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蔬菜基地建设和管理目标责任书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范本(2篇)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的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二、责任分工1. 基地经理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基地的运营,制定并执行各项农业生产计划。
2. 生产部负责种植技术指导和农田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质检部负责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保证其符合绿色食品的相关标准。
4. 采购部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商的合作管理。
5. 市场部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确保畅销渠道和销售额。
三、生产管理1. 土地选择与准备(1)选择空气流通良好、土壤肥沃的区域作为基地。
(2)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确保其适应作物的种植要求。
2. 种子管理(1)选择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种子,并进行必要的检测。
(2)定期检查和更新种子的质量。
3. 施肥管理(1)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植物营养补充,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2)合理施肥,确保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4. 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查农田,发现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优先选择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农药使用管理(1)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2)农药使用过程中严禁超标和违法使用。
6. 农产品采收与存储(1)在农产品成熟后及时进行采收,避免过度成熟或积压。
(2)合理存储农产品,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四、质量检测1. 抽样检测(1)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2)抽样检测过程中保持标本完整,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检测报告(1)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保存,以备核实和追溯。
(2)对不合格的农产品,应立即进行处理和记录。
五、供应商管理1.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1)对供应商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2)选择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建立供应商台账。
2. 原材料采购(1)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建立原材料采购记录,以备追溯和质量监控。
关于加快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建设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推动我县粮食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粮食产品更新换代,推动粮食企业发展,提高粮食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围绕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
在全县23个产粮乡(镇),建立面积为20万亩的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预计每年生产优质绿色稻谷8.2万吨。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与绿色食品认证对接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三、时间安排按照市场导向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
2022年3月底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成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
2022年4月全面进入创建认证阶段。
四、主要措施(一)大力实施农业“三项”技术服务1.推广绿色、公共植保技术。
贯彻绿色植保理念,转变农民的传统防治观念和行为,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绿色防控的要求,抓住三个关键时期(播种期、移栽前和破口抽穗初期),把住三个关口(检疫关、预防关和防治关),大力推广应用“六大”绿色植保技术(稻田耕近灭螟等农业防治技术;频振式灭蛾灯诱杀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杀稻螟(钻心虫)技术;生物防病技术;安全科学用药技术;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和农药增效剂作用)。
2.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一是推广秸秆还田,主要采用机械粉碎、留高桩直接还田、动物过腹还田、腐熟剂堆讴等还田方式;二是增施猪牛栏粪,利用沼液、沼渣增施有机肥;三是全面恢复红花草绿肥种植,采取县、乡(镇)、农民各出一部分的办法落实红花草种植。
蔬菜基地策划书3篇

蔬菜基地策划书3篇篇一《蔬菜基地策划书》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和技术,乙方拥有资金和市场渠道,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合作建设蔬菜基地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合作项目1. 项目名称:蔬菜基地建设项目2. 项目地点:[具体地点]3. 项目内容: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包括温室大棚、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蔬菜种植、采摘、包装、销售等环节的运营管理。
二、合作方式1. 甲方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占股比例为______%;乙方以资金入股,占股比例为______%。
2. 双方共同成立项目公司,负责蔬菜基地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为______万元,其中甲方出资______万元,乙方出资______万元。
3. 项目公司的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执行,双方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的合作期限为______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计算。
合作期限届满后,双方可以协商续签协议。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负责蔬菜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2)负责蔬菜的种植、采摘、包装和销售,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3)协助乙方开拓市场,提高蔬菜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4)按照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项目公司的利润。
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负责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2)协助甲方办理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手续,包括土地租赁、环评等;(3)负责项目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4)按照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项目公司的利润。
【参考文档】蔬菜承诺书-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蔬菜承诺书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蔬菜半年∙第二篇:蔬菜基地∙第三篇:仁人蔬菜∙第四篇:蔬菜总结∙第五篇:夏季蔬菜∙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蔬菜半年半年工作总结鹤峰县蔬菜办公室上半年,蔬菜办在县委、政府及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围绕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着力建设蔬菜专业示范村,力争实现新突破的工作思路及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立足本职、克难创新、谋求发展,全县蔬菜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上半年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生态型高山蔬菜产业:截止6月10日,全县生态型高山蔬菜已播种 4万余亩,主要品种有白萝卜、大白菜、结球甘蓝、黄瓜、辣椒、青花菜等;目前有近10家蔬菜加工企业的蔬菜产品开始批量上市,产品质量较好,市场较为乐观;兴农公司与福建神秘果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资办厂建设泡菜加工(引进韩国技术)生产线已开工建设。
2、食用菌产业:(1)、生产规模:截止6月10日,全县共完成食用菌制袋450万袋,涉及7个乡镇18个村200余户,生产总投资达到 1000多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25%。
其中生产规模达到20万袋以上的有5家,龙腾香菇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规模达到了80万袋。
(2)、菌筒生产厂及食用菌保鲜库建设:全县新建或扩建标准化食用菌菌筒生产厂16家,其中有一部分厂家更新了先进设备、设施, 1如半自动装袋机、扎口机、全自动搅拌机、锅炉等,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及工作效率。
截止6月10日,全县已建有12个5匹以上的食用菌保鲜库,为调节供应市场,防止贱菇伤农起到了重要作用。
(3)、鲜菇生产量及销售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从201X年1月到201X年6月10日止,全县共生产食用菌鲜菇400余吨,销售渠道畅通,近销周边县市及各乡镇,远销张家界、吉首、宜昌、襄樊、**、沙市等大中城市,实现了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巩固产业基础,促进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要求实施生产与管理,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地管理体系,具有一定规模,并经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农业部绿办)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审核批准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第三条基地建设原则上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以提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所需的优质原料为目标,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手段,结合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建立“基地+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强化产销对接能力,逐步成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或养殖企业的原料供应主体。
第四条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创建、验收、续报与监管等内容。
农业部绿办和中心负责基地的审核认定、基地监管工作的督导;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地创建、验收、续报申请的受理、初审,并负责基地建设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基地建设单位负责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相关制度规范基地生产行为,接受省级工作机构监督管理,保证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并对基地原料产品质量及信誉负责。
第二章创建第五条创建基地是经农业部绿办和中心批准,进入创建期至验收合格阶段的基地。
创建基地不具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资格,其原料产品不得作为绿色食品原料对外供应。
第六条申请创建基地基本条件:(一)申请创建基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对县域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有规划、措施和经费保障。
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计划书

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同时,农药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建设一个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以满足市场需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市场前景。
二、项目规模及内容1.建设基地总占地面积为300亩,其中种植土地占200亩,办公、仓储及设施设备占30亩,道路、垃圾处理及绿化占70亩。
2.种植项目重点种植绿叶蔬菜、根茎类蔬菜、茄果类蔬菜等7大类约50个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投资总额为5000万元。
其中,基础建设投资为3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500万元,流动资金为500万元。
2.资金筹措方式包括自筹资金3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1.建设种植大棚200座,每座面积1000平方米,每座配备先进的自动化灌溉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等设备。
2.建设办公、仓储及设施设备区域,包括办公楼、仓库、车辆停车场、种植设备库等。
3.建设流通区域,包括打包处理中心、配送中心等。
4.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确保生产的绿色蔬菜质量和产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5.建设完善的监控系统,监测和控制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蔬菜的最佳生长状态。
五、市场分析及投资回报预测1.目前,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对绿色蔬菜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2.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基地种植的绿色蔬菜产量可达到3000吨/年,预计年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
3.预计项目投资回报期为5年。
六、项目管理及运营1.成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岗位。
2.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流程,包括种植计划制定、种植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等。
3.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并参与农产品交易市场。
XX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XX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我县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积极争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有关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立足我县资源优势和实际,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以推进农产品(竹笋)生产基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为重点,以生产优质、绿色农产品(竹笋)为目标,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切实提高绿色食品(竹笋)管理生产水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创建目标在XX乡、XX乡、XX乡、XX镇四个乡(镇)共18个符合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的区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
其中XX乡3万亩、XX乡10万亩、XX乡1.3万亩、XX镇10万亩,基地总面积24.3万亩。
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实现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三、创建重点及内容(一)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1.建立县、乡、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要求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竹笋种植户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有林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2.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乡(镇)、村组和农户。
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3.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健全统一的农户生产档案和林间管理记录。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年检评估报告
填写说明
一、本报告一式二份,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市级工作机构各一份。
二、本报告无现场检查组、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无效。
三、报告的内容可打印或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语言规范准确、印章(签名)端正清晰。
四、报告可从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下载,用 A4 纸打印。
五、报告中检查内容,请根据当次检查所对应的申请环节选择后进行填写;未注明的,各年检环节检查均需填写。
六、本报告中所提及的环境背景值*为近一年内由符合《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七、本报告由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解释。
一、组织管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镇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
原料(洋葱、大蒜、青胡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目标
责
任
书
xx镇人民政府
xx镇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洋葱、大蒜、青胡豆)标准化生产基地
建设和管理目标责任书
为了加强xx镇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洋葱、大蒜、青胡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绿色食品事业
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我镇洋葱、大蒜、青胡豆产品质量和知名度,xx镇人民政府与基地村民委员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考核内容
(一)考核指标
1、组织管理体系:乡、村、组要成立机构、落实责任人员、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来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人员不够或人员变动的要及时补充调整。
根据各乡实际,每年制定基地建设运行方案,并按方案开展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10分)
2、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乡(镇)、村、户生产管理体系,规范建立农户档案:每个品种选20户示范户规范建立田间
生产管理档案。
(10分)
3、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
定期公布基地内推荐使用优良品种名称、用种量,使用肥料
名称及用量,常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药剂名称及剂量,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10分)
4、技术服务: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等方式对基地农户进行培训,确保每户农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洋葱、大蒜、青胡豆标准化生产技术。
(18分)
5、监督管理:市、乡、村要建立监管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市场及生产档案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基地产品加大抽检力度,确保上市产品品质达标。
(17分)
6、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各基地单元要严格执行xx 发…2015‟xx号关于印发《xx市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洋葱、大蒜、青胡豆)标准化生产基地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对基地环境加强保护。
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加强基地范围内的路、桥、涵、站、沼气池、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地生产条件。
(10分)
7、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以“绿色食品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原料基地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基地与企业有效对接,最终达到企业与农户双营目的。
(10分)
8、效益分析: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强,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提升原料产品市场知名度。
(15分)
二、考核办法
由市委农办牵头,组织市财政局、市蔬菜事业管理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市经信局、市能源办、市教科局组成检查组,每半年对各基地乡镇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联合检查。
平时由以上相关业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随时开展督查。
年底,综合联合检查情况和各职能部门随时督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估总分为100分,考核达到85分(含)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下为不合格。
对考核合格村组在年底工作目督考核时给予加分奖励,考核不合格村组进行通报批评,并扣减相应分值。
xx镇人民政府(盖章) 村村民委员会(盖章)
领导签字:领导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