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选择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重点总结(学霸整理版)

病理学重点(学霸整理版)一、疾病基础知识1. 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指机体因正常或异常的变化而导致其功能发生异常或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2. 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感染、环境、营养等因素,其中感染是导致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外因素,发病机制是某一疾病从致病因素到最终的临床症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生理、生化和组织学改变的过程。
4. 病理变化的类型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病理生理、病理化学、病理形态学和病因学等方面的变化。
5. 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是通过病理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判断疾病是否有恶性转化和浸润等情况。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表现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不良供血、缺氧、坏死等病理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心肌坏死、心肌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心肌细胞的变性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给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内中膜层、内膜细胞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等。
3. 肺炎肺炎是指肺实质细胞或肺泡间质发生炎症的临床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肉芽肿、纤维化、肺泡和间质炎症等。
4. 肝炎和肝硬化肝炎是长期慢性感染引起的肝脏细胞炎症,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大量细胞坏死、灶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后所产生的病理学表现。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肝细胞退变、纤维化、肝硬化等。
5.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引起体内餐后血糖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胰岛细胞坏死、胰岛细胞内空泡变性等。
三、病理学实验技术1. 组织切片技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细胞学和形态学特征。
2. 组织染色技术将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细胞、细胞器以及细胞组织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病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科。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材料(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
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它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其目的是查明患者的死亡原因,验证诊断、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
2.活体组织检查。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特别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3.临床细胞学检查。
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后进行观察。
也可以是用细针穿刺病变部位吸取的细胞。
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的诊断,此法因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费用低而易被人们接受,但确诊率不如活检,需进一步做活检证实。
4.分子诊断。
采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人体在DNA、RNA或蛋白质水平上的异常。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
指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的研究。
此外,利用动物实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方法、药物筛选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2.器官培养和组织、细胞。
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动态观察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节省开支、因素单纯、易于控制,缺点是孤立的体外培养毕竟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故不能将体外研究的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肉眼检查。
也称大体检查,利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等简单器具,观察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主要涉及病变大小、形状、色泽、重量、质地、表面和切面性状等。
(二)细胞组织学和细胞组织化学检查。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的检查称为细胞组织学检查。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一、病理学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规律和病变过程的一门科学。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但是病理学科体系的初步确立要迟一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病理学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此期间,病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现代病理学学科。
2.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病理学的分类及其特点病理学可以分为体液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两大类。
体液病理学主要研究体液中的病理改变,如疾病标志物等;组织病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器官中的病理改变,如病变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等。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研究。
4. 病理学的临床意义病理学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
二、炎症及炎症细胞1. 炎症的定义及发生机制炎症是生物体对损伤刺激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变化、细胞因子释放、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细胞活化等多个环节。
2. 炎症类型及特点炎症可以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大类。
急性炎症以短暂、局部为特征,慢性炎症以慢性、进行性为特征。
炎症的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
3. 炎症细胞的类型及功能炎症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它们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趋化、吞噬、杀菌和抗原呈递等。
4. 炎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炎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外渗、血液增稠、组织损伤和修复等。
通过对炎症的学习,可以了解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理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2、肉芽组织:由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
3、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4、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心、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
5、脓细胞:脓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大多数已变性、坏死,称为脓细胞。
6、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分化是指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比较,在组织形态上,在功能、代谢、细胞生长和增殖等生物学行为上的相似程度,又叫分化程度。
7、异型性:由于分化异常,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异型性。
8、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9,水肿:指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10、发热:是由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般超过正常体温0.5℃即称为发热。
11、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二、问答题1、病理性萎缩的常见例子1,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 内分泌性萎缩2、细胞水肿的形态学表现1,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胞内出现许多红染细颗粒。
2,胞质疏松化或空泡状,至极期称为气球样变。
3,细胞水肿的器官体积肿大,被膜紧张。
3、细胞的再生能力分类1,持续分裂细胞2,静止细胞3,非分裂细胞4、肝淤血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原因:1,静脉堵塞2,静脉受压3,静脉血液坠积4,心力衰竭病理变化:瘀血局部的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内血液淤积。
常伴有组织水肿和出血。
瘀血的组织、器官肿大,被膜紧张可致疼痛。
由于瘀血部位的血液灌流量减少,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局部呈青紫色,如发生在皮肤、黏膜称为发绀。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在对出现在活体上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时,人们发现不同的疾病可以引起相同的解剖和组织病理变化,而不同疾病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是多种疾病的基础。
20世纪病理学的特点是连续性与积累性发展,今后病理学将不断扩展,提供更多信息。
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分为肿瘤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化学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等。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病理化学、分子病理学等。
其中,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体系在机体中的作用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细胞病理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病理化学是以化学方法分析物质分布和变化的方法。
二、病理学的基本知识1. 病因和病理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理机制是指疾病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疾病引起的体内变化。
2.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的一种基本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和损伤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的总称。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3. 肿瘤肿瘤是机体过度增生的组织,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疾病学。
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风等。
5.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导致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疾病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8.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
9.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呼吸道和肺部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检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病体组织、细胞等进行检测、分析和鉴定,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本文将对病理检验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I. 病理学基础知识A. 细胞学基础1. 细胞结构和功能2. 细胞增殖和分化3. 细胞凋亡和坏死B. 组织学基础1. 基本组织结构2. 常见组织和器官特点3. 组织修复与再生II. 病理标本处理与检验方法A. 病理标本处理1. 原位活检和切除标本的获取2. 标本固定与处理3. 特殊染色技术的应用B. 常用病理检验方法1. 组织切片与镜下观察2. 免疫组织化学3. 基因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III. 常见疾病的病理检验A. 肿瘤与肿瘤标志物1. 肿瘤形态学分类与鉴定2.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B. 炎症与感染性疾病1. 炎症的特征与病理变化2. 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病理检验方法C. 免疫相关疾病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组织学检测2. 免疫荧光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 代谢性疾病与遗传性疾病1. 代谢产物与代谢性疾病的检测方法2. 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学检测IV. 病理学与临床意义A. 病理诊断与鉴定1. 病理报告的基本格式与内容要求2. 病理诊断的分类与表达方式B.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1. 病理学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2. 病理学与预后评估的关系V.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A. 病理标本的质量控制1. 标本收集与保存的规范操作2. 标本运输和储存的注意事项B. 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1. 病理设备的保养和校准2. 病理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VI. 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A. 数字病理学与远程诊断B.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C. 人工智能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发展结语:病理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确诊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病理检验的基础知识、方法和应用,医学工作者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病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病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疾病的发生原因B. 疾病的发生机制C. 疾病的临床表现D.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答案:B2. 细胞凋亡属于哪种类型的细胞死亡?A. 坏死B. 凋亡C. 自噬D. 程序性死亡答案:B3. 炎症反应中,哪种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答案:B二、填空题4.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_________来划分的。
答案:恶性程度5. 病理学中,_________是指细胞或组织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
答案:病变三、简答题6. 简述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病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病变特点以及病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四、论述题7. 论述肿瘤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肿瘤可以根据其来源组织的不同分为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等。
上皮性肿瘤来源于上皮组织,如皮肤癌、乳腺癌等;间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等;神经源性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如神经母细胞瘤等。
肿瘤还可以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转移性等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8. 患者,男性,45岁,因咳嗽、咳痰、胸痛就诊。
胸部X线显示右肺上叶有不规则阴影,经活检确诊为肺鳞状细胞癌。
请分析该病例的可能病因及病理变化。
答案:该病例可能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
病理变化可能包括:肺组织内出现鳞状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结节;肿瘤细胞破坏周围正常肺组织,导致组织结构紊乱;肿瘤可能侵犯支气管,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肿瘤可能侵犯胸膜,引起胸痛,甚至发生远处转移。
六、计算题9. 如果一个肿瘤细胞的体积增加了1倍,其直径增加了多少?答案:假设肿瘤细胞的初始直径为d,体积为V。
根据球体体积公式V=(4/3)πr^3,其中r为半径,当体积增加1倍时,新的体积为2V。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题、骨折时石膏固定后,患肢肌肉萎缩是由于: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第5题、小儿麻痹后遗症时,患儿肢体肌肉萎缩是由于: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第6题、脑动脉硬化时,患者脑实质萎缩属于:A、营养不良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神经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第22题、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A、细胞膜受损钠泵功能障碍所致。
B、胞质疏松并透明。
C、胞核淡染或稍大。
D、属于可恢复性病变。
E、继续发展形成玻璃样变。
第23题、细胞气球磁变性常见于:A、慢性肝淤血。
B、严重贫血。
C、心肌炎。
D、病毒性肝炎。
E、细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
第26题、脂肪变性最好发的器官是:A、脑。
B、心脏。
C、肝脏。
D、肾脏。
E、脾脏。
第27题、下述哪项不是脂肪变性的肉眼变化:A、体积增大。
B、质地变硬。
C、重量增加。
D、有油腻感。
E、颜色淡黄色。
第28题、在心内膜下可见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A、虎班心。
B、心肌褐色变。
C、心肌梗死。
D、心肌硬化。
E、弥漫性心肌脂肪浸润。
第29题、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见于: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细动脉。
E、瘢痕组织。
第30题、血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见于下列哪项疾病:A、乳腺癌。
B、原发性高血压。
C、病毒性肝炎。
D、瘢痕组织。
E、心肌梗死。
第31题、下述哪种变性最常见:A、细胞水肿。
B、脂肪变性。
C、玻璃样变性。
D、纤维素样变性。
E、心肌褐色变。
第32题、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A、细胞膜有变化。
B、细胞质的变化。
C、细胞核的变化。
D、间质的变化。
E、细胞器的变化。
第33题、干酪样坏死属于: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性坏疽。
D、湿性坏疽。
E、气性坏疽。
第35题、液化性坏死好发于:A、心脏。
B、肾脏。
C、脑。
D、脾脏。
E、肝脏。
第35题、有关凝固性坏死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B、质软、肿胀。
C、无光泽。
D、失去弹性。
E、结核的干酪样坏死。
第36题、脑梗死属于: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湿性坏疽。
D、气性坏疽。
E、干性坏疽。
第37题、下述哪种损伤属于可逆性病变:A、凋亡。
B、坏死。
C、坏疽。
D、变性。
E、干酪样坏死。
第38题、干性坏疽好发于:A、肺脏。
B、子宫。
C、足。
D、肠。
E、肾脏。
第39题、湿性坏疽好发于:A、阑尾。
B、肝脏。
C、手。
D、足。
E、肾脏。
第79题、引起肺淤血的常见原因是:A、右心衰竭。
B、左心衰竭。
C、肺动脉栓塞。
D、肺结核。
E、肺静脉栓塞。
第80题、肝硬化时,下列哪个脏器淤血最明显A、心脏。
B、胰腺。
C、胆囊。
D、胃肠道。
E、肺淤血。
第81题、异常分娩时最可能发生的栓塞是:A、血栓栓塞。
B、空气栓塞。
C、脂肪栓塞。
D、羊水栓塞。
E、氮气栓塞。
第82题、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最易被栓塞的器官是:A、心脏。
B、肺。
C、肾。
D、肝。
E、脑。
第83题、空气栓塞时,空气主要聚集在:A、左心室。
B、左心房。
C、肺。
D、右心。
E、全心脏。
第84题、槟榔肝形成的原因是:A、肝发生脂肪性变性和肝淤血。
B、肝发生水肿或出血。
C、肝发生结缔组织增生或水肿。
D、肝发生变性或坏死。
E、病毒性肝炎后期。
第85题、门静脉系统脱落的血栓常栓塞于:A、肺。
B、肝。
C、脑。
D、脾。
E、肾。
第86题、临床上最觉的栓塞类型是:A、血栓栓塞。
B、脂肪栓塞。
C、细菌栓塞。
D、羊水栓塞。
E、空气栓塞。
第87题、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是:A、脑。
B、脾。
C、心。
D、肺。
E、肾。
第88题、血栓不可能有的结局是:A、溶解吸收。
B、机化。
C、再通。
D、脱落排出。
E、阻塞。
第89题、对机体可产生有利影响的病变是:A、出血。
B、淤血。
C、梗死。
D、血栓形成。
E、栓塞。
第90题、一般不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A.脑。
B.肠。
C.心。
D.脾。
E.肾。
第91题、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E.单核细胞。
第92题、脑内动脉充血可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头痛头昏。
B.颅内压升高。
C.血管破裂。
D.脑水肿。
E.血栓形成。
第104题、引起梗死常见的原因是:A. 动脉痉挛。
B.血栓形成。
C.血管受压。
D.动脉内膜炎。
E.动脉充血。
第105题、贫血性梗死易发生在A.肺、肾、脑。
B.脾、肝、肾。
C.脾、肾、肠。
D.肠、脑、心。
E.肾、心、脾。
第106题、心肌梗死灶的肉眼形态常为A.锥体形。
B.地图形(不规则形)。
C.楔形。
D.絮状。
E.节段形。
第106题、肠扭转易发生肠壁A.液化性坏死。
B.出血性梗死。
C.贫血性梗死。
D.败血性梗死。
E.干酪样坏死。
第141题、赘生物是指:A.心内膜增生物。
B.心瓣膜上的新生物。
C.心瓣膜上的附着物。
D.心瓣膜结节性纤维组织增生。
E.心瓣膜上的附壁血栓。
第142题、肺动脉栓塞不会引起A.猝死。
B.肺动脉高压。
C.肺梗死。
D.右心室扩张。
E.间质性肺炎。
第143题、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B.组织器官的重量增大。
C.局部呈鲜红色。
D.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E.局部温度升高。
第144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引起A.皮肤粘液性水肿。
B.眼睑水肿。
C.下肢水肿。
D.下肢橡皮肿。
E.肺水肿。
第145题、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项对机体有利A.阻塞血管。
B.瘀血。
C.止血。
D.栓塞。
E.形成心瓣膜病。
第146题、局部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坏死称为A.栓塞。
B.血栓形成。
C.梗死。
D.机化。
E.软化。
第159题、炎性变质是指:A.变性。
B.坏死。
C.变性和坏死。
D.坏疽。
E.凋亡。
第160题、下列哪一种炎症属于变质性炎A.皮肤二度烧伤。
B.病毒性肝炎。
C.大叶性肺炎。
D.肉芽肿。
E.肾小球肾炎。
第161题、下列哪一种炎症属于纤维素性炎A.皮肤二度烧伤。
B.病毒性肝炎。
C.大叶性肺炎。
D.肉芽肿。
E.肾小球肾炎。
第162题、下列哪一种炎症属于增生性炎A.皮肤二度烧伤。
B.病毒性肝炎。
C.大叶性肺炎。
D.肉芽肿。
E.肾小球肾炎。
第163题、下列哪一种炎症属于浆液性炎A.皮肤二度烧伤。
B.病毒性肝炎。
C.大叶性肺炎。
D.肉芽肿。
E.肾小球肾炎。
第164题、以嗜酸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病变是:A.化脓性炎。
B.慢性炎症。
C.浆液性炎。
D.变态反应性炎。
E.肾小球肾炎。
第165题、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病变是:A.化脓性炎。
B.慢性炎症。
C.浆液性炎。
D.变态反应性炎。
E.肾小球肾炎。
第166题、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渗出为主的病变是:A.化脓性炎。
B.慢性炎症。
C.浆液性炎。
D.变态反应性炎。
E.大叶性肺。
炎第189题、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侵入血液,血液中可查到细菌,但无临床症状为: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败血症。
E.肉芽肿性炎症。
第190题、临床出现多器官的脓肿,血液中细菌称为: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败血症。
E.肉芽肿性炎症。
第191题、临床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但血液中找不到细菌称为: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败血症。
E.肉芽肿性炎症.。
第192题、下列哪一种炎症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表现较明显:A.粘膜慢性炎。
B.粘膜急性炎。
C.体表慢性炎。
D.体表急性炎。
E.肉芽肿性炎症。
第193题、炎症局部呈鲜红的主要原因是:A.动脉性充血。
B.毛细血管扩张。
C.静脉性充血。
D.血液缓慢。
E.炎细胞浸润。
第194题、炎症局部呈暗红色的主要原因是:A.动脉性充血。
B.毛细血管扩张。
C.静脉性充血。
D.血液缓慢。
E.炎细胞浸润。
第195题、下列哪一项不是炎症时肿的原因:A.局部出血。
B.液体渗出。
C.炎症区组织增生。
D.炎细胞浸润。
E.血流缓慢第198题、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是:A.变质、渗出和增生。
B.坏死、渗出增生。
C.变性、渗出和增生。
D.变质、水肿、增生。
E.变性、坏死、增生。
第199题、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称为:A.浆液性炎。
B.假膜性炎。
C.卡他性炎。
D.出血性炎。
E.增生性炎。
第200题、以大量红细胞渗出为主的水称为:A.浆液性炎。
B.假膜性炎。
C.卡他性炎。
D.出血性炎。
E.增生性炎。
第201题、发生在粘膜的轻度渗出性炎称为:A.浆液性炎。
B.假膜性炎。
C.卡他性炎。
D.出血性炎。
E.增生性炎。
第202题、下列哪一种不是炎症的基本病变:A.变质。
B.变性。
C.渗出。
D.增生。
E.变性和坏死。
第203题、炎性肉芽肿的主要成分是: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第258题、哪项属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A.表现为肿块。
B.瘤细胞丧生分化成熟能力。
C.生长与机体相协调。
D.生长缓慢。
E.对机体有利。
第260题、肿瘤实质指的是:A.肿瘤细胞。
B.血管。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
E.少量淋巴细胞。
第267题、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越低:A.恶性程度越低。
B.恶性程度越高。
C.转移越晚。
D.预后较好。
E.生长时间越长。
第268题、肿瘤的性质取决于:A.肿瘤的间质。
B.肿瘤实质。
C.肿瘤的转移。
D.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E.实质与间质比例。
第268题、判断肿瘤组织来源、分类、命名和组织学诊断的依据:A.纤维结缔组织。
B.血管。
C.肿瘤实质细胞。
D.淋巴管。
E.肿瘤的间质。
第270题、机体细胞、组织从幼稚生长发育到成熟的过程,称:A.分化。
B.化生。
C.机化。
D.硬化。
E.老化。
第271题、对肿瘤音质的描述哪项不正确:A.由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
B.起支持和营养作用。
C.可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D.判断肿瘤的起源。
E.同正常组织生长。
第272题、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A.瘤细胞核多形性。
B.瘤细胞异型性。
C.细胞质变化。
D.组织结构异型性。
E.肿瘤间质的异型性。
第273题、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A.细胞质中出现特异性物质。
B.细胞异型性显著。
C.细胞体积增大。
D.细胞核仁明显。
E.细胞质增多。
第274题、哪项不是良性肿瘤的组织学特点:A.肿瘤细胞排列紊乱。
B.肿瘤细胞排列正常。
C.瘤细胞与起源组织相似。
D.病理性核分裂象少见。
E.生长缓慢。
第275题、哪项不是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征:A.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B.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
C.肿瘤细胞排列紊乱。
D.瘤细胞与起源组织相似。
E.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第276题、“癌症”是指A.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B.所有肿瘤统称。
C.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D.癌和内瘤。
E.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
第277题、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A.肿瘤生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