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学案设计(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教案-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教案-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的特点。

2.通过地形和等高线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对当地地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地形形成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分析。

2.外力作用中流水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地形形成中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分析。

四、教具准备泥、水、托盘、烧杯、记号笔、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指认地形种类和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创设情景:现在我有一袋泥,大家能不能把它做成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并试着在模型上画出等高线。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用泥制作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模型,然后用手指在模型不同部位,让其他同学判定其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教师引导:假如用橡皮泥或高岭土来制作地形模型,还可在其上标出等高线。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试着做一下。

教师设问:我们周围的地形比刚才做的更丰富多彩,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讨论后回答:三、地形的变化(一)内力作用1.形式:地壳运动-------板块的碰撞和张裂2.作用特点:使地表趋于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海洋、深谷。

)(二)外力作用1.形式⑴.流水:冲刷、沉积、溶蚀、海浪。

⑵.风、沙:吹蚀和沉积。

⑶.冰川:角峰和冰斗谷。

⑷.生物作用:人类活动、动植物的活动2.作用特点:缓慢而持久,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四、知识运用1.思考与讨论:我们周围所处的丘陵地形的形成,主要有哪些内、外力的作用?2.课内巩固练习:见课件。

3.课外作业:作业本。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_《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

《地形和地形图第1课时》参考教案2课题.3.7地形和地形图(一)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主要地形的类型,能说出主工地形类型的特点。

2.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们家乡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交通、旅游、特产等思考.为什么山区公路多沿等高线修筑?山区地势陡峭,往往造成公路的陡度比较大,行车不安全。

而沿等高线修筑可以使地形相对平坦,减小公路坡度。

思考.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二、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的疏密分别表示什么?等高线疏的地方是缓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认识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教学设计备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课堂练习]1.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盆地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A.鞍部B.峭壁C.山脊D.山谷3.把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反映在地图上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绘制平面图B.绘制等高线图C.绘制政区图D.绘制旅游图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⑵山峰A和B哪个较高?作业或活动设计.作业本教学反思板书设计1.地形的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2.等高线地形图山脊山谷鞍部山顶峭壁。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

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变化的影响B. 风力的作用C. 流水的作用D. 生物的影响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A. 风力侵蚀作用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 风力B. 冰川C. 流水D. 生物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A. 高原、山地B. 高原、平原C. 平原、丘陵D. 丘陵、盆地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A. B.C. D.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A. 河流B. 山脉C. 高原D. 盆地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A. 山脊B. 山谷C. 鞍部D. 盆地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A. B.C. D.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A. 盆地B. 山顶C. 山脊D. 陡崖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3.7地形和地形图 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 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安城中学七年级科学学科学习导引课题 3.7地形和地形图(课型新授课)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地形还在不断的发生着缓慢的变化;2、知道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的变化;3、关注由于流水和风力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4、了解什么是等高线,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读出等高线地形图.【重点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学习过程】课堂引入: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而且知道喜玛拉雅山是从原来的海洋变成陆地,台湾海峡是从原来的陆地变成海洋,说明地形是一直在不停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使地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一、创设情境自主先学1、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这是来自地球____________力量和__________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观察,并经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______________假说。

他认为原来地球上只有________块大陆,以后逐渐____________,漂移到现今的位置,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3、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______学说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______板块,板块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上慢慢地移动着。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是火山、地震____________的地带。

4、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都有一种___________作用。

岩石和土壤的颗粒会随着流水_________,然后慢慢沉积下来,使高低起伏的地形逐渐趋于____________ 。

5、为了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__________________,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

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________________。

在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__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平坦。

3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 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7地形和地形图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地形的类型1、地形: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成的各种形态。

2、陆地的地形: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3、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海拔高度也称为绝对高度,简称为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拔的起点是某海平面。

(2)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

即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起点是不固定的。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比较:活动:读图: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种地形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但具体的类型分属于不是很清楚。

五种类型的陆地地形与海拔高度有关,故先介绍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助学生理解4、各种陆地的地形特征:(1)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并且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2)高原:高原海拔一般在500 米以上,顶面平坦宽广。

(3)丘陵: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 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

(4)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各种陆地地形的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介绍:山地特征及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感知和理解高原特征及图片,使学生纠正“高”的不足认识,知道高原是整体高但顶部还是平的。

丘陵有起伏(5)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平。

(6)五种陆地地形的比较:根据各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说一说你家乡的主要地形是什么?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附视频)2、等高线地形图的功能: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用等高线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不仅能正确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山脉走向、山体形状、坡度大小和山谷宽窄深浅等,而且能清楚显示一定地区的山势总貌。

有小山包等平原的特征主要是“平”,但也有一定的起伏盆地如“盆”周围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表格形式比较有助于记忆讨论有助于了解本地的基本地形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附视频)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特点:①同图等距;②同线等距;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④除了陡崖,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⑤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密集表示坡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7 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7 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设计

地形和地形图【学习目标】1.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知道形成地形外力作用的种类。

【学习重难点】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一、地形的变化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地形,而且通过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变为陆地,台湾海峡从陆地变为海洋,也可以知道地形一直是不停地在变化的。

那么地形变化是什么力量引起的呢?1.地球的内部力量——(1)地球的内力来自地球内部。

从(褶皱、断层)、、中表现出来。

(2)正是山于地球的内部力量---内力使地球地形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结果是产生了高山、高原、盆地或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2)江河携带的在河流的上下游和河口沉积形成平原、三角洲。

(3)使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

(4)形成风蚀城堡、会形成沙丘。

(5)作用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由此可得到形成上述地形的力量(是、不是)来自于地球内部。

而是一些因素(流水、风)影响的结果。

小结:地球的外部力量:作用、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3.地形是地球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它是对地形的形成起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高山。

深谷,使地表趋于。

它一般对地形的影响是和的。

4.思考与讨论:如果你的家乡在平原地区,它平坦的地形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你的家乡在山区,山上的河谷是怎样形成的?二、学以致用例1 来门地球外部的。

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有( )A.流水、风、海浪和冰川B.大陆漂移C.火山和地震D.板块运动例2 黄土山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因为( )A.流水冲刷的结果B.流水堆积的结果C.流水侵蚀的鲒果D.冰川侵蚀的结果例3 以流水和风的作用为例说明外力是如何“塑造”地形的。

【达标检测】1.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雨水冲刷C:溶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2.地形的变化是( )A.内力作用的结果B.外力作用的结果C.地壳运动的结果D.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外力对地形作用表现在( )A.削低高山B.填平深谷C.使地表趋于平坦D.以上选项都对4.我国的长江山峡形成的原因是( )A.断层凹陷 B 地壳上升,流水侵蚀C.地壳上升,冰川侵蚀D.褶皱弯曲5.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 )A.地震后马路开裂B.火山喷发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6.右图所示的是一名同学外出考察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A.海蚀地貌B.冰蚀地貌C.风蚀地貌D.水蚀地貌7.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 )A.河口三角洲B.沙丘C渭河平原D裸岩荒漠8.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波浪和生物等,这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是的。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和地形图 学案

一、学习目标1、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2、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二、重点难点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能根据当地情况说出1—2种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点。

三、课前自学1、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在它的东段有一条深深的刻痕,即世界最大的峡谷—。

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正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才刻出了这条大峡谷。

2、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

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变得沟壑纵横。

流水也会使溶蚀,形成许多溶洞。

江河携带的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和。

3、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和。

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和。

4、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等对地形的作用。

它对地形的影响是而的。

它和内力作用不同,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表趋于。

四、合作交流1、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怎样形成的?2、请画出一个风蚀城堡,并说明风蚀城堡是怎麽形成的?3、哪些地方有角峰和冰斗谷,它们是怎么形成的?4、对于地形的变化外力和内力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五、课堂检测1.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2.下列现象主要由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是()A.地震后马路开裂B.火山喷发C.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B.河流冲刷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4.我国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C.冰川作用D.河流沉积作用5.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6.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A.河口三角洲B.沙丘C.渭河平原D.裸岩荒漠七、校本作业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波浪和生物等,这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是的。

3.7《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3.7《地形和地形图》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地形和地形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地形的特征。

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等高线、比例尺和图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学会如何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学习如何合作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空间认知能力。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形的分类和特征,地形图的解读。

难点:等高线的理解和应用,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地形图样本地形模型制作材料(如沙土、石膏、水等)练习题目纸张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展示一片广阔的草原照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照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接着,展示一座高耸入云的山脉照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座山是什么山脉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然后,展示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照片,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什么地形?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见解。

再次,展示一片茂密的森林照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片森林所在的地形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最后,总结同学们的讨论:“同学们,刚才我们讨论了草原、山脉、湖泊和森林这四种地形,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草原广阔无垠,山脉高耸险峻,湖泊宁静美丽,森林茂密繁盛。

我国地形丰富多样,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地形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能了解到不同地形的特点,还能激发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在地球上,地形丰富多样,根据其特征可以分为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每种地形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地理特征。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四种主要地形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要点整理〗
1.地形的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

2.地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是使地表起伏,形成高山、高原、深谷;外力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就全球而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3.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为缓坡。

〖例题解析〗
〖例题〗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分析与解答: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内力的作用,但是珠穆朗玛峰的顶部外形酷似金字塔,这是外力的塑造,即冰川的作用。

〖巩固基础〗
1.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沙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3.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B.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C.外力作用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任何地形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5.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
6.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的作用
A.风力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7.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
B.流水
C.冰川
D.海浪
8.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9.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某种外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砂石沉积作用
D.冰川搬运作用
10.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冲刷有关的是()
①珠江三角洲②雅鲁藏布大峡谷③冰斗谷④流动沙丘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11.我们通常把“海拔高度大,而相对高度小”的地区称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12.[2015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13.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缓地移动。

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移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14.中国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蘑菇石”,引起该地质现象的原因是()
A.流水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蚀作用
D.砂石堆积作用
15.如图所示为北纬30°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

M为陡崖,其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
B.岩层断裂
C.风蚀作用
D.泥沙堆积
第14题第15题第16题
16.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人类活动
C.流水侵蚀、人类活动
D.流水侵蚀、外力搬运
17.读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2)地貌景观乙和丙的成因是____。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内力作用,地壳内部活动
D.流水侵蚀,冲刷作用为主
〖提高能力〗
1.埃及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2600年前,共有一百多座,大部分位于开罗西南吉萨高原的沙漠中。

埃及最大金字塔的高度从建成时的146.5米降至现在的136.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A.遭受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C.遭受人为的破坏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
2.[2013湖州]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因对应的是()
A.雅安地震——人类活动
B.四季更替——地壳运动
C.海陆变迁——太阳活动
D.地形变化——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CD处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是。

(2)图中A点的海拔是米,山顶的海拔高度范围是米。

(3)沿AB线路爬到山项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陡的线路是
(AB线路或CD线路)。

(4)图中比例尺改用文字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米。

4.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
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如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
原因。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提供的图中板块a是板块;板块b是板块。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3)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为。

(填岩石类型)
(4)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了什么?
5.如图所示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请据图回答:
(1)分别写出各形态的主要作用力:A.;B. ;C. ;D. 。

(2)总结一下,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地表形态变化的特点。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如图 (填字母)所示;也会使石灰岩溶蚀而形成许多,如图 (填字母)所示;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而形成和三角洲,如图 (填字母)所示。

(2)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会形成,如图_ (填字母)所示;沙的沉积会形成,如图 (填字母)所示。

参考答案
〖巩固基础〗
1.C
2.C
3.D
4.D
5.B
6.A
7.A
8.B
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A 16.A 17.(1)A(2)D
〖提高能力〗
1.B
2.D
3.⑴断崖,山脊。

⑵300,600-700。

⑶AB线路。

⑷800。

4.(1)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2)流水侵蚀。

(3)沉积岩。

(4)板块在不断运动
5.(1)内力;内力;外力;外力。

(2)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外力使地表趋于平坦。

6.(1)流水侵蚀、沟壑纵横、A;溶洞、C;平原、B。

(2)风蚀城堡、F;沙丘、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