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花卉业尴尬现状:家花不如洋花香

合集下载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中国农业和服务业的重要部分。

花卉产业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等特点,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现状中国花卉产业已形成了以江苏、安徽、云南等为代表的一批重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市场,其中以云南省的昆明市为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每年举办的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销会更是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和买家。

据数据显示,目前云南省的花卉面积约为35万亩,花艺教育培训、花卉产业研究、花卉旅游等相关产业也已成形。

同时,中国花卉消费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国内外知名品牌纷纷进入中国,目前市场上有鲜花、盆栽、花卉饰品等不同品类,其中,鲜花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零售鲜花市场规模达到60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000亿元。

此外,花卉电商也在近年来崛起,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中国花卉电商市场规模达到330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500亿元以上,电商将为花卉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趋势1.品质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花卉的品质和美感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花卉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设计水平,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打造出更具价值感和艺术价值的产品。

2.智能升级未来,智能花盆、智能花卉养护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将会成为消费者的新宠,花卉企业需要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应用,不断推动智能化升级。

3.科技竞争未来,花卉企业将通过科研创新、品牌建设、产品优化等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推进花卉产业的发展。

三、战略1.创新驱动花卉企业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单位、高校等的合作,推进研发与科技转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产业链协同花卉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打通信息流和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广州迎春花市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其改革

广州迎春花市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其改革

广州迎春花市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其改革黄妙贤【摘要】Flower Fair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which is a unique and regional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activity in Guangzhou. It is the convergence of flower and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custom of Lingnan culture in China. Along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eople′s living and values are growing rapidly.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is inevitably encountering the fact that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is dropping off. Therefore, driven by efforts of CPPCC Guangzhou Committee in 2013, the government is proposing on building and giving an official name to the Flower Fair as Guangzhou Spring Festival Flower Fair, which is helping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stom. This article is working on the excav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Flower Fair.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wise ones is invited to know more about the value of Flower Fair, and much attention is asked to be devot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Guangzhou Flower Fair as well.%迎春花市是广州一项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地域风情的民间传统年俗,凝聚沉淀了岭南独特的花文化和年俗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变迁,这项传统节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由盛转"冷",2013年在广州市政协的提案推动下,广州市开始通过谋划打造节庆品牌对这一传统民俗进行传承和保护. 本文旨在整理挖掘迎春花市的历史沿革,探讨其变革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微薄之力促请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有识之士认识其宝贵价值,重视这项节庆活动的品牌打造.【期刊名称】《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9)004【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迎春花市;节庆活动;沿革;现状;改革【作者】黄妙贤【作者单位】广州图书馆,广东广州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广州迎春花市萌芽于宋代,成形于明清,定型于民国时期,是岭南春节文化和广州“花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生活情趣及原生态的活动形式,形成了南国花城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

中国花卉进口与出口行业的发展与问题

中国花卉进口与出口行业的发展与问题

中国花卉进口与出口行业的发展与问题近年来,中国花卉进口与出口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花卉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该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花卉进口行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花卉消费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多样化的花卉品种的需求,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各类鲜切花、盆栽花以及花卉种子等。

进口花卉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多样,有些品种甚至在中国本土难以栽培或者产量不足。

中国花卉进口行业的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促进了中国花卉市场的繁荣。

然而,中国花卉进口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进口花卉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一些进口商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使用农药或化学物质过量处理花卉,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进口花卉的抽检和质量监控,对确保花卉质量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中国花卉进口行业还面临着合规问题。

进口花卉需要遵守各国的进出口法规和标准,包括植物检疫要求、包装要求以及运输要求等。

中国花卉进口商需要了解并遵守各国的进出口法规,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花卉的合规性,以免发生违规行为导致的纠纷和损失。

另一方面,中国花卉出口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尽管中国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但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花卉出口规模仍然较小。

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花卉产业还比较年轻,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花卉品种、质量和包装的创新仍然是中国花卉出口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推动中国花卉出口行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花卉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可能会对花卉种植和生产造成影响。

因此,花卉企业需要积极适应这些变化,加强技术研究和发展,寻求更加可持续的种植和生产方法。

为了解决中国花卉进口与出口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我国花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花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花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花卉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但仍然存在商品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弱、市场信息和流通体系不畅等方面的问题。

该文针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卉产业;问题;对策;中国1我国花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花卉的商品化、产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目前,我国花卉生产以家庭式生产经营占主体地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较为严重,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生产,既增加成本又不便于管理,难以打造精品和品牌。

经营中没有标准和规模,商品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有效地集中技术力量进行专项研究和攻关。

1.2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资不足资金的缺少导致科技投入的不足,花卉产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

不能向规模化、特色化、高科技化发展。

一些地方仍以露地生产为主,设施栽培方面以大棚、温室及简易遮阳棚为主,播种、移植、栽培、管理、采收、分级、包装等工序主要靠手工操作,严重影响花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1.3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配套产品和技术花卉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需要较高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目前,花卉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经营管理粗放盲目,导致花卉商品质量不高,无法实现周年供应,自繁自用的种子种苗质量参差不齐,退化现象严重,花期控制不准确,病虫害发生率高,市场竞争力下降。

1.4缺乏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种植者没有达标意识,管理者没有贯标措施。

生产和经营者的自主行为缺乏权威机构管理、引导,常常造成生产缺乏技术规程,交易没有市场准人,而盲目生产和经销不规范,同行相互竞争压价,争抢客户,造成恶性循环。

1.5市场信息不畅,流通体系建设滞后产供销流通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花卉物流公司,信息流通不畅,准确性不高,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共享,花卉交易方式落后。

规模小、效益低,导致花卉业生产盲目性大,出现淡季花卉滞销、旺季供不应求的状况。

花卉市场调查报告

花卉市场调查报告

花卉市场调查报告花卉市场调查报告花卉市场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过去的花卉没有一个固定的市场能够进行交易,是花卉市场一直萎靡不振,基本处于空缺状态,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其价格忽上忽下不稳定。

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市场导致商贩各处设点买卖;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老百姓消费水平较低,对精神文化需求不高,对花卉需求量不大;再次,受到技术和季节的制约,花卉品种的多样化不太讲究,花卉市场发展的低迷无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无法形成一个完整完善的花卉产业链。

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花卉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国内花卉生产任以城市绿化为主,据国际统计局授权农业部发布的关于20xx年全国花卉生产的有关资料,绿化专用花木的生产面积占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积用于切花、切叶和种球的生产。

但随着近年居民花卉消费的迅速增长,鲜切花、盆花生产占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

花卉生产种类仍以传统名花、绿化苗木为主。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的变化,花卉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出口花卉产品中优质花卉较少,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

在花卉进口贸易方面则表现为进口种类多、数量打、增长快速,进口时间由季节性变成近2年的周年进口。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起步晚,花卉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国际花卉生产格局的基本形成,为满足近几年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巨大需求,花卉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优质种苗、种球、种子及园林园艺机械都依赖进口。

总的来看,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大,但生产效益差,出口花卉种类单调且数量少,出口增长慢,花卉进出口贸易逆差很大,花卉生产缺乏特色。

随着国内花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花卉生产和消费具有巨大潜能,花卉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

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产、销售、流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规不健全,科技较滞后,限制了我国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

浅谈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浅谈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浅谈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园林步伐的加快,人们对花卉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我国花卉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文章阐述了我国花卉产业生产现状,分析了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1.前言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

花卉产业作为一项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优势产业,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1]。

近10多年来,世界花卉业以年平均2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2]。

我国现代花卉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优势比较明显,增长迅猛[3],现已成为我国促进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战略产业[4]。

2.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为了加快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步伐,引导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

2.1花卉生产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1986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为2.0万hm2,1990年为3.3万hm2,1995年为7.5万hm2,1998年为8.59万hm2,2000年达14.75万hm2,至2003年达43万hm2。

2003年的种植面积分别是1986年的21.5倍、1998年的5.0倍、2000年的2.92倍。

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花卉生产大国。

我国花卉的生产布局区域化是在花卉种质资源、生态条件、市场潜力、政策扶持、科研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

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区域:(1)切花生产区:以云南、广东、四川、河北、北京、上海为主;(2)种苗、种球生产区:以四川、云南、辽宁、陕西、甘肃、上海为主;(3)苗木和观叶植物生产区:以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和海南为主;(4)盆景生产区: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为主;(5)草坪生产区:以山东、河南、江苏、广东为主;同时花卉产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广东、上海、浙江、四川、江苏、云南等省(市)花卉生产经营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切花、切叶、盆花(景)、观赏苗木等各项目的综合产量、产值约占全国的8 5%左右。

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与出路对策

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与出路对策

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与出路对策我国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在浙江余姚河考古中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盆栽图案陶器残块。

战国时期的《诗经》中已有花卉栽培的文字记载。

秦汉时期就进行了大规模引种驯化试验,创造了盆景技艺。

西晋时第一部花卉园艺专著《南方草木状》问世。

唐宋时花文化繁荣,育苗、嫁接、修剪、插花和盆景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

元代时文化低落,花卉园艺日趋衰弱。

明代时逐渐恢复,开始商品化生产,以种花为生的人渐多。

清初花卉业也盛,但清末以后直到民国时期,由于遭受外国侵略,我国花卉资源和名花品种屡被掠夺,战争造成经济衰落,民不聊生,花卉业日渐衰退。

新中国加速了园林建设,花卉园艺逐渐恢复。

但20世纪60年代,面对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提出的“以粮为纲”农业方针,客观上放弃了花卉生产。

70年代末,花卉业又得以恢复发展。

1984年“中国花协”成立,促进了科研生产不断发展。

1999年,我国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花卉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003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15万hm2,以超过1/3比率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园艺大国,产值540亿元,出口创汇2.6亿美元。

①近年来,乘着国家经济建设东风,设施栽培、生物手段、自动调控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花卉产业步入现代化发展时期。

一、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挑战与瓶颈(一)发达国家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我国产生的挑战加入WTO对我国花卉产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和科技优势,花卉产业早已进入品种专门化、经营集约化、生产规模化、技术高新化、育苗工厂化、栽培设施化、调控自动化、管理标准化、产品优质化、品位高档化、信息网络化、服务一体化、供应周年化等现代化发展时期。

我们背负这些差距包袱在追赶中面临竞争,不能说没有压力。

(二)我国花卉产业自身存在的瓶颈问题1.规模小难以适应专业化生产。

目前,我国由于农业土地散碎分割,花农多数采用“小而全的百花园”生产方式。

据中国花协统计,2000年,我国花卉面积14.8万hm2,生产企业2.2万家,农户42万户,大中型企业仅占11%。

广东花卉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广东花卉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广东花卉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广东花卉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花卉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村就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就广东花卉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广东花卉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省目前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X万亩,花卉产值超过X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之一。

各地花卉种植基地纷纷扩建,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也在不断推进,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广东花卉产业的品种多样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广东花卉产业逐渐由传统的康乃馨、月季、菊花等花卉品种向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例如,珠三角地区的兰花、南粤平原的荔枝花、梅花山的杜鹃花等特色花卉品种逐渐受到市场青睐,成为花卉产业的新亮点。

再次,广东花卉产业的市场拓展不断深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广东花卉产业也积极拓展线上市场,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销售。

同时,传统的花卉交易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参与,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广东花卉产业的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我省积极推动花卉产业的绿色生产,加大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打造花卉产业的绿色生态链,为我省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广东花卉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呈现出规模扩大、品种多样化、市场拓展深化和绿色发展显著成效的特点。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广东花卉产业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广东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花卉业尴尬现状:家花不如洋花香号称国内最大规模的迎春花市陈村年宵花市,今天起一连11天在广东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举行,也拉开了一年一度最具岭南特色、最具年味的广东迎春花市大幕。

在袭人的花香中,却暴露出广东花卉业一个尴尬的现状:“家花”不如“洋花”香。

徜徉花市,你会发现,今年唱主角的仍是十多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来自境外的“洋花”;而作为“家花”代表的中国内地传统十大名花牡丹、月季、芍药等不是难觅踪影,就是藏在深闺。

陈村花卉世界总经理卢玮峰不无感慨地说,陈村花卉世界已经有十年没有再出现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花卉新品种。

难怪有业内人士说:中国最大花乡育出国产“花王”时,就是中国花卉业走出世界的开始。

本版撰文、摄影羊城晚报记者/马勇彭纪宁十年没有育出新品种昨天一早,羊城晚报记者驱车从京珠西线进入顺德陈村,尽管天气寒意逼人,但沿途争闹的鲜花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春意。

从佛陈路到陈村花卉“村庄”,都是一片花的海洋。

陈村种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千年花乡,陈村一直以产年桔为主,春季时供应珠三角地区。

而今天的陈村则以花卉贸易为主,不仅有5万多从业人员,而且引来各国花卉巨头“扎堆”,大小600多家企业,从栽培到流通,形成一个年销售额30多亿元的产业链,牢牢坐稳“中国花卉第一市”的位置。

徜徉“中国花卉第一市”,记者看到,各种年宵花已经早早上架,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郁金香等“洋花”依然是年花的“主角”。

旺林园艺的钟老板说:“今年春节最好卖的还是‘洋花’,他们准备了20万盆荷兰的红掌,花市开幕前就卖了15万盆,还有就是韩国的大花蕙兰,年前备货30万株,虽然价格上升了近20%,但是也被订了70%,主要是外地批发商来拿货。

”在陈村花卉世界最大的兰花基地、台湾人独资经营的景艺公司,记者看到,这里光是蝴蝶兰就有几十个品种,数千平方米的展示厅摆放了近万盆争妍斗丽的蝴蝶兰,工人们正忙着打包装箱,准备运到外地。

老板陈永德说,“今年春节花市准备了50万株蝴蝶兰,1月20日之前就已卖了35万株,主要出口到欧美国家。

”陈永德说,这些蝴蝶兰的种球全部从台湾引进,在新品种开发上他们可谓不惜成本,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保证每年有一到两个新品种推出市场。

与“洋花”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交易场面相比,牡丹、月季、芍药等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显得冷清多了,不是难觅踪影,就是藏在深闺。

在旺旺花场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稀疏地摆着几十盆牡丹、月季等国产品种的花,记者发现问津者寥寥无几。

“国产品种的花好卖吗?”“一般,这个月以来,我们才卖出牡丹花十来盆,还卖不起价,与‘洋花’动辄成交数百盆、价格成百上千元一盆相比,反差太大了。

现在很多陈村花农都不愿做牡丹等国产花的生意。

”旺旺花场老板摇着头跟记者说,牡丹多年来都是一个样,没有推陈出新,不像来自海外的蝴蝶兰、大花蕙兰,几乎每年都有新脸孔,千姿百态,很受市民欢迎。

卢玮峰说,中国的花卉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广东一直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地位,总销售额近百亿元,出口额上亿美元。

但是,长期以来,蝴蝶兰、大花蕙兰等“洋花”在广东花卉市场唱主角,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国传统十大名花牡丹、月季、芍药等,只能做配角,甚至沦落到市场上难觅踪影的地步。

“更让花卉业人士难过的是,作为中国最大的花卉市场———陈村花卉世界,已经有十年没再出现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花卉新品种。

”与花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卢玮峰,对此颇为遗憾。

缘何培育不出国内“花王”?一直以来,广东都是国内著名的花卉生产基地,近年还成为重要的花卉产品贸易集散地,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量庞大的花卉经营企业,光是在广东顺德地区就有上千家花卉企业。

遗憾的是,如此一个“美丽产业”,却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光有“绿叶”,没有“红花”,培育不出国内“花王”。

广东花卉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缘由一:花农,热衷卖花赚快钱陈村花卉世界总经理卢玮峰分析认为,这跟广东花农的秉性恐怕有一定关系,陈村花农是典型的商业农民。

“在陈村,花农其貌不扬,没有光鲜的外表,没有堂皇的企业,也没有多少农田,但是不少人身家动辄几千万甚至过亿。

”陈村人认为,卖花好过种花,钱来得快又轻松。

一位花农说,受宏观经济和通胀的影响,一方面肥料、农药、人工等成本都在上涨;但另一方面终端花卉的价格却没有随之上浮,两头挤压下利润变薄,花农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有些已经停产。

“主要是因为花卉并非生活必需品,如果涨价了,别人就未必买。

”卢玮峰说,“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广东大多数花卉企业是小型企业,比较散乱,抗风险能力也较差。

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来降低成本的压力,但是达不到标准的就会亏损。

”与国内著名的花木生产基地河南鄢陵、四川温江、江苏沭阳等的发展方向不同,陈村花农并不关注生产,而是热衷于花卉贸易。

卢玮峰说,陈村花农种花水平一般,但是花卉炒作却是天下一流。

十多年前,陈村人把外来的兰花炒得天翻地覆,一株兰花炒到上万元甚至十万元,一时间“陈村兰贵”,全国人都奔着陈村买兰花。

在采访中,记者就遇到这样一位花农,姓陈。

十年前,他只身从韶关到陈村种花,一开始从荷兰引进香水百合来种,一个种球3元,辛辛苦苦大半年,百合花终于茁壮成长,但是市场价才卖到7元,利润也就1元多。

一年下来,大不了就赚二三十万元。

“老外真厉害,培育的种球一年有效,第二年就作废,只有不停地买他们的种球。

种球就像电脑芯片一样,占去了利润近70%。

我们是在为人家打工啊!没法子,谁叫我们没技术,人家的种子就是好,种出来的花又大又漂亮,还飘出阵阵清香。

”后来,他实在不甘心,干脆另起炉灶,倒卖附加值更高的罗汉松。

他从日本进口罗汉松回国卖,转手就有十几倍利润,一棵罗汉松纯利可达几十万元,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由于太多人去日本进口罗汉松,搞到日本要限制出口。

陈村人就退而大量挖掘国内罗汉松,使产自广东沿海的海岛罗汉松也身价百倍。

据说,如今已被“盗挖一空”。

老陈说,现在,陈村人看见市场流行什么树种,就到处找货来销售,除了罗汉松,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老人葵、秋枫、香樟以及老桂花等树种也都成了陈村人发财致富的对象。

卢玮峰说,陈村花农现还在种花的已经凤毛麟角,他们大部分担当着花卉代理商的角色。

有人代理德国泥炭土,有人代理美国种子,有人代理荷兰种苗……这些来自国外的产品对推动国内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身为代理商的花企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

可惜的是,不少企业只是一门心思做代理商,并不打算发展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缘由二:花企,实力不足难创新据了解,陈村所种植的花卉中,绝大部分都是由国外引进品种,然后再进行培育,国产化的品种只占不到10%。

花卉企业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就要付给外国公司一定的专利费,这在根本上就对外国企业有了依赖,而且获得的利润也较自主研发的品种低。

综观市场上花市的行情,优质优价是必然的,但优与不优之间的价格差异却并不大。

不少花商说,谁不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产品?这样就可以做独家生意了,我们的花卉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无能为力啊。

卢玮峰说,花卉新品种的开发难度不亚于计算机芯片的开发难度,一个新品种从研发到培育再到投产,起码要五到十年时间,每年投入不少于千万元,而且研发出来也不一定热卖,要冒风险。

“如今,在陈村花卉世界600家企业里面,5万多花农,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且很多是从其它领域转行而来的;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导致生产技术不稳定。

”卢玮峰说,陈村花卉生产企业发展时间短,资本积累小,实力不强,用于新品研发的资金较少。

据了解,陈村花卉世界存在的问题在广东花卉业很有代表性。

2003年广东省从事花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有20794人,2004年为21680人,只增加了886人,而花卉企业的数量则猛增了6087个,技术人员的增长远不及产业的扩大化。

卢玮峰说,国外很多花卉企业就财大气粗多了,如德国科德斯育种公司,成长历史近150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储备了高达8000多个月季新品种,每年都有几十个新品种向全世界推广,仅专利权费一项就获利不浅。

来自台湾的景艺公司老板陈永德说,为了改良蝴蝶兰,培育新品种,他们已经投入数亿元。

“蝴蝶兰是一种生长在海拔500米的山丘野花,40年前,台湾人发现其观赏性,开始利用杂交、克隆等生物技术进行改良。

这十多年来,光是他们公司投入到蝴蝶兰的技改资金就超过3亿元多元,每年将近4000万元。

”陈永德说,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接近其利润的四分之一。

他们的研发队伍有数十人,全部是研究生、博士生,大部分从海外留学回来,都是生物科技的专家,目的就是每年保证有一到两个新品种推出市场。

陈永德落户陈村已有十年。

他认为,陈村的优势就是庞大的市场,劣势就是企业创新不足。

之前,他还调研广东花卉的创新能力,发现广东花卉新品研发基础比较薄弱,研发机构小而分散,投入不大,连续性不好。

有技术和人才资源的科研单位如省农科院花卉所,虽然进行了品种研发,但市场化运作环节薄弱;而有些单位如大专院校,有人力资源,但却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没有系统化进行新品开发;企业有市场运作经验,但又缺乏科技实力。

如果不尽快扭转局面,今后广东这个大花市很难有竞争力。

缘由三:政府,重视不够条框多对于“家花”不如“洋花”香的问题,作为外来人台商陈永德婉转地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也有一定的责任。

他说,广东目前生产的花卉中,有90%以上是属于国外二三十年前培育成的、在国际市场上已被淘汰的品种。

造成这样的市场格局,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广东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扶持。

卢玮峰透露,每年国家投入给陈村花卉世界的费用也就200万元,主要用于环境建设。

这样资金对于动辄需要上千万元开发的花卉新品种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广州一位农业研究人员私下告诉记者,农业研发资金本来就不足,“无足轻重”的花卉业就更少了,搞新品种研发,省市下拨的经费一年只有几十万元。

对于不少花卉企业来说,政府投入不足外,申请专利保护手续过于繁琐,费用过高。

目前我国育种人成功申报一个新品种需要费用2万元左右(包含申报费、专家鉴定费用等),之后每年还得交纳1500元的保护费;而有些国家不但没有新品种申请费用,还对育种人进行奖励。

卢玮峰也说,保护花卉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尚未很好地执行。

广东花卉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在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与农业领域的很多企业如种子公司相差甚远。

一方面没有较强的实力去研发和推广新品种,另一方面当花卉新品种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能力去打官司。

■延伸阅读人均切花数量中国仅1支当前世界花卉年销售额达2000亿美元,日本花卉销售额占世界第一,年约达180亿美元,花卉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8%,而我国花卉总产值还未达到农业总产值1%。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世界年人均切花数量日本为300支,以色列为300支,法国为100支,荷兰为80支,美国为40支,中国约1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