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市场的因素分析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国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了适度、有效,平稳型的有保有压、冷热兼治,结构性的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自近年医药行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后,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药经济始终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上半年,医药经济在2003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行业生产销售的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进一步凸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据统计,2003年医药行业前100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0.4%,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5.8%,前100位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占全行业的52.92%,前10位重点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2.15%。今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且向优势企业集中。

4、企业购并、重组加快了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购并、重组成为2004年医药流通领域的重头戏,市场竞争“白热化”,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购并重组步伐,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流通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如湖北九洲通、上海复星实业、深圳海王星辰、安徽仁济等企业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8、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加剧,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药品价格已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2003年药价总指数为97.54,比上年又下降2.64个百分点,各类指数均呈现一定的降幅。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甲、乙类药品调价方案已全部出台,平均降幅达15%-20%。今年6月初,国家再

次大幅降低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抗感染类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此次降价金额35亿元,平均降幅30%,最高降幅达56%。至此,自2001年以来,累计降价金额达300亿元。此外,近年来药品招标采购范围覆盖了医保目录中所有西药、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使用量较大的全部抗微生物,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西药以及医用生物制品,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对此,各地企业加强了招投标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把投标应对与中标后跟进各环节工作落实到位,积极主动适应来自政策因素的市场变化,不断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

9、GSP认证工作提速,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GSP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法定市场准入条件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推动和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及现代物流建设,提高了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为医药流通企业的进一步购并、重组奠定了基础。2004年实现GSP认证成为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底,批发企业共有6030家、零售企业有9729家通过了GSP认证。随着认证期限的临近,各项工作明显提速。

10、医药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设成为新的热点。医药营销模式的改革,GSP认证的倒计时,企业降费增效目标的进一步凸现,促进了医药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建设的加快。国家贴息贷款支持的医药物流项目,有的已在试运行中,有的正处于建设调试阶段,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现代物流建设的领军人。与此同时,医药第三方物流在杭州、海南等地已经出现,为行业及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1、医药流通领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外资进入我国药品分销市场的步伐正在提速。据悉,国家正式批准的首家医药流通合资企业中国永裕新兴医药有限公司在我国全面放开医药分销服务前一年,即2003年底正式挂牌,标志着外商提前进入医药流通领域。此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流通企业及在医药连锁中初具规模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并成为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首选目标。随着开放医药分销服务领域最后时限的临近,外资进入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步伐还将加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