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经典的飞夺泸定桥导游词五篇

合集下载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
一、背景介绍
飞夺泸定桥,又称泸定桥之战,发生于1935年5月,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那时,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要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要克服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为争取革命胜利艰苦奋战。

二、泸定桥的概况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横跨在大渡河上。

这座铁索桥在当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桥长约300米,由13根铁链组成,两侧设有桥栏,桥面铺有木板。

三、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1.红军决定夺取泸定桥: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红军领导层决定夺取泸定桥,打通前往陕北的革命根据地。

2.红军强行军:红军官兵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强行军近200公里,仅用两天时间就赶到了泸定桥。

3.激烈的战斗:红军兵分两路,一边作战,一边铺桥。

在战斗中,红军勇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与敌人展开激战。

4.胜利夺取泸定桥:经过艰苦努力,红军成功夺取了泸定桥,并迅速打通了前往陕北的道路。

四、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红军英勇顽强、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而且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场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
锁,为红军主力的集结和后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飞夺泸定桥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英勇传奇。

这场战役展示了红军官兵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精神风貌。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我叫小李,是红军队伍里的一名小战士。

那是1935年5月,我们来到了大渡河边。

这大渡河啊,那河水就像发狂的野兽,奔腾呼啸着,河面上水汽弥漫,光是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怵。

我们的任务是夺取泸定桥,这泸定桥可不得了。

我听连长说,那是一座由十三根铁索横拉两岸的桥,桥板呢,有一些已经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寒光闪闪的铁索。

敌人在对岸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他们觉得这泸定桥就是我们红军过不去的天险。

当时我们急行军,那真是一刻都不敢停歇。

我的脚都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旁边的老张看我一瘸一拐的,就打趣道:“小李啊,你这脚可不像要去打仗的,倒像是要去逛街逛累了的。

”我没好气地说:“老张,你还有心思打趣我呢,我这脚疼得要命。

”老张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咬咬牙,小同志,这算啥,等拿下泸定桥,咱就有好日子过了。

”终于,我们赶到了泸定桥边。

那场面,真是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对岸的敌人不停地朝我们放枪,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

我们的团长站在前面,大声喊道:“同志们,泸定桥就是我们的生路,冲过去,消灭敌人!”我看着那摇摇晃晃的铁索,心里直打鼓。

这时候,班长走过来对我说:“小李,别怕,跟着我,咱们一起冲。

”我握紧了手中的枪,点了点头。

冲锋号吹响了,我们的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泸定桥。

班长冲在最前面,我紧跟在他后面。

敌人的火力太猛了,不断有战友倒下。

我看到身边的一个小战士被子弹击中,掉进了滔滔的河水中,我的心都揪起来了。

但是我们没有退缩,继续向前冲。

子弹打在铁索上,溅起一串串火星。

当我们快要接近对岸的时候,敌人竟然开始往桥上泼汽油,还点起了火。

那火势一下子就蔓延开来,热浪扑面而来。

老张在我旁边喊道:“奶奶的,敌人够狠啊。

”我也喊道:“老张,冲过去,灭了他们。

”我们不顾一切地冲过火海,终于登上了对岸。

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我和一个敌人扭打在一起,那家伙力气还挺大。

我心里想,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我用尽全力,把他摔倒在地,然后用枪托狠狠地砸了下去。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飞夺泸定桥。

那是在 1935年5月,红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企图将红军彻底消灭。

在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的危急形势下,泸定桥成为了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

泸定桥,这座横亘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由十三根铁链组成,底下是湍急汹涌、波涛滚滚的河水。

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不仅拆除了桥上的木板,还在桥头布置了严密的火力封锁。

然而,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没有被这看似无法逾越的天堑所吓倒。

他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毅然踏上了夺取泸定桥的征程。

在接到任务后,红军战士们日夜兼程,以惊人的速度强行军。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还要应对敌人的袭击和道路的艰难险阻。

脚底磨出了血泡,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终于,红军先头部队按时抵达了泸定桥。

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

他们组成了冲锋队,手持冲锋枪,背挂马刀,腰缠手榴弹,沿着铁索向对岸攀爬前进。

敌人的子弹在耳边呼啸,炮弹在身边爆炸,但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

他们勇往直前,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夺下泸定桥,为红军开辟前进的道路。

在激烈的战斗中,不断有战士中弹坠入河中,但后续的战士们依然奋勇向前。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一点点地接近对岸。

最终,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战士成功夺取了泸定桥。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一个奇迹,为红军的长征打开了一条生路。

飞夺泸定桥,这是一场英勇无畏的战斗,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关键胜利。

它展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怕牺牲的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前方的路充满了荆棘,想要放弃。

但是,当我们想起红军战士们在飞夺泸定桥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英勇和坚定,我们就应该明白,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那段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飞夺泸定桥。

那是在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了大渡河。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陡峭的山峰,只有一座泸定桥可以通过。

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以南。

红军先头部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崎岖的山路上昼夜兼程,一昼夜奔袭240里,终于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当红军战士们到达泸定桥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

泸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高悬在湍急的河面上,桥板已被敌人拆除,只剩下光溜溜的铁链。

对岸是敌人的碉堡,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桥头。

但是,红军战士们没有丝毫的退缩。

他们组成了一支英勇的突击队,在队长廖大珠的带领下,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战士们一手持枪,一手抓着铁链,艰难地向前爬行。

敌人的子弹在耳边呼啸,河水在脚下奔腾,但他们毫不畏惧。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夺下泸定桥,为红军开辟前进的道路。

在激烈的战斗中,有的战士中弹牺牲,掉进了湍急的河水中,但后面的战士毫不退缩,继续奋勇向前。

他们的英勇无畏,让敌人胆寒。

最终,红军战士们成功地夺取了泸定桥,为中央红军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

它不仅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革命的重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义无反顾。

飞夺泸定桥的胜利,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红军战士们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同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在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飞夺泸定桥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我们要学习红军战士们的顽强意志,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努力克服。

飞夺泸定桥朗诵稿

飞夺泸定桥朗诵稿

飞夺泸定桥朗诵稿
《飞夺泸定桥》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那个超级厉害的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啊。

当年啊,情况那叫一个紧急呀!敌人在前面挡着,时间紧迫得就像屁股后面着了火一样。

咱红军战士们那可真是不含糊,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似的。

你想想,那泸定桥就那么孤零零地挂在那,下面是湍急的河水,看着都让人心里发毛。

可是咱们的战士们,根本没在怕的!他们心里就一个念头,冲过去,完成任务!
他们一路狂奔啊,那速度,简直比兔子还快。

到了泸定桥边,敌人还想用火力拦住他们呢,哼,想得美!咱战士们那是左躲右闪,迎着枪林弹雨就往上冲。

“哒哒哒”“砰砰砰”,战斗激烈得哟,就像过年放鞭炮似的。

战士们有的在桥上奋勇前进,有的在后面火力支援,那场面,真是太壮观啦!
他们边冲边喊着口号,那声音震得山都要抖三抖。

敌人被他们的气势都给吓住了,心想:“哎呀妈呀,这些人咋这么猛啊!”
咱红军战士可不管那么多,就是一个劲儿地往前冲。

最后,嘿,还真就把泸定桥给夺下来啦!这可真是太了不起啦!
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还历历在目呢。

那些战士们的勇敢和顽强,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

所以啊,朋友们,我们可不能忘了他们的功劳。

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好啦,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啦,下次再给你们讲别的精彩故事哟!嘿嘿!。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

飞夺泸定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要和大家讲述一段惊心动魄、英勇无畏的历史——飞夺泸定桥。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

而飞夺泸定桥这一壮举,成为了红军长征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役。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 1935 年 5 月,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 1 军团第 1 师第 1 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 2 个旅增援泸定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 1 军团第 1 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接到命令后,红军战士们日夜兼程,以惊人的速度向泸定桥挺进。

他们翻山越岭,穿越荆棘丛林,一边与敌人的追兵周旋,一边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疲劳带来的挑战。

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赶到泸定桥,为红军的前进开辟道路。

泸定桥,那是一座怎样的桥啊!它由 13 根铁链组成,两边各有两根作为桥栏,底下并排9 根铁链铺上木板作为桥面。

而当红军赶到时,敌人已经把桥上的木板几乎全部拆除,只剩下孤零零的铁链在风中摇晃。

桥下,是湍急汹涌、波涛滚滚的大渡河,一旦失足掉落,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然而,红军战士们没有丝毫的退缩。

红 4 团第 2 连连长廖大珠等 22 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挂马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奋勇冲击。

后续部队紧跟其后,一边铺木板,一边前进。

敌人在桥头燃起大火,妄图阻止红军前进。

但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穿越熊熊烈火,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

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是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结果。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

在这场战斗中,每一位战士都是英雄,他们的名字或许没有被历史详细记载,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概括3篇)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一):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仅有一座铁索桥能够经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之后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最终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此刻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1红四团立刻发起总攻。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400字以上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400字以上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400字以上【背景介绍】飞夺泸定桥,又称“强渡大渡河”,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此次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是红军为避开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顺利北上抗日而进行的一次生死较量。

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不仅要战胜敌人,还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

飞夺泸定桥,便是这场较量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飞夺泸定桥的策划与部署】飞夺泸定桥的战役由红军总司令朱德亲自策划和部署。

他深知,要北上抗日,必须迅速突破敌人的防线,而泸定桥是必经之路。

于是,红军决定兵分两路,一部攻占泸定城,另一部抢占泸定桥。

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红军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包括侦察敌情、调动兵力、筹集物资等。

【激烈战斗的过程】1935年5月29日,红军攻占泸定城。

随后,红军先头部队以惊人的速度向泸定桥前进。

桥头敌人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红军战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桥头。

战斗中,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许多战士在冲桥过程中英勇牺牲。

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军于当晚9时许成功夺取泸定桥。

此次战斗,红军共歼灭敌人一个多团,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飞夺泸定桥的胜利,使红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北上抗日打开了通道。

【胜利的意义及影响】飞夺泸定桥战役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泸定桥战役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敌人围追堵截的企图,还为红军北上抗日奠定了基础。

此后,红军长征继续北上,最终在陕北会师,为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至今仍在中国大地传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经典的飞夺泸定桥导游词五篇定桥又称为铁索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飞夺泸定桥导游词,仅供参考。

飞夺泸定桥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泸定县游览观光,我们现在来到泸定桥参观。

我是泸定桥导游魏XX。

在泸定桥游览的时间大约在1小时,请大家注意安全,请这边走,慢慢行。

好啦,各位游客,想必大家听说过泸定桥,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泸定桥的故事。

在公元1705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大业,解决藏汉民族交流和贸易的阻碍,疏通茶马互市的通道,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

泸定桥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

大桥建成之后,在桥名的取名上,一第一种说法是康熙皇帝特意取“泸水”(即大渡河的旧称)。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大渡河称若水,是康熙皇帝误以为是泸水。

请问大家,有谁知道古时的“泸水”究竟是那条河?)“平定”(“平定”指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典故,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又在河的对岸桥头书写了一个“一统河山”的御碑,因此泸定桥又有”皇桥”之称。

自建成以来该桥一直是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家请看,泸定桥的结构非常特殊,造型别致,全长103.67米,宽3米。

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4根,水平排列.每根铁链由862个至977个铁环相扣,每环均标有记号,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

宛如13根巨莽横空。

这13跟铁链分别代表着康熙皇帝当时统治着中国13个省的大国疆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1705年,以当时的建筑水平,要把那么重的铁链送到对岸去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它的底链根间距离0.33米,共宽2.7米。

上铺3米长0.1米宽的木板筑成桥面。

大家仔细看一下桥的木板是间隔相铺的,为什么呢?难道是偷工减料不成?...其实啊这样做是为了既减轻桥的自重,又减轻风的阻力。

大家看桥的东西两面都有桥台一座,全用条石砌成,形如碉堡。

两头的桥台下设有落井,以控制桥身;并埋有生铁铸成的地龙柱和卧龙桩,且用铁链固定。

落井上的这座桥亭古朴大方,多脊多檐,具有康熙年间四川地区的典型建筑风格. 整个桥的建筑风格无不体现了统一和谐.扶手和底链之间,每隔五米就用小铁链与底链相连.人一踏上桥面,会同桥一起起伏荡漾,如泛轻舟。

讲了这么多,小魏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对泸定桥最熟悉的是什么呢?...听到泸定桥大家会不会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长征》呢?...看来大家都还记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不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中提到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就是泸定桥了.这里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度大渡河天险的地方。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泸定,当时国民党企图借大渡河天险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翼王石达开帅四万之众,在大渡河岸与清军对峙,强渡大渡河失败.上演了一幕历史性的悲剧,四万之众无一生还,全军覆没,时隔72年 ,蒋介石曾电勉国民党驻大渡河南北各军,说大渡河天险,是太平天国石达开覆灭之地,共军断难飞渡,当时同情中国革命的中外友好人士十分担心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悲剧会不会上演?历史的事实已经做了最好的回答.现在大家请看桥上那个身穿红军服装的游客摆那个pose是不是很有当年红军飞渡大桥的感觉呢?那好,现在就请大家跟我走上这座桥,感受一下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勇无畏,同时也可以回忆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的悲壮遭遇,大家走的时候,请走桥中间0.75米宽的主走道板。

注意安全!请不要故意摇晃!接下来,我们前往红军碑园参观。

请跟我依次上车,这边走。

飞夺泸定桥导游词(二)泸定桥横跨大渡河,为铁索悬桥,由13根铁链组成。

历史记载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匾额挂于桥头,至今桥东仍然立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

270多年来成为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1935年5月,红军长征至此,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

《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

现建有陈列馆,展示了“飞夺泸定桥”战斗场景。

泸定桥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

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

桥台为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

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那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也就说是一座寺庙。

但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却是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粉碎了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飞夺泸定桥导游词(三)各位朋友,欢迎您到泸定桥。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泸定铁索桥。

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都会想到毛主席所写的《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里正是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22勇士强度大渡河天险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在遥远的古代,也就是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资交流到了这里非常困难。

全靠渡船和溜索转渡,因这样度河的速度非常的慢,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积如山,很多鲜活食品因不能及时的过河而腐烂。

而频繁的军队的调动在这里也成了阻梗。

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藏汉交流的阻碍,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

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

大桥建成之后,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的旧称。

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大渡河称若水,是康熙皇帝误以为是泸水。

请问大家,有谁知道古时的“泸水”究竟是那条河?)“平定”(“平定”指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典故,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

从此,此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

泸定桥的结构非常特殊,造型别致,全长103.67米,宽3米。

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4根,水平排列;每根铁链由862个至977个铁环相扣,每环均标有记号,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

宛如13根巨莽横空。

底链根间距离0.33米,公宽2.7米。

上铺3米长、0.1米宽的木板筑成桥面。

木板间隔相铺,即减轻了桥的自重,又减轻了风的阻力。

整个桥统一和谐,人一踏上桥面,会同桥一起起伏荡漾,如泛轻舟。

大家行走的时候,请走上桥中间0.75米宽的主走道板。

注意安全!请不要故意摇晃!桥的东西两面各有桥台一座,全用条石砌成,形如碉堡。

两头的桥台下设有落井,以控制桥身;并埋有生铁铸成的地龙柱和卧龙桩,并用铁链固定。

在桥台上建的这座亭古朴大方,多脊多檐,飞檐翘角,具有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

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御制泸定桥碑记。

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月初四,由四川巡抚能泰、提督岳升龙所立的。

碑面高4米,宽1.65米,碑面上方。

顶额原书“山河一统”四字,民国三十年(1841年5月)因地震而坍塌。

1945年新建后,将碑改为“康熙御碑”,碑文记载了建桥的起因、经过、桥的命名和作用,日后的管理和修善等。

在桥的那边,也就是西端观音桥阁下有康熙皇帝提写的“泸定桥”石碑,高2.4米,宽1.1米,而且“康熙御笔之宝”篆文文印。

在1945年修桥东御碑时,将东御碑上的“山河一统”四字移于此,并将词序改为“一统山河”。

该桥至建成以来一直是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5月25日,22勇士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成功。

但是,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

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陈云等先后到达安顺场召开会议。

听取刘伯承、林彪、聂荣臻、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其步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右路军沿河东上,由宋任穷领导的右路军沿河东上,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红一军团二师、一军团团部和红九军团左路军团沿河挥师北上赶向泸定桥伺机夺取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导游词(四)泸定桥位于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泸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铁索桥建筑于清康熙44年,这座桥是康熙御笔题名泸定桥。

1935年,中央红军先头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在敌人的重重阻力下,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

泸定桥自此闻名中外。

泸定桥从此成为了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桥总长103米,宽三米,有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有9根是做为底链,有4根是做为两侧扶手,一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泸定桥全桥铁件重为40多吨。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

泸定桥属于川西高山高原最深陷之峡谷区,全境属于大雪山中段,附近也可以观赏天下第一峰贡嘎山,也有海螺沟冰川。

泸定桥参观旅游景点有:泸定桥、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博物馆内有照片、资料、实物展红军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

站在桥上,远望大河,河水波涛汹涌,河水湍急,就会联想到当时红军渡河时的场景,是多么危险多么勇敢。

艳阳映石雕,青山依旧在,远上泸定桥。

过客急急路,老妪步步摇。

新楼街边立,白翁棋艺高。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泸定桥。

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

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

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年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位置就在泸定县城内,川藏公路旁。

飞夺泸定桥导游词(五)各位朋友,欢迎您到泸定桥。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泸定铁索桥。

关于泸定铁索桥,大家都会想到毛主席所写的《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里正是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22勇士强度大渡河天险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在遥远的古代,也就是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资交流到了这里非常困难。

全靠渡船和溜索转渡,因这样度河的速度非常的慢,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积如山,很多鲜活食品因不能及时的过河而腐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