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答案
儿童心理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1、婴儿大脑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1 分)A.大脑单侧化B.大脑重量的增加C.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D.大脑形态的发展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2、对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仿行为叫做()。
(1 分)A.观察学习B.延迟模仿C.模仿D.再现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3、一般而言,达到数概念守恒和长度守恒是在()。
(1 分)A.6~8岁B.7~9岁C.8、9~10岁D.11~12岁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4、婴儿期常常出现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1 分)A.易受感染性B.冲动性C.两极性D.不稳定性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5、在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上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左右。
(1 分)A.1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D.30分钟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6、()是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的时期。
(1 分)A.3~6岁B.7~10岁C.8~9岁D.11~12岁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7、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是在()。
(1 分)A.小学一、二年级B.小学三、四年级C.小学四、五年级D.小学五、六年级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8、书面言语的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是从()。
(1 分)A.小学二年级起B.小学三年级起C.小学四年级起D.小学五年级起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C9、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后,小学儿童还是认为两者大小一样,且形状可以改变回来,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具有()。
(1 分)A.反演可逆性B.类别系统化C.守恒性D.互反可逆性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10、下列哪一个不是表现学习态度的()。
(1 分)A.对教师的态度B.对作业的态度C.对集体的态度D.对同学的态度我的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11、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阶段。
儿童心理学作业2

单项选择题1、婴儿大脑分化发展得重要标志就是( )。
(1 分)A。
大脑单侧化B.大脑重量得增加C.皮质抑制机能得发展D.大脑形态得发展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2、对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得模仿行为叫做( ). (1分)A。
观察学习B。
延迟模仿C。
模仿D.再现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3、一般而言,达到数概念守恒与长度守恒就是在().(1 分)A。
6~8岁B.7~9岁C。
8、9~10岁D.11~12岁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4、婴儿期常常出现得“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得()。
(1 分)A.易受感染性B。
冲动性C.两极性D.不稳定性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5、在一般情况下, 12岁以上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左右.(1 分)A。
15分钟B.20分钟C.25分钟D。
30分钟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6、( )就是儿童短时记忆容量迅速发展得时期。
(1 分)A.3~6岁B。
7~10岁C.8~9岁D。
11~12岁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B7、伙伴关系依从性得高峰期就是在().(1分)A。
小学一、二年级B。
小学三、四年级C.小学四、五年级D。
小学五、六年级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8、书面言语得发展超过口头言语发展就是从( )。
(1 分)A。
小学二年级起B。
小学三年级起C。
小学四年级起D。
小学五年级起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C9、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后,小学儿童还就是认为两者大小一样,且形状可以改变回来,这说明小学儿童得思维具有().(1 分)A.反演可逆性B.类别系统化C.守恒性D.互反可逆性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A10、下列哪一个不就是表现学习态度得()。
(1 分)A。
对教师得态度B.对作业得态度C。
对集体得态度D。
对同学得态度我得答案:未作答得分:0分参考答案:D11、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 )阶段。
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C.象征性游戏
D.创造性游戏
我的答案:BC
得分:4分
33、
以下哪些术语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关( )。
(4 分)
A.强化
B.替代强化
C.观察学习
D.无尝试学习
我的答案:BCD
得分:4分
34、
婴儿思维的显著特征表现在( )。
B.认识
C.回忆
D.再现
我的答案:ABD
得分:4分
30、
揭示婴儿感知觉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有( )。
(4 分)
A.纵向追踪
B.习惯化范式
C.三山实验
D.优先注视范式
我的答案:BD
得分:4分
31、
下列关于婴儿大脑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有( )。
(2 分)
A.相关设计
B.横断设计
C.纵向设计
D.交叉设计
我的答案:C
得分:2分
7、
使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
(2 分)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遗传、生理成熟与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
我的答案:C
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11、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2 分)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我的答案:B
得分:2分
12、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22、
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终结性考试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终结性考试采取期末大作业的形式,一共三个大题,题目一、完成一个儿童发展相关领域的个案发展的案例分析。
(60分)说明:在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你一定会接触到关于儿童发展的相关领域的个案发展的案例,从中选取你认为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结合所学儿童心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分析和提交。
要求:1.案例内容必须与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2.案例条理清楚,完整;3.案例选取的理论依据合理。
4.结合理论对案例进行恰当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教育教学建议。
5.案例分析字数不少于600字。
案例:乱扔玩具的嘉嘉(责任感)午饭后,按照惯例,张老师组织刚刚吃过饭的孩子们在玩具室里玩自己喜欢的玩具。
随着一声午睡的命令,大多数孩子立即扔下手里的玩具,准备午睡。
只有极少数孩子把玩具归还到玩具柜,放到指定的位置。
等生活老师过来检查的时候,总是发现一些小玩具、小积木被“遗忘”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当老师提醒大家的时候,嘉嘉甚至还说:“不是有保育员阿姨嘛,爸爸说,有人会收拾的!”答:分析:表面上看,嘉嘉似乎没有养成自己整理玩具的习惯,但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嘉嘉还缺少与环境的主动互动和对自己、对环境的责任意识。
缺乏责任意识,不仅使孩子不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缺乏对环境的敏感性,还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主动参与和与环境的积极互动,影响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和满意度,也影响他们在环境中的表现。
孩子责任感的缺失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在现今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包办,使孩子产生了凡事依赖别人,遇到困难便推卸责任的心态。
如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有人负责:铅笔妈妈会削好,房间奶奶会整理好,孩子什么也不用管,只知道学习,吃饭、睡觉、玩耍。
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责任心的缺失。
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四)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四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20分)1、移情: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3、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4、情绪调节: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5、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6、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7、自我认知: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8、自我控制: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9、自尊: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
10、性别概念: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1、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
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
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2、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回应。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
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3、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到了6个月左右,婴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1岁以后,婴儿开始使用其他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如摇晃自己的身体、咬东西和避开引起他们不愉快的人或事物.18—24个月的婴儿,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儿童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 认知发展:指儿童在思维、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3. 情绪发展:指儿童在情感体验、表达和调节方面的发展过程。
4. 社会性发展:指儿童在与他人互动、合作和适应社会环境方面的发展过程。
5. 游戏:指儿童通过自主参与和想象,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满足需求的一种活动形式。
二、填空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2. 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其中_________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能力。
答案:感知3. 儿童的情绪发展包括了情绪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体验、表达、调节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了与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答案:互动、合作、适应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帮助儿童培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能力。
答案: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认知发展B. 情绪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生理发展答案:D2.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观察他人行为B. 模仿他人行为C. 自主探索和实践D. 接受教育指导答案:C3. 儿童的情绪发展与以下哪个因素密切相关?A. 年龄B. 性别C. 家庭环境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独立完成任务B. 与他人合作和互动C. 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帮助D. 避免与他人接触答案:B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哪些作用?A.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B.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C. 增强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D. 所有以上作用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哪些?A. 实验研究B. 调查研究C. 观察研究D. 个案研究答案:A、B、C、D2. 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进行评估?A. 智力测验B. 行为观察记录C. 口头报告和访谈D. 所有以上方式答案:A、B、C、D3. 儿童的情绪发展可能受到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同伴关系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A、B、C、D4.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需要通过以下哪些途径进行培养?A. 家庭教育和亲子互动B. 学校教育和师生互动C. 同伴交往和合作学习D. 所有以上途径答案:A、B、C、D5. 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 认知能力的提高B. 情绪调节能力的增强C. 社交技能的培养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生俱来的,不受环境影响。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一.选择题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与参考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 18 分)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视觉悬崖”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
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
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
8、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9、“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其特征是: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 42 分)1、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例如8、 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达尔文,他每天都记录其儿子早期的发展。达尔文对儿童发展的好奇心源自其早期的进化理论。
尽管婴儿传记并不是对儿童发展科学的研究方法,但这种方法开创了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
9、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2、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
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小型成人”,他们要接受成人式的训练,做成人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少拥有自己的权力,他们的存在也不受成人的重视。他们甚至可以被随意的杀害或抛弃。直到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的父母们仍有权杀死其残废、非婚生或其他不想要的婴儿,或将他们弃置于荒郊野外,任其生死,或是卖给他人做奴隶。人们从未想过,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和年龄特征,拥有他们自己的权利。
4、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予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所以他认为,教育必须顺应自然适应性原则。他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和教育观点。他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儿童心理》是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皮亚杰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
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5、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结构或图式:认知结构,或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8、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
同学们:大家好!现将儿童心理学部分作业参考答案发给你们,难免有错误之处,望参考回答。其余部分将陆续发给你们,希望同学们按作业要求认真完成,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儿童心理学作业1
一、概念:
1、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初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2、婴儿传记:是通过观察,记述婴儿的发展,并加以编排、描述和说明。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达尔文
3、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十九世纪末期。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认识到要利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来养育、教育儿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所谓“适应自然”: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并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夸美纽斯的儿童观对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