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模型PPT(共52页)
7大气环境质量评价PPT资料101页

2
❖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 烟囱。
❖ 面源:无组织排放及数量多、源高不高、源强不 大的排气筒一般作面源处理,储存堆、渣场、工 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
❖ 线源:繁忙的公路、铁路、机场跑道一般作线源 处理
❖ 体源:焦炉炉体、屋顶天窗
3
1
大气环境概述
二、大气扩散过程 影响大气扩散过程的主要因素 1、大气湍流
8
1
大气环境概述
3.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风 ❖ 辐射与云 ❖ 天气形势 ❖ 下垫面
9
(1) 风
❖空气N相W对于地面N的W水N平运N动称为N风E,N 它有大小和方
向之分。
NE
风向(风的来向):可用8个方位或16方位表示(地面风),见图
WNW
ENE
W
W SW SW
SW S
S
图 2-2
10
SES
E ESE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风速高度指数p值
大气稳定度级别
A 强不稳定
B 不稳定
C 弱不稳定
D 中性
E 较稳
F 稳定
城市
0.10
0.15
0.20
0.25
0.30
0.30
p
乡村
0.07
0.07
0.10
0.15
0.25
0.25
15
1
大气环境概述
计算风速的例题
❖ 某城市有一工厂烟囱高45m,地 面风速2.0m/s,稳定度为弱不稳 定,求烟囱出口处的风速。
主要内容:
1
大气环境概述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
•评价程序 •评价等级、范围、标准、因子 •现状调查 •预测 •影响评价
第四章第2节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精品PPT课件

• B.等标污染负荷 等标污染负荷的公式为:
式中:Pij──第j个污染源中的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 负荷;m3/s
Cij──该企业内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m3 Coi──该企业内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 Qij──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流量。m3/s
污染 污 染 负 荷 负荷比
食品厂(3)
污染 污 染 负 荷 负荷比
污染物 总污染 负荷比
污染物 顺序
污水量(m3/s)
挥发酚
COD 悬浮物 硫化物 合计 污染源顺序
主要污染源是,主要污染物是。
计算结果汇总表
污水量(m3/d) 挥发酚
造纸厂(1)
污染 污 染 负 荷 负荷比
酿造厂(2)
污染 污 染 负 荷 负荷比
• 对于建设项目的面源,可按单个面源的实际面积进行 统计。
• 面源统计的参数包括: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②面源有效排放高度(m)、网格面源或单个面源的平均海 拔高度,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 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③网格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 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网格面源分 为2~3类。
标准体积M N 3或者NM3
标准状况:273K,1.013×105Pa 或0℃,760mmHg
换算公式:
物料衡算法
• 物料衡算法是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 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 对一些无法实测的污染源,可采用此法 计算污染物的源强,其公式如下:
ΣG投入=ΣG产品+ΣG流失
经验估计法
• 该电厂烟尘去除量为( )kg。
大气环评ppt课件

exp
2nh He
2
2 z
2
exp
2nh H
2
2 z
e
2
一、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下式中的k=4;三级评价项目可取k=0
.
3 地面最大浓度
cm X m
2Q
e.
.U
.H
2 e
.P1
式中:
P1
1
1 2
2 1 2
1 2
1
1 2
•
1 /2
H • e e 112
.
例4 拟建一座火电厂,排气筒高100m, 排气筒出口内径5m,排烟筒出口处烟气 排出速度为13.5m/s,排气筒出口处的烟 气温度为145℃ ,厂址附近气象台统计定 时观测最近5年平均气温为15℃ ,据预测, 在静风与稳定天气条件下,排放源高度 以上环境温度垂直变化率为0.001 ℃/m, 求烟气的抬升高度。
.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 测有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1 烟气抬升高度 2 混合层高度 3 大气稳定度 4 扩散参数
.
平均风速幂函数廓线模式
(在近地层、中性层结、平坦下垫面条件 下推导得出的)
m
当 z 2 2 m , u 0 u 1 z z 1 2 0
z 2 2 m , u 0 u 1 2 z 1 0 m 00
.
例2 某炼油厂的排气筒高度为50m, 平均排气筒的有效高为60m,排放 SO2污染物的强度为80000g/s,已知 距地面10m处的风速为4m/s,求大 气稳定度位D级时正下风向500m处 的SO2浓度。
.
例3 位于平原城区的某化工总厂的二期 电站工程,拟建120m高的排气筒,上出 口内径为6m,排烟气量为54.15m3/s,排 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30℃ ,当地气 象台统计定时观测最近5年平均气温为 9.2℃ ,平均风速为3.9m/s。假定气象台 址与工厂地面海拔高度相同,计算在D级 稳定度时,排气筒烟气的抬升高度。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由假定d
源强积分式 (单位时间物料守恒)
高斯烟流的形态
q y2 z2 c( x, y , z ) exp[ ( 2 )] 2 2 y 2 z 2πu y z
高斯烟流的浓度分布
高斯烟流中心线上的浓度分布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镜像全反射---->像源法
实源:
c ( x, y , z , H z )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由正态分布假定,得下风向任一点的浓度分
布
c( x, y, z) A( x)e
2 y
ay 2 bz 2
e
0
y cdy
2
z2
0
z 2cdz c dz
方差的表达式
0
cdy
0
q
ucdydz
q y2 z2 c( x, y , z ) exp[ ( 2 )] 2 2 y 2 z 2πu y z
将监测点的各项污染物浓度日均值与各自的分级标准限值相比较, 确定对应于该浓度值时API所在的API指数区间,再按照插值法计 算该污染物浓度的API值。
Ii
(Ci Ci ,n ) (Ci , n 1 Ci ,n )
( I i ,n 1 I i , n ) I i , n
例3-3:某监测站点某日的二氧化硫日均浓度值为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自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扬尘等) 工业污染源 按大气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 人为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点源(一根烟囱) 按污染源的存在形态 线源(一条繁忙的公路) 面源(设备的无组织排放) 固定源(由固定地点排放) 按污染源的运动特性 流动源(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 高架源(>100m) 按大气污染源的几何高度 中架源(30-100m) 低架源(<30m= 连续源(连续排放某一类或几类污染物) 按污染源排放物的时间长短 瞬时源(持续时间很短的源,如爆炸) 持续有限时间源(介于连续源和瞬时源之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进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 价工作的进一步预测工作。可基于评价范围的气象特征及地形 特征,模拟单个或多个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不同平均时限内 的浓度分布。不同的预测模式有其不同的数据要求及适用范围。
PM1O)、氮氧化物(NO2)、CO等污染物。 3.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 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 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5
术语与定义
4.大气污染源分类 点源、线源、面源、体源
5.大气污染物分类 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精选PPT课件
7
术语与定义
8.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
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中各参数 见图 2。
精选PPT课件
8
术语与定义
9.推荐模式 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附录A所列。包括: 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
其中粒径小于15μm 的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6.排气筒
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 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精选PPT课件
6
术语与定义
7.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
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 1。在此范围内地形 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精选PPT课件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

目录5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 05.1 大气层和大气污染 1 5.1.1 大气层概述 1 5.1.2 大气层的结构4 5.1.3 大气污染及其主要影响因素5 5.2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6 5.2.1 气温的垂直分布7 5.2.2 大气静力稳定度及其判据 9 5.2.3 逆温11 5.3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12 5.3.1 湍流的基本概念 12 5.3.2 湍流扩散理论13 5.3.3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13[BACK TO TOP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烟气抬升与地面最大浓度计算 17 5.4.1 烟气抬升高度公式17 5.4.2 我国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20 5.4.3 地面的最大浓度 22 5.5 点源特殊扩散模式 24 5.5.1 封闭型扩散模式 24 5.5.2 熏烟型扩散模式25 5.5.3 小风和静风时的点源扩散模式 27 5.6 非点源扩散模式 28 5.6.1 线源扩散模式28 5.6.2 多源和面源排放模式 29 5.6.3 体源扩散模式30 5.7 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计算和测量 30 5.7.1 由常规气象资料求大气稳定度 30 5.7.2 扩散参数ΣY 、ΣZ 的确定 34 5.7.3 大气湍流扩散参数的测量 36 5.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 37 5.8.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7 5.8.2 大气环境影响算例395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就必须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气环境质量。
正确地推算和预测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的时空分布;估计人类活动,特别是工程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这就是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
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某些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造成的。
目前比较引人注意的污染物是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
按照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可以将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评价结果提供科学依据,对制定环境政策和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结
1 重要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2 发展趋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更精 细化的评价、跨学科合作 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发展方向
评价方法和技术将不断创 新,面向全球气候变化和 环境治理的挑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PPT课件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为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概述
定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估其环境效应和风险。
评价方法
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排放源分析、空气质量模拟、环境流程模拟等。
应用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环境管理等领域。
评价对象
1 评价的对象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包括空气污染物、气象要素、生态系统等。
2 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大气质量、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等多个方面。
评价流程
1
流程概述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包括问题定义、
数据处理
2
数据采集、模型建立和效应评价。
收集和处理数据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
节,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技术方法
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各种技术方法,如气 象模型、风险评和生态系统评价。评价案例
案例介绍
以某工业园区为例,评价其对周边大气环境的潜在 影响。
案例分析
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工业园区的大气环境质 量。
评价结果
结果分析
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解读其对环境和人类的潜在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广1 3C SS S2 O 2 OC S漂 漂尘 尘 C C S S2 2 O OC C 漂 漂尘 尘
式中: C——表示实测浓度;
S——表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沈阳大气质量指数
I沈阳 1.12105 4 Nhomakorabeai1
C Sii 0.40
沈阳大气质量指数评价参数
参数
SO2
I1 2 (I1 I2) 4.0 2 S 0 .43 1 1.3 3 C 0 .576
式中:S——SO2实测日均浓度,10-6g/g;
C——实测日均烟雾系数,COH单位/305m; a1、b1、a2、b2——确定指数尺度的常数。
格林建议的SO2和烟雾系数日均浓度标准
污染物
希望水平
警戒水平
极限水平
SO2(×10-6,体积比)
3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内容:
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1 大气污染监测评价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调查准备阶段
污染监测阶段
评价分析阶段
成果应用阶段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大气污染监测评价 评价因子的选择
≤0.25
≤0.05
≤0.15
≤0.25
25
20
15
≤0.02
≤0.05
≤0.10
≤2
≤4
≤6
≤0.05
≤0.1
≤0.20
分级评分法分级标准
100~95
第一级 (理想级)
94~75
第二级 (良好级)
74~55
第三级 (安全级)
第四级 (污染级)
浓度
平
分级
分
≤40
≤0.50
≤0.50 10
≤0.20
≤12
PSI是在全面比较6个因子后,选择污染最重的分数指 数报告大气环境质量的,突出了单因子的作用,使用方便, 结果简明。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格林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I1a1Sb 1 8.0 4S0.431 I2a2C b 2 2.6 6 C 0 .576
然后将两个污染物指数加以平均,得到污染综合指数(I):
用综合生态指标
可以根据植 物种类和生长情 况选择一些综合 性的指标作为评 价参数,并以此 划分大气污染等 级。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3.2.1 气象要素和气象条件
气压
气温
湿度
(1)主要气 象要素
云
风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2)大气边界层温度场 气温垂直分布 干绝热直减率
温度层结与烟羽形状
>61 清洁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分级评分法
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分级与评分(单位:mg/m3)
参数
降尘 飘尘 SO2 NOX CO 总氧化剂
M 大气质量等级
第一级 (理想级)
浓度 平 分级 分
第二级 (良好级)
浓度
平
分级
分
第三级 (安全级)
浓度 平 分级 分
≤8
≤12
≤20
≤0.10
≤0.15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m值
大气稳定度级别
A
B
C
D
E
F
城市
0.10
0.15
0.20
0.25
0.30
0.30
m
乡村
0.07
0.07
0.10
0.15
0.25
0.25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3.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型
背景浓度
0.02
NOX 0.01
飘尘 0.05
Pb 0.0001
标准
0.15
0.13
0.15
0.0007
明显危害浓度
2.0
1.0
1.0
0.01
沈阳大气质量指数分级
质量等级 极重污染 重污染 中等污染
轻污染
清洁
I沈
<31
31~40
大气污染水平 紧急水平 警报水平
40~55 警戒水平
55~61 大气质量标准
质量分级 I橡
优良 <20
I橡与大气环境质量分级
好
尚可
差
20~39 40~59 60~79
坏 80~100
危险 >100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美国污染物标准指数(PSI)
PSI选择了SO2、颗粒物、CO、臭氧、NOX、SO2与 颗粒物的乘积等6个参数。PSI与6个参数的关系是分段线 性函数。已知各污染物浓度后可用内插值法计算各污染 物的分指数,然后选择各分指数中最大的作为PSI。
分级
大气质量指数的分级
清洁
轻污染
中污染
I上 大气污染水平
<0.6 清洁
0.6~1.0 大气质量标准
1.0~1.9 警戒水平
重污染 1.9~2.8 警报水平
极重污染 >2.8
紧急水平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均值型大气质量指数
I北
1CSO2 2 SSO2
C漂尘 S漂尘
I南1 3 C SS SO O 2 2 C S漂 漂尘 尘 C SN NO O 2 2
评价标准的选择
监测
① 布点 ② 采样、分析方法 ③ 监测频率 ④ 同步气象观测 ⑤ 评价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数学方法
(1)上海大气质量指数 I上 XY
式中:XmaC Sxii)(Y , K 1iK 1C Sii
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Si——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 K——评价因子总数。
0.06
0.3
1.5
烟雾系数(COH单位/305m)
0.9
3.0
10.0
污染指数
25
50
100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3 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
根据植物叶片症状
植物受污染 物影响后会出现 特征症状,这些 症状可以作为环 境污染状况的一 种度量指标。
根据受害植物的不同
有些植物对不 同污染物的抗性和 敏感性不同,因此, 根据受害植物的种 类不同可判断污染 物的种类。
≤0.40
54~35
第四级 (污染级)
第五级 (重污染级)
浓度
平
分级
分
>40
>0.50
>0.50 5
>0.20
>12
>0.40
34以下
第五级 (重污染级)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
I橡
5 5.7 i1
Ci Si
1.37
式中:Ci ——第i种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 Si——第i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标准。
温度层结 :
大气在垂直 方向的温度 分布 。四种
情况:正常 ;中性;等 温;逆温。
烟羽形状
a、波浪型 b、锥形 c、长带型 d、屋脊型 e、漫烟型 f、受限型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3)大气边界层风场
u2
u1
z2 z1
m
式中 :u2——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m/s;
z2——烟囱出口处的高度,m;如果z2>200,则取z2=200; u1——气象站z1高度处的平均风速,m/s; z1——测风仪所在的高度,m; m——指数,其数值与大气稳定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