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5篇五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1教材分析1《武松打虎》是 S 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节选自《水浒传》的第 23回, 其中“打虎”是文章的重点 , 也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作者抓住武松打虎时动作的正面描写、通过对老虎吃人招数的侧面描写 , 表现了武松的智勇双全。

文章的情节生动感人,因而教学中以学生的读、演为主 , 体会文章的精髓。

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大部分喜欢看课外书籍 , 乐于了解课文之外的有关知识 , 而且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 他们也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课堂中来。

加上这篇课文情节感人,我又设计了读、演、看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浓。

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个别学生胆小、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现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英勇、机智。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师: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从这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二、学习新课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师:武松是怎样打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出示课件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开始师:谁来说说第二部分的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你能给它们拟一个小标题吗师: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呢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老虎出场的师:据史料记载,这只吊睛白额大虫,白脑门,白眼圈,吊眼梢,眼赛金灯,嘴赛火盆,大牙好似尖刀,雪白瓦亮,你们看,(出示课件3)此时此刻,它正冲着武松发威呢。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酿》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酿》这首诗的情感和表现形式;
2.理解诗中意象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请学生品味、感受一幅秋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从而引出“秋天”的话题。

2.课前预习(10分钟)
请学生家长带着学生诵读《酿》,自己理解其意义。

3.理解诗的意境(15分钟)
教师将《酿》结合秋天的景象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其意境,理解诗中含义。

4.理解诗中的美感(20分钟)
教师请学生认真品读下列句子,并分析诗歌中用的修辞手法: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学生分组讨论,当每组准备完毕后,教师请一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做出展示。

5.创作(20分钟)
教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创作一首小诗。

6.总结(5分钟)
教师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认识到诗歌对生活的启发和指引,并鼓励学生多多从生活中感受诗歌。

课后作业
完成诗歌创作。

教学方法
1.听说结合
2.课堂讨论
3.课外落实
教学评价
1.课上学生是否能理解课堂内容;
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学生能否在生活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隐姓埋名三十年》教案三篇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隐姓埋名三十年》教案三篇

【导语】《隐姓埋名三⼗年》是S版语⽂教材第五单元的⼀篇精读课⽂。

⽂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闻⼯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在我国原⼦弹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王承书在新中国刚成⽴时就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撤”等5个⽣字,学会12个⽣字,积累“渺⼩”等词语。

2.初读课⽂,了解课⽂的主要内容,理清⽂章的条理。

3.读⽂,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章的条理,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教具准备 1.⽣字词语卡⽚。

2.搜集王承书的资料。

教学过程 ⼀、揭⽰课题,质疑探究 1.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读⼀读。

2.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隐瞒⾃⼰的真实姓名,不让别⼈知道。

) 3.教师把题⽬补充完整,引导质疑。

4.学⽣质疑,教师归纳。

⑴谁隐姓埋名三⼗年? ⑵这个⼈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年? ⑶这三⼗年的时间⾥这个⼈都做了什么? ⼆、读⽂释疑,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读课⽂。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字新词。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笔画出来。

2.检查⽣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⑴教师出⽰⽣字词语卡⽚,集体读⼀读。

⑵教师进⾏再强调。

字⾳:“撕、忱、撤、拆、署、昼、眈、键、炼”。

字形:“毁、拆”;注意区别“撒”和“撕”、“署”和“暑”、“炼”和“练”的区别。

⑶教师再次出⽰词语卡⽚,开⽕车指名读。

渺⼩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 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舞 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

3.指名反馈:谁隐姓埋名三⼗年?(王承书) 4.引导学⽣展⽰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

王承书,⼥、理论物理学家。

湖北武昌⼈。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下桨声》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下桨声》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下桨声》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月下桨声》是教材中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写桨声在月下的回响,传达了月光下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这一篇散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此教案适用于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学时间为一节课,通过阅读散文内容和展开相关讨论,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下桨声》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掌握一些关于散文的基本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诗意的散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月下桨声》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能力,理解散文中抽象的意象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月下桨声》散文一遍,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2.学生根据教师问题回答的方式,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步骤三:详细阅读1.教师逐段讲解散文的内容,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引导学生分段理解,重点讲解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四:讨论与感悟1.引导学生讨论散文中的一些抽象意象和象征意义。

2.学生们自由表达自己对散文的感受和想象,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思考。

3.教师总结讨论内容,点评学生表达的优点,并给予建议。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散文或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2.引导学生写一篇以自然现象为主题的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评价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对《月下桨声》散文的理解程度2.阅读散文的能力和技巧3.对散文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4.对散文情感的感受和思考能力5.在写作中运用散文特点和语言风格的能力六、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反馈,对本堂课进行反思。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7篇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7篇

2024年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7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小麻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由于不听妈妈的告诫而掉到了大花猫旁边。

妈妈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小麻雀飞到了窗台上,而妈妈尾巴上的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往往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又说明,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感悟为主线。

通过感情朗读体验角色人物的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大胆的交流与讨论。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

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

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

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2.了解作者概况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坚定的锡兵》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坚定的锡兵》。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品味故事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利用认知图式分析所读的故事,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坚定的锡兵》。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品味故事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故事《坚定的锡兵》2.课件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请学生们来到拥有创造力的童话公园,公园内有许多有趣的玩具。

你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向你招手,你发现了一个小锡兵,他非常坚定,他想让我们了解他的故事。

2. 教学内容(1)故事朗读请学生们集体朗读《坚定的锡兵》这个童话故事,并且了解故事发展过程。

(2)故事理解通过问题引导,例如:“你喜欢其中的哪个角色?”“你觉得锡兵为了什么事情一路坚定走到底?”请同学们在朗读结束后回答。

(3)故事分析又通过问题引导,请学生们思考:在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每个情节有什么好玩的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

为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你可以展示一张认知图式,并向他们阐述每个主题。

3. 教学案例(1)朗读故事在阅读故事前要求学生们打开故事,读到并熟悉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可以请有诵读才能的同学群体朗读故事,给故事注入生命力。

(2)故事分析让学生们思考故事有哪些主题,可以使用认知图式,一个焦点,三个有趣的主题来写出学生持有的思考和意见。

(3)故事理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例如:“你能形容小人偷了锡兵吗?”“你知道什么充满趣味的推理?”请同学们回答这些问题。

4. 课堂练习(1)绘制锡兵请学生们参考自己的设想,利用画纸和颜料,尝试画出锡兵,他们可以从集体中了解如何在纸上上色。

在完成后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

(2)绘制情景让学生们模仿翻译版本的故事,一起想象故事中的情境,并画在纸上,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

(3)再写故事请学生们参考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想象,展开写作活动,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语文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语文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一文。

该文选自教材第八单元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等方面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能力。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如“幽雅”、“嬉戏”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对珍珠鸟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僻字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珍珠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动物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珍珠鸟》2. 主要内容:珍珠鸟的外貌特征珍珠鸟的生活习性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我喜欢的动物”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喜欢的动物是珍珠鸟。

它小巧玲珑,羽毛鲜艳,叫声清脆。

它们在树枝上欢快地嬉戏,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我喜欢观察它们的生活,也希望我们能更好地保护它们,让它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地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珍珠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 教学重点:课文对珍珠鸟的描绘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珍珠鸟。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s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含义。

学习并掌握教材中的课文,能够流利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语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阅读方法的掌握和实践。

教学难点对于部分抽象或深奥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学生个性化差异导致的生字词掌握程度的不同。

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利用字典或手机等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和含义。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任务。

4. 展示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探究过程。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和评价方式,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 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 上升到理论而已。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 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 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 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题:
1 同学们, 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 沿海城市很多, 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

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 先写上面的点, 接着写中间的横, 最后写下面的点。

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 看画面, 听配乐朗诵,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 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

看录象, 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 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 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
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 还写了什么, 分层。

(海, 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 看看题头的照片, 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

(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 感受寒流袭来时, 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 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 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 学生自学(读、说、背)
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 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 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 体会冬去春来, 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

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 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 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 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背诵第1—4自然段。

3 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 在冬、春、夏三季中, 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 自渎第5自然段, 整体感知。

2 找出句子, 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 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 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 较之昨日, 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 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 冬天是萧条、冷落的, 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又显的那么凝重。

(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 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

2 联系全文, 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 欣赏画面, 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 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 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 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

比谁介绍得好?
2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1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 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 写一个片段, 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5、烟台的海
海人
冬凝重不畏严寒
春活泼勤劳播种
夏宁静人海相依
秋高远充实忙碌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

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