉中烧毁;搪瓷容器、载玻片等应浸泡于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精品课件
各种疾病诊断
• 便秘一般分三类病变: • 1、结肠慢传输型; • 2、出口梗阻型; • 3、混合型。 • 出口梗阻型分两类: • 1、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PRMH • 2、盆底松弛综合征:AMD、IRI、ERP、RC、
PD、SP、PFH、S-RS。 • 盆底松弛综合征是盆底和盆底结构的松弛性改变,
内脏下垂 (splanchnoptosis,SP)
• 盆腔脏器如小肠、乙状结肠和子宫等的下 缘下垂在耻尾线以下者即为内脏下垂。
• 见于力排时,乙耻距和小肠距均为正值。
精品课件
盆底疝 (pelvic floor hernia,PFH)
• 名称较多。Douglas陷窝疝、阴道疝、肠疝、乙状结肠疝、 直肠生殖陷窝疝。直肠前陷窝滑动性内疝等。
• 表现:肛直角变小,肛管变长,造影剂不排或少 排和耻骨直肠肌“搁架征”(shelf sign)。
• 排粪造影时见到“搁架征”即可诊断PRMH,而 肛直角小、肛管变长可供参考。
• 鉴别:主要与SPFS鉴别(耻骨直肠肌痉挛、肛直 角小,但各排粪状态相先后有变化,且常见耻骨 直肠肌压迹,而无搁架征)。
精品课件
• 依IRI发生部位,可分为直肠近段套叠、远 断套叠、直肠套入肛管。
• 有的IRI与AMD并存,或由AMD发展成为 IRI。
精品课件
• 1、IRI测量:套叠深度为套叠入口至其顶端的距离,厚度 为套叠环内外层间宽度,肛门距为套叠顶端至肛门的距离。
• 多发套叠为直肠内有两处彼此不连续的套叠;多重叠为几 个套叠连续重叠在一起,多为粘膜套叠。
精品课件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
• 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良性疾病,活检有典型的组 织学改变。

最新《排泄系统》PPT课件

最新《排泄系统》PPT课件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0
和排泄作用
原尿 肾小管 集合管 终尿
数量: 大幅度下降, 99% 的水被重吸收 成分: 营养物质急剧下降, 排泄物浓度上升
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选择性重吸收
重吸收方式:主动方式、被动方式
Na+: 几乎全部重吸收 近曲小管: 65-75%,主动吸收,伴随Cl-、水 被动重吸收 远曲小管: 10%,主动吸收 髓袢升支和集合管: 其余
肾静脉淤血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的 因素
1、 原尿中溶质浓度的改变 浓度增高 原尿渗透压增大 防碍水重吸收 尿多(渗透性利尿) 临床: 注射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达到利 尿,消除水肿
2、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机能状态 3、 激素的作用
ADH、醛固酮、PTH 、CT
a. ADH
晶体渗透压增高(大出汗、腹泻、呕吐))
循环血量增加(大量饮水、输液)
ADH
远端小管对水的通透性
水的重吸收
尿量
b. 醛固酮
醛固酮 远端小管主细胞重吸收Na+,排出 K+
c.甲状旁腺素:
保钙排磷,抑制近曲小管对Na+、K+、 HCO3-、AA吸收 d.降钙素:
促进钙、磷排出,抑制对钠、氯离子吸收。
第四节 排尿反射
低级中枢: 脊髓 高级中枢: 脑干 大脑皮层 支配神经: 盆神经 阴部神经 腹下神经
袢、远曲小管、集合管
G: 近曲小管 主动吸收 肾糖阈: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浓度 限度,超过这个浓度,就不能完全重吸收而 出现糖尿
AA:几乎全部 在近曲小管 主动吸收 HPO42- SO42-:与钠离子相伴联
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粪便检查医学PPT课件

粪便检查医学PPT课件

食物消化不完全时:不同类型的食物残渣
43
1.淀粉颗粒
正常粪便中较少见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腹泻:可大量出现,常伴较多的脂肪小滴和肌肉纤维
粪便中的淀粉颗粒→
淀粉颗粒
具有同心性纹或不规则放射线纹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棱角状颗粒, 无色,具有一定折光性
44
2.脂肪
三种形式: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结合脂肪酸 正常情况:粪便中很少见到 脂肪排泄增多:脂肪小滴>6个/HP,常见腹泻 脂肪小滴大量存在:提示胰腺功能障碍:

66
检测出粪类圆线虫一例报告

病情说明:

患者男,57岁,腹痛入院消化科
B超胆囊部有包块 生化指标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偏高, 总胆高,血脂及蛋白偏低 血常规显示贫血,白细胞分类中单核





和嗜酸略高
粪便潜血阳性+ 尿液分析正常
67


检测出粪类圆线虫一例报告

雌虫多埋于肠粘膜内,并在此产卵虫卵发育较快,数小时后即可孵化 出杆状蚴,并自粘膜内逸出 圆线虫杆状蚴大小约为0.2~0.45mm, 虫体半透明,具双球型咽管,尾部尖细,
53
粪便中草酸钙结晶
54
病理性结晶有
①夏科-雷登结晶
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 肠炎的粪便
②血晶
胃肠道出血后的粪便
③脂肪酸结晶
阻塞性黄疸的粪便
55
四、病原生物
1、细菌 2、寄生虫卵 3、肠道原虫 4、酵母菌
5、霉菌
56
1、细菌
⑴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成人粪便:
• 主要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和厌氧 菌,约占80% • 少量菌群:产气杆菌、变形杆菌、芽胞菌 及酵母菌等; • 少部分:致病细菌

排泄系统1 ppt课件

排泄系统1 ppt课件
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率不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尿毒症患者 的生命。
肾移植的发展分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两阶段,试验研究 阶段在1902年至1936年间,成功开展了动物的肾移植,改进了 血管吻合方法,为临床开展奠定了基础。临床发展阶段自1936年 至今,慢性终末期肾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常威胁患者的生命 ,其治疗方法有透析和肾脏移植,肾移植作为大器官移植的先导 ,目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成功最有效的方法。60年代肾移植进 入免疫抑制剂时代,80年代组织配型技术得到发展,90年代由于 外科手术技术进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临床效果明显提高 。在肾移植的发展过程中,法国凯若教授和迈德万教授分别在试 验研究阶段、临床阶段获得诺贝尔奖。
肾结构
2020/12/8
肾结构
肾皮质:富含血管 肾脏 肾髓质:8-18肾锥体
肾盂:输尿管进入肾脏扩大成喇叭形 每个肾含有100多万个肾单位:它是肾脏里形成尿 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020/12/8
肾单位
• 每个肾脏是由12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一共有240万个肾单位。 •



肾小体

• 肾单位
• 3、由大肠随粪便排出:是一部分的无机盐和胆色素
• 4、泌尿系统排出:以尿的形式排出。
2020/12/8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组成
2020/12/8
2020/12/8
2020/12/8
1、肾脏
• 位置:紧贴于腹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 外形:象蚕豆
2020/12/8
肾移植的发展
• 肾移植的发展 • 肾移植是当前终末期尿毒症患者能采取的治疗措施之一。虽然




肾小管

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检查的护理干预

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检查的护理干预

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检查的护理干预作者:刘丽红马喜娟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4期刘丽红马喜娟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检查中的护理干预。

方法:对46例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患者进行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检查,检查前配合医师排除磁共振禁忌证,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提肛排便训练。

检查中教会患者正确配合,及时、准确地完成指令性动作。

检查完毕注意患者安全,观察造影剂排出情况。

结果:46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扫描,图像质量均优良,病灶显示清晰,均发现盆底结构功能异常。

其中42例患者不完全排出造影剂,4例患者至检查结束未见造影剂排出,给予灌肠排出。

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保证扫描顺利完成,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而且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排粪造影;护理干预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3.24.031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DMRD)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是近20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以往其他的医学影像技术,是目前评价盆底功能障碍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在直肠内灌入混有MR造影剂,行动态排粪成像,可全面分析排粪时盆底运动及形态变化,提供盆底结构及功能信息[1]。

DMRD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检查中患者配合等护理干预必不可少。

本文就DMRD检查护理干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检查成功率,保证影像质量。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 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就诊于我院肛肠科女性便秘患者46例,年龄40~72岁,平均54岁。

均有排便困难及排便后有不尽感、肛门下坠、排便时间长等症状,常需服泻药或用手压肛周或阴作者单位:221009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肛肠科刘丽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道内协助排便等。

病程2个月~10年。

排除安装心脏起搏器、眼球异物、动脉瘤夹、股骨头置换术、女性带避孕环等MR检查禁忌证的患者[2]。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整理版ppt
11
各种疾病诊断
• 便秘一般分三类病变: • 1、结肠慢传输型; • 2、出口梗阻型; • 3、混合型。 • 出口梗阻型分两类: • 1、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PRMH • 2、盆底松弛综合征:AMD、IRI、ERP、RC、
PD、SP、PFH、S-RS。 • 盆底松弛综合征是盆底和盆底结构的松弛性改变,
• 1990年,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主持的 “全国便秘诊治标准讨论会”上,制订了《便秘 诊治暂行标准》,为国内开展排粪造影的临床应 用和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整理版ppt
2
排粪造影测量
• 一、时相名称: • 1、静坐----rest; • 2、提肛----lifting, lift; • 3、强忍----straining,strain; • 4、力排----defecation,def。
• 依IRI发生部位,可分为直肠近段套叠、远 断套叠、直肠套入肛管。
• 有的IRI与AMD并存,或由AMD发展成为 IRI。
整理版ppt
16
• 1、IRI测量:套叠深度为套叠入口至其顶端的距离,厚度 为套叠环内外层间宽度,肛门距为套叠顶端至肛门的距离。
• 多发套叠为直肠内有两处彼此不连பைடு நூலகம்的套叠;多重叠为几 个套叠连续重叠在一起,多为粘膜套叠。
现在研究上有一些进展;而盆底痉挛综合征则主 要是功能性改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整理版ppt
12
出口梗阻型便秘
• 会阴下降(perineum descending ,PD) •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anterior mucosal prolapse,AMD ) • 直肠内套叠(internal rectal intussusception,IRI) • 直肠外脱垂(external rectal prolapse,ERP) • 直肠膨出(rectocele,RC) • 盆底痉挛综合征(spastic pelvic floor syndrome,SPFS) • 耻骨直肠肌肥厚症(puborectalis muscle hypertrophy,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ppt课件

• • • •
会阴下降 (perineum descending ,PD)
• 力排时:肛上距≥31mm,经产妇≥36mm。 多伴有其他异常,又称为会阴下降综合征 (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部 分患者可单独出现。
直肠前壁粘膜脱垂 (anterior mucosal prolapse,AMD
骶直分离 (sacrum-rectal separate,S-RS)
• 力排时第三骶椎水平处骶直间距>20mm, 且直肠近段向前下移位,并褶曲成角,部 分小肠位于骶直间,直肠亦可有左右褶曲 而影响排粪。 • S-RS常合并其他异常,以RC、IRI、PD、 SP、PFH较常见。 • 本表现多系直肠有系膜和盆底结构松弛所 致。
排粪造影正常所见
• 造影剂排出顺畅,往往10s左右即大部排出。 所摄照片力排与静坐比较:肛直角增大, 应>90°;肛上距增大,但不应>30mm (经产妇≤35mm);肛管开大;直肠大部 或近于全部排空,显示粗细均匀1~2mm的 粘膜皱襞;耻骨直肠肌压迹消失;乙(小) 耻距增大,但仍为负值。
各种疾病诊断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 (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
• 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良性疾病,活检有典型的组 织学改变。 • 病因可能与直肠内套叠和耻骨直肠肌异常收缩有 关。 • 溃疡多为单发,多位于直肠前壁、套叠和脱垂顶 端;大小数mm至数cm,形态不一,可为圆形、 星形、线形或不规则形,单个溃疡多较表浅。 • 排粪造影往往只能显示直肠内套叠、直肠前壁粘 膜脱垂和直肠外脱垂,浅小溃疡不易发现。 • 该病主要靠内镜和活检确诊。
排粪造影测量及疾病诊断标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张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