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图象的应用(江苏扬州市宝应县中学刘益民)
高中物理图象的应用(江苏扬州市宝应县中学刘益民)

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 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 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比较、 表达,能够从所给图像通过分析 找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 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1】在06年多哈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黄珊汕
夺得亚运会首枚蹦床金牌 。假如表演时运动员 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通过传感器将弹簧床面与 运动员间的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计算机上绘 制出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依据图象,回答下列物 理量能否求出,如能求出写出必要的运算过程和 最后结果。(g取10m/s2) ①稳定后T=? ②m=? ③Hm=? ④am=?
T 8 T 8
t2T 1
8
t
4T
3T/8
1 T 2 1 2 2 a ( ) at1 2 8 2
2T t1 8
3T/8
t1
迂回前进
T/8 T/8
物理问题
实际问题
函数关系
数学问题
作图
识图
互译 能力
图象描述
图象法
【名题赏析】
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 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 科目试卷-物理压轴题
y/m
1m 3m v水 波 v蜻 蜓 T T
8 10 12 14 x/m
O1
O 2 4
O2 6
【小试身手2】 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 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A、B、C是三 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每个小灯泡的伏安 特性曲线如乙图所示。根据电路结构和小 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通过计算,然后 正确填写下表。
F/N Fm=2500 F0=500 0
3.6 4.2 4.8 5.4 6.0 6.6 6.7
t/s
8.8 9.4 8.7 9.5 11.6 12.2 11.5 12.3
图象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图象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作者:陈亚星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7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需要运用图象构图法进行物理问题分析和解答,例如原子物理学,热、力学等多种信息的复杂物理问题.利用图象解题法,让学生在图象中找到能够解决物理问题的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快速、高效的解决物理难题.合理恰当的运用图像解题法,有利于提高高中生感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够把图象信息转化为文字语言思维的解读能力,让学生在绘制正确图象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随之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正确解答.图象解题法是物理语言的一种,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具有多种解题优势,其主要表现文字形象化、问题直观化、解题思路简明化等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强化高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解题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生活审美情趣.让图象解题法成为物理解题的首选必要条件,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分析物理问题,提高复杂物理问题的解题正确率,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相关特性,有利于学生日后有效的解决好实际生活问题.本文将根据苏教版高中物理素材教学案例,利用图象解题法进行案例分析.其主要问题和图象解题措施如下.1. 运用图象解题法解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物理问题中量与量之间都具有相互约束的存在关系,采用传统解题手段,只会增加学生的不解和困惑感,若构建合理的图象表,将物理问题中各量、数关系用图像表绘制出来,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三维几何关系,让高中生更加直观的看出问题所在,明确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充分吸收消化物理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水平,培养学习兴趣.例题一个质量为0.4kg的铁球,此铁球以4 m/s的平均速度匀速向左移动,该铁球在移动过程,突然碰到一堵墙壁被弹回,然后继续以相同速度向右移动.问:该铁球受到撞击后动量有没有发生改变,若改变,变量值为多少?解如图1所示,取铁球匀速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发生前铁球速度为υ=4m/s,所以碰撞发生前铁球的动量是P=mυ=0.4×4kg·m/s=0.8kg·m/s.经过墙壁碰撞后铁球的速度为υ′=0.4m/s,碰撞后钢球的运动量为p′= mυ′=-0.4×4kg·m/s=-0.8kg·m/s.Δp=p′-p=-0.8kg·m/s-0.8kg·m/s=-0.16kg·m/s.所以动量变化.2. 运用图象解题法解决运动学问题运动学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然会遇到的常见问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变化情况,首先要选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然后按照其规定解题模式进行逐步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繁琐.若利用图象解题法,形象的表示出物体运动规律,直观绘制出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接点等物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让运动问题简明化.例题据图2所示,某物体从某一高度在静止状态下,沿两条光滑路径AB以及ACD同时滑落到高度相同的B点和D点.问:两条路径长度相等情况下,物体到达B点和D点的用时关系.解根据题意绘制出图3物体运动情况,直线是物体AB间的匀速运动,曲线VfACD说明是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图3同时符合物体最后速度相等,及AB和ACD与时间轴面积相等的两项要求,根据图3中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可以快速算出AB和ACD与时间轴面积,即位移大小,由此得知AB和ACD位移相等,tACD<tAB.3. 运用图像解题法简化抽象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物理问题的解决措施都是利用综合法分析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但因其计算步骤太繁杂.图象解题法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简单化的有效解题手段.例题一架飞机,在A同学头顶飞过,A同学看不到飞机机身,但可以听到声音同时飞机在与地平线约成60°角的A同学前上方.问:此飞机飞行速度约是声速的多少倍?解据图4所示,先假设飞机飞过A同学头顶时,与地面距离为h,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为t,声速为v0,计算公式为h=v0t.同时在此t时间内,假设飞机继续飞出x,飞行速度为υ,则x =vt,两公式比较得出v∶v0=x∶h=cot60°=0.58,从而飞机飞行速度大概是声速的0.58倍.图象解题法能够更形象直观的表述出复杂繁琐抽象的物理问题,根据图象中各种物理意义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定性分析以及准确的定量计算.是提高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值得在苏教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探究“图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研究学刊2019•二月(上)探究“图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乐盛民(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南昌330046)【摘要】由于物理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要从图像上入手,做好图像运用工作,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此本文对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图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图像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运用分析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15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把握工作,运用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在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来掌握好物理知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教学运用图像法存在的问题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教师习惯性使用图像来处理存在的物理问题,教师也时常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对于图像教学来说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究其原因就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图像法运用进行全面的讲解.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对怎样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认识并不高,甚至还岀现了不会使用图像等问题。
由于难以将物理问题形象化,所以在解题中也就出现了解题思路不准确等问题。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所以教师虽然将简化的物理模型提供给了学生,但是由于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过程不足.所以也就只能机械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最终也就降低了解题的效果。
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就要从物理教学的特点上入手,运用好图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画图的方法,明确不同知识的图像特点。
当学生能够通过图形来明确问题的本质以后,也就可以逐渐理解好知识,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理解,在掌握好图像法运用步骤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叫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法的措施(一)保证物理知识与过程的直观化通过使用图像知识,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的变化到物理知识的产生。
一等奖(8篇)

附件:高中组一等奖(8篇)在物理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角色的研究冯建跃天一中学新课标,新教材——飞翔于物理教学天地的一对翅膀徐允桓、马宇澄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变学“答”为学“问”教学例谈赵文华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材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袁国江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验证仪的改制三法卢辉林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改进干涉实验器材获取形似干涉条纹马云芳、高滁山南通市启秀中学理论实验演变优化查仪勇高邮临泽中学高中物理图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刘益民宝应县中学二等奖(34篇)对江苏2008年高考物理第14题的商榷张军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研室浅析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情景设置殷少来怀仁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迷思概念”研究和教学对策杨永会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用DIS数字实验对自感现象的研究和改进蔡丽芬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关注细节挖掘数据冀林江苏省常州高中浅谈反思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董新跃武进区三河口中学以提问的艺术来展现课堂魅力单煜冰溧阳市埭头中学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许和平溧阳市光华高中让学生主载物理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张亚云苏州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让学生自制小学具来体验物理过程陆正英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中学物理引入5E教学模式初探周蓉娟江苏省苏州中学跨越台阶步入高中物理殿堂吴从光连云港市猴嘴中学例谈探究能力的培养吕继山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的教学设计许军楼泗洪中学电路动态变化的“公式化”分析金厚龙响水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电学的教学感想王升兴洪中学给学生留一扇窗口,让学生拥有一片蓝天张东宿迁中学利用多元评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徐超宿豫中学构建可探究的物理课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感悟冯济民江苏省清江中学对新课程下探究性问题教学的再思考周卫星江苏省淮安中学有的放矢,提高效益----实施“有效教学”有感赵国亚淮安市车桥中学让关键动词去导演物理图景的构建魏昕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讨——讨论式教学的应用陈君会铜山县大许中学改进实验教学彰显能力培养张少刚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对一道08高考物理试题条件的补充证明及商榷意见韩险峰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纸带规律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的运用邱刚江苏省海门中学探究高中物理新课程教科书中插图的潜在功能王正标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习物理胡勇兴化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蒋海燕兴化文正实验学校高三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探究与反思柳春光姜堰市溱潼中学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刘海林扬州市第一中学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水立方”姜雪峰扬大附中东部分校物理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陈云彩高邮车逻中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重过程”陆有明宝应县中学三等奖(49篇)探究电源输出功率P出随外电阻R的变化关系纪金忠江苏省大港中学从物理课堂的“四化”例谈构建愉悦、高效物理课堂孙建文镇江市上党高级中学之策略例谈另类思维求解物理题的教学策略匡俊杰江苏省丹阳市鹤溪中学物理组力的合成教学案步国平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中学物理习题评讲的教学目标意识与达成策略钟志鹏江苏省玉祁高级中学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及其分析策略张飞翔无锡市第一中学走出学校考试命题的误区葛永平梅村高级中学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邵才龙宜兴市铜峰中学交流电有效值的教学研究肖芝清玉祁高级中学关于摩擦力教学的几点思考王红娟江苏省常州高中用好学案改进物理课堂教学王庆霞常州市青龙中学我是这样进行高中物理课堂分层教学的冯小强新北区安家中学概念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吴业庭武进区礼嘉中学小议新课标下演示实验由验证性向探究性的改进狄云峰江苏省溧阳中学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案例分析---相对误差概念的正曹丽峰常熟市梅李中学误怎样做好物理纠错王国平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新课标下高三物理习题教学的调查与思考陆良荣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从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谈高三物理复习策略沈祖荣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统一吕玉良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袁启林苏州新区第一中学浅析如何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张军连云港市赣榆县石桥中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物理课堂教学孙霄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漫谈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素养岳守凯沭阳县修远中学巧用等效电源法分析系统误差毕传平泗阳县教研室适度拓展课本知识打好高考“擦边球”宋明沭阳高级中学探究方法培育能力徐淑航、徐梓让沭阳中学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吴祥恩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类比出真知——谈物理模型的类比杨佳、马乃夫江苏省清江中学探究课研究——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探究何益亮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学习浅谈学生评价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王茂强铜山县大许中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孙庆争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轻轻松松画物理,快快乐乐向成功——谈思维导图在曹艳如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新高考实验与探究题型初探苏建明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对中学物理教材中有关“液体的表面张力产生原因”张祥凤徐州市第一中学的商榷关“属性”的复习于新龙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优化物理课堂提问,向45分钟要效率王美芳启东市吕四中学超导与非超导情况下的电磁感应问题比较卢军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奇葩——旋轮线吕海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浅谈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李进海安县大公中学正视初高中物理的“台阶”优化高一物理教学刘彬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中物理新课程与物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黄游桐江苏省阜宁中学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周洪池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在农村中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接轨工作邵立元泰兴市蒋华中学关于”STS”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研究蒋茂祥泰兴市河头庄中学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周明霞兴化市竹泓高中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冯兰扬州中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课堂探究王翠萍扬州市维扬中学尝试教学专题开发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张晖高邮第二中学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活动课周仁基邗江蒋王中学初中组一等奖(14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李炳才江阴市华西实验中学六种引入方式各显教学智慧任长富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中心在猜想探索中学习在科学探索中发展王正东射阳长荡搞好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衔接赵水风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致远中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赵毅江苏省清江中学“巧”制教具,搞“活”物理教学陈刚无锡市江南中学浅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吴兴国泰兴溪桥镇南沙初中寻找有效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陆惠萍常熟市王庄中学两种教材中欧姆定律实验教学的探讨陆军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生成陈志伟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中学实施开放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义勇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Big6模式培养信息素养初探段苏红徐州市三十六中推行学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曹开铮铜山县教研室情景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孙山扬中树人二等奖(72篇)浅议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匡成萍扬中树人强化思维品质训练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何建军扬中市第一中学构建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杨卉南通如东教研室成长科学使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策略苏守杰海州实验多媒体和物理教学整合的一些尝试李佩勇海宏为你打开一扇门韩正华海州新坝让实验成为创新的乐园邹海云海州实验革新教法·自主创新薛春亮滨海一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陈海军滨海五汛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吕明东东台台南省新课程“送培到县”学习有感张木善滨海坎南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张成安阜宁古河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庞新宇滨海一中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法的尝试李正奎建湖红卫探寻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技术路径许帮正惠凤珠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杠杆平衡的实验操作与理论分析顾琦无锡市第一中学学生意识:体验教学的起点张世成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擦不干净的镜子杭建英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有效引领下的科学探究课堂李国坤无锡市旺庄中学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也需要探究钱哲非无锡市塔影中学和谐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华文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浅谈物理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蒋文远无锡市山明中学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教学贡波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注重实验反思提高学生能力丁孟华宜兴市和桥镇第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必须把握的”五个环节”李晓艳泰州市沈毅中学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初探殷俊泰兴市河失镇中心初中在教学活动中要将生活和物理紧密联系俞晓剑泰州市沈毅中学浅谈”原始问题法”的物理教学陈一平靖江季南初中贵在引导,重在体验,乐在创新许新华吴江市梅堰中学利用概念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李明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浅谈物理随堂实验陈雪芬昆山市城北中学体验科学探究曹蕴瑞苏州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谈物理概念建立的有效途径邱红吴江市七都中学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习动机的实践初探夏建平吴中区胥口中学新课程思想下的物理作业设计陈梁苏州振华双语实验学校关于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快慢实验的改进建议薛钰康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初中生物理审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鲁佩用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初中物理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的讨论张恺宁南京市文枢中学也谈初中物理前物理概念的教学周爱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物理实验内在价值的探究钟礼珊南京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致远中学浅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侯燕江宁区汤山中学关于极限思维法的思考张德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浮力实验的改进姚素南京市新闸中学对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新思考顾福敢淮安市开明中学感悟生活享受物理孙炎淮安楚州溪河中学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钮洪利淮安市严卓初级中学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模式研究谢清江苏省淮安市淮海高级中学物理中考复习的“专题化”例谈吕丽常州市北环中学初中物理“分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周利平武进区湖塘桥初中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舒海燕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完美与缺憾--比热容两个教学案例的对比与反思张洪亮新沂市四中注重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能力--谈压强教学设计阎长春邳州市三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陆启虎新沂市十中谈有效课堂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周莉铜山镇中心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浅谈王大桂徐州市三十一中新课标下因材施教杨文柱丰县赵庄镇初级中学新课改理念下如何上好初中物理习题课葛跃青宝应县黄塍中学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学艺术性探讨刘学山宝应县郭桥初中物理试卷讲评教案初探杨国凤高邮龙虬初中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讨刘学山江苏省宝应县郭桥中学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李峰扬大附中东部分校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顾鹏飞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物理探究过程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徐洪海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在电学复习中的作用徐海云镇江实验学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缺失与对策孙伟军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物理课堂中比喻释疑的尝试陈宝兴丹徒区世业中学几个“真空”实验丁邦宏如皋建设初中对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姜波如皋九华初级中学农村初中普通班物理作业初探顾建平如皋二案初中幽默的物理教学陆俊晖海安邓庄初中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喻四锋如东实验中学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吴功秀如东实验中学三等奖(102篇)教学中实施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刍议孙永清海州实验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探讨刘进利连云捕捉生成点亮课堂龙飞东港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胡若伟新海实验浅谈教师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何小丽东海安峰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浅谈徐武成建湖建阳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朱翔东台实验一节好课的开始——导入龚昭大丰二中浅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创新教育王世根东台新曹浅谈如何学好物理王加轩阜宁芦蒲“跳绳”跳出的中考题杨进满大丰草堰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家庭用电的几个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沈慧珠东台实验多媒体教学应用与研究徐任亚无锡市东林中学利用学习随笔指导物理学法的探索陈小娟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在《熔化与凝固》教学中的设计与梅健江阴市璜土中学应用物理课堂如何开展真实、有效的探究邹娓娓省锡中实验学校浅谈物理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张鹏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物理贲可敬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由一节复习课引起的思考周洁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一根胡萝卜引发的思考徐烨无锡市格致中学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物理学史方法探究居李良江阴市新桥中学立足物理本位,追寻有效课堂——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路欢宜兴市树人中学效性之我见在诗文世界中探索物理课堂教学之路陈刚无锡市东亭中学用贴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陈锡清无锡市河埒中学预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预习提纲的编写戴骏宜兴市外国语学校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策略凌小芳姜堰市第四中学让课堂教学客有活力戴荣民靖江季南初中杠杆分类教学的实验开发及其应用高和沂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浅谈初中物理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顾文德泰兴市西城中学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优化学生心理发展周海云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级中学注重心理教育渗透和谐发展科学宋德宏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重力”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秦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将物理实验“进行到底”万蓉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中学科学探究的文化解读申洁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巧用对联教物理曹光卫昆山市第二中学利用物理日志辅助物理教与学邓雪峰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浅谈对教材中物理学史内容的情感性处理顾永健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让学生爱上你的物理课吴世龙苏州市立达学校优化物理作业设计,落实物理有效教学王嵇春太仓市双凤中学我对培养初二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一点看法陈梁苏州振华双语实验学校对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林华苏州市相城区渭塘第二中学厌学成因探讨及其措施黄朝霞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李红敏苏州市振华双语实验学校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的探究舞台吴建琴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如何上好中考物理复习课李松福高淳县砖墙中学浅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的实践与反思唐卫国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师生环境方法和谐统一王振玲南京市文枢中学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宗桂红南京市第九中学弘光校区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思考杨艳南京市竹山中学巧设物理情境,提高教学效果陈军高淳县第一中学教改尝试,听自己上课黄宁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自行车“骑”上物理总复习课堂赵万泉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几点策略俞松梅江苏省清江中学注重科学探究着力知识构建改善初中物理教学伊国斌淮安市流均中学新课程背景下使教师工作轻松的方法魏广生江苏省淮安市第八中学新课程标准下物理探究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罗元兵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用矿泉水瓶进行低成本物理实验探索宋正刚淮安市文通中学寻求物理课堂教学高效的实践与思考张海燕常州市实验初中“前概念”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和策略陆华成戚区潞城中学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及消除方法陈翼飞武进区夏溪初中浅谈培养学生猜想假设能力的方法邹乐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运用物理实验培养探究能力熊廷英溧阳市戴埠初中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潘云峰溧阳市第二中学与伟大同行——回首认识热的历程许勤娟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汽化和液化》课堂实录与教后感相恒芬沛县三河尖矿校变式方法对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作用袁小雷新沂市实验学校物理教学中要善待“错误”的生成雒侠新沂市十中倡导快乐学习提高物理学习效益曹猛邳州市八义集中心初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宋崇玉徐州市三十三中“留心于细微之处,收获于课堂之上”——内能和机谷正选睢宁县双沟观音中学械能相互转化教学偶得浅谈对初中物理新课程教材的认识赵磊邳州市陆井中学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分组实验的有效性宋晓楼睢宁县双沟镇二中转换视角天地宽李光宇丰县群益中学农村初中物理后进生的课堂激励实践张银平扬州市汤汪中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谢敏仪征金升学校谈新课标下如何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孙延新仪征市第四中学两次物理家庭作业的反思薛爱民江都市泽浦中学如何提高初中女生的物理成绩骆长顺宝应县实验初中物理新课改之我见巫玉林江苏省江都市富民中学初中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杨金龙宿豫区丁嘴初中浅谈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厌学成因及对策丁健泗阳县爱园中学探究实验在物理教学上的作用刘盛宿豫区陆集中学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孙西仕沭阳县青伊湖中学培养创新精神,构建有效课堂吕裕松钟吾初中角度一换眼界宽——例谈习惯性思维引起的错解题张明武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中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熏周树民镇江市第三中学陶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与反思许国良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奇妙的物理现象》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牟小慧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自制物理教具,提升师生素养李和平丹徒区上会中学老师,让我再想想——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课堂孙伟军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初中物理实验考核探讨蒋小兵如皋白蒲新姚初级中学关于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顾建军如皋如城许庄初级中学浅谈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实施策略李国平如皋搬经夏堡学校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谢翠祥如皋搬经夏堡学校物理教学中的游戏李鹏如皋九华初中解初中物理作业的三重境界与修炼周海群海安角斜初中初二物理起始阶段探索喻四银如东先民初中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有效实践与探索顾小龙如东先民初中例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曹红泉如东实验中学培养学生对物理单位的感性认识例谈黄艳如东实验中学让电教之花开遍在物理课堂冯八海如东实验中学并非重复昨天的故事郑克东如东双甸初级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高级中学高中物理选修3-2学

课题: 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电路与图像(一)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的处理方法2、会分析电磁感应的图象问题3、能解决电磁感应电路的综合问题重、难点: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图象问题的处理方法自主学习:一、回顾:1、电源有哪些参量?电动势方向如何?电源正负极与电源内部电流方向关系如何?电源正负极间的电压即路端电压与电动势的关系如何?2、感应电动势大小计算公式有哪些?3、感应电流方向如何判断?二、新课:(一)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1、题型特点: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或有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回路中将产生,闭合回路中将有.从而涉及到电流、电压、电功等计算.2、解题基本思路:(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感应电动势等效于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阻等效于,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电压等效于。
(2)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极流向极,即从电势流向电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的电势高低利用、判断。
3、感应电量求解:q= = = ,可见q由、、决定。
例1.如下图所示,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导体框架,宽度L=1.50m,接有电阻R=0.20Ω,设匀强磁场和框架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0.40T,方向如图.今有一导体棒ab跨放在框架上,并能无摩擦地沿框滑动,框架及导体ab电阻均不计,当ab以v=4.0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时,试求:(1)导体ab上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回路上感应电流的大小(3)ab两端电势差U ab=?小结:(二)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1、特点:电磁感应中的图象主要涉及两个因素 和 。
2、分析基本思路:(1)判断方向(2)计算大小例2. 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2 T ,磁场的宽度L =1 m ,一正方形金属框边长ad =l =1 m ,其电阻r =0.2 Ω,金属框以v =10 m/s 的速度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其平面始终保持与磁感线方向垂直,如图所示.(1)画出金属框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金属框内感应电流的I —t 图线.(2)画出ad 两端电压的U ad —t 图线.小结:课堂检测:1.用均匀导线做成的正方形线框每边长为0.2m ,正方形的一半放在和纸面垂直且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如图2所示,当磁场以每秒10T 的变化率增强时,线框中点a 、b 两点的电势差是( )A. U V ab =01.B. U V ab =-01. C. U V ab =02. D. U V ab =-02. 2.如图所示,一闭合直角三角形线框以速度v 匀速穿过匀强磁场区域.从BC 边进入磁场区开始计时,到A 点离开磁场区止的过程中,线框内感应电流的情况(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是如图所示中的()3.如图所示,金属导轨MN和PQ平行,间距为L,导轨左端M、P之间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整个装置放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为B,另有一根金属棒AC,长为2L,垂直于导轨,A端与PQ导轨始终接触,棒以A轴紧靠着MN导轨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在此过程中通过R的电量为___ _ ___(除R外其它电阻均不计)。
高中物理图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物理图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宝应县中学刘益民摘要:高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它们从多个侧面观察、研究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然而图象描述要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但难以掌握,因为高中物理图象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从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
因此,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图象作用,挖掘图象功能,大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值得我们当前新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拟从课堂实践谈几点有关图象教学的想法与做法,促使教师注重图象教学,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图象图景学生正文:一.关于高中新课程物理图象的几点印象1. 物理图象是新课程中的一种重要元素;我们细心来分析一下新人教版教材就会发现,其中的物理图象已成为新教材中一种重要的元素,其出现的频率与广度明显较老教材多。
笔者仅从现行的《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物理图象做一次归纳性的呈现,列表如下:新教材中的高中物理课本增加的图象很多,它们既形象直观又准确客观地反映了物质的属性,又能够起到文字教材不能替代的作用。
能否正确挖掘这些图象中的功能,决定着学生能否正确、快速地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例如“速度-时间”图象,一方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任何时刻的速度大小,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出速度变化的情况,即加速度。
同时,它还包含了位移的大小等于速度线与时间坐标围成的面积。
如果仅利用运动学公式和数学极值法去解决运动学问题往往事倍功半,而利用“速度-时间”图象则可以使问题一目了然。
2.高考新考纲新增对物理图象的要求;2008年高考说明新增了对图象的要求: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比较、表达,能够从所给图像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物理教学中DIS的应用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物理学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评价方式,特别是高考能力要求的转变,使近年高考图象题出现的频率较高、要求加深。
20120302宝应中学2011年高一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第四章机械能与能源

班级:高一( )班: 学号: 姓名:课题:4.1功(1)【自主学习】(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2)功的公式:W =Fs cosα:其中s 为受力点的位移,α是力F 与位移s 的夹角,力F 在位移s 上应是恒力.(3)功是标量: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前者取正,后者取负.当O ≤α<900时,力对物体做正功:900<α≤180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某力做功,取正值).(4)功是过程量,具有相对性.一般取地面参照系,即力作用的那个质点的位移一般指相对地面的位移.(5)求总功的方法:一是先求合外力,再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功,注意α应是合外力与位移s 的夹角;二是先分别求各个力的功,再把各个力的功代数相加.(6) 摩擦力做功: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都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滑动摩擦力对某物体不总是做负功,但是对于由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总是做负功,W=-f Δs ,Δs 为相对滑动距离.(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效果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因此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无必然联系可言.【典型例题】【小试身手1】(B 级)如图所示,均匀长直木板长L =40cm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右端与桌边相齐,木板质量m =2kg ,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μ=0.2,今用水平推力F 将其推下桌子,则水平推力至少做功为( )(g 取10/s 2)A .0.8JB .1.6JC .8JD .4J【小试身手2】(B 级)质量为m 的物体,受水平力F 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正功B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负功C .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 可能做正功D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 一定做正功【小试身手3】(B 级)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自斜面AC 和BC 的顶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两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 A 和W B ,则W A ________W B .(填“>”“=”或“<”)【小试身手4】(C 级)如图所示,站在向左运行的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的力为F ,脚对车向后的摩擦力为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车做匀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不为零B .当车做加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正C .当车做减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为正D .不管车做何种运动,F 和f 对车做功的代数和都为零【小试身手5】(C 级)一木块前端有一滑轮,绳的一端系在右方固定处,另一端穿过滑轮用恒力F 拉住保持两股绳之间的夹角θ不变,如图所示.当用力拉绳使木块前进s 时,力F 对木块做的功(不计绳重和摩擦)是( )A .Fs cos θB .Fs (1+cos θ)C .2Fs cos θD .2F s【小试身手6】(B 级)如图,一个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现将斜面体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 ,木块与斜面相对静止,求这一过程中作用在木块上的各个力所做功分别是多少?合力做功是多少?【小试身手7】(B 级)质量为M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 滑至B 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 ,而木板前进s ,如图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各为多少?【达标检测】1、(B 级)如图,小物块A 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B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C .不垂直于斜面,做功为零D .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2、(C 级)如图所示,把A 、B 两球由图示位置同时由静止释放(绳开始时拉直),则在两球向左下摆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OA 对A 球做正功B.绳子AB 对B 球不做功C.绳子AB 对A 球做负功D.绳子AB 对B 球做正功3、(C 级)如图所示,传送皮带始终保持以v=4m/s 的速度水平匀速运动,质量为m=1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若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AB 相距为s=6m ,求物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与皮带分别做了多少功?班级:高一( )班: 学号: 姓名:课题:4.1功(2)【自主学习】变力做功问题①W =F ·scos α是用来计算恒力的功,若是变力,求变力的功只有通过将变力转化为恒力,再用W =Fscos α计算.②有两类不同的力:一类是与势能相关联的力,比如重力、弹簧的弹力以及电场力等,它们的功与路径无关,只与位移有关或者说只与始末点的位置有关;另一类是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这类力(大小不变)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积.③根据功和能关系求变力的功.如根据势能的变化求对应的力做的功,根据动能定理求变力做的功,等等.④根据功率恒定,求变力的功,W=Pt.⑤求出变力F 对位移的平均力来计算,当变力F 是位移s 的线性函数时,平均力122F F F --+=. ⑥作出变力F 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图象与位移轴所围均“面积”即为变力做的功.【典型例题】【小试身手1】(B 级) 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 ,球的质量是0.1kg ,线速度v =1m/s ,小球由A 点运动到B 点恰好是半个圆周。
向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论文]
![向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3d0419a21614791711280b.png)
v杆轮
v轮地
图3
v杆地
图2
45 0 的方向向回飞出,速率变为 v 2 80m / s 。求棒给球的冲量大小和方向;如果球与棒接触
时间 t 0.02 s ,求棒对球的平均冲力的大小。它是垒球本身重力的几倍? 解析 由动量定理 I
p mv 2 mv1 ,作出矢量三角形,如图4所示,则棒对球冲量大小为:
PC PO OC ; PD PO OD ;又因为 OA OB OC OD 0 ,因此 PA PB PC PD 4 PO 。
点评 向量的加法在运算时利用三角形法则要比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要容易得多,向量加 法时还有一些物理学中常用的结论,如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 量,要注意合理使用。 例2 顶杆AB可在竖直滑槽K内滑动,其下端由凸轮M推动,凸轮绕O轴以匀角速 转动 ,如图2所示。在图示的瞬时, OA r ,凸轮轮缘与A接触处法线n与OA之间的夹 角为 ,试求此瞬时顶杆AB的速度。 解析 由向量的加法,顶杆AB的速度 v杆地 v杆轮 v轮地 ,可作出向 量三角形,如图3所示,而其中 v轮地 r ,则此瞬时顶杆AB 的速度 v杆地 r tan 。 点评 此题也可使用微元法、速度分解法求解,但是使用向量的加法是最简捷的方法,其中速度的运算关 系式 v AC v AB v BC 实为三角形法则,即代表物理学中绝对速度、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三者的矢 量关系。 2.2.2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满足三角形法则,设 AB a , AC b ,则 a b AB AC BC ,由减向量 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但要注意此处减向量与被减向量的起点相同。 例3 一个质量 m 0.14kg 的垒球沿水平方向以 v1 50m / s 的速率投来,经棒打出后,沿仰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小灯泡目前的电阻(Ω)y/mwd/xtjx/xtjx_06.htm
『教与学的设计』先让学生展示求电阻与功率的分析过程,教师总结:图象识别与应用中的三大ysics/article.php?es/2008-4-17/r345212.html
『教与学的设计』先让学生展示解题作图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将图象与运动示意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教师剖析应用图象分析过程与运动细节。
一、识图篇
【例1】在06年多哈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黄珊汕夺得亚运会首枚蹦床金牌。假如表演时运动员仅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通过传感器将弹簧床面与运动员间的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计算机上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依据图象,回答下列物理量能否求出,如能求出写出必要的运算过程和最后结果。(g取10m/s2)①m=?②稳spx?ID=9d126c5b-d3d2-467a-b1779f7212-a53d-11df-bdID=4413a58a-9169-4ac5-87a0-d4a1562be467
『教与学的设计』此环节让学生自已总结,对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的应用优点与处理图象问题的常用要点进行归纳,侧重于感悟与心得。并且通过图象法再应用再现物理过程,学会用图象的直观手法来分析复杂的物理现象,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gzwl/jszx/gkzl/fxcl/201009/t20100903_869226.htm
『教与学的设计』先让学生展示作图的过程,分析运动过程,通过深入的讨论与分析,弄清楚物理过程,学会建立物理条件,关键分析加速度度,抓临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利用图象blog/item/37b0ff3207de6ef21b4cff13.html
『教与学的设计』先让学生展示作图的过程与理由,学会控制图象的斜率与面积。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研究相对运动、多体作用时运用图象法解题需要考虑使用图象法。
(三)、分组展示
『师生互动』这是本节课教与学的主要部分,时间大约为30分钟,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小组代表展示的方式。学习小组代表上讲台,在黑板旁讲解识图、作图过程,剖析解题思路、小结与拓展图象方法等,同时也可以将本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同学求援。在小组代表展示过程同组同学可以适时地补充,其他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见解,也可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对一些关键点适当总结与提升,但要控制好点拨的时间。
3、课堂教学要预设,更需要生成
本课由于题目事先也为学生设定好了,学生本课只需要解决这几个有关图象识别及应用的题就行,因此,在课堂中学生的问题多数仍然集中在题目的理解,图象的画法等方面,少有其他发散性,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的质疑也偏少,课堂中生成的内容极少,另学生参与深度还需要进行研究与发掘。
七、教师个人介绍
二、作图篇
【例2】木块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子弹m以水平初速度V0击穿木块。假设木块与子弹间摩擦力大小f不变,木块长度为d,则当子弹入射初速度增大时:
①木块获得的动能如何变化?
2522/album/item/0cfedc412eb373063109波
/html/modules/newbb/viewtopic.php?post_id=47741
『教与学的设计』先让学生展示解题过程与思路,然后播放蹦床视频,建立物理情景,并且引导学生建立振动模型,从运动过程中明确图象的含义。教师总结时突出分阶段分析的思想方法,强调数理转换。
【小试身手1】“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部分),假设蜻蜓做匀速直线飞行且隔相等时间点一次水。求蜻蜓当时的5232f60ddccda38a00e.html
『教与学的设计』先展示图片,再让学生展动态过程,真正让学生能看图说话。
【小试身手2】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3.0V,内阻不计。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每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乙图所示。根据电路结构和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通过计算,然后正确填写下表。
(四)、反思小结拓展提升
『学以致用』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课所学,重点是重对图象法的应用体会,时间大约1分钟。最后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经典考题的探究。
【名题赏析】200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物理压轴题
如图所示,水平转盘可绕竖直中心轴转动,盘上叠放着质量均为1kg的 、 两个物块, 物块用长为0.25m的细线与固定在转盘中心处的力传感器相连,两个物块和传感器的大小均可不计.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N. 、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且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转盘静止时,细线刚好伸直,传感器的读数为零.当转盘以不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时,传感器上就会显示相应的读数 .试通过计算在坐标系中作出 图象(作在答题卡上). 取10m/s2.
【热身训练】如图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和2V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A、B始终未滑离木板。求:『对学群学』学生进行预习交流时间,大约为8分钟,本专题有六道题,教师在黑板上给六个学习小组分配上课展示任务,本课内容主要以书面展示呈现。上课一开始,在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后,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学科组长的安排下先交流自己小组所分配任务的内容,并推选一名的同学准备展示内容,小组代表迅速将准备的内容先进行组内展示讨论,解决或整理自身疑难问题。然后有书面展示任务的组员上黑板板书,其余五名同学继续采取对学与群学的形式交流预习中对图象理解与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清除大部分问题,并将自己还未能理解与掌握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全班展示时进行提问质疑。
省份:江苏省学校:江苏省扬州市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
姓名:刘益民职称:中学高级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中学邮编:225800
宝应县“学科带头人”、扬州市第四批中青年教学骨干、江苏省物理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宝应县中学物理奥赛主教练、宝应县中学高三物理教研组组长。曾获江苏省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高中组一等奖,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所撰写的论文有五十多篇在省“师陶杯”,及省教育学会与教研室等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另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
五、教学过程
(一)、高考目标导航
『PPT展示』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试说明中关于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强调“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比较、表达,能够从所给图像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预习交流
六、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图象的应用》是高三二轮复习时的一节专题复习课,经历高三一轮复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就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从问题的分析,到方法的总结,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实践,本人也有以下几点感受:
1、课堂教学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物理(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导学案,学会识图与作图;
2)、自已总结一些有关图象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课题:《高中物理图象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图象中的信息,通过物理图象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是上课教师多喊几位同学回答问题,上讲台板演等就行,这些都还是形式上的、或者说是一般性教学考虑。而在本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始终以学生展示交流以主,教师则更多地成了引导者、组织者,实际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占半小时以上。
2、课堂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并巩固知识固然重要,但其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我们所说的“授之以渔”,本课我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多方位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重在授人以渔。在具体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对图象的理解能力和应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中看,复习课比较适合使用展示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学会运用物理图象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通过数理结合,学会对物理图象的分析;
2、运用图象法解题的图象控制与灵活应用;
择、整理,制作成PPT课关图象法应用的资料。
【综合应用】如下图所示,在真空中竖直放置带水平小孔的两块平行金属板A、B,两板相距为l.有一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从A板的小孔无初速释放,若两板间加上电压为U(φA<φB=的直流电压时,经时间T,电子可从两板间的小孔飞出电场.现在两板间加上如右图所示的周期性交变电压,若t=T/8时,电子开始释放,电子飞出A、B两板小孔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四、教学方法
本专题复习采用学生展示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学生对专题复习导学案的预习,课堂先让学生小组进行预习交流,然后学生分组展示,讲解质疑,教师在其中恰当地进行点拔,最后总结提升。二轮复习中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分析拓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理解方法,学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