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抒情方式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
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
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
化的色彩。
虞世南的《蝉》:“垂緌饮 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 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 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 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 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Fra bibliotek叙事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 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 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 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 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 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 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 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 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 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 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 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 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 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 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 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
诗歌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
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
的抒情方式。
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 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
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
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 情,讽刺时事。
如王维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尾联化用王孙典故,本来 《楚辞· 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 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 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 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 隐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 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 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一、直抒胸臆。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心里有啥想法,直接就喊出来了。
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老哥那可是相当霸气,对权贵的不屑一顾就这么赤裸裸地表达出来了。
他可不想低三下四地去讨好那些权贵,这种情感就像火山喷发一样,一下子就冒出来了,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读者一读就知道,哟,李白这是个有骨气、不愿受拘束的主儿啊。
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呢,特别能让读者快速地感受到诗人内心最强烈的情感,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那种冲击力一下子就传递过来了。
二、借景抒情。
诗人就像一个超级魔法师,把自己的情感悄悄地藏在景色里。
比如说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你看啊,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特别凄凉的画面,什么枯藤啊、老树啊、昏鸦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张灰色的大网,把那种孤寂、落寞的感觉给罩住了。
然后他再告诉我们,有个断肠人在天涯呢。
其实他就是通过这些景色来表达自己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景色就像是一个情感的掩护部队,诗人躲在后面悄悄地把自己的情感发射出去,让读者在感受景色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被诗人的情感给感染了。
就好像我们看到一幅特别美的画,然后突然发现画里藏着画家的小秘密一样,这种感觉很微妙。
三、托物言志。
这就像是诗人给一个东西赋予了超能力,让这个东西代表自己去说话。
像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表面上是在说石灰呢,说石灰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被烈火焚烧也不害怕,最后就算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在人间。
但实际上呢,他是在说自己啊,他自己就像石灰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考验,都要坚守自己的清白和操守。
这个石灰就像是于谦的代言人,代替他说出了那些心里的话。
这种方式很有趣,就像给一个物品穿上了诗人的衣服,让它替诗人去表达志向和情感,读者要透过这个物品的表象去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才能看到最里面的东西。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小结:
以景结情: • 1、特征:结尾处 画面感 画中情 • 2、效果:如撞钟 • 3、思路:明手法 析手法 析效果
• 景与情的关系:
• 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 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 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 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 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 景、乐景?
•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 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 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 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 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 之情更加浓厚。
答案:
1: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 感伤与惋叹,对意中人思念之情以及无人陪伴的 孤寂之情。 2:“长空黯淡连芳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2分),通过写女主人公遥望远方,只见长空惨淡 晦暗,芳草连接长空,营造了一幅惨淡凄美的意 境,(1分)表达了因意中人长久不归,主人公翘 首以待后的失望之情和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1 分)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悠长。(2分)。
课本内容回顾:
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 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 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 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 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2、借古讽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 事件来讽喻当朝。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叙写了六朝 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 伤今的无限感慨。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 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注:严蕊:南宋中叶女词人。
问:简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
词抒写的是桃花。
4.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 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 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本词下片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事景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Nhomakorabea借景抒情
1、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 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 分析。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如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
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
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二、间接抒情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
诗歌抒情手法

诗歌抒情手法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间接抒情与轻易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描述、描绘、议论,含蓄地抒写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写的情感、抒发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绘景物不予抒写。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重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写了羁旅异乡感叹,诗人借对清爽幸福的春光景色的描绘,透漏了已而的伤感,以乐景写下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刻画刻画来抒发感情,就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吴厝庄绮临春事最檀。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饮食临政的地方为题,描绘了六朝纵情作乐的酒色生活,和野草丛生的悲凉景象构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谨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内容形象,倾注了吊古伤今的无穷感叹。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就是指诗人筹钱富于特征的事物去倾注、表达某种感情、志向和志趣,诗中的物具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钻出深山,烈火烧毁若择善。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抒情方法

诗歌抒情方法
1. 直接抒情法呀,就像你面对心爱的人,直截了当地说出“我爱你”一样简单而热烈。
比如“啊,黄河,你是我的母亲河,我多么爱你!”这样直接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2. 借景抒情法,不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夕阳,会不自觉地感叹生活真美呀!像“那片灿烂的晚霞,正如同我此刻心中的喜悦。
”把情感寄托在景色中。
3. 托物言志抒情法,跟你把梦想寄托在一个小物件上似的。
比如“这棵苍劲的松树,不正是我坚韧品格的象征吗!”通过具体的物来表达志向情感。
4. 叙事抒情法,可以想想你给朋友讲述一段难忘经历时的样子。
“那次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啊!”在叙事中抒发情感。
5. 借古抒情法,就像是从历史中找到共鸣一样。
“遥想当年那些英雄豪杰,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呀!”借古代的事情来表达现在的感情。
6. 借人抒情法,这不就是把情感寄托在他人身上嘛。
“他的笑容,真的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呀!”通过别人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7. 类比抒情法,好比你用熟悉的事物去类比不太理解的情感。
“爱情就像那温暖的阳光,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
8. 夸张抒情法,就像你兴奋时会说“我开心得要飞起来啦!”“我的思念如同那无尽的海洋一样深沉。
”
9. 反问抒情法,比如说“难道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还不够明显吗?”十分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总之,这么多诗歌抒情方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调料,让诗歌变得丰富多彩呀,大家可一定要好好掌握运用呀!。
诗歌表现手法之抒情手法

诗歌表现手法之抒情手法抒情手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一、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
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文天祥为国献身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题一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二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中哪句话是直接抒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诗人的高度自信。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借景抒情是属于间接抒情的一种。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抒情方式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文学形式,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抒情,让人感受到最真挚的情感。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诗歌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文化中诗歌抒情方式的特点。
1.汉族诗歌
汉族诗歌的抒情方式尤其强调情感的热烈和朴实。
内容主要是表现个人的情感,情感中夹杂了个人的经历、生活、心理及哲理思考。
汉诗中对于感情的多重表达往往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其中更注重与自然和人生相融合的方式。
2.日本诗歌
日本诗歌主要是和歌及俳句。
和歌通常是三十一节。
在和歌中,情感往往是通过自然景色、风俗人情、春夜牡丹怨等表现出来的,往往含蓄而深沉,有很强的自然感和美感。
俳句则更为简洁,一般以季节为背景,表达感情和思想。
字数较少,情感却常常能够达到高度浓缩,用极少的言语句式来传达故事。
3.印度诗歌
印度诗歌一般被称作诗经。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摩诃婆罗多》和《博达文七十双诗》。
印度诗歌往往拥有文学化的语言,强调情节和情感的并行关系。
情感往往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达出来,具有明显的叙述性。
印度诗歌中多为虚构的地方和人物,暗示着更为深远的情感和思考。
4.西方诗歌
西方古典诗歌流派甚多,其中包括古希腊诗歌、古罗马诗歌、文艺复兴诗歌等。
这些诗歌常见的特点在于抒情较为直接,注重具象描绘。
其中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包括对人、物、自然的想象化、拟人化和虚构化的描绘。
而在当代西方诗歌中,情感往往更为直白、个人化和思辨化,包括所谓“自由诗歌”的流派。
总之,不同文化中的诗歌抒情方式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在诗歌文化的交融和互通的今天,我们需要深入地探寻各个文化中的诗歌抒情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式各样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