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答案.doc

发展心理学答案.doc
发展心理学答案.doc

《发展心理学》试卷

姓名分数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 普莱尔

B 格塞尔

C 施太伦

D 达尔文

2临床法的优势在于()A

A主试水平高;B方法科学;C 随机应对;D被试的积极配合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达尔文B高尔登C华生D皮亚杰

4遗传提供给个体的是()B

A 性格;

B 发展的可能性;

C 父辈的人品;

D 发展的现实性

5 横断研究可以探讨()C

A 同一些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变化;

B 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C 不同被试组群的心理发展特点;

D 可以研究某些特定的心理品质

6不是观察法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C

A 观察的记录要客观;B保证观察情境的通常性;C一定要有录象辅助;D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不跟被观察者见面

7儿童心理的发生,出现在()A

A 10-20个月;

B 15天左右;

C 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时候;

D 4个月前后

8 以儿童的心理危机为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D

A弗洛伊德 B 伯曼C列昂节夫D艾里克森

9儿童在按照由短到长的规则排列小棒的时候,只关注小棒的一端,忽视另一端,此阶段属于()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0儿童想管住自己,但却常常管不住,是因为其大脑中的()发育成熟较晚造成的。B

A枕叶;B额叶;C顶叶;D颞叶

11婴儿期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哪些规律()D

A从局部到整体发展;B从随意动作向不随意动作发展;C不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D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12关于优先注视范式以下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D

A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B以注视时间为指标;C能够发现儿童的注视偏爱;D 比习惯化范式更适合结识婴儿的感知特点

13关于婴儿感觉的发展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D

A婴儿对所接触的外部事物具有选择性;B婴儿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及对语音的辨别发展较早;C婴儿早期有痛觉反应;D研究发现,婴儿期没有嗅觉的习惯化

14关于婴儿感觉的发展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D

A 很多感觉都是在婴儿期发生的;B婴儿的记忆比感知在认知结构中占据的比例要大;C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D新生儿对味觉不具有辨别能力

15以下关于婴儿言语发展的理论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

A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B先天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C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D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列昂节夫

16言语发展理论中环境和主体相互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斯金纳B布鲁纳C乔姆斯基D皮亚杰

17以下关于婴儿思维发展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C

A婴儿的思维起源于动作;B婴儿能够在遇到类似情境时采用同样行动;C婴儿的思维活动可以暂时离开感知和动作进行;D婴儿的思维,内容比较狭隘

18以下关于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

A鲍尔比将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划分为: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非特殊情感联结阶段;B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为以下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C三种类型的依恋都是积极的;D母亲良好的表现,可以促进婴儿积极的依恋的发生

19()等将婴儿依恋发展为三个阶段A

A鲍尔比;B蒙达;C艾斯沃斯;D 皮亚杰

20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C

A 单独的游戏;

B 合作游戏;

C 象征性游戏;

D 假装劳动

21 1岁以内,婴儿的主要游戏是()C

A 家长和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

B 孩子的自我游戏;

C 成人与孩子的互动游戏;

D 跟休息相结合的游戏

22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A

A对家长有反抗的心理;B幼儿期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C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D幼儿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特点

23以下关于儿童游戏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3岁以下婴儿的游戏以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游戏为主;

B 2岁左右儿童喜欢实物游戏,按实物用途模仿成人动作;C幼儿通过象征性游戏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职责,掌握各种行为准则;D童年和少年儿童的游戏以规则性游戏为主

24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呈现如下哪些趋势()B

A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B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C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D句子长度不断增加

25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运用形象符号;B幼儿期的思维也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性;C儿童早期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以典型事例为依据的;D具体形象性为主

26感知觉老化的表现是()A

A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降低

B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升高

C感觉阈限降低,感受性降低

D感觉阈限降低,感受性升高

27在老年期仍呈上升趋势的是()B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感知觉

D记忆力

28发展心理学正式提出的是时间是:D

A1882B1931C1945D1957E1969

29下列那项不是弗洛伊德按其情欲说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C

A口唇期B肛门期C腹部期D前生殖期

30下列那项是艾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个体心理发展阶段:E

A婴儿期B儿童早期C学前期D学龄期E以上都是

31在婴儿视觉的发展中,能感到移动的光的时间为:A

A24-96小时;B15天;C3-4个月;D6-8个月;E1年左右

32婴儿听觉发展中,对声音定位较准确的最早时间为:A

A24-96小时;B15天;C3-4个月;D6-8个月;E1年左右

33婴儿肤觉的发展中,触觉为主的年龄在:C

A1个月内;6个月前;C一岁前;D2岁前;3岁前

34在婴儿知觉的发展是,有方位知觉的年龄为:D

A3个月;B一岁左右;C2岁左右D3岁左右;E5岁左右

35婴儿出现条件反射的时间为:D

A1个月;B3个月;C5个月;D1岁左右;E3岁左右

36婴儿的出现再认的时间为:C

A3个月;B7个月左右;C1岁左右;D3岁左右

37、婴儿学话萌芽时间为:D

A0-4个月;B4-9个月;C9-12个月;D12-18个月;

38、婴儿出现“我”的是时间为:D

A6个月-1岁;B1-2岁;C2-3岁;D3-4岁;

39幼儿喜欢实物游戏的时间为:B

A1岁以内;B2岁左右;C3左右;D4岁左右;

40幼儿掌握种类词汇中,最多的是A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数词;

41幼儿最初掌握的句子是:A

A陈述句;B疑问句;C否定句;D祈使句;

42下列那项不是幼儿记忆的特点:A

A意识为主;B机械为主;C形象为主;D记忆随年龄增长而增强;

44儿童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转折期是:D

A6岁左右;B7岁左右;C8岁左右;D10岁左右

45童年期自我意识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期是:C

A小学一到二年级;B二到三年级;C三到四年级;D五到六年级

46、下列那项不是青年时代自我意识的特点:D

A孤独感与强烈交往的矛盾;B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C幻想与现实的矛盾;D希望健康与忽视健康的矛盾

47老年人人格改变表现在:C

A体态的衰老;B各脏器功能识衰退;C认知功能退化;D陶冶性情;

48、游戏是幼儿的()。C

A.先天遗传本能 B.自我意识的表现 C.主导活动 D.个性倾向性

49、中年期自我意识表现为()的特点。B

A.外倾性

B.内倾性;

C.社会性

D.停滞性

50、临床法是由()率先运用于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方法。D

A.艾里克森

B.维果茨基

C.华生

D.皮亚杰

51、吉布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了()实验。A

A.视崖

B.刺激偏爱程序

C.纵向追踪

D.间接观察

52、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任务是()。D

A.成人感

B.自我完善

C.自我同一性的确定

D.发展责任感

53、()是最早发生,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C

A.动作

B.吮吸

C.感知觉

D.无条件反射

54.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映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最后不再反应。这种现象叫做()B

A 刺激偏爱

B 习惯化

C 优先注视范式

D 去习惯化

55.优先注视范式这种研究方法的指标是()C

A 注视人物

B 注视图形

C 注视时间

D 注视空间

56.人对周围环境信息的获得,大多数是通过()A

A视觉B听觉C运动觉D味觉

57.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是()B

A 12岁左右

B 10岁左右

C 14岁左右

D 15岁左右

58.有人研究发现小学儿童开始结成伙伴关系的人数比率最高的时期是()A

A 6年级

B 5年级

C 3年级

D 4年级

59.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A

A 11、12~14、15岁

B 13、14~15、16岁

C 15、16~17、18岁

D 15、16~18、19岁

60.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C

A 感知运动水平

B 前运算水平

C 形式运算水平

D 具体运算水平

61.正式提出“发展心理学”的名称,始于()B

A 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间

B 20世纪30~40年代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20~30年代

62.用“发展心理学”作一书章的名称,从而以“发展心理学”取代了长期惯用的“儿童心理学”名称,始于()D

A 1895年鲍德温的《儿童与种族的心理发展》发表

B 20世纪30~40年代古德奈弗的《发展心理学》的出版

C 20世纪初霍尔的《青少年心理学》问世

D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发行

63.对成人心理的发展从多方面开展研究,始于()B

A 19世纪90年代之后

B 20世纪初期之后

C 20世纪中期之后

D 20世纪末期之后

64.据文献记载,我国已经开始有丰富的发展心理学思想是在()A

A 2500多年前

B 1500多年前

C 3500多年前

D 4500多年前

65.研究者安排一定的情景,严格控制条件,使其中的各种条件保持不变,只变化某一条件(自变量),以探查心理变化(因变量)的方法是()A

A 实验法

B 访谈法

C 观察法

D 临床法

66.研究者亲自观察受试者的言谈举止,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这种方法是()B

A 定期观察法

B 直接观察法

C 重点观察法

D 间接观察法

67.研究者通过对图画、作业、日记等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法是()B

A 重点观察法

B 间接观察法

C 定期观察法

D 直接观察法

68.学者们认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调和的,持“非此即彼”的观点。这是在()A

A 20世纪之前

B 19世纪之前

C 18实际之前

D 17世纪之前

6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D

A 华生

B 格塞尔

C 霍尔

D 高尔顿

70.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D

A 格塞尔

B 霍尔

C 高尔顿

D 华生

第二部分多选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使以下()受到重视ABCD

A、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

B、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

C、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D、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

2.发展心理学研究基本原则是()ABCD

A、客观性原则;

B、能动性原则;

C、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ABC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临床法;

D、实验室法

4.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为()ABCD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6、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5.心理发展速度的变化指的是()ABC

A、非匀速性;

B、以快速期为分界点划分阶段;

C、各阶段具有典型特征;

D、匀速性6.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指的是()ABCD

A、量的积累;

B、质的飞跃;

C、量的继续积累再进入新的飞跃;

D、量变质变统一,形成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7.关于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正确的是ABCD

A、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B、心理发展水平与年龄之间有一个大致对应的关系;

C、心理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都会出现本阶段所特有的典型特征;

D、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

8.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ABC

A、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B、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

C、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D、早期开发越早越好

9.儿童的发展障碍有()ABC

A、先天愚型(唐氏综合症);

B、性别发育不正常;C 苯丙酮尿症(PKU综合症);D、亨廷顿氏舞蹈症

10.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发展()AC

A、第一个发育高峰期:0—1、2岁;

B、第一个发育高峰期:2-3岁;

C、第二个发育高峰期:11—13岁(女);

D、13—15岁(女)

11.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规律是()ABC

A、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

B、“近远原则”;

C、各生理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D、各生理系统发育的平衡现象

12.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BCD

A、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

B、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

C、处于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D、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13.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ABCD

A、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B、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C、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D、以上都是

14.关于“习惯化范式”,正确的描述是:()ABCD

A、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B、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C、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D、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15.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其主要特点如下()ABCD

A、直观性和行动性;

B、间接性和概括性;C;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D、思维的狭隘性

16.婴儿气质,按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分为()ABCD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混合类型

17.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分为()ABCD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D、以上都是。

18.儿童游戏的发展,正确的是()ABCD

A、1岁以下婴儿的游戏以成人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游戏为主;

B、2岁左右儿童喜欢实物游戏,

按实物用途模仿成人动作;C、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即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

D、童年和少年儿童的游戏以规则游戏为主。

19.儿童获得概念的基本方式有()ABCD

A、典型事例;

B、定义;

C、言语讲解和概括文章脉络;

D、复合概念

20.幼儿期认知的发展表现为几种趋向()ABC

A、由远及近;

B、由表及里;

C、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D、由深到浅。

21.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指的是()ABCD

A、前道德判断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以上都是

22.第一反抗期的表现为()ABCD

A、进入幼儿期就要逐渐拉开与母亲的距离;

B、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

C、对周围的事都想当然地要“我自己做”;

D、对父母的帮助、指示、禁止总要用“不”来反抗。

23.儿童记忆的发展正确的是()ABCD

A、记忆容量的增加;

B、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C、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D、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24.小学儿童的伙伴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指的是()ABC

A、依从性集合关系期;

B、平行性集合关系期;

C、整合性集合关系期;

D、阶梯性集合关系期

25.少年期会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有()ABCD

A、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B;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C、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D、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

26.老年人人格的变化有()ABCD

A、不安全感;

B、老年孤独;

C、适应性差;

D、拘泥刻板性

27.青年期同一性症候群的特点可有()等方面:ABCD

A、同一性意识过剩;

B、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

C、与他人距离失调;

D、时间前景的扩散

28.少年期的第二反抗期形成的原因()ABCD

A、生理方面;B;心理方面;C、社会因素方面;D、教育方面

29.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的不同特点有()BCD

A、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B、全面要求独立自主;

C、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因素;

D、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独立

30.有关婴儿气质,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分为()ABCD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混合类型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 三及参考答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三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 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2视觉悬崖实验:用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 “视觉悬崖”的装置是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下方用红白格子布铺设成一边深一边浅的两种平面。把婴儿放在玻璃板的中间,婴儿的母亲则分别诱使婴儿爬过浅的一面或深的一面,以观察婴儿的反应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3、知觉整合能力:能够根据一种感觉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4、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 5、感知运动图式: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6、客体概念: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7、单词句: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

“单词句” 。 8 、电报句: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这种句子也被称为 “ 电 报句 ” 。 9 、 “ 妈妈语 ” : 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 有许多有趣的特征, 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被称为 “ 妈妈语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6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B纵向研究 二、填空题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3.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 4.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5.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6.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 7./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 8.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 9.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0.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 11.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2.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 1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1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5.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1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17.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8.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 19.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 20.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 21.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 22.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 23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 24.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 25.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6.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27.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28./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 29.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 30.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31./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教无类 2.问卷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关于问卷法实施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问卷中的题目数量不应过多 B.问卷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 C.回答问卷的方式简便 D.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开放式形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封闭式形式 3.被世人公认的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癔病研究》 B.《精神分析引论》 C.《梦的解析》 D.《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4.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以下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是 A.守恒性 B.去自我中心主义 C.具体逻辑推理 D.命题推理

5.第一个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关系的是 A.高尔顿 B.孟德尔 C.詹森 D.高德尔得 6.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中间环节是 A.教育措施的提出 B.激发个体新需要的产生 C.知识的领会 D.个体心理发展 7.个体的身高在人的一生中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婴幼儿期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8.幼儿游戏的最高级形式是 A.集体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教学游戏 D.活动性游戏 9.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当他们对不同的对象能做出有很大差别的反应时,表明其正处于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定的依恋阶段 D.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0.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 B.学校学习 C.体育训练 D.德育训练 11.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指的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 0—8、9 岁 B. 0 —3 岁 C. 0 —6 岁 D. 0 —13、14 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 A. 横向研究 B. 纵向研究 C. 平行研究 D. 实证研究 3. 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 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 A .横向研究 B .纵向研究 C .平行研究 D .实证研究 4. 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 A.抓握反射 B ?吮吸反射 C ?转向反射 D ?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 )。 A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 .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 . 出生后一年 C .出生起 D .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 )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 .生后1 个月 B .生后2 个月 C .生后3 个月 D .生后4 个月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 A.吉布森和福克 B .皮亚杰C .维果斯基D .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 .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 .再认记忆D .重复记忆 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

A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 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 抽象思维阶段D. 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 A )。 A .皮亚杰 B .吉布森和福克 C .维果斯基 D .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 B )进行思考 A.动作B .表象C .语言D .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B ?习惯动作时期C ?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 ?感知行动时期 14. 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 B ?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 ?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 )阶段,儿童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二、判断对错题(每题1 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积累或直观的位置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 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 12.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对)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对) 14.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 息综合。(错) 15.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3)1、(2)乳儿期,1)新生儿期,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7)青年早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

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疗法。3、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埃里克森4、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4)(3)创造性游戏,(2)教学游戏,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建筑性游戏,活动性游戏等几类。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仿范性获得6、 的。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发7、 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 (√)10、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元认知: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3、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4、移情: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映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映,是理解和共享其他人的感情的能力。

2019年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

2019 年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1) 德国生理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9 世纪后半叶创立了儿童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立,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揭示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而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实行的,所以动作的发展与其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三个规律: 1、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2、由近及远。 3、由粗到细。儿童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 6-7 岁才能做到。 1、以下不是儿童动作发展所遵循的规律是(D) A.从上到下 B.由近及远 C.由粗到细 D.由前到后2、儿童最早发展的动 作是(A) A. 头部动作B 躯干动作C. 手的动作D. 脚的动作 3、儿童的动作发展是沿着(A) 方向逐步成熟的。 A.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B抬头-爬-站-翻身-坐-行走 C.坐-抬头-翻身-爬-站-行走D翻身-抬头-坐-爬-站-行走 4、儿童用手握铅笔自如地一笔一画地写字,往往要到(C) 岁才能做到。

A.3-4 B 4-5 C 6-7 D 7-8 5、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 A. 夸美纽斯 B 何林渥斯 C 普莱尔 D 冯特 儿童发展心理学自诞生以后发展出了多种理论派别。 如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论。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 楼梯研究。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 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实行的。他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 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 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华生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 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 - 反应的学习过程。他对待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观 点源于洛克的“白板说”。华生提出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条件反射 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 精神分析论则着重对“无意识”的探究。弗洛伊德认为,存有于 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 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 4、潜伏期 (6-11 岁) 5、青春期 (11、12 岁开始 ) 。 相互作用论者,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天生结构的 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在他看来,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 同影响,这四个因素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其 中第四个是决定性因素。他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 口唇期 (0-1 岁) 2、 肛门期 (1-3 岁) 3、 性器期 (3-6 岁)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作业以及答案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试题(20181124,深圳) 拟题人:陆小英学生姓名:18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的括号中。) ( B )1. 普莱尔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__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 B )2.最早研究中年心理的心理学家的是______。 A.霍尔 B.荣格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 A )3.在相同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是______。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 ( A )4.埃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A.主动与内疚 B.勤奋与自卑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亲密与孤独 ( D )5. 埃里克森认为,在弗洛伊德的两性期儿童应重点解决的发展危机是。 A.信任-不信任 B.勤奋-自卑 C.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D.亲密-孤独 ( A )6.皮亚杰认为,儿童不能从“我是你姐姐”推知“我是姐姐的妹妹”,这是因为儿童不具备能力。

A.可逆 B.守恒 C.象征 D.延迟模仿 ( B )7.在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中,证明_______是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A.味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 ( D )8. 维果斯基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是______。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内化 ( C )9.“三山实验”用来论证儿童思维的______。 A.象征性机能 B.守恒能力 C.自我中心 D.观点采择能力 ( C )10.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双生子爬梯说明了______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同伴 ( C )11.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儿童深度知觉的实验是______。 A.三山实验 B.类包含实验 C.视崖实验 D.照镜子法 ( A )12.“儿童的游戏就是在复制人类祖先的行为”,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 A.霍尔 B.彪勒 C.席勒-斯宾塞 D.格罗斯( C )13.小明和小红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是一种______。 A.功能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 A )14.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可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这说明其处于阶段。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汇编)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 (2)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包括1、分析性智力—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分析智力解决那些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的问题;2、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创造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的问题;3、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相联的问题。 (3)真智力理论:由大卫.帕金斯提出。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 (4)生物生态学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

(完整版)历年全国自考心理学试题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 2.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 3.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 4.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5.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 A.推理B.习惯C.偏好D.功能固着性 6.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接受学习,二是()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发现学习D.社会学习 7.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称之为()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认知能力D.模仿能力 8.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之为() A.信度B.再测信度C.效度D.内容效度 9.“人逢喜事精神爽”形容的是() A.激情B.心境C.应激D.美感 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主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 11.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反应比较快,但由于急于求成,因此精确性差。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A.沉思型B.场独立型C.同时型D.冲动型 12.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A.双生子研究B.社会文化因素研究C.家庭环境因素研究D.自然物理因素研究 13.由于单位规定调离者需退掉住房,而导致员工不敢跳槽的现象,是因为() A.正性力量B.负性力量C.群体规范D.社会助长 14.学生服从教师,病人服从医生等服从行为,可以用来解释的原因是() A.责任转移B.合法权力C.从众行为D.群体思维 1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A.中年人B.老年人C.年轻人D.少年儿童 16.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 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 1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出现是在()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20年代 18.推理通常分为二类,一是归纳推理,二是() A.演绎推理B.三段论推理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 19.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 2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5±2个组块B.6±2个组块C.8±2个组块D.7±2个组块

北师大发展心理学作业答案

《发展心理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发展的动力包括(成熟)和(学习)。 2.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3.皮亚杰认为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四个因素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 4.阿尔金德认为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神话)两方面。 5.卡特尔依据智力发展与生理和文化教育的关系,把智力区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两大类。主观题部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5分) 1.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心理变化。 2.超我 答: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一部分。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的人格成分。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3.观察学习 答:又称替代性学习,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学习。学习者不必亲自参与活动,也不须亲自体验到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以及他们接受的强化来学习。 4.自我中心 答:自我中心(egocentrism)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来的。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于自身之上。 5.既定老化论 答:又叫基因论,认为身体的老化乃是每个动物体内一种预先设定的正常发展形态。每一物种都有其独特的老化形态和预期寿命,此种形态必然是预定且为天生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弗洛伊德根据力必多作用部位的不同,把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柯尔伯格把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构成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2)朴素的利已主义倾向。习俗水平(1)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自我中心语言P103答: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2.同伴关系P115答: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3.亲社会行为P121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4.自我中心语言P103 答:同第1 题。 5.依恋答: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6.移情答: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23分) 1.(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P169 2.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P129 3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紊乱型)。 4.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P149 5.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P100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P127-P128 7.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8.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和(问题与回答)。 10.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P135 11.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P101 1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P124 13.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14.喜欢的(物体)和(颜色)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P153 15.自我中心语言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P103 16.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P160 17.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P86 1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P101 2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P107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答: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2.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答:儿童在音乐世界里主要扮演着三种角色: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3.它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P128 答: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有以下五点:(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

发展心理学答案

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和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1.普莱尔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创始人,著《儿童心理学》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2.霍尔1904年出版《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意味着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 3.霍林沃思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1927年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论及心理发展阶段说? 人格结构论:1.本我:是原始本能的,人格中最难接近的,同时又是强有力的。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2.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自我能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3.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后者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 心理发展阶段说: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岁或13岁开始) 华生的心理发展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什么? 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斯金纳关于强化的观点? 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消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别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思想,及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1.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3.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因此开始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和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最新1月全国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 A.归纳作用B.调节作用 C.分化作用D.推理作用 2.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 C.教育D.心理发展 3.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A.霍尔B.华生 C.伍德沃斯D.高尔顿 4.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 A.需要 B.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C.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个体的实践活动 5.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以下说法与其观点不符 ..的是() A.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则依赖于强化 B.印刻是可逆的,而学习则是不可逆的 C.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D.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 6.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 C.感觉登记D.长时记忆 7.斯金纳认为,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是() 1

A.强化B.教学 C.学习D.同化 8.主张把“S-R”改为“S-O-R”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托尔曼 C.布鲁纳D.威特罗克 9.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 C.强化D.观察学习 10.在以下观点中,不属于 ...布鲁纳关于发现法作用的观点是() A.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B.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C.发现法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D.发现法有利于记忆 11.在下列四种内驱力中,属于稳定的内部动机的是() A.继起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12.在下列强化时程表中,强化效果最好的是() A.连续强化B.定比间隔强化 C.定时间隔强化D.不定时间隔强化 13.在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列出了下列原因,其中属于积极的归因模式的是 ()A.考试太难了B.我的能力太差 C.我最近太贪玩了D.我正好没有复习到这部分考试内容14.1岁~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作出词的反应,表明这个时期婴儿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具体刺激—词的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5.婴幼儿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A.生活活动B.劳动 2

发展心理学答案.doc

《发展心理学》试卷 姓名分数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 普莱尔 B 格塞尔 C 施太伦 D 达尔文 2临床法的优势在于()A A主试水平高;B方法科学;C 随机应对;D被试的积极配合 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达尔文B高尔登C华生D皮亚杰 4遗传提供给个体的是()B A 性格; B 发展的可能性; C 父辈的人品; D 发展的现实性 5 横断研究可以探讨()C A 同一些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变化; B 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C 不同被试组群的心理发展特点; D 可以研究某些特定的心理品质 6不是观察法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C A 观察的记录要客观;B保证观察情境的通常性;C一定要有录象辅助;D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不跟被观察者见面 7儿童心理的发生,出现在()A A 10-20个月; B 15天左右; C 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时候; D 4个月前后 8 以儿童的心理危机为标准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D A弗洛伊德 B 伯曼C列昂节夫D艾里克森 9儿童在按照由短到长的规则排列小棒的时候,只关注小棒的一端,忽视另一端,此阶段属于()B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0儿童想管住自己,但却常常管不住,是因为其大脑中的()发育成熟较晚造成的。B A枕叶;B额叶;C顶叶;D颞叶 11婴儿期动作的发展遵循以下哪些规律()D A从局部到整体发展;B从随意动作向不随意动作发展;C不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D遵循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12关于优先注视范式以下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D A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B以注视时间为指标;C能够发现儿童的注视偏爱;D 比习惯化范式更适合结识婴儿的感知特点 13关于婴儿感觉的发展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D A婴儿对所接触的外部事物具有选择性;B婴儿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及对语音的辨别发展较早;C婴儿早期有痛觉反应;D研究发现,婴儿期没有嗅觉的习惯化 14关于婴儿感觉的发展以下哪些说法是错误的()D A 很多感觉都是在婴儿期发生的;B婴儿的记忆比感知在认知结构中占据的比例要大;C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D新生儿对味觉不具有辨别能力 15以下关于婴儿言语发展的理论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 A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B先天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C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D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列昂节夫 16言语发展理论中环境和主体相互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斯金纳B布鲁纳C乔姆斯基D皮亚杰 17以下关于婴儿思维发展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C A婴儿的思维起源于动作;B婴儿能够在遇到类似情境时采用同样行动;C婴儿的思维活动可以暂时离开感知和动作进行;D婴儿的思维,内容比较狭隘 18以下关于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

浙江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2114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0分 ) 1.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整个儿童期的________行为、社会行为、________行为和情感行为的成长变化。 2.狭义的儿童期是指童年期,即介于________和 ________之间的时期。 3.现代发展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要探索________与 ________两者是怎样相互作用,从而 造成不同儿童行为发展的差异。 4.自然观察法的时间取样策略更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或事件,并且是一些 ________、易于观察到的现象。 5.现场实验法分为 ________和教育实验。 6.横断研究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________的儿童同时进行研究。 7.婴儿对人的面部的知觉与儿童的________密切相关。 8.语言习得理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比较有影响的语言习得理论主要 有斯金纳的 ________和怀特赫斯特的 ________。 9.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 ________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________的发展而发展。 10.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它们是:感觉运动阶段、________、具体运算阶段和 ________。 11.从情景中获得怎样的信息取决于儿童知觉和应用________两方面能力的发展。 1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儿童和成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儿 童可能采用了与成人相同但形式更为简单或者________ 的策略。 13.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________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展方面。 14.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和“________”攻击。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是环境决定论者。 A. 高尔顿 B. 华生 C.皮亚杰 D.斯腾 2.在 ()之内,婴儿逐渐能将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逐渐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特的、与其它物体分离的实体。 A.1 岁 B.3 岁 C.半岁 D.5 岁 3.首次提出心理年龄概念的学者是()。 A. 比纳 B. 韦克斯勒 C.推孟 D.斯腾 4.在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A.1-2 岁 B.2-4 月 C.7-9 月 D.5 岁 5.()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 自我 B. 超我 C.道德伦理 D.本我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