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是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组合来实现结构的承载功能。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力学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合适的构件尺寸和布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是实现结构设计要求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预制构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例如模具无缝施工技术和全钢模板施工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具有一定的环保优势。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其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而且破坏形式复杂多样。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增加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提高柱和梁的抗震能力、增加连接节点的刚度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用新型材料和新技术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了解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并且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更加环保和经济的建筑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其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技术: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现代的施工技术包括模板支撑系统、自动化混凝土搅拌和运输设备、精密激光测量等,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安全性能。

2. 材料技术: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钢筋等材料也逐渐得到优化和改进。

新型混凝土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了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同时,高强度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使用也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

3. 结构设计:随着结构分析软件的普及和发展,结构设计的计算和优化越来越精确和高效。

同时,新的设计理念如BIM技
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也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更加全面和可靠。

4. 结构形式:在结构形式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框架结构、梁柱结构逐渐发展为组合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和设计要求。

总体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技术、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结构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突破,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需求,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持续
性。

不过,也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材料,推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发展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RC)是一种广泛用于建造和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重要建造材料。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初简单的使用砖、石头和木材的结构,到采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复杂结构体系。

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一、钢筋混凝土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建造结构古代人类在建造结构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

早期的建造结构主要依赖于砖、石材和木材等自然资源,如埃及的金字塔和罗马帝国的大型建造。

1.2 钢筋混凝土的雏形钢筋混凝土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一些结构,如拱桥和水渠。

这些结构中使用了类似于钢筋混凝土的建造材料,但并不彻底符合现代的标准。

1.3 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浮现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浮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有许多工程师开始研究如何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以提高建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法国工程师约瑟夫·蒂利耶提出了一种以钢筋增强的混凝土结构,并于1855年获得专利。

二、钢筋混凝土的组成和性能2.1 材料组成钢筋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浆、碎石、钢筋等材料组成。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结材料,砂浆是水泥和砂的混合物,碎石则用于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2.2 结构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它能够承受大量的压力和荷载,并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三、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领域3.1 建造结构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种建造结构中,包括住宅楼、商业大厦、桥梁、隧道等。

其结构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它成为许多建造项目的首选材料。

3.2 基础设施工程钢筋混凝土也常用于基础设施工程,如水库、大坝、港口码头等。

在这些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来承受大量的水压和载荷。

四、钢筋混凝土的未来发展趋势4.1 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未来钢筋混凝土的发展将趋向绿色建造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的水泥和混凝土材料将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建造结构的能源效率。

钢筋混凝土结构文献综述范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文献综述范文

钢筋混凝土结构文献综述范文英文回答: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e to their excellent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As a civil engineer, I hav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findings.Firstly,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codes and guidelines to ensure the structural safety and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the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ACI) provides the ACI 318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which is widely adopted in the industry. This code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design, including load calculations,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detailing requirements.Furthermore,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different types of reinforcement material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Steel reinforcement bars, also known as rebars, are commonly used due to their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However, alternative reinforcement materials, such as fiber-reinforced polymers (FRP), have gaine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se materials offer advantages such a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lightweight, but their behavior and design consideration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steel reinforcement.In addition to design and materials, studies have also explored th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For instance,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the shear 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an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se studies aim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tructural behavior and develop mor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esign methods.Moreover, the durabi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structures has been a significant concern. Exposure to harsh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chloride attack and carbonation, can lead to degradation of the concrete and corrosion of the reinforcement.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various techniques to enhance the durability, including the use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corrosion inhibitors, and protective coatings.Overall, the literature review on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has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materials, behavior, and durability aspects. By incorporating the findings from these studies, engineers can optimiz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longev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中文回答: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出色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

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
3 钢管对 内芯混凝 土的 三向约束 作用可 以增加柱 的承 载力和延 ) 性, 从而更加有效地发 挥钢材 和混凝 土 的潜 力 , 材料得 到充分 使
1 钢 骨混凝 土柱 的特点
钢骨混凝土是综合 钢与钢 筋混凝 土两种 材料 而成 的组合构
件, 通常称其 为 S C Sel e fr dC nrt) R ( t i oc o c e 结构 , eR n e e 过去 在我 国 合 理 的 利 用 。
C m p rs n b t e h e t n s s e d d c o s d h l w l b fo r a d rb e lb f r o a io e we n t e tsso u p n e r se o l sa o n i b d sa l o l o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 高速发展 和人 们对 于建筑 审美要求 的 材均匀分布在截面周边 附 近, 不仅 能充 分发挥 钢材 的作 用 , 而且
不断提高 , 大跨度和超 高层建筑 越来 越多地 涌现在 城市建 设 中 , 对承受双 向压弯的柱角特别有利 。2 制作方便 , ) 圆钢管可 以采 用
混 凝 土 性 能 。4 耐 火 性 、 ) 耐久 性 好 。
凝土对内部钢结构的影 响。2 按 照钢筋 混凝 土设计原 理 以极 限 )
对于 内配有钢管 的钢骨 高强混凝 土核心柱 , 了具有 上述钢 强度理论为设计依据的方法 , 为钢骨 与混凝土是完全共 同工作 除 认 骨混凝 土柱的优点之外 , 优越性还表 现在 以下 3个方 面 :1 钢 的, 自承担压力 , 其 ) 各 这种方法的代表来 自前苏联 。3 以日本为代表 )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2 7期 2 00 7 年 9 月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的发明过程谈起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材料发展;结构形式人类早期的建筑物主要使用木材泥土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建造,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和复杂在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发明之后建筑的规模高度和结构体系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同钢铁一样,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和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对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钢筋混凝土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被广泛采用的,这给建筑结构方式与建筑造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2种结构形式。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所长,前者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而后者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

综合利用这两种结构的优点为高层以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统计分析表明,高层建筑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约为钢结构的70%,而施工速度与全钢结构相当于,在综合考虑施工周期、结构占用使用面积等因素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

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液态的浇筑石材,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在埃纳比克解决了它的整体结合问题以后,建筑师开始探索与这种新材料、新结构相适应的新形式,“以艺术的方式”来运用钢筋混凝土成为20世纪初新建筑的发展方向。

在20世纪的头十年,钢筋混凝土几乎成为一切新建筑的标志。

著名的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在探索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形式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除了具有可塑性、整体性、耐久性及内在的经济性外,佩雷认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是解决哥特式结构真实性以及古典形式中人文主义价值之间冲突的一个手段。

在1903年设计的巴黎富兰克林路公寓中,佩雷已开始有意识地表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自身的特性,公寓立面呈现出的悬挑、缩进的体量,反映结构框架的垂直和水平的线条,以及没有任何附加装饰的墙面,让完全由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新结构具有了现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它由钢筋混凝土柱、梁和节点组成。

本文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

历史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的高层建筑和桥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构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柱、梁和节点组成。

柱和梁是框架结构中最重要的构件,它们承受着楼层和屋顶的重量,并将这些重量向地面传递。

节点是连接柱和梁的关键部位,它们需要同时承受拉力、剪力和弯矩。

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力、风力、荷载等。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和其他大型结构中得到广泛运用。

这种结构体系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抗震性能好、重量轻、施工方便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将继续在建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其历史、构件、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综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综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般概念和发展概况,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进行了叙述,总结了组合梁、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对钢-混凝土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发展;未来展望引言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

它是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组合,充分发挥了钢材抗拉强度高、塑性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弥补彼此各自的缺点,已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层超高层建筑、重工业建筑、桥梁结构、大跨度和高耸结构中,并逐渐形成了与传统四大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并列的第五大结构。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开始系统研究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对梁、柱、连接节点等进行了深人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概述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依照钢材形式与配钢方式不同又有多种种类,并且一些新的结构形式仍在不断出现。

目前研究较为成熟与应用较多的主要有下列几种:(1) 组合梁将钢梁与混凝土板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梁。

混凝土板可以是现浇混凝土板,也可以是预制混凝土板、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或预应力混凝土板。

钢梁可以用轧制或焊接钢梁。

其特点同样是混凝土受压,钢梁主要受拉与受剪,受力合理,强度与刚度显著提高,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有利作用。

并且由于侧向刚度大的混凝土板与钢梁组合连接在一起,很大程度上钢结构容易发生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

组合梁较非组合梁不仅节约钢材,降低造价,还降低了梁的高度。

这在建筑或工艺限制梁高的情况下,采用组合梁结构特别有利。

在一般的民用建筑中,钢梁截面往往由刚度控制,而组合梁由于钢梁与混凝土板共同工作,大大地增强了梁的刚度。

增加了梁的承载力,降低冲击系数。

抗震性能好,抗疲劳强度高,局部受压稳定性能良好,使用寿命长。

(2)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这是在压成各种形式的凹凸肋与各种形式槽纹的钢板上浇筑混凝土而制成的组合板,依靠凹凸肋及不同槽纹使钢板和混凝土组合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的发明过程谈起,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材料发展;结构形式
正文:
人类早期的建筑物主要使用木材、泥土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建造,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日益多样和复杂,在钢筋混凝土材料被发明之后,建筑的规模、高度和结构体系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

1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开始探索新的建筑材料,因为新类型的建筑,比如庞大的工厂建筑和公共建筑需要大量廉价,强度足够的材料,而传统建筑材料显然不可能满足这些要求。

1774年,英国人在艾地斯东这个地方采用石灰,粘土,砂和铁渣混合,研制出初期的混凝土,并利用这种材料来建造灯塔,成本低廉并且结构非常牢固,取得初步成功。

直到1824年,研究出胶性水泥的方法,根据采用的石灰石在波特兰岛,而起名为“波特兰水泥”,发明者是英国人约瑟夫-阿斯帕丁。

波特兰水泥的廉价,高度可塑性和其高强度,都使之立即成为建筑行业最喜欢的新材料。

1850年前后,有个法国园丁约瑟夫-蒙涅采用波特兰水泥和铁丝网组合来制作花盆,这个实验的成功启发了法国建筑家日后在大型公共建筑的穹顶部分采用这种方法。

世界上的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型建筑是由拉布鲁斯特设计的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的拱顶,完成于1850年。

1890年前后,在欧洲和美国都开始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成为20世纪建筑的主要手段,终于取代了传统的材料和建筑方法,使建筑能够在物质基础上,在材料基础上,在建筑方法和手段上有很大发展。

人们使用钢铁的年代和使用混凝土的一样久远,但是同样,直到19世纪末人们使用钢铁仍旧只是局限于装饰性质,真正地将钢铁应用于承重结构是在20世纪初。

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的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高层集合住宅的意义正在提升。

一般在高地价用地内,要想增加建筑面积和住户数量,提高容积率,就只有追求高密度化。

对此,高层化作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而被采用的场合居多。

根据使用要求,高层建筑形状的多样化,复杂化可说是近年来发展一个特点,从而对建筑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不少高层建筑采用弧形框架结构,S型框架结构,斜高剪力墙结构等形式。

我国的高层建筑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所用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早期的建筑,由于层数少,多采用框架结构。

该结构平面布置灵活,能形成大空间且能适应较多功能的要求;但侧向刚度小,在风荷载或地震荷载作用下,
产生的侧向变形较大,限制了建筑的层数和高度。

当房屋层数更多或高宽比更大时,骨架式框架结构的梁、柱截面将增大到不经济甚至不合理的地步。

这时,采用高强度的结构材料,虽然能够减少构件尺寸和减轻房屋重量,但反过来这样又会使房屋更加柔软,并且对于水平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

因为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抗侧力刚度小、水平位移大”的柔性特点,框架对水平荷载的动力反应特别敏感,故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成为高层房屋设计中的决定因素。

因此,当房屋向更高层发展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应该是对高层建筑从提高抗侧力刚度方面着手,而提高抗侧力刚度的有效措施,就是在房屋中设置一些剪力墙,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随房屋层数和高度的进一步增加,水平荷载对房屋的影响更加厉害,如果仍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则需要设置的剪力墙数量将要大幅度增加,以至整个房屋中剩下的框架寥寥无几,为简化设计和施工,则宜采用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全部由剪力墙承重而不设框架的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布置,实际上等于将砖混结构的砖墙换成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墙。

由于剪力墙结构全部由纵横墙体所组成,故房屋的刚度比框架-剪力墙结构更好,适用的层数比框架-剪力墙结构更多。

从理论上说,这种结构可做到100-150层,不过这种超高层的探讨性设计表明,单靠剪力墙来抵抗侧向力的剪力墙结构房屋,它的极限高度受到这些剪力墙所要求的厚度的限制。

墙体厚度太大时,无论从经济上或使用上看,都是不好的。

因此,全剪力墙结构用于40层以下的建筑比较合适。

当建筑高度再提高时,剪力墙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随之出现了筒体结构。

这种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综合、变种和发展。

由于井筒是一种空间受力结构,因此这种结构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抗侧移性,剪力墙集中放置,建筑获得了较大空间,使平面布置较为灵活,在满足功能要求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适用于超高层的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