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瓦的刮研工艺

合集下载

轴瓦的刮研

轴瓦的刮研

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摘要:对矿山大型设备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安装间隙的调整厦润滑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对矿山设备的安装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设备滑动轴承安装使用剖分式滑动轴承又称对开式滑动轴承,由轴承器、轴承座、对开轴瓦、垫片、螺栓等组成,新桥硫铁矿选矿厂有5台2700×3600型球磨机、2台2100×3600型棒磨机、5台400kW同步电机均使用剖分式滑动轴承。

了解该形式轴承结构、润滑原理及安装工艺,对矿山这些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润滑原理这种轴承润滑形成大致有3个过程,轴静止时由于自身重量而处于最低位置,润滑油被轴颈挤出,轴承与轴颈侧面之间形成楔型油隙,当轴颈旋转时,由于油的粘性在金属表面附着力,油层随轴一起旋转,油层经过楔形油隙时,由于分子受到挤压和本身动能,对轴产生压力将轴向上抬起,当达到一定速度时,油对轴压力增大,轴与轴承表面完全被油膜隔开,从而形成了液体动压润滑。

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是:① 轴颈与轴承配合后应有一定间隙,一般等于颈直径的1/1000~3/1000;② 轴颈必须有一定的线速度,以建立足够的油楔压力;③ 两工作面间必须连续充满一定粘度润滑油。

2 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1)轴承座安装。

对开轴瓦、轴承座、轴承盖安装时应使轴瓦背与轴承座孔接触良好,如不符台要求应以轴承座孔为基准刮厚壁轴瓦,轴瓦剖分面应比轴承座剖分面高出△h,一般△ h= 0.O5~ 0.Im m 。

(2)轴承表面与轴承座之间接触面积,上瓦不得小于40 ,下瓦不得小于50 ,并且要求接触面积均匀,不允许下瓦底部与两侧出现间隙,一旦下瓦两侧有间隙,使轴瓦承受到压强增大,就导致很快磨损。

轴瓦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斑点应为1~2点/cm ,过少会导致轴瓦加剧磨损变形破裂。

(3)轴承与轴颈安装。

安装轴承时,必须注意轴瓦与轴颈间接触角和接触点。

轴瓦与轴颈之间的接触面所对应圆心角称为接触角,此角过大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破坏润滑效果,使轴瓦很快磨损;过小会增加轴瓦压强,也会使轴瓦加剧磨损。

如何对滑动轴承轴瓦进行刮研

如何对滑动轴承轴瓦进行刮研

如何对轴瓦进行刮研滑动轴承是靠平滑的面来支撑转动轴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面,它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但起动时摩擦阻力较大(因轴瓦要承载转子自身重量,起动时转速低)。

轴被轴承支撑的部位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合起支撑轴颈作用的零件称为轴瓦,轴瓦由瓦体和轴承衬(表面合金)组成,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轴与轴瓦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从而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轴瓦表面合金磨损,油膜还具有较强的吸振能力。

如果存在润滑不良,则轴瓦与轴之间会直接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特殊的有一定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会将轴瓦烧坏,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高温过高、润滑油存在杂物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轴瓦瓦衬变形直至烧瓦。

轴瓦刮研就是将精车后的弧面与所装配的轴进行刮合,通常是内孔面,轴瓦的瓦衬一般都要进行刮研,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成品瓦侧隙可以达到要求,下瓦接触角、面就要根据现场轴颈经旋转后的情况来进行刮研,因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

轴瓦刮研的目的是为了瓦衬形成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颈间存在楔形缝隙,以保证轴颈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楔形油膜,使轴颈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降底其磨损与动力的消耗,从而可以通过向轴瓦供油,带走轴瓦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冷却轴承,并且在轴瓦与轴颈间隙形成稳定的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油膜,以保证液态润滑。

轴瓦的光洁度及平整越好越有利于油膜形成(也包括侧隙油带的形成),下瓦接触角内一般是建立油膜产生油压的区域(也就是说下瓦接触角内是油膜压力区),现有的轴瓦刮研方法所加工出的轴瓦表面的光滑、平整度较低,在滑动轴承工作时难以形成稳定的油膜,从而轴与轴瓦之间的磨擦阻力大,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大,磨损加剧,使用寿命短,维护频繁、成本高。

轴瓦的刮研是按轴瓦与轴承的配合来对轴瓦表面进行刮研加工,使其在接触角范围内贴合严密和有适当的间隙,从而达到设备中能形成良好的油膜。

轴瓦修刮

轴瓦修刮

滑动轴承的轴瓦怎样刮研轴瓦的瓦衬一般都需要进行研刮。

轴瓦研刮的目的是为了是瓦衬形成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劲间存在锲形缝隙,以保证轴经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锲形油膜,使轴径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降低其磨损与动力的消耗,轴瓦的检查与研刮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电机长用干研法.用着色法的检查与刮研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电机长用干研法.用着色法检查时,先清扫轴瓦,检查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以及密集的砂眼等缺陷.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而匀的红丹或铅粉之类的显示剂。

注意不要涂的太浓,否则会影响检查工作的准确性。

因为太浓时将使一些不需要研刮的地方"染色"。

轴颈涂红丹后。

再放到轴瓦的表面上并转动两、三圈。

这样轴瓦上的凸出处将由涂料显示出来。

然后提起转轴,取出轴瓦,检查轴瓦表面上染色点的分布情况。

要求在轴瓦中心60-70度夹角内,每平方厘米有2-3点为合适,不宜过多或过少。

若不符合要求时,须再进行刮瓦,用三角刮刀先将大点刮碎,密点刮稀。

然后沿着一个方向顺次普刮一边,必要时可刮两边。

每遍之间刀痕方向应相交形成网络状、鱼鳞状。

刮完后用白布沾酒精或甲苯清洗瓦面等,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符合要求。

1。

压铅丝检测过盈量;2。

调节好过盈量后再压铅丝检测瓦量,或用塞尺检测;3,根据检测量刮研上下瓦,刮研量各半,刮研过程严格控制刮削量,瓦口处适当放大,刮研要均匀;4。

刮好后统一刮油花;注:如果刮削水平欠佳,每刮研一次必须上轴研磨,剔除高点,保证75度的接触量。

先对轴瓦进行粗刮,将红丹油均匀的涂在轴瓦上,将轴瓦在轴上沿圆周转动数次,转动角度大于300,由于轴瓦制造误差接触点很少,此时可以对轴瓦的全长进行粗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刮研效率,每刮一次用金相砂纸沾上机油或煤油轻轻摩擦瓦面(注意:不可用其他粒度大的砂纸或砂布,也不能用力摩擦瓦面,因为瓦面很软,砂粒容易嵌入瓦面。

),利用刀口尺和手电筒检查轴瓦较大面积的不平处,如此反复待接触面积达到30%左右,粗刮完成。

整理老师傅30年轴瓦刮研经验之谈

整理老师傅30年轴瓦刮研经验之谈

整理老师傅30年轴瓦刮研经验之谈
一、轴瓦的刮研:检查瓦是否贴合,轴是否有碰伤、擦伤。

锈斑可用特细砂纸沾油擦磨去掉。

二、操作方法:根据瓦口线用扁铲及砂轮开瓦口油槽,再用半园锉锉平,用刮刀精刮,深度一般为10mm左右。

三、根据研磨的接触点进行判断,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瓦口夹邦:
对亮点应特别用力将其挑掉,对黑点或发红色的接触点也要刮掉,然后进行研磨。

按此反复进行,直至使之全部接触。

2.底面接触:
根据接触面弧长与接触角弧长的距离H判断用力大小,距离大的用力刮,距离小的要轻刮,带亮点的地方,要用力刮掉亮口,瓦口处千万不能再刮。

3.斜对角的接触:
要用力刮两对角处,使之逐渐与底面接触,达到接触面弧长线。

4.瓦的接触面不在瓦的中心线附近时:
不要轻易动手刮研,应仔细找出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都是在其对面有1-2个较高的吃力点所造成成的现象,这样必须先除掉这1-2个较高的吃力点,再研磨,看其情况,判断准确后再动手刮研。

四、瓦口间隙刮研,要按照设计要求瓦口间隙大小进行。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全面接角的瓦口间隙刮研量大,可先用半园锉瓦的上瓦口,然后陆续向下沿伸,锉后用塞尺测量间隙,根据间隙的大小,判断用锉刀还是用刮刀刮研;
二是底面接触的在瓦面底部接触角研完后,测量瓦口间隙,再进行刮研。

如何对轴瓦研磨

如何对轴瓦研磨

如何对轴瓦进行刮研
轴瓦的刮研是按轴瓦与轴承的配合来对轴瓦表面进行刮研加工,使其在接触角范围内贴合严密和有适当的间隙,从而达到设备中能形成良好的油膜。

1、开油槽:先用薄平錾进行初开,然后用细砂布和刮刀作用加工。

2、刮接触角:用红丹粉调透平油做显示剂,涂在轴颈上,用轴瓦来回研磨10~15次。

检查轴瓦,乌金面上的红点用刮刀刮去,如此反复。

红点出现得越多又细,证明乌金接触角与轴颈就接触得好,乌金接触点应在全面积(接触角范围700~900)80%,分布均匀,每平方厘米应有1~2点以上算合格;轴瓦刮削接触角的后阶段最好置于瓦座内,盘动转子来检查轴瓦的接触点,再进行刮研,这样更符合实际。

3、刮削轴瓦的两侧间隙:用塞尺检查;
4、刮削轴瓦的推力间隙:可与刮接触角同时进行。

接触点要均匀,推力面与径向面应垂直,两侧测量间隙应基本相等;
5、使用三角刮刀的方法:右手握刀柄,左手握刀体的距刀刃50~80毫米处,同时左脚前跨,上身前倾,以增加左手压力,利用两臂前后摆动向前推挤,每完成一个动作,将刮刀提起。

轴瓦的刮研工艺

轴瓦的刮研工艺

附录A轴瓦的刮研工艺A.1 轴瓦刮研前准备a)准备好必要的工具量具和材料,如平面、三角刮刀、千分尺、游标卡尺、平板或平尺、研磨轴、机油、红丹粉、白布、毛刷、油石、砂布、直径1.5—2mm保险丝。

b)用适量红丹粉和机油调制显示剂,存放于专用器械中。

c)备好夹持或支持轴瓦的工具,使轴瓦在刮削中保持平稳,不晃动、不滑动,并注意工作放置位置,高低适中,以便于刮削。

d)光线强弱适中,必要时装好照明设施。

e)新轴瓦应测量机械加工尺寸公差,检查刮削余量是否合适,刮削余量为0.20—0.30mm。

f)旧轴瓦应用显示剂在轴上研磨,检查接触点的分布情况,并用压铅丝测量轴瓦间隙以确定刮削方式。

g)校验刮削瓦口平面,提高瓦口面的严度与加工精度,以便提高压铅丝测量轴瓦间隙准确度,新轴瓦可先用标准平板或平尺校正刮削瓦口平面,然后上、下轴瓦对研刮削。

A.2 刮研的方法及步骤h)检查轴瓦与轴颈配合情况,将轴瓦内表面和轴颈擦干净,在轴颈上涂薄薄一层显示剂,然后把轴瓦和放在轴颈外,用手压住轴瓦,同时周向对轴颈做往复滑动数次后,取下轴瓦,查看瓦面,此时瓦表面有红点、黑点、有的地方呈亮光,无显示剂地方表明轴瓦与轴颈没接触间隙较大,红点表明二得虽无接触,但间隙较小,黑点表明它比红点高,轴瓦与轴略有接触,亮点处表明接触最重,即最高点。

i)根据研磨情况刮削轴瓦,刮削是针对瓦面上的亮点、黑点及红点,无显示剂处无须刮研,对亮点下刀要重而不僵,刮下的乌金厚且呈片状,对黑点下刀要轻,刮下的乌金片薄且细长,对红点则轻轻刮挑,挑下的乌金薄且小,刮刀的刀痕下一遍要与上一遍呈交叉状态,形成网状,使轴瓦运行时润滑油流动不倾向一方,这就完成了轴瓦的第一次刮削。

j)重复上术(1)、(2)过程,直到轴瓦的瓦面符合要求为止。

A.3 轴瓦的刮研质量标准k)在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以60—90°为宜,且接触角边缘沿其接触点应有过渡痕迹。

l)两侧间隙均匀呈楔形。

m)在允许接触范围内,接触点大小一致,沿轴线均匀分布,达2—3点。

轴瓦刮研方案

轴瓦刮研方案

轴瓦刮研方案春江水泥回转窑轴瓦、球面瓦刮研方案我单位承接的春江水泥二期工程Ф4.5×66m回转窑安装,此项施工将要进入托轮轴瓦、球面瓦的刮研,因在回转窑的安装过程中,瓦的刮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设备安装的质量喝设备的正常运转,现特对对此项施工进编写施工方案,此方案用以指导工程施工与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该工程的建设任务。

一、施工准备进入正式施工前,施工计划要完善,人员配备要齐整,各种工器具要齐全,机械要到位,并且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施工期间影响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设备到位后,与甲方、监理、设备厂家共同验收。

要求外观无明显变形、损伤。

数量、规格符合图纸要求。

2、采用25吨吊车将托轮组分拆,分拆后的设备用塑料布覆盖好。

3、检查轴瓦,如没有发现瑕疵,开始对轴瓦进行研磨,达到要求后,通知甲方及监理验收。

4、验收通过后,进行合装。

三、施工要求1、托轮组到现场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工作,特别要将轴承底座内部的铸造型砂彻底清理干净,包括加工中存留的铁屑、毛刺,先用扁铲、锉刀,刮刀等工具清理,再用清理液(煤油、汽油或柴油)仔细清洗。

最后用面粉和成面团粘干净,完成后密封。

2、设备底座划线与组装:在设备钢底座下面要划出十字中心线,在钢底座上面要划出纵横中心线,托轮组中心线,托轮轴瓦座纵横位置线,打上样冲标记。

3、轴瓦与轴颈的配合检查与刮研a、轴瓦与轴瓦的接触角控制度为300-350。

接触点不应小于1-2点/cm2.b、轴瓦与轴颈的侧间隙,每侧为2‰D-3‰D。

D为轴的直径,用卷尺检查。

油楔的形状应平稳变化,由大及小形成曲面三角形,要避免出现油楔过大或过小,以及油楔形状不规则。

c、检查轴瓦瓦背与球面瓦接触点不应小于3点/2.5×2.5cm2。

d、检查球面瓦与轴承底座球面接触点,不应小于1点/2.5×2.5cm2,接触包角不大于60°,轴向接触包角为1/3球面座的宽度。

球磨机轴瓦的刮研工艺

球磨机轴瓦的刮研工艺

球磨机轴瓦的刮研工艺
球磨机轴瓦刮研工艺是指对球磨机轴瓦进行刮研处理的工艺过程。

刮研工艺旨在修复轴瓦表面的磨损、减少表面粗糙度、提高轴瓦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下面是一个常用的球磨机轴瓦刮研工艺步骤:
1. 准备工作:清洁整个轴瓦表面,将表面污垢、灰尘等清除干净。

确保刮研过程中无杂质。

2. 刮研材料的选择:根据轴瓦材质和磨损情况选择合适的刮研材料。

常见的刮研材料有砂布、砂纸等。

3. 刮研:
a. 将刮研材料固定在平整的刮研工具上。

b. 在轴瓦表面均匀涂抹一层研磨油或刮研油,以降低摩擦和热量产生。

c. 以均匀的力度和速度将刮研工具沿着轴瓦表面进行刮研。

刮的方向应与轴瓦表面垂直,以避免刮出新的磨损槽。

d. 刮研过程中需不断加砂、换砂,以保持研磨效果。

4. 清洁:使用清洁剂和清水清洗轴瓦表面,将刮研过程产生的金属屑和残留物去除干净。

5. 检查:仔细检查刮研后的轴瓦表面,确保无明显的磨损、裂纹或缺陷。

6. 维护:刮研后的轴瓦需要进行适当的润滑和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刮研工艺对于轴瓦的刮除量、研磨力度、刮研油的选择等要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理想的刮研效果。

同时,刮研工艺过程中要保持操作规范,避免对轴瓦造成二次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轴瓦的刮研工艺
A.1 轴瓦刮研前准备
a)准备好必要的工具量具和材料,如平面、三角刮刀、
千分尺、游标卡尺、平板或平尺、研磨轴、机油、红
丹粉、白布、毛刷、油石、砂布、直径1.5—2mm保险
丝。

b)用适量红丹粉和机油调制显示剂,存放于专用器械中。

c)备好夹持或支持轴瓦的工具,使轴瓦在刮削中保持平
稳,不晃动、不滑动,并注意工作放置位置,高低适
中,以便于刮削。

d)光线强弱适中,必要时装好照明设施。

e)新轴瓦应测量机械加工尺寸公差,检查刮削余量是否
合适,刮削余量为0.20—0.30mm。

f)旧轴瓦应用显示剂在轴上研磨,检查接触点的分布情
况,并用压铅丝测量轴瓦间隙以确定刮削方式。

g)校验刮削瓦口平面,提高瓦口面的严度与加工精度,
以便提高压铅丝测量轴瓦间隙准确度,新轴瓦可先用
标准平板或平尺校正刮削瓦口平面,然后上、下轴瓦
对研刮削。

A.2 刮研的方法及步骤
h)检查轴瓦与轴颈配合情况,将轴瓦内表面和轴颈擦干
净,在轴颈上涂薄薄一层显示剂,然后把轴瓦和放在
轴颈外,用手压住轴瓦,同时周向对轴颈做往复滑动
数次后,取下轴瓦,查看瓦面,此时瓦表面有红点、
黑点、有的地方呈亮光,无显示剂地方表明轴瓦与轴
颈没接触间隙较大,红点表明二得虽无接触,但间隙
较小,黑点表明它比红点高,轴瓦与轴略有接触,亮
点处表明接触最重,即最高点。

i)根据研磨情况刮削轴瓦,刮削是针对瓦面上的亮点、
黑点及红点,无显示剂处无须刮研,对亮点下刀要重
而不僵,刮下的乌金厚且呈片状,对黑点下刀要轻,
刮下的乌金片薄且细长,对红点则轻轻刮挑,挑下的
乌金薄且小,刮刀的刀痕下一遍要与上一遍呈交叉状
态,形成网状,使轴瓦运行时润滑油流动不倾向一方,这就完成了轴瓦的第一次刮削。

j)重复上术(1)、(2)过程,直到轴瓦的瓦面符合要求为止。

A.3 轴瓦的刮研质量标准
k)在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以60—90°为宜,且接触角边缘沿其接触点应有过渡痕迹。

l)两侧间隙均匀呈楔形。

m)在允许接触范围内,接触点大小一致,沿轴线均匀分布,达2—3点。

n)轴瓦端面与轴肩接触点均匀分布不少于1点/c㎡,且轴瓦圆角不得与轴肩圆角接触。

o)接触角两侧要加工出舌形油槽,小型轴瓦凿出油沟即可。

p)轴瓦顶部间隙应为轴颈的1/1000—3/1000,较大数值用于较小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