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2016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2016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2013年)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2013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ICD-10:J45)。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D-二聚体、脑钠肽、心肌酶谱、出凝血检查。

(4)动脉血气分析。

(5)痰细胞学检查(细胞分类、找瘤细胞)、痰涂片细菌检查(普通、抗酸、真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中医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

哮病

哮病
□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异常指标复查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_______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7天)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医四诊采集
□进行中医症候诊断
□完善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下达医嘱,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病例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
□完善必要检查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RP、□血气分析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2.支气管扩张剂:首选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制剂,也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制剂)、茶碱类药物。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哮病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二、概述哮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等失调,引动内伏于肺的痰气而阻塞气道,使肺气不得宣降。

以突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

相当于西医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哮病

哮病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7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医四诊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下达医嘱,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预防并发症和诊治□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完善必要检查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内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视具体情况)□中医辨证□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静滴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完善入院检查长期医嘱:□内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视具体情况)□中医辨证□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静滴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其他疗法临时医嘱:□必要时复查异常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气分析□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对症处理□对症处理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按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完成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按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第8-13天)年月日(第14天)主要诊疗工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中医证候判断□预防并发症和诊治□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视病情明确出院日□异常辅助检查复查□出院常规病历书写□出院宣教: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开具出院带药重点医嘱长期医嘱:□内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视具体情况)□中医辨证,视情况调整用药□中药汤剂□静滴中药注射液□口服中成药□内科基础治疗□其他疗临时医嘱:□必要时复查异常指标□对症处理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饮食、日常护理指导□指导陪护工作□按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出院指导,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及服法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久 ,脏 腑 功能 失 调 ,湿 、痰 、浊之 邪瘀 阻于 肾 ,毒 伤 肾络 。肾络瘀 阻 而成网 。治疗 应 采用补 肾养 阴 ,活血 通 络 治疗f 姗 。方 用 自拟 “ 滋 阴通 络 汤 ” 。 方 中太子 参 、沙参 、麦 冬 、天 花 粉养 阴 益气 ;生 地 黄 、枸 杞子 补 肾滋 阴 ;丹 参 、水 蛭 、川 芎 、红 花 活
3 讨 论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2 0 1 2 1 4 卷 年 第 1 7 4 月 期 ・ 总 下 第 半 1 9 月 0 期 刊
研究 显 示 ,滋 阴 通络 汤 治疗 糖尿 病 肾 病 总有 效 率
2 . 2 两组 临床疗效 比较 治疗组 4 0例 ,完全 缓解 1 2 血化 瘀 通络 ;益母 草 活血 化 瘀 ,利 水渗 湿 。甘 草 调 和 例 ,显 效 1 5例 ,有 效 1 O例 ,无效 3例 ,总 有效 率 为 诸药 。全 方共 奏 “ 补 肾养 阴活血通 络 ”之功 。
为9 2 . 5 0 % ,明显 优 于对 照组 ( 总有效率为 7 5 . 0 0 %) 。
综 上所 述 ,滋 阴通 络 汤联 合 临床 合 理治 疗 糖尿 病 肾病 效果 满 意 ,值 得进 一步 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 王辰琦 , 孙伟. 中医 药 治 疗 糖 尿 病 肾 病 进 展们 . 河南中医 , 2 0 1 3 , 3 3 ( 6 ) : 9 9 2 -
【 2 ] 马桂清. 1 0 2例 糖 尿病 肾病 的 护 理 体 会 [ J 】 . 中国实用医药 , 2 0 1 l , 6 ( 2 3 ) : 2 0 7 .
2 0 8 .
受体拮抗剂和 A C E酶 抑 制剂 等 [ 7 ] , 可 以延 迟 肾衰 的发 展 ,但 不 能完 全 控制 疾病 发 展 .因此 有必 要探 寻 新 的 治疗 方 法及 治疗 药物 。 中 医学无 糖 尿病 肾病之 病 名记 载 ,根 据 其 临床 症 状 可 以归 属 于 中 医 “ 消渴” 、 “ 水 肿 ” 范 畴 。早 期 是 以消渴 为 主 ,晚 期则 以水 肿为 主罔 。中医认 为 ,本病 形

儿科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儿科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一、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喘(TCD编码为: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2.病期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无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临床常见证候:(1)痰瘀内伏证(2)肺气亏虚证(3)脾气亏虚证(4)肾气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患儿接收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90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喘(TCD编码为:BNF040)和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疾病分期属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的患儿。

4.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期,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 编码: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修订,2008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寒哮热哮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 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 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过敏原测定、C 反应蛋白、EOS 计数、凝血功能、超声、肺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血浆皮质醇浓度、24 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2.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根据病情需要辨证选用。

4.其他疗法:根据病情辨证选择。

5.内科基础治疗:视病情予以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 年)。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喘息、胸闷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哮病(支气管哮喘)(TCD 编码:BNF040;ICD-10 编码:J45)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
住院号: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