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鉴赏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小说阅读鉴赏.docx

202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小说阅读鉴赏.docx

202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小说阅读鉴赏2、XX 是一个怎的人物?3、XX 有哪些秀的品?小的常4、分析小人物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

1、小是通人物、情和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解思路:2、主是通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通人物的描写(言、行、心理、肖像、)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目要求作答。

3、人物描写(言、肖像、行、心理、描写)第一,重小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等,因它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4、情(序、开端、展、高潮、局、尾声)物的性格。

5、境(自然境、社会境)第二,通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6、序(叙、倒叙、插叙)第三,小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史背景下活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把他放在一定的社小的特点景下去理解。

1、完整的故事情第四,注意作者人物的介和价。

2、明的人物形象根据要求言表达:3、典型的境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什么人,他怎么,表了他怎的性格(思想品)4、深刻的主(三)境描写的作用:小的境包括社会境和自然境5、精巧的构思常型 :故事情的把握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境的句子;把握好故事情,是懂小的关,是欣小特点的基,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②就指定的境描写出其作用;一、关于情。

型的目主要是情构思及其作用命。

③依据文章内容想象写一段境描写。

常型:1、作用:文中写了 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指:解指:①交代故事生的、地点。

明确情构思表人物的宗旨,合情的一般作用:②渲染气氛。

一是造念,引人入;③烘托人物 , 揭示人物心境,表人物性格。

二是前后照;④推情的展,刻画人物作。

三是面托、埋下伏笔;⑤奠定情感基四是上文、点明意;⑥暗示社会境,揭示社会本特征或展示世情。

五起索作用。

然后根据目要求,合文章作答。

( 四 ) 作品主的挖掘:小的主是小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意之所在。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文将整理出高考语文复习中与小说阅读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散文性文学体裁,以叙事为主要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环境,展现现实生活或者想象世界。

小说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要通过真实性塑造人物和情节,使读者产生共鸣。

2. 叙事性: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要注重情节的铺陈和推进。

3. 线索性:小说需要通过线索的展开,形成完整的故事结构。

4. 视角多元:小说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现故事,增加故事的层次和广度。

5. 语言灵活:小说对语言表达的要求较高,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和环境。

二、小说的分类1. 长篇小说: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具有较强的叙事和描写性。

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2. 中篇小说: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情节相对简单,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点。

如《骆驼祥子》、《茶馆》等。

3. 短篇小说:篇幅较短,情节简洁紧凑,往往通过短暂的叙述展现故事的精华。

如《春蚕》、《草地》等。

4. 通俗小说: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受到大众欢迎。

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

5. 现代主义小说:追求形式和内涵的创新,通常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呐喊》、《红与黑》等。

三、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 整体阅读法: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结构和风格,读懂小说的整体脉络和基本内涵。

2. 人物分析法: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和行动,揭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情节分析法:重点关注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分析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节的作用,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

4. 描写分析法:深入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揭示描写的目的和效果,理解小说的情感表达。

四、常见的小说名家及作品1. 中国古代小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

2020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型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而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 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S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而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 •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槪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1.常见考査题型(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 × 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苴作用o2.思路导航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而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2020高考小说鉴赏方法知识点

2020高考小说鉴赏方法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一)3大步骤解答鉴赏性选择题1.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4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

高考正是扣住这4个关键词来命题,我们读懂一篇小说也需要着眼于这4个关键词。

2.全国卷小说阅读一般采用选择题加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选择题已连续两年采用“4选1”形式,赋分3分,考查侧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观题由历年考查情况来看,以“分析情节作用”“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分析形象作用“赏析手法技巧”“探究标题”为考查重点。

3.选择题是小说中的保分题目,此题相对简单,解题的关键是在原文和选项之间找对应,比差异,可先通读文章寻找信息区间,再依据本栏目介绍的比对法比对,确保解题万无一失。

核心突破:“内容”和“艺术特色”是小说“4选1”选择题考查的两大角度,也是设误的两大着力点和解题的敏感点,综合考查人物、环境、情节、语言、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轮复习的突破点是快而准地解答此题。

技法一“4选1”选择题解题“3步骤”技法二“4选1”选择题快解“2妙招”1.看选项是否严谨有些选项中有绝对化的表述,其往往存在表述过于绝对的问题,可首先判定表述可能存在的“科学性错误”。

2.看选项是否符合现实有些选项与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这类表述往往存在“方向性错误”。

(二)理情节,明作用,突破情节类题。

[考向定位]1.小说情节是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更是表现小说主题的有效途径。

分析情节作用,不仅可以使考生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考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因此,情节类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成为高考的重要题型。

2.情节概括类、情节作用类、情节手法类,其中情节作用类尤为突出。

考生应认真研读文本,养成整体看特点、局部重结尾的情节的阅读习惯,把握情节的内在关联,增强结合文本分析情节作用的意识。

题型基本为:①情节作用题②情节处理技巧分析核心突破:[常见设问方式]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

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知识点

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知识点

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迈向大学的重要关口,对于语文科目来说,小说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考点。

小说鉴赏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下将从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思想探究三个方面介绍高考小说鉴赏答题的知识点。

一、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是小说的脉络,了解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

在进行故事情节分析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握故事的发展,分析主线与支线的关系。

其次,要注意挖掘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揭示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最后,要关注主要场景的描写,分析场景与故事的关联。

二、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在含义。

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分析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包括外貌形象、言行举止等方面。

其次,要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

最后,要研究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人物关系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三、主题思想探究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了解主题思想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在进行主题思想探究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挖掘出小说的基本主题,即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其次,要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揭示主题思想的隐含意义。

最后,要关注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分析小说与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关系。

综上所述,高考小说鉴赏答题需要学生在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题思想探究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小说的脉络;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分析,了解小说的灵魂;通过对主题思想的探究,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

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小说的关键要素。

因此,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小说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

只有在全面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之后,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小说备考】(一)情节结构安排模式:(1) 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使小说读起来引人入胜。

《清兵卫的葫芦》(2) 结构上延迟——(《牲畜林》)“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与“三打白骨精”)(3) 欧·亨利式。

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产生戏剧性效果。

(4) 蒙太奇式。

或叫“镜头组合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实现时空交错和大幅度跳跃的效果,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5) 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6) 倒叙式。

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的一种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既有倒叙的往事的回叙,又有顺叙的线的延伸。

(7) 留白式。

留白式的结构,注重的是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8) 抑扬式。

“扬”是主体,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

或者相反。

用这种方法,造成鲜明对比,形成波澜起伏的情节,更突出主旨。

(9) 误会法,巧合法(10) 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马兰花》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11) 设悬念: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埋伏笔,做铺垫: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做好铺垫,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2020普通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理解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

2020普通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理解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

2020届普通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一、情节题题型一情节概括题4大解题技法:1.结构连贯法、2.场面连贯法、3.线索连贯法、4.细节连贯法题型二情节手法题1.悬念: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线索: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时,主要借助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2020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 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 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 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1. 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 找出线索,梳理脉络。

如2015 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切分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 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 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谢谢
•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可以借助 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或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但文章中直接描写 其性格特点的部分较少,多是通过男主人公的叙述来描写的,如直接夸赞女主 人公机智、大方、热情、幽默等,因此要多留意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叙述 和评价部分。
• 【2016高考全国卷三《玻璃》】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 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 术描写更真实。
①在人物形象上: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 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②在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 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 更深刻;
③在情节(结构)上: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结构 富有变化,曲折有致。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 (环境本身作用) 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 心理变化;(人物塑造) 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 息。(语言风格)
【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2019全国三《到梨花屯去》】 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 均有这细节? 请结合全文分析。 ①为什么沉默?
解析“公园苗圃”其实是小说人物出场、情节发展的一个环境,可以从小说情节展开的角 度进行分析。正是在这里,“我”见证了老舞蹈师出场和他木偶似的舞蹈;苗圃消失,主人 公的结局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此题6分,应设置三个要点作答。
【考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2019全国三《到梨花屯去》】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 分析其功能。
参考答案: ①心情复杂纠结。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因 为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 ②失望、悲伤绝望。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 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 ③激动兴奋,重新燃起希望。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
【考点:小说作品的内容和结构】
③在效果上:
a. 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 术描写更真实。
b. 有时空交织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使之产 生共鸣。
【考点:文本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2018全国二《有声电影》】 (3)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 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 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 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数,分 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 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 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 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 忍俊不禁。
• 【2017全国一《天嚣》】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 1、为什么到最后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对这个蒙古人从篇幅上看描写甚少, 不论是科研人员还是读者,都对 “他”所知有限。效果:这样的结尾给符 合实际情况,符合情理,给读者真实感。
文学类(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2016高考全国卷二《战争》】(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 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 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 • 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 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考点:小说谋篇布局的好处】
【2018全国三《微纪元》】 5.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 过程。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 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 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 濒临崩溃; 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2019全国一《理水》】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 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 历史韵味;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 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 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解析小说中塑造老舞蹈师的形象所用的表现手法,可以结合小说具体内容,从他过时的穿戴 和僵硬的木偶似的舞蹈动作,与“我”交谈时流露的内心的孤独展开分析。另外,不能忽视 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即场景的烘托。
【考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2018全国一】 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 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根据沉默之前发生了什么来进行推测
第一பைடு நூலகம்:两个乘客 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 思。
【考点:探究小说的结构】
②为什么这样写? 结构:首尾呼应(首位都有这些细节)
内容:发人深思(主人公不说话之后,引起读者深思)
第二问: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 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 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考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2019全国二】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 ①外貌、动作描写: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他穿一双带银扣 的皮鞋,……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先是几 个小步跳跃……他是在跳舞呀!”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语言描写: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 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环境烘托: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 蹈师失落的心态。
• 2、为什么到最后不解开这个谜,因为一个陌生人帮助后彼此依然陌生比熟 悉更好。效果:给读者神秘感,使小说有一种神秘氛围。
• 3、我们希望最后知道真相偏偏不知道就收尾。效果:留下想象空间。 • 注意:要紧扣“谜” 来分析。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考点:小说结尾的作用】
• 【2017全国一《天嚣》】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 (1 )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 (2)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1)在情节方面:使情节更简洁集中;“渴”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从队员受困受渴, 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2)在塑造人物方面: 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 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3)在揭示主题方面: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 己”的人生哲理。
【考点:文本的基本特征】
【2018全国一《赵一曼女士》】 6.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 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 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 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 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 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 物形象更加立体;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2018全国三《微纪元》】 6. 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 学”与“幻想”的关系。 高考答案: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 案,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 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 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 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 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 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考点: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
【2019全国二《小步舞》】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 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使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 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①文人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 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 智慧过人;
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 即将到来的死亡;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考点: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2018全国二《有声电影》】 (2)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 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答案】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 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 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 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 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 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 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
• 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