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探索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除了关注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还应该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渗透德育教育是指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通过音乐作品传递正面价值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正面意义、能够激发学生正面情感的音乐作品。

选择一些表达友爱、和谐、善良等主题的歌曲,让学生通过学唱、演唱等方式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和道德理念。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音乐活动常常需要学生们合作演奏、合唱等,这时候就需要学生们相互配合,形成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学会互助互爱。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唱比赛、学生交响乐团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音乐具有调节情绪、陶冶心灵的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释放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音乐也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自我约束,例如在演奏中要保持节奏、表达技巧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学生们自觉遵守。

通过音乐教学增强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

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会欣赏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美好、从中提炼道德。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有多种。

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分享音乐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道德等方面的修养,从而让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相得益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格,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以下是我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是一种艺术的语言,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感悟到美的存在和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培养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音乐教学中常常会有合唱或合奏的情景,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

学生在合唱或合奏中需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完成音乐表演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团结合作,这些都是德育中极为重要的品质。

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音乐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练习,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自律的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在学习乐器、练习唱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懂得耐心和毅力,培养自律的态度和习惯。

这不仅对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更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表演,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抒发的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情感素养,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感恩和友爱之情。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和表达,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宽慰和愉悦。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导学生音乐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通过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情感思维。

音乐作品是艺术家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产物,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听音乐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道德情感,如友爱、诚实、勇敢等。

通过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创作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创作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创作,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音乐表演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或全班演出,在表演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力,鼓励学生勇敢展示自己的才华。

组织学生准备演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管理能力。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友爱精神。

音乐活动是学生进行交流和社交的一个平台,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友爱精神。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乐队等音乐活动,通过合作演奏,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并且互相支持和帮助。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或演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责任感、社交能力和友爱精神。

只有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要在音乐教学中注入德育的要求,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人格。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实践。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情感体验,这既是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通过演唱、鼓掌、舞蹈等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一种很好的体验。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悲伤、希望等情感,使学生在音乐体验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和感悟。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情感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道德感受。

二、注重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引导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
四、增强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熏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的熏陶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应该增强对学生的音乐熏陶。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和意志的熏陶者。

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德育渗透。

五、注重音乐教学的乐器演奏。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和审美能力,还能通过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演唱歌曲等方式,感受音乐的美妙,并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达出来。

在音乐欣赏环节中,教师可以选取带有明确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歌曲的词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他们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音乐教学是一种团队活动,学生需要在合唱、合奏等活动中与他人密切合作。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和其他成员协调合作,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这就要求他们需要互相协助、相互配合。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唱、合奏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并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音乐教学中的演出活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音乐演出前,学生需要进行良好的准备和排练,保证演出质量。

在演出过程中,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完成演出,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并要求他们遵守。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在作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并用乐器演奏出来。

在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学生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加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价值观。

以下是我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一、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表达情感、激发想象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唱歌曲、演奏乐器等活动,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美,并通过亲身参与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传递和艺术表达的力量。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倡导合作与尊重音乐教学中,合唱、合奏是常见的活动形式。

在这些合作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唱歌曲、学习乐器等活动中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是一种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学生音乐基本常识、音乐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可以教授学生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鉴赏方法,让他们学会辨别音乐的优劣、美丑,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高质量的演出和音乐作品,带领学生去观看、欣赏,让他们接触到高水平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学生歌曲的编创、创作音乐作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

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用想象力去感受音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合作与尊重、引导正面的价值观、培养审美意识以及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德育和音乐素养的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情感、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路径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希望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二、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探索1. 选材精心,注重德育教育小学音乐课程的选材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注重选取具有积极向上、美好情感的音乐作品,例如民族音乐、儿童歌曲、经典音乐作品等,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道德情感。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作品的表达和表演来引导学生感悟美、感受美,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2. 注重过程,注重德育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生动的音乐活动和音乐游戏,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美、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品德,例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等。

可以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演、音乐评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

3. 强化教师角色,注重德育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通过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教育修养,提高音乐教学的素质和水平,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引导学生感悟美、表达情感,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 融入课堂,注重德育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需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美、表达情感,领悟生活、塑造品格。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音乐活动的实践,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美、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德育则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音乐教育,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在其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与深刻,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传达美好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关爱他人、热爱生活,让音乐成为学生内心情感的寄托,使他们在音乐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能够获得一定的演奏技能和表演能力,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们能够在音乐会或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懂得能力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从小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

音乐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而这两种品质也是德育中一种重要的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表现出个性和独特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创作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创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意识,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创新观念和审美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合唱、合奏或者演出中与他人合作,这就需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细节的引导和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团结互助、谦逊从善,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观念,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自律和自制的良好品质。

音乐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练习、去表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探索
发表时间:2016-05-31T15:00:50.3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作者:高颖[导读]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小学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南路小学730010 摘要: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乐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从而受到陶冶,受到影响,受到启发,受到鼓舞,最终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

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
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以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在教《卖报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

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

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先让学生通过听演唱,看演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将学生引入老北京,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他们的民族文化底蕴,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二、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作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

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

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

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

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

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过程中,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融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着学生的心灵。

例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

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了培养。

四、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

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

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

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

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使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