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诗词 佛教的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20首佛系诗词,一首一境界

20首佛系诗词,一首一境界

20首佛系诗词,一首一境界(一)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唐·鸟窠微点:纷纭的世界,独守己心,淡定从容,就有一份宁静美好!(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微点: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领悟生活的真,无论失意和得意,都请你选择淡定;你的修养,来自于是否为他人着想,真正的智者,最懂得以退为进的智慧。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微点:一首歌可以撩起一段记忆,一杯茶可以味染一份心情,当我们读懂了时光,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原来,千般跋涉,万种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

(四)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宋·此庵守净微点:人生如梦,年华似水,携一缕清风的洒脱,采一片流云的飘逸,淡然前行,且闻花香,一路欢笑一路歌。

(五)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微点:人世间得失无常,聚散随缘。

经历的,都是修炼;等走远了再回首,会发现这一切会让我们变得坚强和清醒。

(六)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无尽藏微点:人生,无论经历过多少,到最后,只想守着似水的流年,庭前看落花,花开花落间,将日子过成一杯清茶的味道。

(七)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宋·慈受怀深微点:轻舟江上,醉看人间百态。

闲云野鹤,踏遍千山万水。

(八)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唐·白居易《对酒》微点:佛界有一名至理名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九)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十首最具佛性诗词,一首一境界!

十首最具佛性诗词,一首一境界!

十首最具佛性诗词,一首一境界!十首最具佛性诗词,一首一境界!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

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

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

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

「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

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

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

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

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

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

闲事,也即烦心之事。

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

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佛教诗歌鉴赏

佛教诗歌鉴赏

佛教诗歌鉴赏佛门艺术菩萨在线2013-06-18佛教诗歌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顺治皇帝赞僧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身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这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悲欢离合多劳虑何日清闲谁得知若能了达僧家事从此回头不算迟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皆因宿世种菩提个个都是真罗汉披搭如来三种衣金乌玉兔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憨山大师劝世文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刚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惹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苏东坡行香子词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去劳神!似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取天真。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背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寿光禅师护生诗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

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

三百首最经典的禅诗,让你一次读个够

三百首最经典的禅诗,让你一次读个够

三百首最经典的禅诗,让你一次读个够展开全文禅诗,指的是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写禅诗的圣手非常多,作品数量达30000首之多,是我国古代诗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无相偈·六祖惠能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僧院花·白居易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3、赠衡岳僧·怀素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

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清松。

4、题僧院·灵一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

5、简寂观·灵彻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6、法华寺上方题江上人禅室·皎然路入松声远更奇,山光水色共参差。

中峰禅寂一僧在,坐对梁朝老挂枝。

7、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大颠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8、马上作·贯休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音,家在凝岚一点中。

9、木仙庵吟诗·吴承恩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清更新。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10、山中作·处默席帘高卷枕高攲,门掩垂萝蘸碧溪。

闲把史书眠一觉,起来山日过松西。

11、孤猿叫落中岩月偈·延寿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

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

12、千尺丝纶·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13、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4、赠质上人·杜荀鹤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15、溪上遇雨二首·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次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佛教文化在古诗中的体现 50首禅意诗汇编

佛教文化在古诗中的体现 50首禅意诗汇编

佛教文化在古诗中的体现 50首禅意诗汇编佛教文化在古诗中的体现禅意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承载着佛教的思想和禅修的境界。

在禅意诗中,佛教文化的影响始终贯穿其中,通过深邃的意境、简洁的文字和超越尘世的哲思,将禅宗智慧与诗歌融为一体,展现了佛教文化在古诗中的独特体现。

1. 无欲无求的境界在禅意诗中,常常表现出无欲无求的境界,这是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述自然景观的无穷变化,传达了诗人超越物欲的心境。

这种无欲无求的境界,体现了禅修修行中对财富、名利等尘世事物的超越,呼应了佛教中的无明苦恼。

2. 悟道的启示禅意诗中常常通过寥寥数语,表达出悟道的启示,突破了表象的束缚,指向了真实的境界。

比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登飞来峰》中写道:“余亦能高峰,俯览不曾巅。

”这样简洁而富有哲理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困扰的超越,呈现了超脱尘世的悟道之境。

3. 心灵的宁静禅宗修行注重觉知和平静的心态,这种宁静的心灵境界也在禅意诗中得到了表达。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通过描绘宁静而空灵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静谧。

这种心灵的宁静,在佛教文化中被视为通向解脱的先行境界。

4. 涵养情操佛教强调涵养情操,禅意诗也在诗歌创作中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心灵之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修养。

这种涵养情操的力量,体现了佛教文化对诗歌的熏陶。

禅意诗作为表达禅宗智慧的一种文学形式,将佛教文化与诗歌创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诗意境界。

通过描绘无欲无求的境界、悟道的启示、心灵的宁静以及涵养情操的境地,禅意诗将佛教文化在古诗中得以完美地体现。

这些禅意诗不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佛教文化宝藏中的一部分,传递着佛教智慧的光芒。

描写佛光的诗句

描写佛光的诗句

描写佛光的诗句佛家有句著名的格言:“心存佛法,处处是佛”,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当随时随地地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常常体味佛法的真谛。

佛教中,佛光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佛菩萨的一种显露,代表着光明、智慧和真理。

以下是一些描写佛光的诗句。

描写佛光的诗句——光明类:1. 满天佛光瑞气生,圆月长空将佛圆。

这一句诗读起来充满光明,形象化地描绘了佛光闪耀的情景。

如同天空中有着无数的光点,散发着强烈的清凉和安宁。

2. 明月照金塔,佛光如白云。

这句诗表达了佛光温和中的刚劲,犹如白云缓缓飘动的姿态,呈现出一种清新、优雅的情感。

3. 天上佛光灿烂耀,十方菩萨怀慈悲。

这句诗刻画了佛光的庄严和尊严,使听者感到一种宏伟而又庄严的气息,获得了一种虔诚的感情。

描写佛光的诗句——智慧类:1. 佛光照耀如晓日,普照三界是真理。

这句诗突出了佛光代表智慧的含义。

佛光照明每一个角落,并指引我们找到真正的方向,说明佛光代表着真理与智慧。

2. 佛光闪现万物间,庄严体察世界真。

这句诗描述了佛光的反射作用,依托于佛光可以洞察万象,具有无以伦比的智慧的特点,使听者有种遥接神秘天地的感慨。

描写佛光的诗句——清凉类:1. 佛光浸润青山绿,清风送爽感官新。

这句诗概括了佛光的清凉和清新,佛法的旨在提供人们能够拥有精神上的安宁和舒适,缓解一切烦恼。

2. 拂苍穹,洒银河,佛光照澄澈。

这句诗词让人感受到了佛光中所包含的清凉、透明与净化,这种感觉就如畅快淋漓地迎接着凉爽的空气。

佛光是佛教中最神圣的物体之一,它代表了光明、智慧和真理,与此同时,这些诗句也完美地诠释了佛光的属性。

这些诗句彰显着一种对幸福与感悟的向往,也让人联想到了追寻佛法、金子般的价值。

佛教和佛光,已经成为融入现代社会的一部分文化,相信它们在今后依然会散发出正面的影响。

经典佛诗词 经典佛诗有哪些

经典佛诗词 经典佛诗有哪些

经典佛诗词经典佛诗有哪些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经典佛诗词,以及经典佛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佛家诗句经典佛家诗句经典1、佛家诗句经典如下:儿所有相,当是是安:右见借花相,即儿如米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2、经典佛家语录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北宗神秀的诗: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不让忍尘埃。

南宗创始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来有尘埃。

弘一法师的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飓尺千里。

4、关于佛教的诗词唐·惠能《菩提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译文: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1、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任你千圣现,我有天真佛。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苏轼《屈原塔》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惠能《菩提偈》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3、宋·晁说之《闲居》闲居岂无事,一动百艰难。

水为斋僧惜,花因供佛残。

喜闻多死士,厌话小长安。

香火同缘客,饥肠先永叹。

宋·王义山《乐语》移向慈元供寿佛。

压倒群花,端的成清绝。

青萼玉包全未拆。

佛教诗词名句佛教诗词名句1、身是菩提树经典佛诗词,心如明境台经典佛诗词,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2、佛教经典经典佛诗词的诗词有哪些佛教诗词赏析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

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

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从佛经文学到僧人文学进而延伸到文人文学,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学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

那么今天小编就和你聊聊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古代经典佛家诗词及出处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彼虚空性,犹实幻生。

而同时代的文人也以凄美的笔墨抒写了同样的生命情调: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一、二,《汉诗》卷六,第186—187页) 这是东汉桓帝后期诗人秦嘉《赠妇诗》的一、二首,诗中充满了人生的悲苦和空幻。

之后,人生之苦尤其成为建安诗人普遍伤叹的主旋律:生命易衰之苦、战争残酷之苦、恩爱离别之苦、空房独守之苦、饥寒交迫之苦、仕途不遇之苦、命如草芥之苦、壮志未酬之苦,等等,这一切使得“建安风骨”的深层意蕴中凝结了一个“苦”字: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汉乐府?善哉行》,《汉诗》卷九,第266页)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蔡琰《悲愤诗》,《汉诗》卷七,第200页)如此苦不堪言,是此前中国文人较少表达的。

因此,当人生之苦的喟叹难以真正解决文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便把人生之苦与本体性的空、幻(梦)联系在一起。

把佛教的苦、空、幻纳入自己的人生观中,使之成为其人生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秦嘉在诗中率先使用了譬喻人生短暂的“朝露”、“浮云”后,这两个内典中的高频语词也成了汉晋文人诗文中的常用语。

我们先看“朝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魏诗》卷一,第349页)惟人之生,忽若朝露。

促促百年,行暮。

(曹丕《曹苍舒诔》,《全三国文》卷七,第1092页)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家诗词佛教的诗词鉴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佛家诗词,以及佛教的诗词鉴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精选有关佛的经典诗句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游云居怀古明代:真可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赞美佛教的诗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禅师红尘梦似蜉蝣,浮生于我真虚幻。

云动风动天亦动,水流岸不动,风不止,我自心不乱。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译文: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关于赞美佛的诗句关于赞美佛的诗句赞美佛教的诗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禅师红尘梦似蜉蝣,浮生于我真虚幻。

云动风动天亦动,水流岸不动,风不止,我自心不乱。

关于佛家修行的诗句(形容修行的诗句有哪些)关于佛家修行的诗句(形容修行的诗句有哪些)盘膝坐来中夜后佛家诗词,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憨山德清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有关修道佛家诗词的诗句如下;《离思》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玩松竹二首》白居易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移家入新宅》白居易取兴或寄酒,放情不过诗。

何必苦修道,此即是无为。

关于佛家的诗句赠琴僧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
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送僧之金陵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

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

佛家的经典诗句……佛家的经典诗句……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访妙玉乞红梅清代: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1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金刚经》大意: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傅翕1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有关佛法的诗句太多太多了。

经典禅诗欣赏五言禅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家诗句经典如下:儿所有相,当是是安:右见借花相,即儿如米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佛家的经典诗句原发布者:adudu001 经典佛家语录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关于佛的经典诗句佛教经典词句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与佛有关的诗词与佛有关的诗词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憨山德清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关于佛的古诗《菩提偈》:其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其二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其三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译文: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

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出处:(唐)六祖《示法》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佛家诗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内容,更多关于佛教的诗词鉴赏、佛家诗词的信息别忘了进行查找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