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燃气工程课程设计

燃气工程课程设计

燃气工程课程设计题目:XX高层住宅楼的课程设计学院: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班级:10级给水排水一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第一章《燃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 1 -1、设计任务与设计资料 ............................................................................................................................ - 1 -2.设计内容 ................................................................................................................................................... - 1 -3.设计成果 ................................................................................................................................................... - 2 - 第二章设计计算及说明...................................................................................................................................... - 3 -2.1燃气基本性质及参数计算 .................................................................................................................... - 3 -2.2 用气设备燃气流量 ............................................................................................................................... - 9 -2.3 室内燃气管道布线及设备布置说明.................................................................................................. - 10 -2.4 室内燃气管道设计计算说明.............................................................................................................. - 13 -2.5室内燃气管道水力计算(见附表)................................................................................................... - 15 - 第三章设计总结 ............................................................................................................................................... - 16 - 第四章图纸及附件.......................................................................................................................................... - 18 -第一章《燃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任务与设计资料1.1 设计任务XX高层住宅楼的燃气设计,具体厨具布置见各层平面。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

燃气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理解燃气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储存运输方式;掌握燃气燃烧设备、燃烧原理和燃烧调控技术;了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使学生具备燃气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燃气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应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燃气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生产规范,注重环保和能源节约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燃气技术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燃气的储存与运输、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如下:1.燃气的基本性质与制备:介绍燃气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2.燃气的储存与运输:讲解燃气储存设备的选择与设计、燃气的运输方式及其安全性。

3.燃气燃烧设备及其调控技术:介绍燃气燃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选型方法,燃气燃烧调控技术及其应用。

4.燃气供应系统及其安全运行: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燃气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应用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燃烧实验和燃气供应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讨论法:学生针对燃气应用技术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经典的燃气应用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燃气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大全

燃气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大全

燃气课程设计总结范文大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燃气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燃气的基本性质,如燃烧特性、爆炸极限等。

3. 学会计算燃气的消耗量及费用,培养节能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燃气设备、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能力。

2. 能够分析燃气泄漏的原因,学会基本的泄漏处理方法。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燃气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气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燃气使用规范。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复杂知识分解为简单易懂的部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燃气知识,提高生活技能,培养安全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燃气使用观念。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燃气基础知识:- 燃气的定义、分类及用途。

- 燃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热值、燃烧产物等。

- 燃气的燃烧过程及爆炸极限概念。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一章,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燃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燃气设备与使用:- 燃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安全装置。

- 燃气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 燃气泄漏的判断、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二章,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燃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巧。

3. 燃气节能与环保:- 燃气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及费用估算。

- 燃气节能措施及技巧。

- 燃气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第三章,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燃气基础知识学习。

城市燃气课程设计

城市燃气课程设计

城市燃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燃气的基本知识,包括燃气的种类、性质、输送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主要燃气成分及其特性。

2.解释燃气输送和分配的基本原理。

3.识别和分析城市燃气系统的组成部分。

4.探讨燃气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培养:1.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燃气相关问题。

2.绘制简单的燃气系统图。

3.进行基本的燃气测量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1.认识燃气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对燃气行业可持续发展负责的态度。

3.增强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教材《城市燃气工程》进行,内容包括:1.燃气的基础知识:燃气成分、性质和分类。

2.燃气输送技术:管道设计、输配系统。

3.燃气应用技术:居民用气、商业用气、工业用气。

4.燃气系统安全与环保:泄漏检测、事故预防与处理、环境影响评估。

教学大纲将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展开,每个章节包含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和实际应用等环节。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燃气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燃气工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法:进行燃气性质和输送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燃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燃气工程》。

2.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视频,生动展示燃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4.实验设备:配备燃气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城市燃气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怎么做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怎么做

燃气供应课程设计怎么做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燃气的性质、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安全使用燃气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燃气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燃气供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燃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燃气供应系统的基本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燃气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够制定安全使用燃气的规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燃气供应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遵守燃气使用规范,确保个人和公共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燃气性质和分类:介绍燃气的定义、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燃气的分类和应用。

2.燃气供应系统: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燃气源、输配系统、调压系统、计量系统等,并通过实例介绍其工作原理。

3.燃气设备及使用:介绍燃气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如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等,并讲解安全使用燃气的注意事项。

4.燃气安全:讲解燃气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及燃气泄漏应急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燃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燃气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燃气供应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燃气设备的使用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

4.讨论法:学生就燃气使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燃气供应技术与应用》等。

2.参考书:《城市燃气工程》、《燃气安全技术与法规》等。

3.多媒体资料:燃气供应系统原理图、燃气设备操作视频等。

4.实验设备:燃气灶、燃气热水器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某住宅小区燃气课程设计

某住宅小区燃气课程设计

某住宅小区燃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住宅小区燃气的相关知识,包括燃气的性质、供应系统、安全使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燃气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

2.解释燃气供应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3.分析燃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燃气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燃气基础知识:介绍燃气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燃气的基本特点。

2.燃气供应系统:讲解燃气供应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维护,使学生掌握燃气供应的基本知识。

3.燃气使用安全:分析燃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教授学生安全使用燃气的知识和技能。

4.燃气设备安装与维护:介绍燃气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燃气的基础知识、供应系统和安全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气事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验法:学生进行燃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就燃气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燃气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燃气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燃气知识课件、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燃气供应系统模型、燃气设备等,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

家用燃气灶具设计指导书燃烧器课程设计燃烧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燃烧器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一般民用燃气灶具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

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

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 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f确定方案f设计计算f绘制图纸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一)设计的原始资料1、来气压力;2、气源种类;3、气源物性参数。

(二)设计计算1、大气式燃烧器头部设计计算头部设计以稳定燃烧为原则,保证灶具在使用过程中,在0・5至1・5倍燃气额定压力范围使用燃具和燃气成分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火焰燃烧应稳定,不得出现离焰、回火、黄焰等现象,同时火焰应当满足加热工艺需要。

1)选取火孔①选取火孔热强度你根据给定的气源种类及其相关物性参数确定火孔热强度。

②选取火孔直径心根据选定的火孔热强度确定燃烧器头部的火孔尺寸。

③计算火孔总面积按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家用燃气灶主火燃烧器的额定热负荷不得小于2.9KW,但不得大于4.07KVVoqp耳一火孔总面积;Q—灶具额定热负荷2)计算火孔数目4-« 一火孔数目;3)确定火孔深度①增加孔深,有利于提高灶具的脱火极限,使燃烧器更加稳定,工作范围增大。

②增大孔深,在一定范围内,回火极限降低,气流阻力加大,不利于一次空气吸入。

③孔深一般设定为燃烧器火孔直径的2~3倍4)确定火孔间距火孔间距太大,不利于顺利传火;火孔间距太小,容易出现火焰合并,影响二次空气供给,出现黄焰现象。

因此一般取火孔间距为火孔直径的2~3 倍5)设计火孔排列型式①设计排数小于四排,对选择燃烧器设计参数无影响,对脱火极限无影响。

城镇燃气课程设计

城镇燃气课程设计

城镇燃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镇燃气的基本概念,包括燃气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2. 使学生了解城镇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理解燃气计量与计价的方法,以及节能减排在燃气使用中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镇燃气输配系统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燃气设备、进行简单故障排查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燃气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城镇燃气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和表达,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城镇燃气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城镇燃气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燃气的基本概念:燃气的种类、成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燃气概述2.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输配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施设备及其安全运行管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镇燃气输配系统3. 燃气计量与计价:燃气计量原理、计量设备、计价方法及节能减排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燃气计量与计价4. 燃气设备操作与维护:燃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常见故障排查与处理、日常维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燃气设备操作与维护5. 燃气安全知识:燃气泄漏的危害、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方法及安全常识。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燃气安全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燃气设备操作、故障排查与处理、安全演练等实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气流量为
= 0.38mm
相应喷嘴截面积: 0.12mm2
(4)计算最佳燃烧器参数
=
(5)计算A值
A<1,说明燃气压力有富余,计算工况为非最佳工况
(6)计算X值
=
(7)计算引射器喉部面积
=0.22×1.16×442=112.8mm2
= mm
取喉部直径dt=14mm
(8)引射器其他尺寸图如图附录1
3
(1)火焰内锥高度α’=0.6,可查得天然气K=0.15,按式(2-22)计算
3
3
(1)计算火孔总面积Fp取火孔热强度qp=9.5W/mm2
则火孔的总面积 = mm2=442mm2
(2)确定火孔尺寸及数目n,选择圆火孔直径dp=3.0mm,所以火孔数目 = =57个,采用凸缘铸铁头部,孔深为2倍的火孔直径为6.0mm。火孔间距离为直径的2倍为6mm。
(3)火孔排列,火孔布置两排,内圈占30%,外圈占70%。
=0.86×0.15×7.07×9.5×103=8700mm
(2)火焰外锥高度取火孔6mm,查得s=1.04,火孔排数n=2,按式(2-23)计算
=0.86×2×1.2×
(3)加热对象的设置高度设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轴线与燃烧器平面夹角为60°,为了不影响火焰燃烧,火孔出口与加热对象的垂直高度h应为
h=80mm×sin60°=69.3mm
2
h=2.3dp(2-10)
式中
h——火孔深度(mm)
dp——单个火孔的直径。
2
Fh= 2 Fp(2-11)
式中
Fh——头部截面积(mm2);
Fp——火孔总面积(mm2)。
2
(2-12)
式中
Dh——头部截面直径(mm);
Fp——火孔总面积(mm2)。
2
(2-13)
式中
ξp——火孔阻力系数;
µp——火孔流量系数。
(2-7)
式中
Fp—火孔总面积(mm2);
Q—设计热负荷(Kw);
qp—额定火孔强度Kw / mm2。
2
(2-8)
式中
n——火孔数目(个)
Fp——火孔总面积(mm2);
dp——单个火孔的直径;
π——圆周率,取3.14。
2
s = 2.5dp(2-9)
式中
s——火孔间距(mm);
dp——单个火孔的直径。
如果允许有一定的不完全燃烧,则为了增强传热,提高热效率,加热对象的设置高度可以适度降低,但不能接触内焰,且须通过实验确定CO排放量不超标。
总结
通过这一周的课程设计。我想这对于自己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很多实际性的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才发现,书本上理论性的东西与在实际运用中的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有些问题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而且要不断地更正以前的错误思维。一切问题必须要靠自己一点一滴的解决,而在解决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自己在飞速的提升。对于教材管理系统,其程序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它才是一个设计的灵魂所在。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程序上面的。很多子程序是可以借鉴书本上的,但怎样衔接各个子程序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需要对系统的结构很熟悉。因此可以说系统的设计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虽然感觉理论上已经掌握,但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仍有意想不到的困惑,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以解决。
dp——单个火孔的直径,已知。
2
2
根据计算出的火孔总个数,确定每排火孔的个数,合理分配布置。
2
(2-26)
式中
Di——第i排火孔的分布直径(mm);
ni——第i排火孔的个数;
π——圆周率,本设计取3.14。
3
3
已知燃烧器的热负荷为Q=4.2Kw,气源为天然气H1=12930KJ/m3, =0.553kg/m3。一次空气系数α’=0.6,过剩空气系数α=1.8,二次空气流速取0.5m/s,火孔出口温度为100℃,火孔内平均温度为330K,火孔出口温度为373K,火孔热强度qp=9.5W/mm2。
= =686.6mm2
(7)计算头部能量损失系数K1选取火孔流量系数μp=0.8,火孔阻力系数 =0.56,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的温度Tp=373K。
3
(1)一次空气系数 ,按 式计算引射器系数, =6.2
(2)选取引射器形式,本设计采用Ⅲ型引射器,可使引射器的尺寸最小,其能量损失系数K=3。
(3)计算喷嘴直径
式中
V0——理论空气需要量( Nm3干空气/ Nm3干燃气);
H2, CO, CmHn, H2S——燃气中各种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
O2——燃气中氧的容积成分;
对于烷烃类燃气(天然气,石油伴生气,液化石油气)可采用
(2-5)
(2-6)
式中 ------燃气(混合气体)的低热值和高热值(kj/kg)
2
2
Flop——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K——引射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K1——头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2
(2-20)
式中
A——设定量,
K——引射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u——引射系数,无量纲;
s——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Fp——火孔总面积(mm2);
Flop——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2
(2-21)
式中
r1,r2,⋅ ⋅ ⋅rn——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
2
(2-3)
式中
s——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ρg——燃气(混合气体)的密度(kg / Nm3)。
2
当燃气组分已知,可按下式计算燃气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
[0.5H2+0.5CO+∑(m+4/n)CmHn+1.5H2S−O2](2-4)
2
(2-14)
式中
K1——头部能量损失系数,无量纲;
ξp——火孔阻力系数;
t——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的温度。
2
2
(2-15)
式中
u——引射系数,无量纲;
α’——一次空气系数,无量纲;
s——燃气的相对密度,无纲量。
2
本设计采用Ⅲ型引射器,可使引射器的尺寸最小,其能量损失系数K=3。
2
(2-16)
式中
Lg——燃气的流量(Nm3/h);
这也激发了我今后努力学习的兴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分工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有条不絮。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当我们碰到不明白的问题时,指导老师总是耐心的讲解,给我们的设计以极大的帮助,使我们获益匪浅。因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通过这次设计,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坚持、耐心和努力,这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出了最好的榜样。我觉得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是很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虽然自己对于这门课懂的并不多,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觉得很难,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通过自身去理解,但是靠着这一个多礼拜的“学习”,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讲解下,渐渐对这门课逐渐产生了些许的兴趣,自己开始主动学习并逐步从气=62
0.831
12.93
14.36
14.19
15.75
24.0
11.74
2
2
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H=H1r1+H2r2+ ⋅ ⋅ ⋅ ⋅ ⋅ ⋅ +Hnrn(2-1)
式中
H——燃气(混合气体)的低热值(kJ/Nm3);
H1,H2,⋅ ⋅ ⋅Hn——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低热值(kJ/Nm3), 查表可得;
《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题目:燃气燃烧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姓名:张冷
学号:20130130370
指导教师:王 伟
2016年12月26日
1
通过“燃气燃烧与燃烧装置”本门课程的教学,可培养学生从事燃气燃烧设备的设计、研究、应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该课程设计是西塔品牌燃气灶具的设计与计算,本人设计的为天然气4T3。
X——设定量;
A——设定量。
2
(2-22)
式中
Ft——引射器喉部面积(mm2);
X——设定量;
Flop——燃烧器参数,无量纲;
Fp——火孔总面积(mm2)。
2
(2-23)
式中
d——引射器喉部直径(mm);
Ft——引射器喉部面积(mm2);
π——圆周率,取3.1415。
2
2
2
(2-24)
式中
hic——火焰内锥高度(mm);
2
2
(1)天然气的额定工作压力为2000Pa
(2)一次空气系数α’=0.6
(3)燃气温度为15℃
(4)设计热负荷4.2Kw
(5)天然气4T3的相关参数
表2-1天然气4T3的相关参数
类别
体积分数(%)
相对密度
热值/(MJ/m3)
华白数/(MJ/m3)
燃烧势cp
理论干烟气中CO2体积分数(%)
H1
Hh
W1
r1,r2,⋅ ⋅ ⋅rn——燃气中各可燃组分的容积分数,(原始数据);
2
根据混合法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ρg= ρ1r1+ ρ2r2+ ⋅ ⋅ ⋅ ⋅ ⋅ ⋅ + ρnrn(2-2)
式中
ρg——燃气(混合气体)的密度 (kg/Nm3) ;
ρ1, ρ2, ρ3——燃气中各组分的密度 (kg/Nm3) ,查表可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