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主要情节人物

《红楼梦》主要情节人物

《红楼梦》重要情节梳理《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作者简介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主题《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神话缘起《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红楼梦》主要人物简介

《红楼梦》主要人物简介

《红楼梦》主要⼈物简介《红楼梦》主要⼈物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说四⼤名著之⼀,世界⽂学经典巨著之⼀,是中国最具⽂学成就的古典⼩说。

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家族为背景,以贾宝⽟、林黛⽟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下⾯就⼀起来看下⼩编为⼤家整理的红楼梦主要⼈物介绍: 《红楼梦》主要⼈物简介篇1 林黛⽟:林如海与贾敏的⼥⼉,因母亲去世,⼜⽆亲⽣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林黛⽟出⾝于钟⿍世家,书⾹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

先祖曾世袭列侯,⽗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兰台寺⼤夫,⼜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

⽣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封建的仕官道路。

情节: 1.初进荣国府(显⽰出超过同龄⼈的精细和⼼机) 2.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菊花诗社⼀节林黛⽟所作⼏⾸皆为上品被列为第⼀) 3.曾重建桃花社(为全书中最后⼀次诗社也是⼤观园彻底衰败前的中兴) 4.黛⽟葬花(诗、歌、画、情,皆为全书之绝) 5.凹晶馆联诗(林黛⽟和史湘云的凹晶馆联诗为全书意境最优美的联诗) 6.林黛⽟焚稿断痴(林黛⽟⼀缕⾹魂随风去) 7.探宝钗黛⽟半含酸(黛⽟吃醋) 8.潇湘⼦雅谑补余⾹ 9.林黛⽟俏语谑娇⾳ 10.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的内侄⼥。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

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

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

情节: 1.⼤闹宁国府 2.毒设相思局 3.弄权铁槛寺 4.协理宁国府 5.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第⼀次亮相) 6.第⼗⼀回庆寿⾠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 7.第⼆⼗回王熙凤正⾔弹妒意8.第四⼗四回变⽣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理妆 9.第五⼗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 10.第七⼗⼆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贾宝⽟,别号怡红公⼦、绛洞花王、富贵闲⼈。

红楼梦主要事件及人物、经典语句、词语积累

红楼梦主要事件及人物、经典语句、词语积累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宁荣二族生活故事。

以下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事件、人物、经典语句及词语积累:主要事件:1.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红楼梦》中虚构的一个地方,贾宝玉在其中看到了许多女子的命运和结局。

2. 元春省亲:贾元春被封为妃子后回家探亲,贾家为此建造了大观园。

3.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王熙凤为了报复贾瑞,设下毒计使其身败名裂。

4. 凤姐弄权铁槛寺:王熙凤为了谋取三千两银子的贿赂,利用权势逼死了一对情侣。

5. 抄检大观园:王夫人等人因怀疑园中有人与宝玉有不良行为,抄检大观园,导致晴雯等人被逐出。

6. 黛玉焚稿断痴情:林黛玉得知贾宝玉与薛宝钗订婚后,悲愤填膺,焚烧诗稿,最终病逝。

主要人物:1. 贾宝玉:贾家的公子,天生多情,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

2. 林黛玉:贾家的表小姐,才情出众,与贾宝玉情深意重,但最终因感情受挫病逝。

3. 薛宝钗:薛家的千金,美丽贤淑,最终与贾宝玉成婚。

4. 王熙凤:贾家的媳妇,聪明能干,但心机深沉,手段狠辣。

5. 贾母:贾家的老太太,疼爱孙子孙女,对家族兴衰深感忧虑。

经典语句:1.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贾宝玉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甄士隐3.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枉凝眉4.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平儿词语积累:1. 锦衣纨绔:形容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

2. 雕梁画栋:形容建筑物装饰精美。

3.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丰富多样,令人目不暇接。

4.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5. 繁文缛节:指繁琐而不必要的礼仪或规定。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概括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概括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概括
本文档将概述《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主要人
物和主要情节。

主要人物
1. 贾宝玉:小说的男主角,贾府的宝贝儿子,聪明多情,善良
正直。

2. 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文静而聪明,个性独立,爱贾宝玉
却无法与他相守。

3. 薛宝钗:贾宝玉的表妹,美丽善良而富有智慧,是贾府中众
人的宠儿。

4. 贾母:贾宝玉的奶奶,贾府的家族长辈,善良慈祥而有权威。

5. 石头:贾府中的仆人,机智乖巧,与贾府的主人贾宝玉关系
亲密。

主要情节
1. 宝玉初入贾府:贾宝玉从小生活在贾府,他聪明伶俐,与亲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 宝玉与黛玉的缘分: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但命运使得他们无法在一起。

3. 宝玉的情感纠葛:贾宝玉在贾府中与许多女子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包括与宝钗之间的亲密关系。

4. 贾府的兴衰:小说中描绘了贾府从繁华到衰落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5. 黛玉的逝世和宝玉的坎坷:林黛玉因病而过世,给贾宝玉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悲伤。

6. 小说的未完结局:小说的最后并未有明确的结局,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以上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的概述。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和探索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人性、家族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红楼梦》主要人物故事情节

《红楼梦》主要人物故事情节

《红楼梦》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一)贾家第二代:贾母《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

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

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

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早已作古,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也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史老太君(即贾母)还在。

在宁荣二府众多的人物中,贾母的辈分最高。

她是贾赦、贾政的生母,贾敬的婶娘,贾琏、宝玉、元春姊妹的祖母,贾珍的叔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的姑奶奶,薛宝钗的远支姨姥姥。

这位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千金嫁到贾府已经五十多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贾政痛责宝玉,她以“立刻回南京去”要挟,贾政便“苦苦叩求认罪”;贾赦想要她身边的侍婢鸳鸯作妾,被她骂了回去,也只得“告病,且不敢见贾母”;至于王熙凤等人更是千方百计地逢迎讨好,众星捧月般围着她转。

贾母虽不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却是荣国府的中心人物,府内的日常生活便以贾母为中心展开着:吃酒、听戏、斗牌、逛庙、打醮、祭祠、说笑话、制灯谜、行酒令……作者对公侯府日常生活的细致描述,使我们真切了解到封建社会末期贵族生活的真实情景。

由于贾母的溺爱,贾宝玉得以长期在内帏厮混,也是由于贾母的疼爱,失怙无依的林黛玉从扬州来到荣国府,客观上为宝黛爱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是老太太可以心疼地搂着他们“心肝儿肉”地叫,却不能容忍他们越出了“正经礼数”的爱情行为。

在她的眼里,一个清白女孩儿想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来,便“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了。

所以续作者写她采用王熙凤的“掉包计”,制造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同时也造成了宝钗的婚姻悲剧,是极有可能的。

最后,这位享尽人间清福的老妇人,在目睹家产被抄、儿孙入狱的凄惨结局后,随着这个家族的崩溃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贾家第三代:贾赦、贾政、贾敬贾母有两个儿子。

红楼梦书简介四字概括

红楼梦书简介四字概括

红楼梦书简介四字概括一、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之一。

它以展现贵族家庭生活为主线,描绘了荣府贾家和荣庆、贾政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权贵家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部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

二、故事梗概《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为主线,以贾母、王夫人等人的权力斗争为背景,描绘了封建王朝倾覆前贵族生活的辉煌与堕落。

荣府的人们在世态炎凉的社会环境中展示了各种世俗的欲望与矛盾。

三、主要人物1.贾宝玉:荣府少爷,聪明伶俐,善于琴棋书画,但性格多疑,感情丰富。

2.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聪明敏感,情感细腻,具有才艺。

3.薛宝钗:贾宝玉的表妹,贤良淑德,温柔善良,是贾府中的楷模。

4.贾母:贾宝玉的祖母,地位崇高,深受家人敬爱,心地仁慈善良。

5.王夫人:贾宝玉的母亲,贾政的妻子,心机深重,专横霸道。

四、主题与意义《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家族的风云变幻,探讨了权力、金钱、家族、爱情等主题。

它不仅展示了封建王朝的荣辱兴衰,还揭示了人性的弱点、诱惑和脆弱,警示人们珍惜真情,避免被外在的名利诱惑所蒙蔽。

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善恶两面。

作品描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背叛以及权力的游戏,以精细入微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纷纷扰扰,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它揭示了封建家族的腐败和衰落,对人情世故和人性的了解达到了极致。

五、艺术手法《红楼梦》以细致入微的描写、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对话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作者通过歌词、诗词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为故事增加了诗意和韵律感,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对偶、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小说的描写更富有变化和韵味。

同时,作者还传递了许多哲理和人生智慧,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人性和命运的问题。

结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数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和研究。

红楼梦主要人物

红楼梦主要人物

红楼梦主要人物红楼梦主要人物《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众多,那么主要的人物有哪些?红楼梦主要人物简介一、贾宝玉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

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87版红楼梦贾宝玉剧照(15张)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

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

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

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

”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

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

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

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林黛玉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

“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

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黛玉其实是仙草)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代表人物、人物性格、代表故事与简介分别是什么

红楼梦代表人物、人物性格、代表故事与简介分别是什么

红楼梦代表人物、人物性格、代表故事与简介分别是什么引导语:国学经典的不朽作品《》中的代表人物、人物性格、代表以及内容简介大家了解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一、《红楼梦》代表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二、《红楼梦》人物性格:1、贾宝玉:“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

“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

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

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

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2、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有些叛逆。

3、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恪守妇德,是代表封建女性典范的“冷美人”。

处世圆滑而又不失真诚。

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导语:《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 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性格简介,欢迎大家了解。

《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篇1一、主要内容红楼梦的主要内容虽然是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故事,但完全打破了才子佳人之作的固定模式。

它不仅写出宝黛的爱情悲剧,更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漓及人心的衰莠。

全书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先以顽石补天不成的神话开篇,讲一块顽石由于女娲补天而炼制,但因多了一块而被废弃,业已通灵。

一天听一僧一道谈论人间富贵,凡心一动,想下凡去享受。

二位仙人便将其划作一块美玉,携之进入凡尘。

历经几世几劫,石头回归青梗峰,遇见一位空空道人,遂求其将刻在身上的这一世沉浮传于世人,引出《红楼梦》转说江南金陵甄士隐,家资殷丰,有一女名唤英莲。

一日士隐午睡,却见一僧一道走来,讨论带什么东西去人间享福,说有一段风流公案,昔日离恨天有一棵绛珠仙草,奄奄一息,神瑛侍者见此草风流袅娜,凡心一动,溉之以甘泉,却因此被贬下人间。

仙草终日修得个女体,也下凡去报恩,只愿将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以报滴水之恩。

士隐正待上前一问,却是一梦。

醒来抱了女儿玩耍,却见一个癞头和尚和跛足道士走来,要士隐将英莲舍与他。

士隐哪里肯依,和尚道士遂云:“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放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正欲相问,二人却说,三劫后必然相见。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

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

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

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

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

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

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

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赔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二、主要人物性格特点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

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

雄心勃勃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5.李纨:贤良温顺太本分6.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7.晴雯:她向往平等、公正,美丽能干,反抗婚姻,永远反抗她低人一等的命运。

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

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

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篇2蒋玉菡是忠顺王府的戏子,和宝玉关系很好,两人是在宴席上认识的。

后来蒋玉菡逃离忠顺王府,导致忠顺王府找到宝玉,宝玉挨打。

依据高鹗的描述,后来袭人嫁给了蒋玉菡。

蒋玉菡简介中文名称蒋玉菡外文名称 Jiang Yuhan出处《红楼梦》民族汉国籍中国妻子花袭人职业戏子别名琪官好友贾宝玉《红楼梦》人物,忠顺王府戏班演员,擅唱小旦,小名琪官(一作棋官)。

贾宝玉曾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

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

人物评说一部小说的结尾,最后的重大情节,往往是作者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一刻。

一般论者皆认为第一百二十回宝玉出家是《红楼梦》最后结局。

亦即是说佛道的出世哲学得到最后胜利,因而有人结论《红楼梦》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大团圆的格式,达到西方式的悲剧效果。

这本小说除了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到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开场与收尾由甄士隐与贾雨村这两个寓言式的人物,“真”“假”相逢,儒道互较,做为此书之楔子及煞尾外,其写实架构最后一节其实是蒋玉函迎娶花袭人,此节接在宝玉出家后面,实具深意。

一方面宝玉削发出家,由一僧一道夹着飘然而去,宝玉的佛身升-天,归彼大荒,青埂峰下。

而他的.俗身,却化在蒋玉函和花袭人身上——二人都承受过宝玉的俗缘,受过他肉体俗身的沾润——宝玉的俗体因而一分为二,藉着蒋玉函和花袭人的姻缘,在人间得到圆满的结合。

宝玉能够同时包容蒋玉函与花袭人这一对男女,其实也是因他具有佛性使然。

佛性超越人性——他本身即兼有双性特征――本无男女之分,观世音菩萨,便曾经过男女体的转化。

宝玉先前对秦氏姊弟秦可卿、秦钟的爱恋,亦为同一情愫。

秦可卿——更确切的说秦氏在太虚幻境中的替身警幻仙姑之妹兼美——以及秦钟,正是引发宝玉对女性及男性发情的人物,而二人姓秦(情)又是同胞,当然具有深意,二人实是“情”之一体两面。

有了兼美的引发在先,乃有宝玉与袭人的云雨之情,有了秦钟与宝玉之两情谴绪,乃有蒋玉函与宝玉的俗缘缔结。

秦钟与卖油郎秦重都属同号人物,都是“情种”一也就是蒋玉函及宝玉认同及扮演的角色。

因此,宝玉出家,佛身升-天,与蒋玉函、花袭人结为连理,宝玉俗缘最后了结——此二者在《红楼梦》的结局占同样的重要地位,二者相辅相成,可能更近乎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佛家与儒家,出世与人世并存不悖。

事实上最后甄士隐与贾雨村——道士与书生——再度重逢,各说各话,互不干犯,终究分道扬镳。

《红楼梦》的伟大处即在此,天上人间,净土红尘,无所不容。

如果仅看到宝玉削发出家,则只看到《红楼梦》的一半,另一半则藉下一节结尾时,有了新的开始。

作者藉着蒋玉函与花袭人完满结合,完成画龙点睛的一笔。

这于世俗的一半,是会永远存在的。

女娲炼石,固然情天难补,但人世间又何尝没有其破镜重圆之时。

一悲一喜,有圆有缺,才是真正的人生。

蒋玉函与花袭人最后替贾宝玉完成俗缘俗愿,对全书产生重大的平衡作用——如果这个结局不重要,作者也不会煞费苦心在全书埋下重重伏笔了。

事实上以《红楼梦》作者博大的心胸未必满足与小乘佛法独善其身的出世哲学。

宝玉满怀悲悯落发为僧,斩断尘缘,出家成佛,,但大乘佛法菩萨仍须停留人间普度众生。

蒋玉函最后将花袭人迎出贾府,结成夫妻,亦可说是作者普渡众生悲愿的完成吧。

这又要回到《占花魁》这出戏对全书的重要涵义了。

前述《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对花魁女怜香借玉的故事近乎宗教式的救赎,作者挑选这一出戏来点题绝非偶然,这不只是一则妓女赎身的故事,秦小官至情至性以新衣承花魁女醉后的秽吐,实则是人性上的救赎之举,秦小官以至情感动花魁女,将她救出烟花。

同样的,蒋玉函以宝玉俗世化身的身分,救赎了花袭人,二人俗缘,圆满结合,至少补偿了宝玉出家留下人间的一部分憾恨。

四美男之一《红楼梦》中贾宝玉有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宝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

然而《红楼梦》中有四位男性:北静王、秦钟、柳湘莲、蒋玉函,宝玉并不做如是观。

这四位男性角色对宝玉的命运直接、间接都有影响或提示作用。

四位男性于貌则俊美秀丽,于性则脱俗不羁,而其中以蒋玉函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最是微妙复杂,其涵义可能影响到《红楼梦》结局的诠释。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窥见“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有诗写道: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此诗影射花袭人一生命运,其中“优伶”即指蒋玉函,可见第一百二十回最后蒋玉函迎娶花袭人代宝玉受世俗之福的结局,作者早已安排下伏笔,而且在全书发展中,这条重要线索,作者时时在意,引伸敷陈。

第二十八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冯紫英设宴,贾宝玉和蒋玉函初次相见,席上行酒令,蒋玉函手执木樨吟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彼时蒋玉函并不知有袭人其人,而无意间却道中了袭人名字,冥冥中二人缘分由此而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