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疑似感染病例就诊、转诊流程
医院新冠疫情感染防控流程图(完整版)

1.患者就诊流程2.门诊预检分诊流程3.发热门诊感染防控流程4.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流程5.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示意图6.工作人员脱除防护用品流程示意图7.发热患者转运流程8.转运发热患者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流程9.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转运消毒流程图10.呼吸机及附件清洁消毒流程11.空气消毒流程12.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流程13.重复使用擦拭布巾清洗消毒流程14.重复使用地巾清洗消毒流程15.使用后医用织物采集、交接、转运流程16.使用后感染性医用织物洗涤流程17.含氯消毒剂配置方法及流程12即将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有发热和/或者呼吸道症 状症状,有流行病学史就诊患者门诊预检分诊点 急诊检诊(预检)分诊台测量体温发热患者无发热和/或者呼吸道症状、无流行病学史即将为患者(含陪同人员)发放医用外科口罩指导 其正确佩戴普通门诊就诊简单问诊和体格检查,详细问询流行病学史无发热但呼吸道症状 明显,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3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69 号)等要求→实施预检分诊制度→优化预检分诊流程选派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师充实预检分诊力量→承担预检分诊任务→提高预检分诊能力患者来院就诊→经测温、验码无发热但呼吸道症状明显, 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即将为患者(含陪同人员)发放医用外科口罩指导其正确佩戴 普通门诊就诊通过简单问诊和体格检查,详细问询流行病学史,判断其罹患传染病的可能性进行预检分诊登记对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即将由工作人员按照指定路线引导患者至发热门诊无发热和/或者呼吸道 症状、无流行病学史发热患者依据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69 号)、《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80 号)等要求,加强发热门诊感控管理。
发热门诊建造布局、功能流程及人、物、洁、污流向符合传染病防控、感染防控及环境卫生学要求建造布局合理清洁区在污染区应设:治疗准备室医护办公室等污染区污染区应设:候诊区、成人诊室、儿童诊室,备用诊室、挂号收费、药品调剂、检验室、CT 室、洗手间、污物间、留观室(单人单间并设洗手间)抢救室等污染区普通诊区(室)相对独立专门用于接诊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较大的患者用于接诊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或者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较小的患者患者管理患者均戴医用外科口罩有明确流行病学史患者单独分区候诊候诊区通风良好避免人群会萃工作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空气及接触隔离措施认真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制度等严格按照区域要求规范着装,穿戴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管理每日对空气、物体表遵循27留观患者转出后应参照 11、12、23 及时对留观室进行终末消毒严禁将水杯等个人用品携至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区域内及各诊室均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及用品污染区特殊诊区(室)环境管理面、地面进行清洁消毒,遇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45调整到不漏气为止双手食指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手指向内按压→分别向两侧挪移和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进行密合性检查;双手彻底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呼气若漏气位于四周若鼻夹附近漏气实施手卫生检查医用防护口罩外包装(在有效期内且无破损)一手托住医用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向下)将医用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部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进入污染区进行口罩密封性测试,确保密封性良好全面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情况,确保穿戴符合规范手卫生戴医用防护口罩和帽子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戴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戴手套必要时选穿鞋套6手卫生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后(上方)系带;摘除过程中手避免 触碰口罩,避免口罩触碰身体摘除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手卫生进入二脱区,手卫生从内向外向下反卷, 动作轻柔、 手套、鞋套一并脱除脱除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鞋套摘除护目镜/防护面屏进入一脱区,手卫生双手提拉后侧系带摘除护目镜 /防护 面屏,手避免触碰护目镜镜面或者面屏 屏面先摘下颈后(下方)系带,再摘下耳7负责转运发热患者的工作人员实施手卫生戴工作圆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医用防护服戴乳胶手套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指导患者戴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予以协助发热患者专用转运车→转运患者8医务人员完成转运发热患者任务后随专用转运车返回指定地点更换清洁乳胶手套完成专用转运车内设备、设施、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脱乳胶手套→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器内脱胶鞋放置于待清洗、消毒容器内或者防渗透、耐磨鞋套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器内实施手卫生摘除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放置于待清洗、消毒容器内脱防护服→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器内实施手卫生摘除医用防护口罩→摘除工作圆帽→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实施手卫生→沐浴→更衣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封闭相关区域,做好警示标识,限制无关人员挨近消毒处置人员挨次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服、护目镜/面屏、乳胶或者橡胶手套、靴套空气物表和地面医用织物启用车内系统消毒半小时,按使用说明书(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下车离开后)1.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清洁)或者伽玛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物表和地面;2.有可见污染时先进行污点清洁,再消毒。
新冠肺炎期间口腔科诊疗流程及防控细则

新冠肺炎期间口腔科诊疗流程及防控细则(一)预检流程(护士1名,实行2级防护)1、在患者进入口腔科候诊区设立预检台,备齐手消剂、个人防护用品、非接触式体温计、医疗废物桶等物品。
保证良好通风,设置明显标示。
预检分诊点或分诊台应至少每日4次使用500mg/L含氯制剂进行擦拭消。
与患者交流过程中保持一米距离。
2、确认患者及陪同(14岁以下儿童限1人,成人不能陪同)是否正确佩戴口罩。
3、流行病学史调查:询问患者及家属并要求填写《患者就诊信息承诺书》(一人一份),包括填写人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地址、手机号码。
并承诺对本次填写内容负法律责任。
4、有体温异常可疑症状(腋下体温≥37.3℃),但不存在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应登记发热患者信息,并建议患者及时至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有体温异常和/或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等可疑症状,且存在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必需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转诊流程处理,同时做好病人信息登记。
(二)分诊流程(实行二级防护)预检台经过测体温、问症状、了解流行病学史,填写《承诺书》完成后,患者进入导诊台进行分诊,如患者情况可暂缓处理(如洗牙等),进行相应卫生宣教后指引其离开,如需处理,到候诊区进行等候。
等候时分散就坐。
待上一患者治疗完成并诊室消完成后,方可由护士指引进入诊室。
尽可能网上预约就诊。
(三)诊室诊疗流程(一医一护,三级防护)操作前:再次询问流行病史,病情,排除可能的潜在风险。
操作中:1、问诊时患者戴好口罩,搜检操作时再请患者脱下口罩;2、三级预防、四手操作;3、涡轮机使用前后空踩30秒冲洗管路;4、产气溶胶操作前患者0.5%双氧水含漱1分钟,口腔内碘伏消;5、开启强吸减少污染物播散;6、规范取用器械和齿科材料。
操作后:1、实施严格的终末处理;2、涡轮机空踩30秒冲洗管路;3、污染器械放于污染器盒密闭保存及运送;4、医疗废物分类处置;5、高频接触面物表清洁与消;6、正确脱防护用品;7、开窗透风或空气消。
XXX住院部病区疑似新冠肺炎感染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XXX住院部病区疑似新冠肺炎感染应急处置演练方案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的传播,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职业防护水平,严格落实消毒工作,以及提升全员疫情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XXX住院部病区特别组织了一次新冠肺炎感染应急处置演练。
该演练旨在检验医院在应对疫情突发时所需的应急队伍、设备设施、抢救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情况,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护的认识,熟悉掌握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及报告流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防控处置能力,提高感控意识和防护能力,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演练领导小组分为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医疗救治小组、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和信息上报组。
各小组分别负责新冠病毒疫情处理的组织指挥、组织协调演练的步骤与进度、对新冠病毒患者进行会诊并开展临床救治工作、组织开展院内感染控制、消毒以及疫情上报工作、应急演练药品、器械、设备、通讯和防护物资的准备,以及信息的上报工作。
演练时间为2020年8月6日15:00,地点为呼吸内科住院部和传染科。
参加部门包括医教科、护理部、院感科、公共卫生科、药剂科、后勤保障科、心血管呼吸内科、感染科、急诊科、检验科和放射科。
演练对象包括普通病区医务人员、患者或其家属、工勤人员。
该演练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检查应对医院疫情突发时所需的应急队伍、设备设施、抢救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二是通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护的认识,熟悉掌握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及报告流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防控处置能力,提高感控意识和防护能力;三是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八、演练场景场景一(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XXX,男,35岁,本地户籍,因反复胸闷、气短5年,加重2天就诊,拟以“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收住心血管呼吸内科住院治疗。
职业暴露新冠肺炎情况处理流程

职业暴露新冠肺炎情况处理流程目标该处理流程旨在帮助组织应对职业暴露新冠肺炎的情况,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流程1. 确认症状:如果员工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应立即通知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 咳嗽- 打喷嚏- 发热- 喉咙痛- 呼吸困难2. 隔离措施:将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员工隔离,并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口罩和手套。
3. 流行病调查:立即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报告疑似病例并进行流行病调查。
保持和协助卫生部门的沟通,并遵循其指示。
4. 测试和诊断:员工应尽快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并在获得检测结果后采取相应行动。
根据检测结果和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隔离或治疗。
5. 通知其他员工:如果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员工曾与其他员工接触,则应立即通知这些员工,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6. 清洁和消毒:对员工曾经接触过的办公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减少传播风险。
7. 休假和远程办公:确诊感染员工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休假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远程办公。
8. 复工准备:在员工恢复健康并满足有关健康指导的要求后,可以考虑让其重新加入工作环境。
确保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恢复期间的辅助措施。
注意事项- 确保员工知晓相关处理流程,并提供紧急联系人的信息。
- 员工应积极配合组织和卫生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合作。
- 持续监测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和指导,及时调整流程和措施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以上是处理职业暴露新冠肺炎情况的处理流程,旨在提供一套简单而有序的指导方案,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实际情况,您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咨询,请随时与我联系。
新冠病毒知识点问答汇总(含答案)

新冠病毒知识点问答汇总(含答案)第九版汇总一、问答题60题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B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02、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是什么?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团30分钟、乙酸、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是什么?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
4、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窘、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分型是什么?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
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7、新冠肺炎成人重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⑴,出现气促,RR=30次/分;(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⑶,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02)≤300mmHg(ImmHg=O.133ka);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PiO2进行校正:Pa02∕Fi02χ[760∕大气压(mmlg)]°(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8、新冠肺炎儿童重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⑴,持续高热超过3天;⑵・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O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⑶.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4).辅助呼吸(鼻翼扇动、三凹征);⑸,出现嗜睡、惊厥;⑹.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9、新冠肺炎危重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⑵,出现休克;⑶,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10、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是什么?⑴,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⑷,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11、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是什么?⑴,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校医室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 3篇

校医室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3篇流程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ichng,基本意思是指水流的路程。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校医室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校医室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1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校医室(校医院)就诊师生体温筛查、转运及跟踪处置指引(第一版)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不具备发热门诊诊疗条件和能力的大专院校校医院(室)、中小学(含托幼机构)卫生室(保健室)(以下简称校医室)组织实施。
具体流程图如下。
所有到校医室就诊的师生,须经过体温筛查和问诊,排除可疑情况方可进入校医室就诊。
校医室(校医院)已规范设置预检分诊流程的学校可参照执行。
体温筛查一、体温筛查点设置要求1.在校医室的入口处,标识明显,确保区域空气流通,医务人员要在病人的上风口。
2.备有医用外科口罩、电子体温计(以便快速筛查)、水银温度计及消毒盒、手消毒用品、就诊病人筛查记录表等。
在明显位置张贴就诊流程和注意事项、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
二、防护要求1.工作人员采用标准防护,包括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和穿工作服(白大褂),直接接触就诊人员时戴医用手套,随时做好手卫生和手消毒。
2.督促就诊人员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体温筛查点按要求做好常规消毒和随时消毒。
三、工作流程1.测量体温。
在体温筛查处用电子体温计快速筛查,如有发热情况,转移至临时隔离留观室(区),用水银体温计测腋温。
2.询问临床症状。
重点询问发热、干咳、乏力,是否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3.询问流行病学史。
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内:(1)有无湖北省或近期疫情高发的国家和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是否曾接触过以上地区或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2)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
(3)有无聚集性发病情况。
14天内在小范围场所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宿舍等,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处理应急演练流程

新冠肺炎疑似病人的处理应急演练流程第一部分演练情况简介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结合我院实际,通过应急模拟演练,检验我院相关部门在处置医院内发现疑似患者时应急处理和救治能力。
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感染风险,特组织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的处理应急处置演练,具体方案如下:一、演练日的(一)检查应对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所需的应急队伍、设备设施、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以便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及时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二)通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认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三)进一步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完善应急机制。
二、组织领导(一)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总指挥:院长副总指挥:副院长成员:副院长、副院长、副院长办公室主任:负责新冠病毒疫情处理的组织指挥,组织协调演练的步骤与进度,结束点评。
(二)医疗救治小组组长:副院长副组长:总护士长成员:内科主任、门诊部主任、中医科主任、放射科主任、检验科主任、防疫科主任,急诊部主任、内科副主任、妇产科主任、内科护上长、妇产科护士长、中医科护上长、内科副护士长、**医生、**医生、**护士、**护士。
按照医院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组织专家对新冠病毒患者进行会诊,并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小组组长:主任副组长:副主任成员:负责组织开展院内感染控制、消毒以及疫情上报工作。
(四)后勤保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负责应急演练药品、器械、设备、通讯和防护物资的准备。
三、演练时间和内容2022年3月16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处理流程应急演练活动。
内容为预检分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人的处理过程。
第二部分演练脚本一、背景设置患者X某,男,48岁,xx本地人,自述从从**市**新区康桥镇苗桥路935弄19号返回马山镇,期间无发热症状,且否认发热病人按触史,网1天前无明显诱冈出现发热、胸闷,伴气促。
普通病区出现疑似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应急演练脚本(应急隔离区版)

普通病区出现疑似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应急演练脚本(应急隔离区版)一、演练宗旨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提升全员疫情应急处置实战能力,结合医院实际,特组织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护的认识,熟悉掌握新冠肺炎医院感染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以及报告流程,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增强医院工作人员新冠肺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防控处置能力,提高感控意识和防护能力,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降低感染暴发几率。
(二)检验应对医院疫情突发时所需的应急队伍、设备设施、抢救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以便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及时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三)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完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二、演练人员组成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器械科、药剂科、总务科、检验科、CT 室、新冠专家组、普通病区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等。
三、演练内容和要求呼吸内一科普通病区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经询问病史,疑似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
立即置患者于应急隔离病房,科室的医务人员落实好感染防护措施,并转运患者做相关检查。
经院内专家会诊,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并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
封闭普通病区,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单间隔离,落实床单元、环境、物表、空气的终末消毒。
为确保培训演练效果,对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实施演练前培训,根据实际进行模拟演练。
由感染管理科牵头,医务科和护理科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组织并落实好医护、医技人员对新冠确诊患者的接诊、转运、检查等消毒隔离、防护措施。
(一)场景设置及演练流程呼吸科责任护士对患者和陪护家属体温检测时发现6床患者王某体温37.5℃,自诉头疼、咽痛已有两日。
经仔细询问后,承认自己居住村户有从沈阳市(中高风险地区)返乡的务工人员,无密切接触史,入院时故意隐瞒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冠肺炎疑似感染病例就诊、转诊流程
摘要
本文档旨在描述新冠肺炎疑似感染病例的就诊和转诊流程。
该
流程涵盖了病例就诊前的筛查、就诊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以及转诊到
其他医疗机构的程序。
为确保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应
遵循以下流程进行操作。
流程步骤
1. 筛查阶段:
- 当病人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应立即进行询问,了解病人的病史以及接触史。
- 如果病人有疑似新冠肺炎的迹象,比如近期去过疫情区域或
接触过已知感染者,医护人员应将其分类为疑似感染病例。
2. 就诊阶段:
- 疑似感染病例应立即戴上口罩,并被安置在隔离区域等待诊断。
- 医生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服。
- 采集病人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以确认是否为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 若初步检测结果显示疑似感染,病人应继续留在隔离区域,等待复检结果。
3. 转诊阶段:
- 如果病人初步诊断为疑似感染,且医疗机构无法提供全面治疗,转诊程序应启动。
- 医务人员应与相关医疗机构协商并安排转诊事宜。
- 在转诊过程中,必须确保病人的隔离与防护,避免传染其他人员。
- 在转诊后,源医疗机构应将病人的所有相关资料一并转交给目标医疗机构,以便后续治疗和跟进。
注意事项
- 所有医疗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 隔离区域应具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条件,保证病人的隔离与治疗。
- 转诊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切实保护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上是新冠肺炎疑似感染病例就诊、转诊流程的概要说明,为确保流程顺利进行,请医务人员按照该流程操作,以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请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细节和操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