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概念图:第1节:细胞死亡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知识点框架图

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知识点框架图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本章总概念图:二、各节子概念图:5.1.1基因突变5.1.2 基因重组5.2 染色体变异5.3 人类遗传病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列表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型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也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自由组合型、交叉互换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Ⅰ间期减数Ⅰ前期和减数Ⅰ后期细胞分裂期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

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

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

镜检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光镜下可检出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基因的“质”,出现了新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的“量”。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但未改变基因的“质”和“量”。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数量可发生改变条件外界条件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个体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存在染色体的真核生物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存在普遍性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发生可能性可能性小,突变频率低非常普遍,产生的变异类型多可能性较小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生物多样性产生新的基因,丰富了基因文库产生配子种类多、组合方式多,受精卵多。

变异种类多实例果蝇的白眼、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豌豆杂交等无籽西瓜的培育等联系①三者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③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④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复习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5章 人体内平衡的维持  复习课件
1.四种常见的血型分别是哪四种? 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原则是什么?说出四种血型间的输血关系。 同型输血,AB型是万能受血者,O型是万能输血者 3.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多少?一个健康成年人一 次失血多少会危及生命? 7-8%,1200-1500毫升 4.每次可以献血多少毫升? 200-300毫升
(7)含CO2最多的血管是 [5]__肺__动__脉__。
(8)在①肺泡、②动脉血、③组织 细胞、④静脉血中二氧化碳浓度由高 到低依次是__③__④__②__①__(填序号)。
第2节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1.什么叫排泄?排出粪便属于排泄吗?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 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5.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
脏( B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6.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 是( A )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7.四个同学讨论血液循环的问题,根据你学过的知识, 判断他们说得正确的是( D ) A.心脏有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动脉中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血液是静 脉血 C.血液循环有两条完全独立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场所在毛细血管
排遗 大肠、肛门
尿素、无机盐和水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谢谢
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时,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 关闭)。动脉瓣(开放) 心房心室都舒张时,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1.1_细胞生活的环境

1.1_细胞生活的环境
1.血浆等同于血液吗 2.血浆中的物质的去向?组织细胞从哪里摄取营养物质 和O2、将代谢废物和CO2排入到哪里?组织液、淋巴中 的物质分别有何去向?
3.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之间的关系?
血浆等同于血液吗?
红细胞
血浆
血 液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血液 血浆
淋巴管 ①组织液渗 入毛细淋巴 管形成;② 由消化道吸 收而来
蛋白质含量很低
各种血细胞
体内绝大 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
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有哪些? √ 葡萄糖、胰岛素、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呼吸酶、抗体、 √ √ √ 消化酶、载体蛋白
1.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某些酶、激素、抗体、递质、血浆蛋白等。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 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图1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 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 异同?
图2
细胞
生活环境
与其所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单细胞生 物的细胞 外界环境(液体)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草履虫) 多细胞生 物的细胞 体内的血浆(液体) (血细胞)

含 0.2 0.22 0.38 0.02 0.01

Ca2+ Mg2+ Fe
2+
无机盐
0.0035 0.0001 0.36 0.01 0.001 0.17
Cl- HPO42- SO42- HCO3-
①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②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什么?
③除表中所列的成分外,血浆中还含有哪些物质?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 练习 • 基础题 • 1.(1)√;(2)√ • 2.C。3.C。
3)√
• 练习
第二章第四节
• 基础题
• 1.(1)√;(2)√。
• 2.C。 3.C。 4.C。 5.C。
• 拓展题
• 1.提示:糖类是生物体主要利用的能源物质,尤其是大脑和神经 所利用的能源必须由糖类来供应。而脂肪是生物体内最好的储备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 练习 • 基础题 • 1.(1)活细胞:A、D、G、I; • (2)死细胞:B、E; • (3)细胞的产物:C、F、H。 •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 (2)种群层次; • (3)群落层次。 • 拓展题 •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
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 人工制造了生命。 •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 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 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 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 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 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所以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而言,糖类和脂 肪都可以作为储备能源,但是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的主要 能源物质。
• 2.提示:葡萄糖是不能水解的糖类,它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进入 细胞内,因此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但是蔗糖只能口
第一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练习 • 基础题 • 1.B。 • 2.提示: • (1)人体皮肤:本切片图中可见上皮组织的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知识结构图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知识结构图

⾼中⽣物必修2第⼀⼆章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理解⾼中⽣物必修2础知识,把握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物必修2第⼀⼆章知识结构图,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物必修2第⼀章知识结构图
⼀、本章核⼼概念
主要: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由组合定律,正交,反交,杂交,⾃交,F1,F2,测交,相对性状,性状分离,遗传因⼦
次要: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遗传因⼦,隐性遗传因⼦,杂合⼦,纯合⼦,基因型,表现型,假说-演绎法
⼆、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概念图
第1节 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
1.1 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
第2节 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
1.2 孟德尔的豌⾖杂交实验(⼆)
⾼中⽣物必修2第⼆章知识结构图
⼀、本章核⼼概念
主要:减数分裂,受精作⽤,精⼦,卵⼦,减数第⼀次分裂,减数第⼆次分裂,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同源染⾊体,⾮同源染⾊体
次要:睾丸,卵巢,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联会,四分体
⼆、本章总概念图
三、各节⼦概念图: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
第2节 基因在染⾊体上
2.2 基因在染⾊体上
第3节 伴性遗传
2.3 伴性遗传。

高一生物必修1概念图汇编

高一生物必修1概念图汇编

以概念图为载体,构建知识网络高中生物新课程对学生有一个新要求:要求学生学会构建生物学概念图。

几乎在每章章末复习题中均有一个与概念图有关的习题。

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2、3、4、5章;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4、5、6、7章;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2、4、5章。

其类型有:①给出不完整的概念图,让学生填空;②给出要求,要求学生自己构建概念图;③给出几个重要概念,要求学生先找出概念之间的了解后再连线成概念图。

一、什么是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能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

它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和层次4个基本要素。

节点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节点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了解词;层次即将最抽象、涵盖面最广的概念称为关键概念,置于最顶层;涵盖面较小,较具体的概念称为一般概念,位于其次。

依此类推,由此显示概念间的等级关系。

二、概念图的构建方法(一)列出概念:可借助教材章节目录及其各层次标题的指引,认真阅读相关知识,摸清脉络,再仔细推敲构建概念图中要应用的概念。

(二)分析层级:把概念列出来之后,再对概念进行逐一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初拟草图:把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于顶层或中心,向下或四周辐射写出下一级的概念,直到最后层级。

(四)建立连接:用连线把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一般是相邻层级概念间的连接,也可建立交叉连接。

(五)注上连接词:建立连接后,针对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认真提炼出连接词,连接词必须是最概括、最简短的词语,最后标注在连线旁边。

(六)反思与完善:对初建起来的草图进行回顾、梳理、完善和反思。

第1章走进细胞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概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统及层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病毒,细胞学说次要概念: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拟核,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1.1.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1.2 生命系统的层次性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2.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2.2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最基本的元素,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糖类,脂质,结合水,自由水,无机盐次要: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肽键,二肽,多肽,氨基,羧基,生物大分子,单体,多聚体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1.1 组成细胞的元素2.1.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2.4.1 细胞中的糖类2.4.2 细胞中的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2.5.1 细胞中的水2.5.2 细胞中的无机盐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细胞膜,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液泡,细胞质基质,细胞质,细胞核,生物膜系统次要:健那绿,细胞器膜染色质,核仁,核孔,核膜,糖被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3.2.1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3.2.2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3.2.3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胞吞,胞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次要:渗透作用,原生质层,质壁分离,选择透过性,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4.1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2.1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4.2.2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酶,ATP,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化能合成作用次要: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重铬酸钾溶液,酶的特性,细胞代谢,活化能,酶活性,高能磷酸键,同位素标记法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5.1.1 酶的作用和本质5.1.2 酶的特性第2节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TP 5.2 细胞的能量“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5.3.1 有氧呼吸5.3.2 无氧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5.4.1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5.4.2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一、本章核心概念主要: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细胞凋亡次要: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纺锤体,干细胞,致癌因子二、本章总概念图:三、各节子概念图:第1节细胞的增殖6.1. 细胞周期第2节细胞的分化6.2.1 细胞分化及其意义6.2.2 细胞的全能性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6.3.1 细胞的衰老6.3.2 细胞的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6.4 细胞的癌变。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3、4章教学分析(图片版无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第3、4章教学分析(图片版无答案)
?) • 复习与提高:非选择题1(概念图);非选择题2(江苏高考题,溶酶体消
化车间的作用)
2007年江苏高考
细胞的基本结构——课时建议及重点、难点(突破)
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课时 重点:细胞膜的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实例——模型——实例) 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2课时(不包括实验:实验建议和其他实验合并) 重点: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合作(分泌蛋白的 合成和运输)、
走进细胞
多样性和统一性 结构观
细胞是由物质构成的
组成细胞的分子 物质观
物质有序排列构成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 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章节导入(强化系统观;结
构与功能观)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系统观)
模型的基本内容 • “细胞内有用的成分却不会轻易流失到细胞外” • 欧文顿的推测;戈特和格伦德尔的推断;丹尼利和戴维森的推测 •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 关于磷脂分子(讨论3,讨论4);在水中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模式图;膜哪部
分疏水与水跨膜运输 • 脂质和蛋白质等成分是如何组成细胞膜的呢? • 辛格和尼尔科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 •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
本节聚焦
本节聚焦
怎样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怎样理解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怎样理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怎样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怎样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怎样理解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3)概念模型:指用文字、图线和符号等将有联系的名词或过程连接起来, 将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阐明清楚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模型,主要由流程图模型 和概念图模型两种类型。
练习与应用p58
一、概念检测
1.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有密切的联系,据此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 (1)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化等的指令,主要通过核孔从细胞核送到
草履虫(2个) 骨骼肌细胞(多个) 哺乳动物成熟
红细胞(无核)
筛管细胞 (无核)
2 细胞核的功能 资料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由 “帽”、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 细胞核在基部(假根)。伞藻的 形态主要是看“帽”的形态。
思考: ①长出来的新帽形状是由柄决定还是由假根决定?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②如何补充实验,使“伞藻核移植实验”更严谨?
3 细胞核的结构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分裂间期
(细丝状)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解螺旋、变细变长
(圆柱状或杆状) 分裂期
3 细胞核的结构
3 细胞核的结构
DNA 蛋白质
(细丝状)
染色质
分裂间期
(圆柱状、杆状)
染色体质是 同一物质染在色细质胞不同高时度期螺旋的化两种存染在色状体态。
DNA 储存着
遗 传
由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保证
亲子细胞 遗传性状 一致性。
遗传

染色质

控制 物质合成
“蓝图“
能量转化
控制 中心
代谢
细胞核
信息交流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 细胞核的结构
思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为什么?这 说明了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1




类型细胞凋亡、坏死、自噬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过程凋亡的起始微绒毛消失、细胞间接触消失、内质网囊腔膨大,核糖体脱离内质网,染色质固缩沿核膜分部凋亡小体的形成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聚集在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质膜包裹形成球状结构
吞噬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特征整个过程细胞膜保持完整,细胞内容物不泄露,不引起炎症反应
生理生化特征DNA梯状条带

意义
塑造个体及器官形态
清除体内多余、受损或危险的细胞

分子机制
诱导凋亡的因素
物理:各种射线、热激冷激
化学:活性氧基团或分子、D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等

caspases
名词解释
是一组存在于细胞质中具有类似结构的蛋白酶,活性位点包含半胱氨酸残基,功能是切割靶蛋
白天冬氨酸残基后的氨肽键,使蛋白活化或失活而非像一般的蛋白酶那样完全降解蛋白质

分类(1-11)1和11不直接参与调往信号的传递起始caspase2,8,9,10,11负责对效应物的前体进行切割
效应caspase3,6,7负责切割核内、细胞质中的蛋白

细胞中的状态
无活性形式通常以无活性形式的酶原形式存在

活性形式
起始caspase属于同性活化
效应caspase属于异性活化,被活化的caspase活化
作用效果切割核纤层蛋白,导致核膜收缩;切割核孔蛋白以及细胞质骨架,信号传递中断

参与凋亡调节方式
caspase依赖性分类
死亡受体起始地外源性途径
线粒体起始的内源性途径
CytC

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调
控--Bcl-2蛋白家族
看下面

Caspase非依赖性凋亡诱导因子、限制性内切核酸酶G

穿孔蛋白-颗粒酶介导(细胞
毒性T淋巴细胞分泌)

颗粒酶A
通过caspase途径促进细胞凋亡,通过还通过切割核纤层蛋
白和组蛋白破坏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结构稳定性

颗粒酶B切割并活化凋亡因子Bid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2
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调控:

Bcl-2蛋白家族
结构特性:均有一个或多个BH结构域,均作用于外膜
分类:Bcl-2亚家族(Bcl-2、Bcl-XL、Bcl-w、Mcl-1):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负调控因子,可与Bax家族结合抑制其活性
Bax亚家族(Bax、Bak、Bok):促进细胞凋亡,正调控因子
BH3亚家族(Bad、Bid、Bik、Puma、Noxa):充当细胞凋亡信号的“感受器”,也促进细胞凋亡,正调控因子
调节通透性的机制: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促凋亡因子Bax和Bak发生寡聚化,从细胞质转移到线粒体外膜上,打开阴离子通道,释放CytC

P35是天然的caspases抑制剂,抑制细胞外源性途径来抑制细胞的凋亡。
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和促凋亡因子,一般情况下活性很低,当异常情况,如DNA损伤、原癌基因过量表达引起异常生长,化疗等,才会被激活,主段细胞周期,
引发细胞凋亡。机制:p53通过激活正调节因子的转录来促进凋亡(Bax亚家族)。癌细胞如果缺失该基因则对化疗不敏感。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