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提纲

《礼拜二午睡时刻》
• 作者: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 义代表作家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 代表作: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 情感的处理: 作者的情感始终躲在幕后,情感的表达是节 制(节制胜于放纵) • 情感与道德的冲突: 母亲的镇定、固执、坦然——伟大的母爱 神父的同情关切——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
《沙之书》
• 作者: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 • 代表作:《小径分叉的花园》 • 主旨: 沙之书:无限之物 人们面对无限之物时的真实的心灵感受: 好奇—钻研—渺小—敬畏—恐惧 • 虚构与真实: 真实:第一人称的叙述, 详尽细节给人真实感(书贩、书的样子) 虚构:书的神秘 • 将虚构嵌入真实生活场景中,表达心灵真实
《清兵卫与葫芦》
• 作者: 志贺直哉,日本“白桦派”作家,“小说之 神” • 代表作:《暗夜行路》 • 主旨: • 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批判大人粗暴扼杀孩 子的天性和天赋;对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 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 热衷绘画:个性解放的曲折胜利
情节
《牲畜林》
• 作者: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 • 代表作:《寒冬夜行人》《看不见的城市》 《通向蜘蛛巢的小路》《意大利童话》 • 主旨: 牲畜林是一面帕休斯的盾牌,从中可看到 真实世界,林中牲畜们生机勃勃,对战争没 有丝毫恐惧,给人以生活的希望,体现了人 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 结局: 寄托作者的理想,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 善良的人们连手都不要弄脏。
• 主旨:
• 呼唤人性和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 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叙述
• 叙述角度: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 叙述特点:
简洁但蕴涵大量信息;收敛,具有 张力;不事渲染,淡化主观色彩 对话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主要力量 “显示”:客观呈现
外国小说复习

外国小说欣赏专项复习《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1.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如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有限视角有限视角的特点: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完全靠叙述者带领读者走进情节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参与其中。
有限视角的表达效果:这使得读者变得不像在阅读传统小说那样只是被动地听故事,而必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
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叙述人称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
第一人称的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叙述则更自由,与全知视角一样,对人物和故事无所不知,但它的叙述并不那么亲切没有距离感。
小说家选择何种叙述人称完全是根据小说的具体叙述需要而定的,也无所谓孰优孰劣。
第二人称问题小说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的情况很少见,严格上说不是一种叙述角度而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这个人物一种抒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考点纠错】混淆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不能结合具体文本回答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相应的表达效果。
【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外国小说欣赏总复习

外国小说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1.《桥边的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的挂念,揭示战争的罪恶,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墙上的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的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的向往、对男权的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辐射状结构 B.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
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的田园梦境,在对昔日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贵族衰落的不满,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的写景状物手法。
(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的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5.《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的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的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和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
外国小说欣赏期末总复习

词语积累:
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忡忡, 忧愁的样子 纤尘不染: 一点灰尘也沾染不上。纤,细小。 逆来顺受: 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 忍受的态度。
颐指气使: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来示 意,指有权势的人随意指使人的傲慢神气。 不可名状: 没办法作出陈述或描摹。名,说出。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轮,高大的样子。 奂,众多。
第1课《桥边的老人》
五、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的作 用。 1、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 2、使小说的情节一点点“显示”出来。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4、便于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有利于抒发感情。 *5、其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 受到一定的限制。
丹柯字词积累
• 1、桠枝 yā
• 3、黏泥 niá n • 5、宿愿 sù chuò • 7、龌龊 wò • 9、胸膛 tá ng
2、虬曲 qiú
4、篝火 gōu
6、泥沼 zhǎo
8、疙瘩 gē da 10、合拢 lǒng
高尔基
• 高尔基生于1868年,于1936年去世。 是俄国(前苏联)大文学家。他出身贫 苦,幼年丧父,11岁就为生活所迫在社 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工,贫民 窟和码头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探索改造现 实的途径,写了许多表现劳动者的文章。 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 塑造了象征革命者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 燕形象,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是一篇革命的战斗的檄文与颂歌。他还 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 《母亲》等。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 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文学作品和论著 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C. 古冢(zhǒng)都铎(duó)箭镞(cú) D. 鳍(qí )翅 鸟窠(kē) 肖(xiāo)像
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欣赏》内容整理

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母题”。有时材料比作家想要表达的更有思想。写作目的不外两种:讲故事和讲道理。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张“形象大于思想”,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蕴涵其中。小说通过客观描绘、隐喻、象征暗示出主题,因此主题就有多种可能。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模糊处理,说不尽的主题,反而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场景
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有大小场景之分。就是我们常说的“场面描写”,不同于环境描写,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是生活的横截面。场景可以:(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注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区分)
《战争与和平》(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
《复活》(世界文学不朽名著)
对贵族生活的批判,道德自我修养的主张,擅长于心理分析。
关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经典的形象。
本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素芭
通过刻画哑女素芭永恒孤寂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长大后,由于自身的残疾,素芭被迫远嫁到加尔戈达,远离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丽、聪颖、内心丰富,充满爱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让人同情。
艾萨克什维辛格(美国)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卢布的魔术师》
“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拟人叙述的作用;理解主题。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点汇总

《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汇总一、了解八个单元十六篇小说得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1.《桥边得老人》海明威(美国)(1)主题:通过描写老人在逃难路上对家中动物得挂念,揭示战争得罪恶,呼唤人性与爱得回归。
(2)艺术特色:A.以小见大 B.叙述简约,含蓄深远2。
《墙上得斑点》伍尔芙(爱尔兰)(1)主题:通过描写主人公对斑点得六次猜想,表现作者对生命得神秘与不可控制、对自由得向往、对男权得否定等等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A。
辐射状结构 B。
自由联想3.《炮兽》雨果(法国)(1)内容:描写了“炮兽肆虐”“人兽之战"“赏功罚过”三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临危不乱、有勇有谋、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得将军形象。
(2)艺术特色A.对照法B。
拟人手法,将无生命得事物描绘得如同有生命得物体一样神奇、动人心魄.4.《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俄国)通过描写苹果丰收、庄园生活、深秋打猎、小地主生活等四幅图画,将读者带入那个已逝得田园梦境,在对昔日得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得留恋,对贵族衰落得不满,对时世变迁得惆怅与感伤。
【艺术特色】(1)绘景艺术:动静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得写景状物手法.(2)结构艺术:用思绪来组织内容;首尾呼应。
以欢乐喜悦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打猎场景结尾,形成强烈得对照。
(3)象征手法:安东诺夫卡苹果象征丰收、甜美、富足得乡村生活。
5。
《丹柯》高尔基(苏联)通过塑造丹柯这一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敢于为理想英勇献身却不计较个人得失得悲剧性英雄形象,鼓励人们去追求胜利,追求光明;同时也批判了那些懦弱、忘恩负义得人们。
【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手法(2)对照手法:丹柯-—族人6.《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巴西)通过叙述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历经千辛万苦却最终未能找到宝藏得寻梦经历,启示人们要想实现梦想,就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得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与经受考验,需要付出代价。
同时鼓励人们要敢于为梦想打拼。
(三种人:爆米花小贩、矿工、圣地亚哥)7.《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活泼、天真、热情争强好胜、渴望受关注及胸无城府、率真个性为爱义无反顾艺术特色: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得人物塑造方法。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复习(考试必备整理!)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复习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美国]海明威–“迷惘的一代”《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长篇)《丧钟为谁而鸣》(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硬汉”形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艺术特色:语言简约,寓意深远;“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少-文本简洁,静(不动声色)-“显示”而非“讲述”;主人公:我、老人(叙述者不动声色)老人:朴实忠厚善良;视动物为亲人,与动物相依为命“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1、不再期待别人分担;疲惫;决定听天由命;谢绝“我”的好意2、怨、冤,对战争无声的控诉结尾表达作用:①故事背景(法西斯挺进)②故事氛围,烘托心境(天色阴沉)③象征手法,暗示中心(复活节:仅有的幸运,有意提及复活节,是呼唤人性回归的暗示)第一人称叙述:①“亲历”的感觉真实感与亲切感②避免作者的介入,显得比较客观②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关于主题的体现:小小的窗口,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渴望;关注小人物与弱者。
老人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墙上的斑点[英国]弗吉尼亚·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意识流“三大杰作”:乔伊斯-《尤利西斯》;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内心真实,“按照那些微尘纷纷落下的顺序记录下来”回忆联想感受梦幻情绪内心独白构成了人物意识的“流”;围绕中心点在运行;相互照应,使小说的叙述完整、圆满。
自由联想描写回忆抒写感受内心独白描述梦幻直露情感叙述:“我”第一人称不受限制一些思想:1、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对流行的批判:现实中的流行崇拜狂热而浮躁2、它当然是一件赝品。
外国小说欣赏复习资料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1、课文《桥边的老人》的作者,是(国籍)(流派)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塑造了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性格”,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小说:、,剧本:。
《桥边的老人》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是一篇(体裁),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形象,反映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
小说运用(叙述角度)叙述,语言简洁而有张力,体现了他的创作理论,留给读者挖掘、玩味的空间。
海明威的文风简洁明快,俗称,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课文《墙上的斑点》的作者,是(国籍)(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等,与爱尔兰的《尤利西斯》,美国的《喧哗与骚动》并称为“意识流小说三杰”。
《墙上的斑点》是她典型的意识流作品,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心理活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
同为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是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7部,作品有“四大悲剧”、、、,喜剧有、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课文《炮兽》的作者,是19世纪(流派)最杰出的代表,是(国籍)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合计作品七十九部之多。
贯穿他的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有:、、、等,《炮兽》出自长篇小说。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主要作品为,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主题”角度对小说进行欣赏的要点和步骤: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记叙和描写了 怎样的故事(内容),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2、结合上述的内容和形象的特点,表现(揭 示、讽刺、鞭挞、赞美、歌颂等)了怎样的 思想(现象、情感、精神等)
3、简要说说小说主题的价值和意义。
2、从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来发现人物
作者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把他作为一定社会历 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来对待的。合理地鉴赏人物形 象,便要注意紧扣环境因素,把人物置于一定的 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在把握鲜明的人物个性 的同时,看他是否代表了那个时期很多类型的人 物。否则,就不能从中发现更多的人,就不能领 会作品的社会认识价值,这样的鉴赏评价自然流 于肤浅。
4、点出这个场景描写与小说主题之间的 联系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主题
小说必有主题,宽泛意义的主题称为 “母题”。有时材料比作家想要表达的 更有思想。
写作目的不外两种:讲故事和讲 道理。 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主张 “形象大于思想”,小说的主要功能是 叙事而不是说理,小说通过形象将“理” 蕴涵其中。
场景作用:(1)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 引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和为后 文铺垫)(4)揭示人物性格;(5) 作为象征,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从“场景”的角度欣赏小说的要点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骤:
1、结合小说具体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说描写了怎样的场景(…的人在…的环 境里做…的事)
2、用一两个双音节词点明这个场景的特 点 3、点明场景描写在小说中起到的具体作 用。
了解《外国小说欣赏》的知识体系
以小说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 叙述 场景 主题
情节 结构 情感 虚构
什么是小说?
传统观点认为: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古典小说、19世纪现实主义 小说)
现在观点认为:
小说是作家凭想象虚构的一个世界。(现
注意:要结合小说,注意主题的多义性, 新颖和创新
贴着人物写
揣摩人物的心理
人物 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圆形人物”与“扁平人 物”* 人物在现代小说的退隐*
要点:
1、“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 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写出人物的精 神世界。一是贴着人物言行写,以人物自 身的言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叙述之二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 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 (《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但是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 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契诃夫的 《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 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利于交代背景,也 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
3、从多侧面、多层次来把握人物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有多重复杂 的性格。鉴赏人物形象,不要停留在静态 的、单一的思维上,不要用一种解释去框 套人物,不要轻易下非此即彼的简单绝对 结论。要处理好两层关系:一是主要人物 与次要人物的关系,重在主要人物的赏析; 二是主要人物的主要倾向与次要倾向的关 系,重在主要性格的把握、理解与评价。
1、从“只言片语”、“一举一动”来认识人物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常常借助于语言、行动、外貌 和心理等描写方法,鉴赏人物形象,一定要抓住 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内 心活动,深入细致的加以分析。尤其是在篇幅短 小的阅读语段,作品中人物的“只言片语”、 “一举一动”、不易察觉的神情、细微的内心波 澜,都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呈现;对深入鉴赏 人物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内心独白;梦 境描写和幻觉描写也是一种心理描写手段。 梦境往往是现实无法达到的渴望的折射和 反映。《卖火柴的小女孩》
3、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封闭的,情感、 情绪、念头等,最终都会流露出来。(言 语、行动、神态、细节)
4、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现代小说 中的人物:类型化。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是 具体的,尽管他的性格中蕴涵着人类的普 遍特性,但确实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性格 鲜明的人。而现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越来 越模糊,甚至连人物的外貌面目都没有, 留下的只是“心理的真实”,这个人物是 一群人的缩影,甚至是人类的缩影。如 《沙之书》《骑桶者》。
叙述之一 叙述角度:小说要有一个讲述的人, 即故事由谁来讲。叙述可以分为全知 视角和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 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 度来讲述故事,是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 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 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 是。
4、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来分析人物
我们评价人物形象,必须从作品的整体出 发,围绕作品的主题进行考察、鉴别、判 断、评价,切不可用部分代替整体,以一 叶而障目。人物具有怎样的个性,为什么 会具有这种个性,都得用主题要素来衡量, 人物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都不可能游离 于作品的主题。
从“人物”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的要点
用什么笔墨塑造的(结合作品列举典型例 子),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有着怎样的性 格,蕴涵着什么认识意义。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 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 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
场景
场景是小说最小的构成因素,有 大小场景之分。就是我们常说的“场 面描写”,不同于环境描写,是以人 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 事件和环境组成。是生活的横截面。
代小说)
如《墙上的斑点》
走进文本,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
(一) 体验——阅读的起点
作者世界 学生世界 研究者抽象出来的世界 引领体验和感悟,进入了文本世界。 二、精化——丰富深入
从局部细节到整体的隐喻 从强调之处到有意空白所传递的内涵
文本的意义空间就在细读中得到丰富 与深化。
《外国小说欣赏》课文整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