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

绪论
本课程的目的: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燃气的燃烧计算
燃气燃烧反应动力学
燃气燃烧的气流混合过程
内容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燃气燃烧方法 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燃气的互换性
第一章 燃气的燃烧计算
绪论
燃气:各种气体燃料的总称
按 制 备 方 法 分 类 天然气:纯天然气、石油伴生气 液化石油气
人造燃气 煤制气:炼焦煤气、水煤气等
激烈的氧化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
物理化学过程。
燃烧必须具 2、进行反应所需的能量 备的条件 3、具有完成反应所需的时间
1、燃气和氧气按一定比例呈分子状态混合
二、燃烧反应化学计量式
CH4+2O2=CO2+2H2O+ΔH
表示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近似相等,故也可表示气体 容积之间的关系。
, 则RO2 。 1时 ,RO2max=
21 1
第五节
完全燃烧时 的确定
一、 ΔV 的确定
V
V V 1 V0 V V 1 V V
O2 dr Vf 21
二、 V 的确定
N2a,干烟气中由空气 带入的氮的容积成分; N2g,干烟气中由燃气 带入的氮的容积成分;
c,平均定压容积比 热,kJ/Nm3· K
I f (VRO 2 cRO 2 VH 2O cH 2O VN 2 cN 2 VO 2 cO 2 )tcFra bibliotektc
Hl Ig Ia VRO 2 cRO 2 VH 2 OcH 2 O VN 2 cN 2 VO 2 cO 2
二、燃烧热量温度tther
CO 2 SO2 CO N 2 O2 100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理解燃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储存运输方式;掌握燃气燃烧设备、燃烧原理和燃烧调控技术;了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具备燃气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燃气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应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燃气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注重环保和能源节约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燃气技术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燃气的储存与运输、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介绍燃气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2.燃气的储存与运输:讲解燃气储存设备的选择与设计、燃气的运输方式及其安全性。
3.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介绍燃气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选型方法,燃气燃烧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4.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讨论法:学生针对燃气应用技术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经典的燃气应用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燃气燃烧与应用教案

第十二章燃气工业炉窑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燃气工业炉的炉型与构造的特点。
2、掌握解燃气工业炉的热工特性。
3、了解燃气钢铁用炉、燃气有色金属用炉、燃气窑业用炉、燃气化工与环保用炉及燃气干燥用炉的结构及特点。
4、了解金属的加热工艺,掌握金属锻造和热处理的工艺及特点。
重点与难点1、燃气工业炉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2、炉内热工过程对生产率的影响。
3、金属锻造和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复习(或导入)新课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燃气工业炉窑的分类(一)按用途分类(1)熔炼炉(2)锻轧加热炉(3)热处理炉(4)焙烧炉(5)干燥炉(二)按炉温分类(1)高温炉(2)中温炉(3)低温炉(三)按炉子工作连续性分类(1)连续性操作的炉子(2)周期性(间歇式)操作的炉子(四)按加热方式分类(1)直接加热炉(2)间接加热炉(五)按行业分类(1)炼铁(2)炼钢、压力加工(3)钢材料热处理(4)铸铁、铸钢(5)有色金属(6)陶瓷、水泥、耐火材料(7)化学工业(8)环境保护(六)按炉型结构分类室式炉、开隙式炉、台车式炉、井式炉、步进式炉、振底式炉等。
二、燃气工业炉窑的特点(1)无公害(2)易于自动控制(3)清洁、卫生、操作方便。
(4)易于实现特种加热工艺。
三、燃气工业炉窑的技术特性燃气工业炉窑的技术性能应该表明一下几个方面:(1)炉型及使用工艺的名称(2)生产率或装炉量(3)最高炉温及常用炉温(4)炉膛有效容积或炉底有效面积(5)升温速度,或达到最高炉温所需时间(6)炉膛有效空间内的温差(7)燃料规格名称及其最大和平均消耗量(8)排烟量及排烟方式(9)各项附属设备,如燃烧器、风机等的型号、规格、功率等(10)其他动力,如用水、压缩空气等的压力、消耗量等技术要求。
第二节燃气工业炉窑的炉型与构造一、燃气工业炉窑的主要形式燃气工业炉按炉子工作方式分为连续式炉与周期式炉。
连续炉适于少品种大量生产的物料加热,周期式炉适于处理批量小的物料。
(一)周期式炉的形式与特征周期式炉被加热物料从入炉加热到最后出炉都在炉内不运动,有时按规定的温度曲线升温、保温、降温冷却,都在一个炉膛内进行,按一定周期分批处理物料。
燃气燃烧与应用-2014-15第一学期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 2014 年 10 月 16 日注:“教后记”一栏由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自己的体会认真填写。
绪论【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次课内容引入本次课内容。
【授课内容】第六章扩散式燃烧器第三节鼓风式扩散燃烧器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在鼓风式燃烧器中燃气燃烧所需要的全部空气均由鼓风机一次供给,但燃烧前燃气与空气并不实现预混,因此燃烧过程不属于预混燃烧,而为扩散燃烧。
鼓风式燃烧器的燃烧强度与火焰长度均由燃气与空气的混合速度决定。
为了强化燃烧过程和缩短火焰长度,常采用各种措施来加速燃气与空气的混合。
空气由鼓风机一次性供给,燃气和空气不实现完全预混。
因此燃烧过程属于扩散燃烧。
根据强化混合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及工艺对火焰的要求,鼓风式燃烧器可做成套管式、旋流式、平流式等。
一、鼓风式燃烧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套管式燃烧器优点:结构简单,工作稳定,不会回火;缺点:由于燃气和空气属于同心平行气流,故混合较差,火焰较长。
二)旋流式燃烧器1、导流叶片式旋流燃烧器2、中心供气蜗壳式旋流燃烧器3、螺旋板式燃烧器5、径向供燃气旋流燃烧器二、鼓风式燃烧器的特点及应用范围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优点:(与自然引风扩散式燃烧器相比)·鼓风式燃烧器燃烧热强度大•结构紧凑,体形轻巧•要求燃气压力低•可预热空气或燃气,极大地提高燃烧温度•容易实现粉煤-燃气或油-燃气联合燃烧缺点:·需要鼓风,耗费电能·火焰较长,需要较大的燃烧室容积·不具备燃气与空气成比例变化的自动调节特性,需配置燃气与空气自动比例调节装置应用范围:鼓风式燃烧器主要用于各种工业炉及锅炉鼓风扩散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蜗壳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套管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蜗壳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设计需确定的参数:1. 空气系统▪蜗壳结构尺寸▪空气通道面积▪空气实际通道的宽度▪燃烧器前空气所需的压力2. 燃气系统▪火孔直径▪火孔间距▪火孔数目▪ 燃烧器前燃气所需要的压力 ▪ 燃气分配室面积 ▪ 射流穿透深度 套管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 设计需确定的参数: ▪ 燃气喷口直径 ▪ 空气套管直径▪ 燃烧器出口直径 套管式燃烧器的设计计算步骤 1.燃气喷口直径a.出口截面燃气的流速的计算式中: Lg- 燃气用量(m3/h); P- 燃烧器前燃气压力(Pa); T- 燃气温度(K); ρ0-燃气密度(kg/m3); ξ- 燃烧器阻力系数。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燃气的性质,掌握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了解燃气的种类及其特点,了解不同燃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学生能掌握燃气表的读数方法,了解燃气费用的计算方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燃气相关的问题;2. 学生能正确使用燃气设备,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合理的燃气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燃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关注能源、安全、环保等社会问题的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学生在本课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讲解燃气的组成、性质,介绍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常见燃气的特点及用途。
2. 燃气燃烧原理:阐述燃气燃烧的过程,分析燃烧所需的氧气量与燃气的化学反应。
3. 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教授燃气表的读数方法,讲解燃气费用的计算方式,让学生掌握家庭用气量的估算。
4. 燃气应用与安全:介绍燃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气热水器、燃气炉等,讲解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常识和注意事项。
5. 燃气环保与节能:分析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探讨节能减排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第二课时:燃气燃烧原理第三课时: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第四课时:燃气应用与安全第五课时:燃气环保与节能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种类第二章 燃气燃烧原理第三章 燃气表的读数与计算第四章 燃气应用与安全第五章 燃气环保与节能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

燃气课程设计计划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燃气的定义、性质、用途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燃气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掌握燃气安全使用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燃气问题,如正确安装和使用燃气设备,识别和处理燃气泄漏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燃气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燃气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的基本知识、燃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燃气泄漏的处理以及燃气安全常识。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燃气概述,介绍燃气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燃气设备,讲解燃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第三章:燃气泄漏处理,教授如何识别和处理燃气泄漏,确保安全。
第四章:燃气安全,介绍燃气安全常识,包括预防燃气泄漏、火灾和爆炸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燃气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使学生掌握燃气的相关概念。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燃气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气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实验法:进行燃气设备的使用和检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燃气技术与应用》参考书:《城市燃气工程》多媒体资料:燃气设备操作视频、燃气泄漏处理动画等。
实验设备:燃气泄漏检测仪、燃气热水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小组讨论的贡献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燃气的性质,包括成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燃气燃烧的基本原理,理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3. 认识燃气燃烧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安全、正确地操作燃气燃烧实验,展示实验操作技能;2. 学会通过计算和实践来确定燃烧所需燃气的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够分析燃气燃烧效率,提出优化建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意识,形成环保责任感;2. 增强学生对燃气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养成安全操作的意识;3.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科学探究实验课,旨在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燃气燃烧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的设定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习成果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分类:介绍燃气的成分、特点,对比不同类型燃气的优缺点,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燃气成分分析- 燃气类型介绍2. 燃气燃烧原理:讲解燃烧过程中热量产生的计算方法,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参考教材第三章;- 燃烧反应方程式- 热量产生计算3. 燃气燃烧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剖析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等常见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第四章;- 燃气设备结构图解- 工作原理阐述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操作燃气设备,观察燃烧现象,分析燃烧效率,参照教材第五章;- 实验操作步骤- 燃烧效率分析5. 安全与环保:强调燃气使用安全规范,介绍节能减排措施,结合教材第六章;- 燃气安全规范- 节能减排措施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进度。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燃气燃烧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H《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目录一:设计任务书1.1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数据选择2.1燃气起源2.2计算公式三:燃气燃烧计算四:燃气灶具设计计算4.1灶具选择4.2设计计算五:心得体会六:参考资料燃气燃烧与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品牌燃气灶具设计计算二设计原始资料:气源:见下表热负荷:2.7~10 kW三设计任务1、燃烧基础性质计算(热值华白数理论空气量实际空气量过剩空气系数理论燃烧温度等)2、大气式燃烧器燃烧计算和结构尺寸设计计算3、绘制燃烧器设计简图(包括喷嘴和分配管,标注各主要尺寸,使用3#图纸)4、设计说明书:计算内容、灶具燃烧器及各部件结构原理、本设计特点、各项参数选择计算依据。
(注:大家把P137~163之间的内容看明白就可以)四说明书包括目录一、设计任务二、原始资料三、燃气燃烧计算四、燃气灶具设计计算五、心得体会六、主要参考资料第一章1. 气源燃气通常是由单一气体混合而成,其组分只要是可燃气体,同时也含有一些不可燃烧气体。
可燃气体有碳氢化合物,氢及一氧化碳。
不可燃气体有氨,二氧化碳及氧。
设计气源为天然气其中成分是:甲烷 41% 氮气 59%燃气压力=600pa2.设计负荷设计热负荷:3.4kw3.设计器具燃烧器具有扩散式燃烧器,大气式燃烧器,,完全预混式燃烧器设计器具是大气式燃烧器第二章1.热值可燃气体中的可燃成分(H2, ,CO ,CmHn ,H2S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作用,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1Nm3燃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该燃气的热值。
热值可分为高热值和低热值。
在工业与民用燃气应用设备中,烟气中的水蒸气通常是以气体状态排出的,因此实际过程中燃气低热值进行计算。
2.华白数燃气性质中影响燃烧特性的参数有燃气的热值H,相对密度S,及火焰传播速度。
为此导出与热值和相对密度有关的综合参数,即华白数W(W=H/√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设计概述该课程设计是某品牌燃气灶具的设计与计算,本人设计的为天然气12T3。
2设计依据2.1原始数据(1)天然气的额定工作压力为2000Pa(2)一次空气系数α’=0.6(3)燃气温度为15℃(4)设计热负荷4Kw(5)天然气12T3的相关参数表2-12.2燃气基本参数的计算2.2.1热值的计算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行计算:H = H1r1 + H2r2 + ⋅⋅⋅⋅⋅⋅ + H n r n(2-1)式中H ——燃气(混合气体)的低热值(kJ / Nm3);H 1 , H 2 ,⋅ ⋅ ⋅H n ——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低热值( kJ / Nm 3 ),查表可得; r 1 , r 2 ,⋅ ⋅ ⋅r n ——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2.2.2燃气密度计算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行计算:ρ g = ρ1r 1 + ρ 2r 2 + ⋅ ⋅ ⋅ ⋅ ⋅ ⋅ + ρ n r n (2-2)式中ρg ——燃气(混合气体)的密度 (kg / Nm 3 ) ;ρ1 , ρ2 , ρ3 ——燃气中各组分的密度 (kg / Nm 3 ) ,查表可得; r 1 , r 2 ,⋅ ⋅ ⋅r n ——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2.2.3燃气相对密度计算2909.1gs ρ=(2-3)式中s ——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ρg ——燃气(混合气体)的密度 (kg / Nm 3 ) 。
2.2.4理论空气需要量的计算当燃气组分已知,可按下式计算燃气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2110=V [0.5 H 2 + 0.5CO + ∑ ( m + 4/n)C m H n + 1.5H 2 S − O 2 ] (2-4) 式中V 0 ——理论空气需要量 ( Nm 3干空气 / Nm 3 干燃气) ; H 2 , CO, C m H n , H 2 S ——燃气中各种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 O 2 ——燃气中氧的容积成分;2.3头部计算2.3.1计算火孔总面积pp q QF =(2-5) 式中F p ——火孔总面积 (mm 2 ) ; Q ——设计热负荷 (Kw) ; q p ——额定火孔强度 Kw / mm 2 。
2.3.2计算火孔数目2π4pp d F n =(2-6)式中n ——火孔数目(个) F p ——火孔总面积 (mm 2 ) ; d p ——单个火孔的直径; π ——圆周率,取3.14 。
2.3.3计算火孔间距s = 2.5d p (2-7)式中s ——火孔间距(mm); d p ——单个火孔的直径。
2.3.4计算火孔深度h=2.3d p (2-8) 式中h ——火孔深度(mm) d p ——单个火孔的直径。
2.3.5计算头部截面F h = 2 F p (2-9)式中F h ——头部截面积 (mm 2 ) ; F p ——火孔总面积 (mm 2 ) 。
2.3.6计算头部截面直径πph F D 4=(2-10)式中D h ——头部截面直径 (mm) ; F p ——火孔总面积 (mm 2 ) 。
2.3.7计算火孔阻力系数22p 1ppμμξ-=(2-11)式中ξ p ——火孔阻力系数; µ p ——火孔流量系数。
2.3.8计算头部能量损失系数127327321-+⨯+=tK p ξ (2-12) 式中 K 1——头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ξp ——火孔阻力系数;t ——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的温度。
2.4引射器计算2.4.1计算引射器系数sV u 0'∂=(2-13)式中 u ——引射系数,无量纲;α’——一次空气系数,无量纲; s ——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2.4.2计算引射器形式本设计采用Ⅲ 型引射器,可使引射器的尺寸最小,其能量损失系数K=3。
2.4.3计算燃气流量lg H QL 3600=(2-14)式中 L g ——燃气的流量(Nm 3 /h);Q ——设计热负荷(Kw);H l ——混合气体的低热值(kJ / Nm 3 )。
2.4.4计算喷嘴直径40035.0HsL d gμ=(2-15)式中 d ——喷嘴直径(mm);L g ——燃气的流量(Nm 3 /h); s ——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H ——燃气的额定工作压力(Pa )。
2.4.5计算喷嘴截面积24dF j π=(2-16)式中 F j ——喷嘴截面积(mm 2 )d ——喷嘴直径(mm);2.4.6计算最佳燃烧器参数1K F lop =(2-17) 式中 F lop ——燃烧器参数,无量纲;K ——引射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K 1 ——头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2.4.7计算A 值lopp F F s K A )1)(1(μμ++=(2-18)式中 A ——设定量,K ——引射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u ——引射系数,无量纲; s ——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F p ——火孔总面积(mm 2 ); F lop ——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2.4.8计算X 值AA X 211--=(2-19)式中 X ——设定量;A ——设定量。
2.4.9计算引射器喉部面积p lop t F XF F = (2-20)式中 F t ——引射器喉部面积(mm 2 );X ——设定量;F lop ——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F p ——火孔总面积 (mm 2 )。
2.4.10计算引射器喉部直径πtt d =(2-21)式中 d ——引射器喉部直径(mm);F t ——引射器喉部面积(mm 2 ); π ——圆周率,取3.1415 。
2.4.11引射器其他尺寸计算方式如图2.5火焰高度计算2.5.1火焰内锥高度31086.0⨯=p p ic q Kf h (2-22)式中 h ic ——火焰内锥高度(mm);K ——与燃气性质及一次空气系数有关的系数; f p ——单个火孔的面积(mm 2 ); q p ——火孔热强度(Kw /mm 2 ),已知2.5.2火焰外锥高度311086.0⨯=pp p out d q f nn h (2-23)式中 h out ——火焰外锥高度(mm);n ——火孔排数;n 1——表示燃气性质对外锥高度影响的系数; f p ——单个火孔的面积(mm 2 ); q p ——火孔热强度(Kw /mm 2 ),已知。
d p ——单个火孔的直径,已知。
2.6火孔排列2.6.1确定火孔个数根据计算出的火孔总个数,确定每排火孔的个数,合理分配布置。
2.6.2火孔分布直径的计算πii n D 5.7=(2-24)式中 D i ——第i 排火孔的分布直径(mm );n i —— 第i 排火孔的个数; π ——圆周率,本设计取3.14。
3设计方案计算3.1已知计算参数已知燃烧器的热负荷为Q=4Kw ,气源为天然气H 1=31460KJ/m 3,g ρ=0.586kg/m 3。
一次空气系数α’=0.6,过剩空气系数α=1.8,二次空气流速取0.5m/s ,火孔出口温度为100℃,火孔内平均温度为330K ,火孔出口温度为373K ,火孔热强度q p =8W/mm 2。
3.2详细计算步骤3.2.1头部计算(1)计算火孔总面积F p 取火孔热强度q p =8W/mm 2 则火孔的总面积p p q QF ==3100.84-⨯mm 2=500mm 2 (2)确定火孔尺寸及数目n ,选择圆火孔直径d p =3.0mm ,所以火孔数目2π4ppd F n ==2314.35004⨯⨯=71个,采用凸缘铸铁头部,孔深为2倍的火孔直径为6.0mm 。
火孔间距离为直径的2倍为6mm 。
(3)火孔排列,火孔布置两排,内圈占30%,外圈占70%。
(4)燃烧器头部截面积,进入头部的气流分为两路,每一路流通截面积所涉及的火孔面积为总面积的1/2。
根据F h = 2 F p ,燃烧器头部流通截面积至少为其后火孔总面积的2倍,所以头部截面积为2500222⨯=⨯=ph F F mm 2=500mm 2 (5)计算理论空气量2110=V [0.5 H 2 + 0.5CO + ∑ ( m +4/n )C m H n + 1.5H 2 S − O 2 ]=8.81m 3/m 3 (6)二次空气面积按61"0'10')("⨯∂-∂=H v V F aφ计算内排孔所需二次空气口面积。
内排孔的热负荷约为总热负荷的30%,为4×30%=1.2Kw ,过剩空气系数取1.8,二次空气流速为0.5m/s ,则内排孔所需二次空气口面积61"0'10')("⨯∂-∂=H v V F aφ=610314602.15.081.8)6.08.1(⨯⨯⨯-=807mm 2(7)计算头部能量损失系数K 1选取火孔流量系数μp =0.8,火孔阻力系数22p 1ppμμξ-==0.56,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的温度T p =373K 。
23.21288373228833056.01)288(22881=-⨯+⨯=-⨯+=pppT T K ξ 3.2.2引射器计算(1)一次空气系数6.0'=∂,按sV u 0'∂=式计算引射器系数,sV u 0'∂==9.02(2)选取引射器形式,本设计采用Ⅲ 型引射器,可使引射器的尺寸最小,其能量损失系数K=3。
(3)计算喷嘴直径 燃气流量为h m H q g v 31,458.031460436003600=⨯==φ4,004.0g g gv j p q d ρμ===⨯⨯4200072.08.0004.0458.0 1.65mm 相应喷嘴截面积:==24j j d F π2.14mm 2(4)计算最佳燃烧器参数1K K F lop ==16.123.23= (5)计算A 值697.016.150014.2)586.002.91)(02.91(3)1)(1(=⨯⨯⨯++⨯=++=lop p j F F F s K A μμ A <1,说明燃气压力有富余,计算工况为非最佳工况 (6)计算X 值 AA X 211--==41.0697.0697.0112=--(7)计算引射器喉部面积p lop t F XF F ==0.41×1.16×500=237.8mm 2πtt F d 4==178.23714.34=⨯mm 取喉部直径d t =17mm (8)引射器其他尺寸图如图3-1青岛滨海学院12建环课程设计11 3.2.3火焰高度计算及加热对象的设置高度(1)火焰内锥高度 α’=0.6,可查得天然气K=0.15,按式(2-22)计算31086.0⨯=p p ic q Kf h =0.86×0.15×7.07×8×103=7.30mm(2)火焰外锥高度 取火孔6mm ,查得s=1.04,火孔排数n=2,按式(2-23)计算311086.0⨯=p p p out d q f nn h =0.86×2×1×mm 2.5610310807.733=⨯⨯⨯-(3)加热对象的设置高度 设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轴线与燃烧器平面夹角为60°,为了不影响火焰燃烧,火孔出口与加热对象的垂直高度h 应为h=56.2mm ×sin60°=48.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