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应急管理概述_32648
应急管理概述ppt

THANKS
06
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XX省应对暴雨内涝灾害的应急管理
灾害概述
XX省是我国暴雨内涝灾害频 发的地区,每年夏季都有不同
程度的内涝发生。
应急管理措施
XX省采取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 ,包括加强预警预报、组织群众 转移、抢险救援、灾后恢复等。
经验教训
XX省在应对暴雨内涝灾害的应急 管理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 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应 急管理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概述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应急管理导论 • 应急管理的关键要素 • 应急管理流程 • 应急管理技术与工具 • 应急管理挑战与对策 • 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01
应急管理导论
应急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应急管理是指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了降低或减少突发 事件造成的损失,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预防、 控制、恢复和减灾的一系列活动。
。
XX县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
灾害概述
XX县是我国洪涝灾害较为严 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夏季都有
不同程度的洪涝发生。
应急管理措施
XX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措施 ,包括加强预警预报、组织群众 转移、抢险救援、灾后恢复等。
经验教训
XX县在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中取 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前预防和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应急处置技术
总结词
应急处置技术是应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做 出决策和处理。
详细描述
应急处置技术包括紧急疏散、紧急救援、紧急医疗、心理援助等。这些技术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协调,以达到快速响应、减少损失 的目的。
应急管理基本概述

应急管理基本概述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于各种灾害和危机进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一种综合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和地区的安全,减少灾害损失,加强灾害防范能力,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的工作:预防工作、准备工作、响应工作和恢复工作。
首先是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是指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预防工作的核心是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减灾规划。
通过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制定有效的减灾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少灾害的影响。
其次是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指对灾害事件进行预先准备,以应对灾害发生时可能产生的紧急事态。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和开展培训。
应急预案是指在灾害发生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措施进行应对的指导文件。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可以提前规划好各种资源和救援措施的调配和使用,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组织演练和开展培训,可以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救援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然后是响应工作。
响应工作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组织管理、应急处置和救援行动,以减少灾害的损失和影响。
响应工作的核心是组织指挥和资源调配。
在灾害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需要迅速组织指挥、协调各种救援力量,及时发布和传达相关信息,调动各方资源,展开救援行动。
同时,要注重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最后是恢复工作。
恢复工作是指在灾害发生后,重建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恢复受灾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恢复工作主要包括灾后评估和灾后重建。
在灾后评估阶段,需要对受灾地区的灾害损失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重建的优先区域和重点项目。
在灾后重建阶段,需要组织各类资源和资金,展开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恢复。
同时,要注重灾后心理疏导和社会稳定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心理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

报警信息传递
确保报警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 至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迅速启 动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评估与决策
风险评估
对突发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事件 性质、影响范围、可能后果等,为决 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应 急事件的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应急管理计划与策略
风险评估与预防
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潜在的 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施。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应急事件,制定 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
的程序和方法。
应急演练与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 援队伍的处置能力;同时,开展 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公众的应急
意识。
应急资源保障
01
02
03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确保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 迅速调集所需物资。
应急技术装备
配备先进的应急技术装备 ,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 水平。
应急资金保障
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确保 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和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
03
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预警与报警
预警系统建立
促进经济发展
应急管理的加强可以提高企业和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突发事件 对经济活动的干扰,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应急管理的原则
预防为主
科学应对
应急管理应注重预防工作,通过加强风险 评估、监测预警等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的 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应急管理应遵循科学原则,依靠科学技术 和专业力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 准确性。
应急管理概述

预测分析
利用预测分析技术对突发事件进 行预测,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 低事件的影响和损失。
救援装备与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03
高科技救援装备
利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 等技术,提高救援装备的 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 高救援效率。
医疗救援装备
配备先进的医疗救援装备 ,如便携式医疗设备、急 救器材等,提高医疗救援 能力。
05
CATALOGUE
应急管理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当前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
自然灾害频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如洪水、地震、台风等频发, 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社会安全事件复杂
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群 体性事件等呈现复杂化趋势, 对应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风险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风险如 网络攻击、核事故等成为新的 应急管理领域,需要专业知识 和技术应对。
及时报告突发事件
个人在发现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时, 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 取应对措施。
04
CATALOGUE
应急管理的技术与手段
信息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实时监控
利用信息技术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获取现场情况,为 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数据分析和挖掘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预测突发事件 的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应对提供依据。
总结词
应急处置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后环节,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快速决策和执行。
详细描述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 ,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决策 并付诸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 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处置效率。在 处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护现场、收集证 据、控制事态等环节,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 进行。
应急管理基本概述

03
经验总结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需要快速响 应和全面协调,需要加强跨部门、跨 地区的合作。同时,信息公开和透明 度也非常重要,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工作。
某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案例
背景
某企业发生了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应急管理措施
当地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应 急管理措施,包括启动应急预案 、组织抢险救援、救治伤员、进 行事故调查等。
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 给其他方承担。
风险减轻
风险储备
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 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
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等方式储 备应对风险的资源。
风险应对的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
为应对风险,需要保障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充足供应。
资源协调
对应急管理中的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 效利用。
02
组织培训
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管理法律
法规、预案编制、应急处置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03
开展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
培训与演练的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建立培训和演练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培训人数、培训质量 、演练过程的质量和效果等方面。
风险评估
综合考虑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 行评估,确定各风险的优先级。
风险的分类与分级
风险分类
根据风险的性质、来源、影响范围和优先级等因素,将风险 进行分类。
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各类风险按照重要性 进行分级。
风险应对的主要措施
应急管理概述

属地为主原则
坚持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应急管 理体制。
应急管理的过程
预防
准备
通过制定和执行减灾规划、预案等措施,提 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法制,开展宣传教 育,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等。
响应
恢复
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救援、救 治、善后处理等。
及时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包括修复基础设施 、重建家园等。
响应与处置
在突发事件或事故发生时,根据应急预案迅速采 取应对措施,包括启动应急组织、调配资源、开 展救援和现场处置等。
06
应急管理的培训与演练
应急管理的培训内容
风险评估
培训应包括如何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员 工了解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
培训应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和实施内容,使员工熟悉如何 在紧急情况下启动、执行和终止预案。
加强跨部门合作
加强应急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 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 同应对突发事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应急管 理水平和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07
结论
应急管理的重要价值
保护公众安全
应急管理旨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扩大,减少对 公众安全的影响。
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的应急管理能够迅速响应并处理危机,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确保社会稳定。
03
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
负责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统筹协调国家应 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工作。
应急管理基本概述

03
应急管理的主要流程
预防与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培训与演练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 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急资源 、通讯保障、应急措施等内容。
对应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 力;同时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 行性和有效性。
维护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能够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防止事态 恶化,维护社会稳定。
3
提高政府公信力
应急管理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提高 政府的应急能力和公信力。
应急管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应急管理起源于古代的灾害应对和战争指挥,现代的应急管 理机制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应急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 战和要求,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H1N1流感疫情
2009年,墨西哥爆发H1N1流感疫情,并迅速传播到全球各 地。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全球性流行病,各国政府 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实施隔离和治疗方 案等,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案例
•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恐怖分子在美 国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等地实施恐怖袭击,造 成近3000人死亡。美国政府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包括启动反恐战争、加强国内安保等,以保障国家 安全和社会稳定。
发布预警信息
跟踪与反馈
根据预警信号级别,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 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跟踪和反馈,及时掌握 进展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04
应急管理的实践与案例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案例
第三章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概论》

第三章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概论》应急管理机制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预防、准备、应对的措施。
它的目标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应对效果,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
一、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及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程,以及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能部门的设立。
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案制定、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装备设施等方面内容。
其核心是建立一套完备、高效、科学的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在应急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和高效运行。
二、预防准备机制预防准备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系统性的调查研究、风险评估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和预防工作。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共享和评估监测机制,加强技术装备和设施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进行各类演练和训练等。
预防准备机制的核心是高度重视预防工作,不断提高事故预测和防范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三、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通过迅速调动各类资源,并依据预案和应急流程,进行组织和指挥,全面控制事件发展,迅速处置事故,并同时保障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
应急处置机制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预警机制的完善、资源调配机制的优化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等。
应急处置机制的核心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做到快速、准确、有序地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评估监测机制五、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永远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包括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防灾减灾科研和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应急队伍,提供持续、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工作的全员参与度和主动性。
加强防灾减灾科研和技术创新,在事件发生前提供更多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应急管理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
本章题目(Session Title):应急管理概述
时间:4学时Time: 4 hour 教学目标Objective(s):
1. 应急管理的定义及特征
2. 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3. 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
任务Scope:
1)让学生了解并记住应急管理的定义,理解应急管理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全面了解应急管理的发展历史;
3)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的关系。
阅读资料Readings:
闪淳昌, 薛澜, 等. 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M]. 即将出版.
陈安. 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2009.
总的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从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方面,全面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况。
教学目标1 Objective 1 应急管理的定义及特征
要求Requirements:
让学生了解并记住应急管理的定义,理解应急管理的主要特征。
备注Remarks:
1.1 应急管理的定义
应急管理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旨在保障公共安全,避免或减轻因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失序。
1.2 应急管理的内涵
从管理主体上看,应急管理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和第十一条规定:
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从管理客体上看,应急管理强调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是对上述四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
从管理过程上看,应急管理强调对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应急管理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各个过程,并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理念。
1.3应急管理的外延
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仅是手段
预防为主,应急为辅
1.4 应急管理的特征
从公共管理角度来看,“应急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应急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2)应急管理的公共性
3)应急管理的“政府失效性”
教学目标2 Objective 2 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要求Requirements:
让学生全面了解应急管理的发展历史。
备注Remarks:
2.1 三阶段(三时期)-闪淳昌
应急管理是以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明确原有相关机构的应急管理责任为开端的。
以此为标准,可将应急管理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2.2四个里程碑-陈安
1)1979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的成立
从基础上解决了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不统一。
2)2011年美国9.11事件
将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合二为一。
3)2003年席卷全球的SAS
突破了EM的地域限制
4)美国Catrina飓风
FEMA的再生
2.3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
1)从建国初到2003年:经验性、临时性
虽然经验很多,但是也没有专门的应急管理体系,反应机制是典型的“撞击—反应”模式,应急的重心是救灾救援,突发事件的前期准备与预防预警、后期的恢复重建工作没有受到重视,现代意义的全程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处于空白状态。
2)非典到《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制度化、专门化
2003年7月28日,政府第一次把非常态管理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
随后,国家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重点推动突发公共事件“一案三制”工作。
到2005年底,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建成,这被认为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二个里程碑。
2006年5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隶属国务院办公厅,直接向国务院总理负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应急管理“常态化和专门化”的一个标志。
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成,被认为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三个里程碑,3)2007年11开始:发展与完善
2.4 民防
1)什么是民防
民防任务是指在保护平民居民不受危害,和帮助平民居民克服敌对行动或灾害的直接影响,并提供平民居民生存所需的条件的某些或全部下列人道主义的任务。
这些任务是:(一)发出警报;(二)疏散;(三)避难所的管理;(四)灯火管制措施的管理;(五)救助;(六)医疗服务,包括急救、和宗教援助;(七)救火;(八)危险地区的查明和标明;(九)清除污染和类似保护措施;
(十)提供紧急的住宿和用品;(十一)在灾区内恢复和维持秩序的紧急支助;(十二)紧急修复不可缺少的公用事业;(十三)紧急处理死者;(十四)协助保护生存所必需的物体;(十五)为执行上述任务、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和组织的补充活动。
2)民防的公共安全管理职能
(一) 保护人民对付敌对行动或者灾害的影响;
(二) 援助人民从敌对行动或者灾难的实时影响中重建;
(三) 为人民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3)民防的发展
民防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双方都把削弱或保护战争潜力作为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空袭的规模和范围达到了空前程度。
冷战结束后,民防工程的地位作用不仅没有降低。
4)民防对公共安全管理体制进步的贡献
首先,民防使政府公权力开始制度化地应用于民众安全方面;
其次,民防体制为公共安全管理奠定了组织、干部和物质基础;
最后,民防唤醒了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
5)民防与公共安全管理职能的区别
第一、管理的范畴不同:
公共安全管理是对公共安全的全方位管理,民防只是或主要是对战争状态造成危及公共安全事件的管理。
因此,公共安全管理是长期的、永久的;民防则是短暂的、与战争状态相联系的。
第二、管理的目的不同:
公共安全管理的实质是政府公权力用于对公共安全的保持、保护和重建,它追求的目标是全民福祉,所有危及全民幸福的重大应急事态和突发事件都是管理对象,社会只是作为人民生活和生存的环境,对社会稳定的追求属于第二顺位。
而民防原始追求的目标是保护国民的士气和国家的战力,以及由此作为保障政权的稳定和政府的统治,后来才逐渐具有其它意义。
第三、管理的深度不同:
民防注重的是民众的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管理既注重民众生命安全,也对其财产、生活和生产秩序、生命线的基础设施给予相当关注;它不仅重视灾难应变,而且重视减灾、重建和人道的精神康复。
教学目标3 Objective 3 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
要求Requirements:
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应急管理、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的关系。
备注Remarks:
3.1从广义上看
应急管理还涉及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
简而言之,从突发事件的分期,也就是从管理流程上来看,应急管理往前可以延伸至风险管理;从突发事件的分级,也就是从管理的紧迫度、强度和不确定性来看,应急管理在纵深上可扩展至危机管理。
3.2 狭义的角度来理解
应急管理工作的起点是预测预警阶段,虽然目前应急管理工作范畴已经向“预防”环节全面延伸,但管理对象的侧重点仍是突发事件。
此处将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但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实践中的应急管理工作应当将后两者全面纳入应急管理范围。
3.3 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定义: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不利后果与可能性。
其中,“不利后果”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即可能产生的客观损失(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等)和可能造成的主观影响(人群心理影响、社会影响、政治影响等)。
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其主要特性是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风险)进行管理。
3.4 危机与危机管理
危机是指对社会安全秩序及其他价值可能会造成特别紧急和严重的威胁,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机遇性”,急需组织紧急决策处置。
因此,危机兼顾了“风险”与“事件”的特性,危机管理贯穿在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