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4选1”选择题与分析情节作用题含解析
(新课标)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31 小说“4选1”选择题和语言类题

(新课标)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31 小说“4选1”选择题和语言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龙偃月刀韩少功何爹剃头几十年,远近有名。
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
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
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
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
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该来了。
”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
”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
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我笑他太老腔古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
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
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全国通用版文档: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技法提分点5 Word版含答案

技法提分点5 把握线索脉络,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情节作用五考虑读文支招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老舍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半着眼于社会最底层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通过底层人物语言、经历的描写以戏谑的笔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
文本的情节是:二姐认为有声电影就是电机的声音特别响亮而已,在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互动的时候剧烈鼓掌,以符合“有声”电影的特征。
一家老小忙着去看有声电影,临走前,二姥姥找眼镜,三妈找钮子,……好容易到影院,主要时间和精力又都放在找座、开家庭会议、让座、买糖等无关的琐事上,根本没有顾及电影的内容。
特意去看电影,却什么也没看着。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形象老舍的小说以其对北京市民社会,尤其是对北京市民社会的中下层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而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
如文中,“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无所顾忌这一特点。
再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
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的‘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运用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众人在电影院找座时的吵闹、无序、肆无忌惮的情形。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老舍将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两种独立的美学元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形成独特的“老舍式幽默”。
文中通过对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琐事的叙述,揭示了一般小市民对新生事物的无知、排斥和无所适从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的讽刺。
典题文本(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技巧专题:小说阅读训练(带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技巧专题:小说阅读训练(带答案)专题练小说阅读(情节与手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错了刘以囹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
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
吴丽嫦约他到“利舞台”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
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
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国人”。
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白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厂的运动衫了。
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
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
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学位,找工作,仍须依靠运气。
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
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几天应有回音。
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待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
不过,丽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
现在已是四点五十分,必须尽快赶去“利舞台”。
迟到,丽嫦会生气。
于是,大踏步走去拉开大门,拉开铁闸,走到外边,转过身来,关上大门,关上铁闸,搭电梯,下楼,走出大厦,怀着轻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
刚走到巴士站,一辆巴士疾驰而来。
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冲向巴士站,撞倒陈熙和一个老妇人、一个女童后,将他们碾成肉酱。
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
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
吴丽嫦约他到“利舞台”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
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
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国人”。
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白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厂的运动衫了。
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
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
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学位,找工作,仍须依靠运气。
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
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几天应有回音。
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待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
不过,丽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专题三小说阅读加分练习 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加分练习小说阅读(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
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
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
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
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
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
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含解析)

小说阅读根据小说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特点,以及考生一轮复习掌握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的较多:1.小说作用类题目命题角度繁多,情节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标题作用等等,考生在答题时常因找不出思考角度而失分。
2.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分析,考生很容易得分,但想得高分很难,细节处理有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对症下药。
3.艺术技巧赏析题仍是考生的失分重灾区,二轮复习需要进一步强化,帮助考生进一步建立知识理论体系,并打磨解题细节。
4.小说探究题,对于小说探究题,虽然考查角度较多,但无非是对小说三要素和主题的深度挖掘,特别是情节、形象的探究,其思考角度同以上3类题目基本一致,故本书不再专门讲解。
本拉分考点在后面第4讲,只重点讲解“主旨意蕴”“标题意蕴”的探究。
第1讲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括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这是小说阅读的常考点。
这四类题目因其综合性较强,考生答题时往往会因思考角度不全和答题不规范而失分。
一、通法指导——“4+1”个角度全知晓“四循环+一读者”准解小说作用题小说作用类题目(包含情节作用、人物作用、环境作用、标题作用)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等四个方面考虑,另外还可以加入读者的感受。
即这四类作用类题目,除了考虑其对本身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其他三方面,最后还要有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归纳的“四循环+一读者”模式。
答题时,可将这五个方面归拢到结构上的作用(情节)和内容上的作用(人物、环境、主题、读者感受)两个层面条理作答。
要注意分条、分点表述,分析时要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有理有据,力求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
当然,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在每个题目里都面面俱到,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显性、隐性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或取舍。
[特别提示]标题作用类除了“四循环+一读者”外,还要注意挖掘标题内涵,并思考自身表达特点:运用双关、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
[典例印证](2016·山东高考)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情节与主旨的关系);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③引出下文,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新认识(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④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情节与全文情节的关系)。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训练: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2018云南统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民间音乐莫言四个月前,镇中心茉莉花酒店的店东兼厨师兼招待花茉莉收留了流落到马桑镇的小瞎子。
自从马桑镇的人听了小瞎子吹箫,茉莉花酒店生意空前兴隆。
小瞎子也施展开了他的十八般武艺,将他的洞箫、横笛、琵琶、二胡、唢呐通通从布袋里拿出来,轮番演奏,每夜都要闹腾到十二点才睡。
几十个有一点音乐细胞的小伙子,就连中午休息那一点时间也要跑到茉莉花酒店来,听小瞎子讲几段乐理,讲几个譬如《阳春白雪》之类的古曲。
镇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也不想吃过晚饭倒头就睡,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享受,他们需要音乐。
虽然小瞎子能够演奏的乐曲他们都已听过,但这些曲子他们百听不厌,每听一遍都使他们感叹、唏嘘不已。
对此,小瞎子开始良心不安起来,演奏前,他总是满面羞愧地说:“这怎么好意思,老是这几个曲子……我的脑子空空了,我需要补充,我要去搜集新的东西……”然而,他的那些崇拜者却安慰道:“兄弟,你会的这些曲子就够俺们享用了,好东西百听不厌。
就像花大姐卖的烧酒,俺们天天喝,从来没烦过,每一次喝都那么上劲,一口下去,浑身舒坦。
你这些曲子呀,嘿嘿,就跟花大姐的烧酒一样……”当听到酒徒们把自己的音乐与花大姐的烧酒相提并论时,小瞎子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的两扇大耳朵扭动着,仿佛两个生命在痛苦地呻吟。
那个晚上的演奏也极不成功,拉出的曲子像掺了沙子的米饭难以入口一样难以入耳。
九月初,榨糖厂、帆布厂厂房建成,花茉莉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还托人去上海给瞎子买花呢西服黑皮鞋——这是为小瞎子晚上演奏准备的礼服。
最后,她请镇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写了一块“茉莉花音乐酒家”的匾额,高高地挂在了瓦檐之下。
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计划说给小瞎子听。
小瞎子对花茉莉的计划感到惊叹不已,认为这个女人确实不简单。
而听到自己将在这个安乐窝里永远充当乐师时,他的脸上出现了踌躇不快的表情。
马桑镇的光辉前景,自然也在花茉莉的邻居——开茶馆兼卖酒菜的瘸腿方六、饭铺“掌柜”黄眼、小卖部“经理”麻子杜双三人心中激起了波澜,他们自信本事都不在花茉莉之下,而花茉莉能够如此猖獗,挤得他们生意萧条,实在是因为借助了小瞎子的力量。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三 小说阅读含答案

专题三小说阅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高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
我们读懂小说这种文体和把握小说的命题角度也要依据其文体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的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文体特征由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关键词一: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种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人物包含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描写;可以写人物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动、语言,也可以适当地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关键词二:情节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小说情节的考点一般包括情节的概括、情节手法的运用、情节结构的分析、情节作用的分析等,这几点要在复习中引起注意。
关键词三:环境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运用一定的手法去描写,让其特点与人物形象及小说主旨相适应,因此,这就包含以下几个考点: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的特点、环境的作用。
这几点是命题者在“环境”方面关注的命题点。
关键词四: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它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小说赏析手法技巧与探究标题含解析20190221153

小说赏析手法技巧与探究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荷花图刘刈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没等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二人不再说话。
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画,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是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
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
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
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
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
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
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陶章甫一声长叹。
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之交。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韩兄但说无妨。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4选1”选择题与分析情节作用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会飞的福字李丰狗娃想起那架纸飞机时,纸飞机正朝着墙头飞去。
狗娃迅速跑到墙根伸手去拦,可还是晚了一步,他眼巴巴地看着纸飞机擦着他的指尖,飘过了半人高的墙头,巧妙地越过一垄柿子架,又快速躲过一只母鸡的飞扑,最终钻进牛棚。
当它抵达目的地的当儿,隔壁串秧子家的奶牛毫不客气地上去,用大牛蹄子踩了一脚,之后又转身在上面浇了一泡尿,还把屁股撅得老高,尾巴一甩一甩地向狗娃示威。
随着这泡尿,狗娃的脸色由好看的粉柿子变成了白角瓜,又由白角瓜变成了紫皮茄子,鬓角渗出的豆大汗珠被正午的阳光晃得闪着金星星,旁边的狗娃媳妇也霎时间明白是咋回事了,她嗷唠一嗓子扑向七岁的儿子豌豆。
“你个养不熟的败家子,看我怎么打你!”豌豆见娘疯了似的扑过来,忙躲到爹的后面:“爹……爹……咋了?咋了?是你让的啊!”豌豆不知道自己咋把娘气成了这样,自己不就用一张福字叠了个小飞机吗?可这又咋了,年早都过完了,这福字留着还有啥用啊?再说,叠飞机是爹同意的,怎么飞机飞到隔壁,娘就疯成了这样了?狗娃一把把媳妇推开,回头瞪了一眼豌豆,又转身抓住媳妇的胳膊把她拽进屋。
豌豆被爹瞪得心里发毛,他想跟进去,可门被爹在里面插上了。
“你咋呼啥,怕隔壁不知道啊?”狗娃连忙捂住媳妇的嘴巴。
“你个葫芦脑袋,你脑子咋不拿事呢?那不是串秧子家给咱打的欠条吗?五千块呀,都让牛尿泡花了,串秧子还能认账吗?”狗娃媳妇急得眼里汪起两团蒙蒙的雾。
“我哪儿知道是那张福字啊,咋这么巧呢?”狗娃背着手在屋里踅着弯弯,他来回走得急,碰倒了椅子,碰翻了米篓,踅了不知多少圈也没能想出个好招儿来。
最后他一跺脚:“唉!该着,没就没了吧,串秧子家也不容易,他得了重病下不了炕,媳妇又是个哑巴。
这两年要不是他媳妇脑筋活,四处借钱买了这奶牛,卖牛奶给串秧子买药维持着,串秧子早就没了,咱就当做善事扶贫了吧!”“放屁!”狗娃媳妇上去给了男人一杵子。
狗娃没提防,一下子闹个仰八叉。
“那可是五千块呀!是我一分一分攒的呀!”狗娃媳妇恨不得用眼里的雾水把狗娃淹了。
狗娃看媳妇急成这样,忙从地上爬起来,换一种语气:“你急啥,依我看啊,串秧子媳妇还真不一定丧良心。
”“欠条都没了还认啥账啊?这一年,咱这汗珠子算白摔了。
”两口子在这儿闷着不言语,冷不丁屋外的豌豆打破了沉默:“爹……爹……快开门,飞机又飞回来了!”狗娃两口子一听赶忙打开门。
豌豆手里拿着个纸飞机高兴地蹦到屋里:“噢,又飞回来喽!”欢快得像林间的小鹿。
狗娃觉得很奇怪,他赶紧抢过纸飞机,发现那也是用一张红红的福字叠的,却不是让奶牛踏了的那张。
狗娃忙展开,只见福字背面写着字,是一张欠条。
确切地说,是一张和飞到串秧子家那张内容一模一样的欠条。
只是欠条下面多了几行字:狗娃哥,我在牛棚里发现欠条弄花了,就又写了一张,再次谢谢你们能借钱给我。
还有那些好心人,我都一一记着呢。
东头柱子哥扛来过两袋米,我给他钱他没要;西头宝根叔去年开春时,用四轮子帮我们犁地,也不收钱;还有月桂嫂偷偷放在我家院子里的一筐鸡蛋,我都忘不了。
这些债我都是要还的……他们看时,豌豆也在看,他见爹娘不再像刚才那么焦急发怒了,就把红扑扑的小脸凑过去,试探着问:“爹,这飞机我还能玩吗?”狗娃看看媳妇,又看看豌豆稚气的小脸,想都没想:“能,能,拿去玩吧!”他转向媳妇:“家里还有钱吗?”狗娃媳妇啥也没说,默默地点了点头。
豌豆得到了允许,接过纸飞机,高兴得满院子蹦着、跑着、喊着,他跳上了墙头,将军一样小手用力一挥,福字飞机立即迎着微风,在阳光下自由飞翔。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综合鉴赏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运用倒叙手法,通过狗娃拦纸飞机这一情节,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并巧妙地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高兴地蹦到屋里”“把红扑扑的小脸凑过去”等细节刻画出豌豆的贪玩和天真。
C.小说明写狗娃夫妇因欠条引发的冲突,暗写串秧子媳妇重写欠条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使故事情节更为集中,主题更为丰富。
D.狗娃媳妇在欠条被弄花后抱怨忧虑,欠条复得后通情达理,小说通过这一变化成功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
解析:选A A项,“小说开篇运用倒叙手法”不正确。
小说开篇没有运用倒叙手法,而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属于顺叙的手法。
★2.分析情节作用小说以福字飞机“在阳光下自由飞翔”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解答时可从情节结构、主题表达、读者感受等角度分析。
从情节结构上来看,小说标题是“会飞的福字”,开篇就写“狗娃想起那架纸飞机时”,结尾再写儿子玩纸飞机,就照应了开头和标题,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结构。
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飞机是用欠条折成的,狗娃却允许儿子拿着当玩具,可见狗娃不再把串秧子家的欠账放在心上,表明串秧子媳妇的做法感动了狗娃,也表明狗娃真心实意想帮助串秧子家,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感恩,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
从读者感受来看,小说结尾描写了一个小孩子玩纸飞机的场面,具有画面感,也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引人回味。
参考答案:①结构方面,照应标题,与开头儿子玩纸飞机相呼应;②读者方面,增添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③主旨方面,升华主旨,象征关爱、感恩之情在邻里间相互传递。
(每点2分)3.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从使用词语的特点、修辞的特点、人物对话的特点、整体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
从使用的词语来看,“狗娃”“眼巴巴”“一垄柿子架”“串秧子”都具有典型的乡土气息,充满生活情趣;从修辞的角度来,作者写狗娃脸色的变化“由好看的粉柿子变成了白角瓜,又由白角瓜变成了紫皮茄子”,用乡村常见的事物打比方,新颖别致;从人物语言来看,如狗娃媳妇骂儿子“你个养不熟的败家子”,骂狗娃“你个葫芦脑袋”,都具有乡土色彩;小说整体上多用口语,自然质朴。
参考答案:①大量使用极富乡土气息的方言土语,鲜活真实;②修辞的运用极具乡土气息,新颖别致;③人物对话具有浓厚的乡土味;④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喀秋莎田洪波中午时分,响彻在两边战壕上空的枪声开始零星起来。
渐渐地,硝烟也一丝丝散去,意味着酷烈的战斗进入一个休整的间隙,很多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十余个尚是娃娃脸的士兵全身心放松下来,逐渐恢复他们本真的一面,开始嬉闹起来。
连长安德烈无声地笑笑。
看到这样的场面他很欣慰,毕竟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中他们毫发未损。
这是一支多数由青年人组成的步兵加强连,他们刚刚在与德军的交火中占了上风。
时间真快啊!安德烈闭目想着心事。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他领着这群孩子与德军奋战。
当初,他们的父母信任地把孩子们领到他面前时,他还是有一丝担心的。
可是,经过炮火的洗礼,安德烈现在觉得他们已经是成熟的战士了。
士兵们轻声哼起了歌,安德烈依然淡淡笑着。
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旋律: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安德烈把身体往壕沟的深处偎了一下,摸出宽宽的烟叶卷了支烟叼在嘴上。
喀秋莎,正义的喀秋莎,那是他们心灵深处最神圣的三个字了。
“嘘,你们听!”突然有人把手指压在了唇上,示意大家注意德军那边传出的声响。
安德烈急忙把烟按灭在焦黑的泥土里。
大家都悄然侧起身,屏息静听德军的风吹草动。
大家的笑容开始收紧了。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见鬼,居然有人在唱《喀秋莎》!是德国人在唱吗?他们也喜欢《喀秋莎》?怎么会呢?那是我们苏联人民的歌曲啊!安德烈惊诧地瞪大了眼睛。
他感觉周身的热血在沸腾。
该死的德国佬,不许你们玷污神圣的喀秋莎!大家都听得真切,都把目光转向安德烈。
安德烈分明听到自己身体里的每一个骨节都在炸响,他一脸凛然地拿起了望远镜。
果然,他看到几个德军士兵正围在一架留声机前,有滋有味地跟着哼唱。
让安德烈万分气愤的是,他们居然那样陶醉,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战场上。
安德烈觉得这是不能熟视无睹的,他甚至认为,这全然就是德军在向他们挑衅!是的,他们拥有先进于己方数倍的武器,他们人数占优,他们中的许多人战斗经验丰富,但他们不可以唱我们国家的歌曲,不可以用这种方式蔑视我们!这就像自己的孩子,不共戴天的敌人可以随便地抱吗?可以肆意地喜欢吗?那无异于剜我们的心头肉!“准备战斗!”安德烈下达了命令。
他的声音听上去很决然。
可是副连长瓦西里用手压住了他的枪身,事实上瓦西里一直在观察安德烈的情绪变化,现在他不能不挺身而出了。
瓦西里缓和着语气说:“没有接到上级命令,这仗不能打!力量太悬殊了,刚才的胜利并不能说明什么。
作为一连之长,你不能意气用事!”安德烈冷笑:“情况特殊,不请示也没错!就算我答应,那你问问孩子们答不答应!”安德烈等到的是青年人的一致响应,他们摩拳擦掌,义愤填膺,纷纷将子弹推进枪膛。
瓦西里还想再说什么,安德烈已经大手一挥,指挥战士们各就各位,随着一声号令,密集的子弹就雨点一样向德军阵地射去。
战斗又开始了,这一次持续的时间似乎更长,也更惨烈,双方都不断有人倒下去。
安德烈杀红了眼,带领几个勇敢的战士冲锋在前,打退了敌人,占领了德军刚刚还逍遥自在听歌的阵地。
到处是残垣断壁,一些树木还在燃烧。
在一条战壕里,安德烈看见那架留声机还在转动,《喀秋莎》的旋律还在飘扬。
他走上前用手搬开了唱针,拿起唱片。
阵地上死一般寂静。
瓦西里悄悄站在安德烈身后,沙哑着嗓子轻声说:“孩子们……都牺牲了!”他看见安德烈身体摇晃了一下,然后那个庞大的身躯慢慢跪了下去,最后匍匐在地,哭成颤动的一团。
(有删改)★4.综合鉴赏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激烈的交战之后短暂的平静,年轻的战士们也恢复了本真的一面,这为后文哼唱歌曲、听到歌曲做了铺垫。
B.德苏两军力量悬殊,然而处于劣势的苏军两次击退了敌人,说明《喀秋莎》的歌曲在战斗中起到了鼓舞人心的巨大作用。
C.小说善于使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辅以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既有群体形象,也有个体形象。
D.文中用“娃娃脸”“本真”“嬉闹”“孩子”等词语来形容这群年轻的士兵,字里行间饱含对这些保家卫国的青年战士们的喜爱之情。
解析:选B 文中没有提及《喀秋莎》在第一次战斗中起到的作用。
★5.分析情节作用小说中《喀秋莎》的歌声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6分)答:解析:《喀秋莎》的歌声在文中多次出现,多次出现的东西一般是小说强调的内容或者是小说的线索,《喀秋莎》的歌声就是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