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汇总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本文转载自实干盛邦《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 ,是用针具刺 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一)流行性腮腺炎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
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
二组:在耳轮上、中 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
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
治疗时患者端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 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 速退针至皮下, 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 深度均恰到对侧壁 (即五针呈锥体形) ,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 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 0.3一 0.5 厘米即可,挑了 3 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 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 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球压迫针孔 3 一 5 分钟,以防出血。
每日针刺一次, 7〜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 3一 7 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 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 心俞。
穴位消毒后局 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 厘米,并用三棱针挑4次穴,各穴交替运用,每 7-10 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皮 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 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 l 一 5 为主)、耳前、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 10 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 刺络后再拨罐, 3 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 指端。
面神经麻痹三棱针 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法取穴一组:颞部、眶上、 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 眶下孔,配合谷。
放血疗法治病46种

放血疗法治病46种在中医上来说,放血疗法是很常见的,大家可通过放血疗法治疗46种疾病的相关介绍了解一下。
放血疗法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其实这是从我国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治病方式,以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不过,人们在选择这种方法,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不可盲目放血。
放血疗法可治疗四十六种常见疾病,如中暑,昏迷,休克,溺水,气体中毒,食物中毒,头痛,感冒,咳嗽,肺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瘫,胃痛,腹痛,忧郁症,癫痫,腰痛,急性肠炎,象皮,破伤风,丹毒,痔疮,痰,乳糜,痔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风疹,颈部僵硬,挫伤,瘫痪,百日咳,发烧,尿急,惊人,囤积,哮喘儿童,口腔溃疡,麦粒肿,角膜溃疡,眼睑,火眼,急性扁桃体炎,牙痛,头晕等等放血疗法通过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目的,操作简单易行,从小到大,发烧,并可在严重急性疾病的情况下进行放血治疗。
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不适。
放血针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应该注意的是,该疗法仅用于对症急救应用。
病情缓解后,应进行全面检查,然后进行治疗。
不要滥用这项法律来避免延误疾病。
一般来说,中医放血疗法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针头消毒后,针刺体表的一些穴位或小静脉,释放少量血液,穿刺和放血可以治愈疾病,但主要用于血液淤滞。
血热,血管堵塞,中风等,放血疗法无法治愈所有疾病。
针灸和放血是安全可靠的,通常没有危险。
但是,如果患者过度担心或手术过失或针灸技术不够熟练,往往会导致异常情况。
为避免晕厥或其他事故的发生,患者的思想工作应在治疗前进行,手术过程中,应对手术进行标准化,严格消毒,一方面应熟悉解剖结构,不要刺伤深动脉。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
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12种刺血疗法详解

12种刺血疗法详解1治疗偏头痛取太阳穴处充盈的血管用三棱针刺之,并加火罐,使出血量有15—30m1。
2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在患者耳背部寻找1-3根较粗且走向较明显清晰的静脉,每次用三棱针点刺l条静脉的远心端放血数滴。
3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耳尖消毒,放血数滴,大多数患儿经点刺出血后咽痛减轻,吞咽困难缓解,体温逐渐下降,扁桃体肿大随之消失。
4治疗周围性面瘫在舌下选取脉络瘀黑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每天一次(及时将血滴吐出)。
5缓解内科急腹痛在舌下选取脉络瘀黑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每天一次(及时将血滴吐出)。
6治疗单纯性胃炎在双侧腘和肘窝部找到怒张细小的静脉,也可用腘、肘窝上下静脉或较大血管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静脉,放出粘液、黑紫色而易凝血液数滴或数十滴,配合舌下双侧静脉点刺放血。
7治疗脑后疮患者站立,医生用手掌轻轻拍打腘窝部,让局部血管充分暴露,在委中穴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毫针缓缓刺人腘静脉0.5-1分深,然后将针缓慢退出放血,放血量以血液流到足跟后即压迫止血,约3-4ml。
8治疗腰扭伤患者俯卧,屈其膝于腘窝正中点定其穴。
手指不放,再令其腿挺直,原点处正是此穴,即在腘窝中央,当腘横纹之中点。
随后手指沾生理盐水,轻轻拍击委中穴数次,让紫脉浮络充分暴露,再严格消毒,左拇指端固定穴位处,右拇、食指持三棱针对准穴位,在7.5px左右直径范围快速点刺,一般出血量以浓紫色者转红为度。
坐骨神经痛、中暑、鼻出血、等麻疹、疗疮下肢静脉炎等均可参照该法治疗。
9治疗大隐静脉急性炎在患肢条索状红肿的患处治疗,一般以红肿静脉管道的两端或其分支处,以及最突出的隆起处,用三棱针快速进针。
速刺3-5下,三棱针进针深度需穿透静脉管壁,出血后用闪火法迅速将火罐拔于出血部位,此时可见到火罐内开始有血液积蓄,约1分钟左右出血停止。
10治疗急性乳腺炎取局部结块下方之静脉,经碘酒棉球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人使之出血3-10m1,血止后再拔罐5分钟,起罐后再行局部常规消毒。
中华民间刺血术大全

中华民间刺血术大全三棱针刺血疗法二、刺法针刺前,针具煮沸消毒,针刺部位,常规用75%酒精消毒。
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拿位患者针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动作配合,便于找准放血点。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
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
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
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
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
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
丛刺多结合拔火罐。
6.散刺:又叫豹纹刺,用于点刺较宽的面积或循经点利,结合拔火罐、运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点刺部位出血。
7.顺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点,以除恶血为主。
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针刺前可由针刺点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后针刺,以放邪气为主.六、注意事项三棱针疗法针刺时不可过深,出血也不可过多,一般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压止血。
凡治疗部位都要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针1次,出血较多时,一周针2次。
针刺出气者,可1日3次,以肤红为度。
并常结合火罐拔吸,以肤湿为度。
第二节梅花针刺血疗法第三节拔罐疗法第二章辨血论第一节辨血五、气血与经络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俱多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足太阴脾经少血多气手少阴心经多气少血;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足少阴肾经多气少血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
第二节辨血色一、血呈深红色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二、血呈黑红色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
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
放血疗法分享(十)

放血疗法分享(十)
王玉环师姐分享
十七曲池穴
手阳明大肠经合穴
进针施术:
体位:患者开取坐位,或仰卧位,手掌朝上,外展上肢,医者左手拇指固定穴位上方。
其余手指托住患者肘部,此处可见明显青蓝色静脉血管。
三棱针直刺0.2~0.5cm深。
有时静脉充血,出血量多时,这时就要根据出血量的估算而适时止血。
血止拔火罐。
主治范围: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细菌性痢疾,破伤风,风湿热,肠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硬皮病,面肌痉挛,视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癫痫,肘部骨关节炎,肘关节结核,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精神分裂症,偏头痛,鼻炎,鼻窦炎,鼻衄,慢性中耳炎,面部痤疮,白癜风,斑秃,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四肢的合穴,穴位刺血,不但能治疗本经“所生病,是动病”,表里相关两经病,而且还能治疗它经的“所生病,是动病”。
20个最有用的针刺处方和25个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

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本文转载自实干盛邦《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一)流行性腮腺炎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
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
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
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
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
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
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
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放血治病一览表,放血疗法

放血治病一览表,放血疗法1.口眼喎斜:足跗上放血。
此症若口内(脸颊之内侧)见青筋亦应放血。
2.眼皮上长疮:后心五、六椎间放血。
3.青春痘可于后心五、六椎间放血。
4.肥厚性鼻炎:膏肓附近放血。
5.牙痛:原则上如上牙痛则青筋现于小腿外侧,下牙痛则青筋见于足跗。
应用时,但见小腿外侧或足背外侧青筋,便可放血而取效,不必拘泥于上下牙分属之部位。
6.舌下腺发炎:脚背放血。
7.舌闇不能言:尾骶骨放血(尾骶骨见不到青筋,故不必泥之)。
8.高烧哑巴不能言:后背心见有黑青异色处放血。
(此乃小儿高烧之重者;若轻症,但少商、大椎放血即可)。
9.凡打伤、摔伤或被点穴不能言语:五、六椎间放血立解。
10.自高处下坠不语:五、六椎放血(董师曾治一例,放血三次即愈)。
11.后脑痛:尾骶骨放血,或委中见青筋放血亦效。
12.耳后之头部疮瘤:昆仑穴附近放血。
13.中耳炎:三重穴与丘墟附近寻青筋放血。
14.咽喉炎、气喘:尺泽及小腿见青筋放血15.幽门阻塞呕吐:脚背及四-六椎放血。
16.呕吐不止或舌僵硬不适:金津、玉液放血。
17.脊椎扭伤:在伤部放血,或委中、阴陵泉、足跗见青筋处放血。
18.后肩痛、肩胛骨痛、背痛:承山、委中见青筋处放血。
19.解溪上七寸胫骨旁放血治各种肝病。
20.解溪上七寸,其下放血治胸口两旁痛闷。
21.肋膜炎、肺结核:阳陵泉下九寸为肺胃神经通处放血。
22.各种急慢性肠炎:小腿外侧及足跗上见青筋即放血,若无青筋则无效。
此法亦治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
23.一切心脏心皆可于五、六椎间及阴阳泉附近放血。
24.急性心脏麻痹:曲泽放血。
25.心脏肥大:膏肓附近放血。
26.委中、阴陵泉附近放血治心脏病、痔疮,一次轻,多次愈。
(阴陵泉见青筋非心脏即痔疮)。
27.低血压过高:十六椎外开六寸放血。
28.癫痫病:后背见红色血管放血。
29.疔疮类如手背疔、脚背疔……等…后背五六椎间放血立效。
30.小儿高烧:若委胁部见红点成对出现,即在红点上放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
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
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
极难治疗。
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
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
(2)肾脏周围。
(3)脐周围刺血。
(脐中间不能刺)八、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
(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
(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
(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
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癫间: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
方2、少商,人中刺血。
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
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这是本人的经验。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小儿吐泻小儿由于食乳不节,食滞内停,或外感寒湿之邪,以致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或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等引起。
【治疗】商阳、公孙,三棱针点刺出血。
胃俞、中院,火罐拔吸5分钟。
足阳明胃经,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冲阳、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
天枢、大椎,火罐拔吸5分钟。
风池、合谷、内关梅花针弹刺出血。
【古方】用三棱针在厉兑、二间,大肠俞等穴上点刺出血。
小儿疳积此证多因饮食不节,断乳过早,病后失调,药物攻伐太过,以及虫积等因素,使脾胃受伤,津液枯涸,不能消磨水谷,久之积滞生热,因热成疳所致。
【治疗】四缝、鱼际,三棱针点刺出血。
上院,火罐拔吸10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附方】足三里、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
胃俞,火罐拔吸10分钟。
内关、大椎,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在食、中、无名指、小指中节横纹中(分上四缝、下四缝),用大头外或三棱针挑刺出黄色液体,每日一次。
【古方】1、在四缝处放血。
2、用三棱针点刺冲阳、公孙出血。
【病例】谢X,男,5岁,家住重庆市市铜矿区红岩煤矿,1983年7月I7日初诊。
父母代诉:食欲不好,2年多,爱吃零食,易感冒。
症状:厌食,多汗,面黄肌瘦,腹满,肚脐周痛,头发枯燥。
诊断:小儿疳积。
治则:(l)用三棱针挑刺四缝穴(约一颗米粒深),挤出白黄色粘液.(2)内服:鸡矢藤15克,鸡内金5克,胡黄连6克,槟榔10克,乌梅6克,白芍10克,砂仁3克,甘草6克。
挑刺2次,服药15天。
1周后食量明显增加,半月后饮食达到正常儿童水平,l月后症状消失,体重增加1.5公斤。
小儿麻痹本病主要因感受暑湿时邪,滞留经络,湿热郁蒸,耗伤津液,气血不能通达四肢,筋脉失养,故成麻痹。
【治疗】十宣、曲池,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患肢部、后颈、背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解溪、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
命门、中脘,火罐拨吸10分钟。
阴陵泉、环跳、腰腹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在患肢部位循经用梅花针叩刺出血。
2、先在四肢用手从上至下推至手指、足趾,然后用大头针在指尖放血。
【病例】王XX,男,6岁,家住云南省昆明市国通寺街,1981年9月15日初诊。
父母代诉:发现右手右脚变形已3月余,医院诊断为小儿麻痹后遗症。
症状:右手、脚萎缩,无力,苔白,脉细。
诊断:小儿麻痹。
治则:通经活络。
治法:梅花针沿患测经脉弹刺,然后两指拿提出血,用三棱针点刺十宣、十王穴出血。
并嘱家长加强小儿功能锻炼。
经7次刺血后,效果十分明显。
后两月来信告诉,症状基本消除。
五官科刺血一、耳赤痛目赤痛民间称火眼、风热眼等,多因外感风热,郁而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而发。
【治疗】太冲、太阳,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
风池,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上星、少商,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胆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腹部、太阳、合谷,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梅花针轻微弹刺眼圈部、拿提出血。
2、用大头针或三棱针挑刺耳尖穴出血。
【古方】1、用三棱针点刺内迎香出血。
2、用三棱针在攒竹、丝竹空、睛明等穴处放血。
【病例】陶X X,女,34岁,重庆市水土镇江北机械厂工人,1983年2月24日初诊。
主诉;双眼肿痛,心烦意乱,周身不适1年。
症状:目赤肿痛.面红心烦,日苦,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脉弦数。
诊断:目赤痛(肝胆火盛型)。
治则:清肝泻火。
治法:用细三棱针尖挑耳尖穴挤出血,在大椎穴用梅花针弹刺后拔罐出血;第二次在内迎香穴放血,经3次治疗痊愈。
【病例】姚X X,男,37岁,陕西省西安市印刷厂工人,1982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几日前双眼红肿疼痛,用四环素眼膏和其他眼药水,但不见效。
症状:目赤肿痛,面红心烦,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脉弦数。
诊断:目赤肿。
治则:清肝泻火。
治法:第一次用三棱针点刺耳尖穴出血,血为紫红色;第二次用三棱针点刺太冲、太阳出血,血为鲜红色;在大椎、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经两次针刺出血后,患者眼疾痊愈。
二、目翳此症多因风热上壅,或肝虚不能上滋于目,或肝经积热,邪火上炎等所致。
【治疗】睛明、太阳,三棱针点刺出血。
肺俞、中府,火罐拔吸15分钟。
眼周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攒竹、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
肝俞、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两侧、行间,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在大敦穴上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用手指从膝关推揉此穴出血。
2、用梅花针弹刺后颈部和大椎穴出血。
【古方】在中冲、少泽两穴处针刺出血。
三、耳鸣、耳聋此证多因肝胆之火上逆,致使少阳经经气闭阻;或因外感风邪,壅遏清窍;或因肾气虚衰,精气不能上达于耳所致。
虚则补,实则泻。
【治疗】中渚、侠溪,三棱针点刺出血。
肝俞、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翳风、角孙、瘈脉,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太冲、丘墟,三棱针点刺出血。
胆俞、身柱,火罐拔吸15分钟。
关元、外关、合谷,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在中渚穴用三棱针或大头针点刺出血。
2、用梅花针在颔厌、悬厘上弹刺出血。
【古方】在百会穴、后溪、昆仑、听会等穴上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聋哑证此证除先天性外,多由于急性热病后,或患耳疾所引起。
如听力尚未完全丧失者,用针刺放血疗法有效。
【治疗】中渚、百会,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耳部、颈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哑门、听会、足临泣、行间,三棱针点刺出血。
飞扬、膈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足三里、曲池、内关、外关,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百会、颅息等穴出血。
2、用三棱针点刺太冲、复溜、廉泉等穴出血。
3、用梅花针从印堂-百会-大椎循头顶正中线叩刺出血。
五、鼻塞此证多因外感风寒之邪,鼻塞不通,以致肺气不宣所致,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颈强,流涕等症状。
【治疗】上星、迎香,三棱针点刺出血。
肺俞、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尺泽、偏历,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风门,火罐拔吸15分钟。
风池、合谷、列缺,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出血。
2、用三棱针点刺迎香穴出血。
【古方】1、用三棱针点刺内迎香出血。
2、用梅花针弹刺脊柱两侧,然后火罐拔吸出血。
【病例】李X,女,41岁,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广场工人,1980年3月9日初诊。
主诉:感冒2日,一直头昏痛、鼻塞。
症状:耳塞不通,头痛项强,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鼻塞。
治则;祛邪宣肺。
治法:用两指点按迎香5分钟,用细三棱针点刺内迎香出血。
用梅花针弹刺大椎、肺俞穴,配合拔罐吸血。
经两次治疗,病痊愈。
六、鼻渊此证多因风寒袭肺,蕴而化热,肺气失宣,清肃失常。
客邪上干清道,壅于鼻窍,则发为鼻渊。
【治疗】印堂、迎香,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肺俞,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上星、太冲,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大杼,火罐拔吸15分钟。
风池、合谷、迎香,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三棱针点刺迎香、上星等穴出血。
2、用梅花针弹刺鼻部、印堂-百会头顶正中线出血。
【古方】用三棱针点刺曲差穴,用手拿提出血。
七、酒糟鼻此证多因肺胃积热上蒸,复感凤寒,或脉络血瘀不散而成。
【治疗】迎香、印堂,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肺俞、肝俞,火罐拔吸15分钟。
鼻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素髎、内迎香,三棱针点刺出血。
身柱、膈俞、胃俞,火罐拔吸15分钟。
大椎、脾俞、印堂,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1、用大头针或三棱针点刺鼻尖四周出血。
2、用三棱针点刺合谷、迎香出血。
【古方】用三棱针点刺列缺穴出血。
【病例】陈X,男,33岁,重庆市大足县香山公社一大队社员,1982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鼻干燥,后来发现鼻红肿已两年多。
症状:鼻尖和鼻翼两侧红肿。
诊断:酒糟鼻。
治则:泻热消肿。
治法:用三棱针点刺少商、迎香穴出血;梅花针弹刺印堂、大椎穴,经5次治疗即痊愈。
八、鼻衄此证多因外感风热之邪,蕴藏于肺,或久食辛辣厚味,胃火素盛,迫使血液妄行,上冲鼻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