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名词解释康复护理学

《肩手综合征名词解释康复护理学》肩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也被称为肩周炎或冻结肩。
它通常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学即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方法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活动度,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
1. 认识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是一种以肩部持续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往往无法抬高手臂、梳头、穿衣等日常动作。
在医学上,肩手综合征又可分为炎性期、冻结期和解冻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2. 康复护理学的重要性康复护理学在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包括物理治疗、按摩、牵引等专业手段,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的改善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学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缓解炎症、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最终实现功能的恢复。
3. 康复护理学的方法在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热敷、冷敷、功能训练、按摩、牵引、针灸等。
这些方法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促进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松弛和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作息、姿势等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加快康复的进程。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学,我个人认为除了专业的护理方法外,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意识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护理指导,同时注意生活作息的规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走出疾病的困境。
在以上的文章中,我对肩手综合征的认识和康复护理学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康复护理方法。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肩手综合综合征的康复护理学,为你的学习和康复带来一定的帮助。
肩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疾病,康复护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对肩手综合征进行康复护理时,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按摩、牵引、功能训练等,以及患者自我管理和饮食调整。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的病因
三、长期患侧肢体输液时液体渗漏至
皮下组织,引起水肿;
四、患侧“忽略症”,致意外损伤导致水
肿。
康复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组在康复治疗的同时注重康复护 理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理疗、按摩、患肢 护理、皮肤护理、心理疏导等。
一、患侧屈肌痉挛模式,肘、腕关节被迫 处于屈曲位,由于手上的大部分静脉及淋
的运动,以利于患肢的静脉回流。
主动运动
让患者上肢保持上举,并结合有主动功
能的肌冲治疗
低频电治疗
心理干预
由于上肢功能对日常牛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对 肩手综合征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在与患者 的交流中,根据不同患者心理,进行个性化的护 理,尊重、关心体贴患者,以赢得患者信任;其 次,应积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原理、预后情况,尽可能讲清各种正确肢体摆放 的原理及重要性,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主动训练 的作用等知识;使患者明白,只要积极配合护理 和训练,绝大多数可恢复。
3.为避免病人翻回平躺,可于背后垫一毛巾 卷或垫三角垫。
正确轮椅摆位:
股摆 可 双 着正 户 脚 力, 握 平 相头 于 放 同看 大 于 。前 腿 踏 方中板 ,间上 两,, 边身双 屁体手
侧 观 面 : 注 意 身 体 坐 直
二、对患侧各关节的过度牵拉,如肩、肘、 腕关节不适当的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致使 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损伤,引起无菌性炎 症,出现水肿和疼痛; 护理:告知患者家属及陪护切勿过度牵拉 患侧关节。如出现水肿或疼痛时及时用冷 敷法处理。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Ⅰ期:
☆ 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痛,出现发红、皮温升高等血管 运动性反应。
肩手综合征

治疗
1、患肢放置适当的位置 2、向心性加压缠绕 3、主动运动 4、被动运动 5、理疗:冷热疗法、冰疗、磁疗 6、药物治疗
患肢放置适当的位置
良肢位摆放,防止肩和手的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保持正确的体位, 即腕关节背屈, 手指伸直并外 展, 仰卧位, 患者肩甲骨下垫枕, 使其处于前伸位; 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伸直并支撑, 且掌心向健侧 和肩胛骨前伸位;患侧卧位, 患者上肢伸直, 肩胛骨 前伸并掌心向健侧。各种体位摆放均应避免腕屈 曲.
第Ⅲ期(末期或后遗症期):未治疗的手 变成固定的典型畸形,水肿和疼痛可完全 消失,但关节活动度则永久丧失。
诊断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996年)制定标准:脑 卒中患者患手部疼痛,皮肤潮湿、发凉、发 紫,伴肩、肘、腕关节活动受限,掌指关节 局部无外伤、感染等。经X线及其它相关检查 排除肩周炎、关节肌肉病、类风关所致的疼 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者
其他物理因子治疗
蜡疗、按摩、经皮神经电刺 激(TENS)、超声、生物反馈、 针灸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 皮质类固醇激素 二甲硫氧化物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三环抗抑郁药等
预防
良姿位的摆放:要求任何体位时都应避免腕关节 的屈曲,保证腕关节尽可能处于背伸位。 ①仰卧位:患侧上肢适当外展外旋,避免上 肢受压 ②患侧在下卧位时:使患侧上肢前伸,掌心 向上腕关节轻度背伸 ③健侧卧位:胸前放一个软枕,患侧上肢放 在上面,注意垫起手腕部,保持腕关节的背伸 ④坐位:无论是坐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都始 终保持患侧上肢置于前面的桌子上可以在臂下放 置一个软枕,防止腕关节屈曲,绝不能让患侧上 肢悬垂于轮椅外。
肩手综合症
概述
肩手综合征(RSD)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 不良综合征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病侧上肢 的手突然浮肿、疼痛及病侧肩疼痛,使手的运 动功能受限制。 是中风后病人常出现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 12.5%,常在卒中后1至3月内发生 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不予以治疗, 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 严重的是可引起手及手指变形,手功能完全丧 失。因此,应对肩手综合征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及早治疗。
肩手综合征

精品课件
16
5、祖国医学
(1)中药
①口服中药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气滞津停,痰瘀互
结,闭阻脉络。中药治疗以祛风除湿、补肝益肾、疏经活 络、益气活血方法为主。
②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因为热能使皮肤
腠理疏松,药物能更加有效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深入肌表 腠理、脏腑,通过药物和温热的双重作用,达到活血化癖、 调和气血、通脉止痛的疗效。并且避免了内服药物对胃肠 的刺激。
SHS是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通常影 响患侧上肢,仅有1/5的病人能够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动。 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手、指的永久性畸形。因 此,偏瘫病人肩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是脑卒 中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之一。
精品课件
3
临床表现及分期
• SHS的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45~78岁,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 最早在发病后的第3天。依据临床表现,SHS可分3期:
• 关节活动度受限:手被动旋后受限,并常感腕部疼痛;腕背伸受限, 当被动增加背伸活动度及做手负重活动时均可出现疼痛;掌指关节屈 曲明显受限,看不见骨性隆凸;手指外展严重受阻,双手逐渐难以叉 握;近端指间关节强直肿大,只能微屈,也不能完全伸直,被动屈曲 时出现疼痛;远端指间关节伸直位,不能或只能微屈,被动屈曲时出 现疼痛并受限。
•
此外,“肩一手泵”机制受损、肩关节正常结构功能改变所致
的局部损伤、腕关节过度屈曲及长时间受压、外力不正确的牵拉等亦
是重要原因。
精品课件
7
诊断
• 目前对脑卒中后SHS 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也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 均很高的诊断性试验,现阶段SHS的诊断仍主要以临床表现为基础。 需要进行彻底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精神评定。
肩手综合征

5、祖国医学
(1)中药
①口服中药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气滞津停,痰瘀
互结,闭阻脉络。中药治疗以祛风除湿、补肝益肾、疏经 活络、益气活血方法为主。
②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因为热能使皮肤
腠理疏松,药物能更加有效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深入肌表 腠理、脏腑,通过药物和温热的双重作用,达到活血化癖、 调和气血、通脉止痛的疗效。并且避免了内服药物对胃肠 的刺激。
• 目前引用较多的是Tepperman等1994年提出的SHS临床诊断标准: ①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②手和腕部水肿 ③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④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SHS,若仅有手部症状而 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 的SHS。
•
此外,“肩一手泵”机制受损、肩关节正常结构功能改变所致
的局部损伤、腕关节过度屈曲及长时间受压、外力不正确的牵拉等亦
是重要原因。
诊断
• 目前对脑卒中后SHS 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也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 均很高的诊断性试验,现阶段SHS的诊断仍主要以临床表现为基础。 需要进行彻底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精神评定。
• 经交感神经阻滞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考 虑交感神经切除术,包括药物性切除(主要方法 是用6%碳酸和50%乙醇,促使神经变性,中断交 感神经冲动)和手术切除。
4、口服药物治疗
• ①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 ②钙通道拮抗剂 • ③兴奋性谷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和γ-
氨基丁酸(GABA)受体兴奋剂 • ④其他 主要包括α-神经节阻滞剂、抗惊厥
周围性损伤、神经源性炎症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2024年肩手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预后评估需要考虑患者的疼痛程度、 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能力 等因素。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患肢,以免加重 病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 睡眠等
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 肢功能的恢复
检查患者的肩关节和手部的 肿胀、压痛、关节积液等
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 时间、症状持续时间、疼痛
程度等
影像学检查
X光片:观察肩关节和手部骨骼结 构,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脱位等病 变
MRI检查:观察肩关节和手部软组 织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软组织损伤、 炎症等病变,以及神经、血管等病 变
CT扫描:观察肩关节和手部软组织 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软组织损伤、 炎症等病变
肩关节退行性改 变:如关节软骨 磨损、关节囊松 弛等
肩关节周围肌肉、 肌腱、韧带等软组 织损伤:如肩袖损 伤、肱二头肌长头 肌腱炎等
诊断标准
肩手综合征的症状:肩部疼痛、 手部麻木、无力等
诊断方法:X线检查、CT检查、 MRI检查等
诊断标准:符合肩手综合征的 症状和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手术治疗等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 肩部疼痛、麻木、 无力等症状
了解患者是否有 颈椎病、肩周炎 等疾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 长期低头、长时 间使用电脑等不 良生活习惯
询问患者是否有 外伤史,如摔倒、 撞击等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手部感觉和运动 功能,包括触觉、温度觉、 痛觉、肌力等
观察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范围, 包括屈伸、外展、内收、旋 转等
超声检查:观察肩关节和手部软组 织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软组织损伤、 炎症等病变,以及神经、血管等病 变
肩手综合征名词解释
肩手综合征名词解释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又称为复合性反射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极为痛苦的神经性疾病。
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肢体受伤或手术后,以及中风、心脏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身上。
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受伤或手术区域和周围组织出现剧烈疼痛的同时,还伴有感觉异常、血管痉挛、肌肉萎缩以及局部灼热感等症状。
肩手综合征的具体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预计与伤害后神经节细胞发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和异常兴奋性有关。
当神经节细胞受到损伤或炎症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化学物质,刺激周围的组织和神经纤维,导致疼痛以及其他症状的产生。
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化,不同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疼痛,常伴有组织充血、肿胀和温度变化。
患者可能会感到肢体沉重、僵硬,关节活动受限。
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刺痛、刺激等,并且有时甚至会出现肢体冷感或触觉过敏。
一些患者还会觉得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局部肌肉和骨骼出现僵硬。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一些特殊的临床检查,如骨密度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功能性MRI 等。
当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被排除后,临床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肩手综合征。
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镇痛药、抗痉挛药和抗炎药等,以减轻疼痛和控制症状。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按摩和康复训练,以增强患者的肌力和灵活性。
对于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植入神经刺激器或手术切除病灶等。
总之,肩手综合征是一种痛苦的神经性疾病,常发生在肢体受伤或手术后。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剧烈的疼痛、组织充血和肿胀、感觉异常等。
目前,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
但由于该疾病的复杂性,对于患者的治疗还需个体化,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肩手综合征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目的: 消除水肿,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强直。
康复治疗原则: 强化教育,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
康复治疗技术
⑴强化教育 ⑶良肢体位 ⑸向心性加压缠绕 ⑺冷热水交替法 ⑼物理治疗 ⑾药物治疗
⑵积极预防 ⑷上翘夹板 ⑹冰水浸浴 ⑻主被动运动 ⑽作业治疗 ⑿传统康复。
强化教育及预防
患手突然水肿,肩手部疼痛,并很快使活动明 显受限。
水肿主要表现在患手的背部,包括掌指关节、 手指,皮肤失去皱褶。水肿触及有柔韧感和膨 胀感,常终止于腕关节。手肌腱被掩盖而看不 出,水肿表面有微热及潮湿感。
手的皮肤呈橘红色或紫色改变,特别是手处于 下垂状态时。
一期
指甲逐渐变为苍白、不透明。 患肩及腕关节疼痛,其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
前臂被动外旋、腕关节背屈时更为明显。 过度屈曲腕关节或负重治疗时疼痛明显,指间
关节明显受限,突出的指骨因水肿而看不出。 手指外展严重受限,两手交叉抓握困难,近端 指间关节僵硬,仅能稍做屈曲动作,不能完全 伸展。
一期
这时被动屈曲该关节,患者有痛感,而远端指 间关节可伸展,但屈曲困难。当该关节僵硬时 被动屈曲即可产生疼痛及活动受限。
24h保持腕关节背伸,直到水肿和疼痛消失, 肤色正常。应用夹板同时保持肩的活动度。可 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腕屈曲。
向心性加压缠绕
用一直径1-2mm的线绳,从指甲处由远端向近 端加压缠扎至指根部,然后迅速释放缠线
先从拇指开始,然后分别对各指进行,最后从 掌指关节向近端缠扎,至拇指根部时,使拇指 内收,将拇掌指关节一并缠扎,直至腕关节。 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
冰水浸浴
患手浸于冰水中,冰和水的比例为3或2:1, 连续3次,每次可有短暂间隙,每次浸泡完后 可轻轻拍打。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具有 解痉镇痛作用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发病机理
4、局部损伤与炎症 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肩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系统,
敏化作用和高兴奋性从在相同节段的感觉成分扩散至运动成分, 导致肌张力增高和压痛(肌痉挛)并且激活了肌节中的压痛点 和触发点。
中枢敏化从脊髓节段敏化开始(脊髓节段敏化是中枢敏化的第 一步)。最常累及的节段是C5和C6以及L5和S1.
疼痛外周敏化常见机制
包括受损的局部组织产生致敏性、炎症性 及刺激性物质如前列腺素和缓激肽。在脊 髓节段性敏化和刺激性病灶(如压痛点/触 发点)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两者均可增加 对方的敏感性。急性期交感神经传出增强 进一步促进了外周神经的敏化。损伤组织 周围水肿使得炎性物质大量聚集在神经末 梢(图71-1)。
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发凉,手指肌群明 显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度受限日益加重。此期持续 3~6个月,如治疗不当将进入III期。
手部皮肤干燥、发凉,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 缩,X线可见广泛骨质疏松征。损害不可逆转。
早期主要表现:
肩手综合征发病率及发病年龄各文献报道不 一,多为10%~75%,在45~78岁之间,影 响肢体功能恢复。
肩手综合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手疼痛、感觉 异常、血管功能障碍、水肿、出汗异 常及营养障碍等症候群。
在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12.5%~70%; 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
机制不明
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肩-手泵”理论:上肢体液回流受阻; 过度牵拉并掌屈腕关节; 过度被动活动、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
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一、概念肩手综合征(shoulder - hand syndrome,SHS)现又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常见并发证。
其发生率为12.5%~70%。
此综合征的表现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累及同侧的手.初期表现主要有手部浮肿、皮温升高、肩手痛,并在屈曲腕关节和手指时加重;后期可表现为手肌肉的萎缩和畸形。
如不予适当治疗,将导致肩和手、指的永久性畸形。
二、病因此综合征的原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本病由于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导致血管舒缩机制改变引起的,另有人提出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引起肢体血液循环改变,致使手和肩的组织产生水肿而因发的病变。
三、临床诊断与分期1 诊断:目前中风后SHS 的诊断尚没有金标准,也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很高的诊断性试验,现阶段SHS 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
引用较多的是Tepperman 等1994 年提出的SHS 临床诊断标准:(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2)手和腕部水肿;(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上述肩和手的症状全部出现为临床确定的SHS,若仅有手部症状而肩部不受累或仅出现手部肿胀伴掌指关节和/或腕部触痛为临床可能的SHS。
2 按照病情演变分为三期I 期:急性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手指大多保持轻度屈曲位,且屈曲的可动范围受限;手部肿胀、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等血管运动性改变;腕关节活动尤其是屈曲时疼痛加重;X 线片多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II 期:营养障碍期,肩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或减轻,手及上肢皮肤菲薄、皮肤温度降低;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手掌筋膜肥厚。
手指ROM日益受损。
III 期: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消失,而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X 线片可见患肢广泛骨质疏松。
已无可能恢复。
四、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应消除触发因素,如巴比妥酸盐药物,一般通过早期康复治疗,适当的交感神经阻断疗法或常规疗程的皮质类固醇,可以预防挛缩的发生.间断的星状交感神经节神经阻滞,伴以物理治疗常可缓解疼痛,使患者得以重返工作岗位或可以进行一些必需的活动.不过,反复的神经阻滞可能需要长达数周至数月的时间.另外,可试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例如,起始用强的松40~50mg/d口服,观察疗效及个体耐受再逐渐减量2)物理治疗(1)患肢的被动运动,特别是肩髋关节的较大幅度每日多次的运动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SHS暂时无特效治疗,每种治疗方法都有 一定的效果。
国外研究认为: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于多学 科小组共同协调并积极地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14]。
国内许多研究证明:综合的康复治疗效果 最佳[15]。
引用文献
[1] 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26-231. [2] 赵俊,李熟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876. [3] 王新得.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512. [4]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5] 杨萃.神经疾病护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45. [6] 石元洪,吴奇,吴向斌.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临床表现
II期(中期)营养障碍期:
肩手部疼痛、肿胀症状加重; 手及上肢皮肤菲薄、手部小肌肉明显萎缩, 皮肤湿度增高,温度降低; 手掌筋膜肥厚; 在背侧腕骨连接区的中部,出现明显坚硬的隆
凸; X线检查可出现骨质疏松的变化。
平均持续3-6月,预后不良
临床表现
III期(后遗症期)肩手部呈营养不良性改 变:
但其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 ; 较为公认发病机制为交感神经-传入神经偶
联形成恶性循环。
致病机理——交感神经-传入神经偶
联
脑卒中急性发作 影响血管运动中枢 血管运动神经麻痹
脊髓中间神经元 异常兴奋
末梢感觉神经
血管痉挛性反应
恶性循环
水肿、疼痛
患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局部组织 营养障碍
发病机理
而定 多做肩外展、肩外旋、前臂旋后及指关节的伸
展活动 要谨防关节的活动过度而受损。
运动疗法
主动运动: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粗大活动训练过渡到精细活动训练
要利用神经肌肉促进方法诱发主动运动
Moberg认为上肢的血液回流主要靠肩泵和 手泵,泵的动力来源于肌肉的收缩。
物理治疗
向心性缠绕压迫法 冷热水交替浸泡法 冰水浸泡法 气压治疗 TDP治疗 其他:蜡疗、生物陶瓷冷热敷、经皮神经电
准: (1)肩部静止或活动时出现疼痛; (2)手和腕部水肿; (3)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 (4)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5) X线及其它相关检查排除肩周炎、关节
肌肉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异常疼痛 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疾病。
临床表现
分三期
I期(早期):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 II期(中期):营养障碍 III期(后遗症期):肩手部呈营养不
刺激、高压氧治疗、光疗、超声波疗法、温 热磁场治疗、肌电反馈治疗、蜂针治疗[13]
传统中医治疗
针灸 推拿 中药外用
药物治疗
康宁克通+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穴 位注射(封闭治疗);注射降钙素。
皮质醇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
外科治疗
截肢 仅在无功能的肢体出现严重的炎症或
肩手综合征
进修医师:麦海云
2012-05-21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临床流行病学 3 临床诊断 4 临床表现 5 治疗
概述
定义: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 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 手功能受限[1] 。
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的范畴 [2] ;
良性改变
临床表现
I期(早期)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
患手突然浮肿,皮肤失去皱褶,指甲苍白、不 透明;
皮肤颜色改变,呈橘红色或紫色; 皮肤温度增高,有微热感及潮湿感; 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肩部疼痛,常伴指、腕关节的疼痛; X线片可见肩手部骨骼局灶性脱钙。 一般持续3-6月,及时积极治疗可控制其发展
肩手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手部血管运动性改变 消失;
肌肉萎缩明显,形成挛缩畸形,关节活动度永 久丧失;
X线片有广泛的骨质疏松; 外科治疗发现,指间关节韧带已骨化。
致病机理
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的 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 I型,即与交感神 经介导性密切相关的疼痛[9] ;
由Morehead和Keen于1864年首先报道; 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3] 。
临床流行病学
在本病原因构成中,脑卒中后发病率最高, 约占30%。
据报道,我国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 发病率为12. 5%-70%[4] ;
最早发生在卒中后第2天,迟至6个月后发生 ,74.1%在发病后3个月内发生[5] ;
肩关节半脱位是危险因素[6] ; 有研究显示:SHS发病率与卒中性质、侧别
和部位无关[7] ; 有研究报道SHS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有密切
的相关性[8]。
临床诊断
目前肩-手综合征的诊断尚无金标准; 现阶段SH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 Tepperman等1994年提出的SHS临床诊断标
引发或加重SHS的因素
不正确的运动模式 →肩、腕关节损伤 →炎症反 应 →水肿及疼痛 →上肢体液回流受阻 → SHS
有研究表明:限制手、腕的过多活动,患病率 32.4%降至18.5% [10]
肩带后缩下沉
前臂内旋
静脉受压、回流受阻→SHS
腕关节屈曲
输液时液体渗漏 → SHS
治疗
一般治疗 疗
良肢位摆放 早期使用矫形器 肩吊带的应用,防止不正常牵拉、挤压及
意外伤害 防止患侧输液 心理疏导
有研究表明:避免患手输液,患病率显著减少,仅8% [11] 。
有研究显示:早期予以综合护理干预,SHS发病率明显下 降[12]。
运动疗法
被动运动:
动作要轻柔,绝对不能产生疼痛 从小关节到大关节,缓慢节律进行 速度、力度、频率均根据病情、关节功能状况
,2007,29(5):344-346. [7] 张淑云,张通,陈立嘉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