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让我们创造奇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下册

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五年
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合作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够分析合作的意义。

3.能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合作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分析合作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

教学准备
1.教案。

2.教材及辅助材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给学生出示各种合作的场景图片,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认为的合作场景及合作的意义。

2.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经历过的合作经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体验环节
1.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例如:搭建纸板屏风等。

2.引导学生讨论组内合作的过程,总结个人的体验和感受。

观察分析环节
1.观看《猫和老鼠》等卡通片段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合作精神。

2.向学生讲述合作精神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总结环节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讲解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合作精神。

2.让学生自己制定在学习或生活中积极参与合作的计划。

知识扩展
1.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课后完成一项任务,例如:协作制作一份报告、合作完成一项项目等。

2.引导学生总结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问题以及应对方法,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 合作创奇迹 通用版

五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 合作创奇迹 通用版

五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合作创奇迹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合作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意义和价值2. 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如何提高合作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合作效果,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合作成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合作效果,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在游戏中,大家是如何相互配合、协作的?合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讲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1)教师讲解合作的意义: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

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2)教师讲解合作的价值: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合作可以使人们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合作可以使人们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3. 讲解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教师讲解合作的基本技巧:明确分工、有效沟通、相互尊重、信任支持。

(2)教师讲解合作的方法:协商、讨论、分工、合作。

4. 分析合作成功的案例(1)教师展示合作成功的案例,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抗疫合作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功案例中,合作起到了什么作用?合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5. 小组讨论:如何提高合作效果(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提高合作效果。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五年级心理健康《合作创奇迹》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合作创奇迹》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合作创奇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是创造奇迹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包容,增强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创奇迹的故事分享3. 团队协作技巧4. 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创奇迹的故事分享。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团队合作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力量。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合作的重要性、合作创奇迹的故事分享、团队协作技巧等内容。

2. 案例素材:选取团队合作成功的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3. 团队游戏道具:用于组织实践活动。

4. 评分表:用于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团队合作视频,引发学生对合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合作的重要性:讲解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用相关数据和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

3. 故事分享:分享一个合作创奇迹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合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包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力量。

七、课堂小结2. 强调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

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合作的小作文,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2. 设计一个团队合作的活动,邀请家人或朋友参与,体会合作的力量。

九、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课堂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合作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三课合作创奇迹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主题是“合作创奇迹”,主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引导学生探讨合作的好处,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1. 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探索不同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2. 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协作和互助互助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心;3. 实践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发挥所学知识和技能,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4. 情感态度的调整: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合作的概念和意义;(2)学习掌握合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掌握一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1)发展团队协作和互助互助的精神;(2)发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2)掌握合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3)发挥团队协作和互助互助的精神。

2. 难点:(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能力;(2)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师与生交互信息的教学互动;2. 活动设计:通过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

3. 课堂演示:教师和学生演示合作做任务,模仿实际情境并做分析。

五、教学评估1. 反思课堂策略、场景和活动的成功和失败。

2. 学生合作表现的评估:根据参与活动的表现、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时间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估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反馈。

3. 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目标清晰等特点,那么可以认为他们的创新能力较为优秀。

4. 能力提升效果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教学策略的正确性及得当性。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23《合作创奇迹》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23《合作创奇迹》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23《合作创奇迹》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对于团队和自身的价值;2.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积极性;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4.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互信互助的意识。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包括幻灯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语音录音设备;3.准备小组合作练习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0分钟)1.演示团队合作成功案例,例如建筑工人的铁索悬桥、登山队的攀登等。

2.谈谈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为什么他们可以取得成功,这些成功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二、探究环节(20分钟)1.听一遍录音:别走太远,一首一人唱的歌曲。

2.听完之后,询问学生的感受,针对学生所说的话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一名同学先发言,说出他/她对于该话题的看法和理由,并向其他组员请教意见,其他组员再根据自己对于该话题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回答,其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疑惑。

例如:在学习中,合作比个人的力量更大,为什么?3.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好处,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理解,结合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三、实践环节(40分钟)1.通过分组模拟游戏,来让学生体验合作的过程。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完成指定任务,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和必要性。

例如:将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难题,在完成过程中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协作,更好的解决问题。

2.通过分析小组的表现,总结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鼓励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巩固环节(20分钟)1.通过学生上台演讲的形式来展示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演讲过程中,学生自行安排各种表现形式,例如:讲述故事、演示游戏等等。

2.布置作业:将课本上的一个问题,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综合回答。

学生可以通过在家庭中,找三四个小伙伴,共同回答问题的形式完成该作业。

教学:《合作创造奇迹》教案

教学:《合作创造奇迹》教案

《合作创造奇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3.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的方法与技巧3. 合作案例分享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作的重要性、方法与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享合作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就感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分享心得体会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合作案例素材3. 分组讨论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作用。

2. 讲解合作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详细讲解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等。

3. 分享合作案例(15分钟)分享具有代表性的合作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4. 分组讨论(2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5分钟)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作重要性的理解程度2. 学生合作方法的掌握情况3. 学生合作行为的实际应用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实践活动,如团队建设游戏、集体项目等2. 邀请企业人士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合作经验3. 开展合作主题的班会或主题活动八、教学参考资源1. 合作相关的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料2. 成功合作案例的汇编3. 合作技巧与方法的实用指南九、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日常教学中渗透合作精神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收集学生、家长和同事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2. 定期总结教学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教学方法调整3. 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指导与帮助十一、教学安全风险预防1. 确保合作活动的安全,预防学生在活动中的意外伤害2. 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避免因观点不同引发的冲突3.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防止出现欺凌等不良行为十二、教学辅助工具1.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2. 准备合作活动的实物道具,如卡片、拼图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合作平台,拓展教学空间十三、教学设计与实施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其认知水平与合作能力的学习活动2. 教师应灵活实施教学计划,根据课堂氛围调整教学进度3. 鼓励学生创新与合作,允许学生在活动中犯错并从中学习十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 采用观察、问答、小组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估2.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在合作中的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3.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作情况,提供相应指导十五、教学计划调整与优化1. 根据教学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定期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2. 结合学生反馈,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使之更贴近学生需求3. 教师应持续学习与合作教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合作创造奇迹》围绕合作的重要性、方法与技巧、案例分享、小组讨论等多个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合作的方法与技巧,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教学:《合作创造奇迹》教案

教学:《合作创造奇迹》教案

《合作创造奇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合作对于个人和团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团队合作的效果。

4. 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合作的原则和技巧3. 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4. 创新合作的方式和案例5. 合作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合作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创新合作的方式和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合作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合作创造奇迹》2. 课件:合作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创新合作的方式和案例,合作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等。

3. 团队合作游戏:准备一些团队合作游戏,如“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团队合作游戏,引发学生对合作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合作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创新合作的方式和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合作中常见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合作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合作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演练: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年级心理健康《合作创奇迹》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合作创奇迹》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合作创奇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是创造奇迹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沟通、协调,增强人际交往技巧。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合作的重要性2. 合作的基本技巧3. 合作中的角色扮演4. 合作创奇迹的故事分享5. 团队合作游戏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基本技巧。

3. 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作。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2. 案例教学法:分享合作创奇迹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技巧、合作案例等。

2. 教学视频:合作创奇迹的实例。

3. 团队合作游戏材料。

4. 纸张、笔等学习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合作创奇迹的实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合作的兴趣。

2. 讲解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力量。

3. 分享合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合作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 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力量。

6. 总结讲解,强调合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堂练习1. 设计一份关于合作的计划,包括合作目标、合作成员、合作步骤等。

2. 写一篇关于合作的故事,展示合作的魅力。

九、课后作业1.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需要合作的家务活,记录合作的过程和感受。

2. 观察身边的人,发现他们在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建议。

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合作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合作·让我们创造奇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合作·让我们去创造奇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本课为教材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第二课“创建新集体”第一课时,属于开篇点题的关键课程。

同时,面对新的初中生活,他们正面临着创建什么样班集体和如何创建班集体的苦恼。

为此,设计了本课作为教学补充,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出团结的重要性,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与感悟“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能够产生智慧,团结可以夯实成功的基础”等深刻的道理。

通过教师设计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感悟到团结的力量;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创设出新的活动方案,再次活动,根据活动结果,最后达成共识。

本着参与·探究·再参与·再探究的原则,以加深对“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能够创造奇迹”的认识,并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能够创造奇迹”的原理。

(二)学生分析
1.认知结构方面。

作为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他们踏入了不同的班集体中。

这时的班级,团队精神差,缺乏凝聚力,同学间的关系较为松散。

因此,教师针对这种现实,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2.情感方面。

班集体能否使学生产生自豪感,这是创设优秀团体的关键。

二、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紧密围绕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作为设计核心,充分体现教材的新和教学手段的新。

2.坚持正确的学习观念教育,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

3.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在教学中充分穿插物理中力学、生物学、语文知识等实践、实验内容,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从学生关心和乐于参与的活动出发,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事例,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知识。

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内在联系,明确团结就是力量的真实内涵。

(2)能力。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去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设计“圆圈站人”的活动竞赛,在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探究设计新方案,再活动,再探究,让学生从理性上感知“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创造奇迹”的道理。

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实践,最后获取真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感知团结的重要性,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处处以集体为重,为集体奉献。

五、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并事先请音乐教师教授关于“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曲。

为学生讨论提供材料。

2.教师应预测学习、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出应急预案。

(1)活动中如出现学生积极性稍差的情况,可换为“抢凳子”的活动。

(2)教学过程中如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可引用名言加深理解。

(3)准备好纱布等安全措施,以预防活动中出现挤伤、摔伤等不良后果。

3.根据活动需要,将学生按个体差别,性别差异分组,为竞赛活动创造充分条件。

4.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将教室布局合理改变,形成规范的会议模式,学生围坐于教室四周,中间留出9平方米的空间。

空间画直径为60厘米的圆圈,供活动使用。

5.推选出两名或三名正义感、公正感极强的学生,作为竞赛的裁判员。

6.教具:电视机、VCD。

六、教学流程
(一)活动体验
1.游戏规则。

(1)时间、准备、活动、坚持时间各为1分钟。

(2)除了脚之外,不得有第二种支点。

(3)以圈内站人数量多少作为取胜的标准。

(4)在活动中不得大声喧哗、争吵,不得扰乱其他班正常上课,否则视为违规,取消竞赛成绩。

2.裁判组织活动,做好赛前准备,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从内心深处感受活动成败的关键。

3.组织活动。

(1)宣布活动开始,要求学生有秩序的分组参与活动。

(2)学生分组参与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力争取得好成绩。

(3)引导同学间互相激励,使他们学会运用情感支持性语言,激励性语言,挑战性语言,使活动更加精彩,更加完善。

(4)裁判员宣布竞赛成绩。

教师在黑板上公示成绩,并按成绩好坏,确定优胜小组。

(5)启发学生谈成败体会,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经验,并重新确定竞赛方案,并由全班同学进行评选,确定最佳实验方案,再次进行活动,并记载成绩。

(6)宣布活动结束。

(二)课堂调查
1.启发鼓励成功小组同学谈成功的体会,引导学生分析出团结的重要性。

2.归纳总结出如下观点。

(1)设计合理的目标是成功的前提。

(2)万众一心众志成诚。

(3)团结产生智慧,合作创造奇迹。

(4)班级活动如同这次活动,必须使班级成为积极向上的团体。

3.启发鼓励失败小组的同学谈自己成败的原因。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根据最佳方案,谈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理论升华
1.师生总结,加深对课程的挖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能够创造奇迹的道理,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努力去做,联手打造我们优秀的班集体。

2.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烘托课堂气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

3.课后总结,引导学生行为,做到明理导行。

七、课后反思
(一)教学中的成功体验
1.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化抽象的知识为活生生的东西,易于学生接受。

2.活动参与,理论探究是教学的高效手段,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给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时间。

教师做好学法指导,给学生自我调控的时间和自由成长的空间。

(二)需要进一步提高改善的方面
教师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社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品位,提高心理学知识储备。

学生要强化参与意识,学会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增强合作精神。

八、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充分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设计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感悟、体会、理解其中蕴涵的道理,并通过实践去探究、发现真理。

这个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而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为集体做奉献。

因此,这是一节较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