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放血疗法操作常规

合集下载

放血疗法操作流程

放血疗法操作流程

放血疗法操作流程
放血疗法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也被称为“针刺放血疗法”。

该方法通过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
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

这种方法适用于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疾病。

放血疗法的目的是通过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

在操作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确保没有禁忌症。

在操作之前,需要准备器具,选择体位和放血部位,并进行消毒铺巾。

临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络法和划割法两种。

刺络法又分为点刺、挑刺和丛刺三种刺法,而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

在操作时,需要配合辅助动作,如提、捏、推、按等。

需要注意的是,放血疗法有一些禁忌症,如贫血、出血性疾病、孕妇等,需要慎重考虑。

放血疗法操作规范

放血疗法操作规范

放血疗法操作规范
一、常用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
点刺法:快速刺入人体特定浅表部位快速出针的方法。

刺络法: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血络,放出适量血液的方法。

散刺法:在人体特定部位施行多点点刺的方法。

二、操作步骤与要求
1、术前准备:选择4.5号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针身应光滑、无锈蚀,针尖应锐利、无倒钩。

根据病情选取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2、消毒:
部位消毒:可用75%乙醇或碘伏在施术部位消毒。

医者消毒: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再用75%乙醇擦拭。

3、施术方法
点刺法:点刺前可在被刺部位或其周围用推、揉、挤、捋等方法使局部充血。

点刺时,用一手固定被刺穴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对准所刺部位快速刺入并迅速岀针,点刺后可放出适量血液,也可辅以推挤方法增加出血量。

刺络法:刺络前,可在被刺部位或其周围用推、揉、挤、捋等方法,使局部充血。

刺络时,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露出针尖对准所刺部位快速刺入后岀针,放出适量血液。

散刺法:用一手固定被刺部位,另一手持针在施术部位点刺多点。

三、施术后处理
施术后,宜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擦拭或按压。

中等量或大量出血时,可用敞口器皿承接。

四、注意事项
注意血压、心率变化,注意晕针或晕血的发生。

五、禁忌证: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3)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患者。

放血疗法操作标准

放血疗法操作标准

放血疗法操作标准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减轻病痛。

然而,放血疗法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疗效,我们需要对放血疗法进行标准化操作。

术前准备1. 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有关过敏、病史等信息,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血疗法。

2. 针对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放血部位,根据需要选择单次放血量和放血的频率。

3. 在进行放血疗法前,医生需要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确保操作场所和工具的卫生。

操作步骤1. 先进行消毒,包括医生和护士的双手和放血工具。

2. 确定好放血的部位,并在这里缠绕止血带。

3. 用消毒过的酒精棉球在选定部位上擦拭,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在选定部位用消毒针头进行短暂的局部麻醉。

5. 利用一次性的血管针头在被选定部位进行放血,一旦取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住疗效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6. 如果需要在相同部位进行多次放血操作,则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7. 在整个放血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疗效观察1. 患者在完成放血操作后需要在本体后休息片刻,随后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品。

2. 患者在放血后需要严格控制活动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随访,观察放血疗法对患者的疗效和影响。

以上是放血疗法操作标准,医生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患者的效果和安全。

在放血疗法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在放血疗法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和反应,并在必要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放血疗法操作标准

放血疗法操作标准

放血疗法操作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放血疗法的操作标准,以确保放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手段,通过从身体中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来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以促进健康和治疗某些疾病。

2. 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放血疗法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患者的病史和身体状况,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放血疗法;- 确保放血器材的清洁和消毒;- 教育患者关于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准备必要的医疗记录和监测设备。

2.2 放血操作以下是放血疗法的操作步骤:- 选择合适的放血部位:常见的放血部位包括手臂上的静脉和足部的穴位;- 采用合适的方法抽取血液:可以使用注射器、采血器等器械,确保操作准确和无菌;- 控制放血量和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决定放血的量和速度,避免过量放血导致不良反应;- 监测患者状况:在放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 收集和处理血液:安全收集被放血的血液,并按照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结束放血过程:放血完成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做好后续护理工作。

2.3 安全措施在进行放血疗法时,应注意以下安全措施:- 确保操作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和消毒规范,保证器材的无菌;- 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多人共用同一批血液提取器材;-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放血的量和速度;- 遵循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规定,确保血液的安全处理。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放血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 针对不同疾病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操作;- 关注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评估,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 总结放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来促进健康和治疗某些疾病。

然而,在进行放血疗法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和安全措施,关注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放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放血疗法操作规程

中医放血疗法操作规程

中医放血疗法操作规程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身体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等作用。

一、适应症与放血部位适用于实证和热证。

1、高热刺大椎、十宣。

2、头痛刺太阳。

3、中暑、中风闭症刺十宣。

4、急性胃肠炎刺曲池、委中。

5、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刺太阳或耳背静脉放血。

6、咽喉肿痛刺少商。

7、小儿疳积刺四缝。

8、外伤性淤血、痈疖、丹毒在病灶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内盛消毒三棱针或粗毫针或小尖刀、75%酒精棉球、消毒敷料、弯盘、胶布。

三、操作方法(一)点刺:又称速刺,多用于穴位放血。

1、选好穴位,常规消毒皮肤。

2、术者右手持针,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0.3厘米,立即出针。

3、轻轻按压针孔,挤出少量血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以止血。

(二)挑刺:多用于胸背、腰骶部或耳后等部位放血。

1、选好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2、用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

3、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三)缓刺:多用于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1、在刺血部位的上部用手压迫或用止血带扎紧,使其充血。

2、常规消毒皮肤。

3、用粗毫针或三棱针缓慢刺入选好部位的浅表静脉约0.3厘米深,随即缓慢退针。

4、松开压迫刺血部位上部的手或解开止血带。

5、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四)散刺:又称围刺,多用于病灶周围点刺放血。

1、常规消毒皮肤。

2、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或沿病灶边缘顺序点刺出血。

3、用酒精棉球消毒并覆盖敷料。

四、注意事项1、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针刺不宜过猛、过深,手法要轻、稳、准,出血不宜过多,切勿刺伤大血管。

3、凡体质虚弱、孕妇、素易出血者不宜使用。

4、出现晕针,按针刺疗法晕针处理。

放血疗法操作指南

放血疗法操作指南

放血疗法操作指南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抽取一定量的患者血液来调整身体的平衡,清除有害物质及调节机体功能,改善健康状况。

然而,放血疗法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且需遵循一定的操作指南,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1.术前准备:在进行放血疗法前,医务人员需仔细检查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确定是否适宜进行放血疗法。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详细介绍放血疗法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选择穴位:放血疗法使用的穴位通常是经络中的经穴,这些穴位与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有关。

在选择穴位时,医务人员需要详细了解穴位的特点、功能以及与症状的关联性。

3.消毒与穴位定位:在操作放血疗法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后,根据穴位图和患者的特定情况,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4.选择合适的抽血工具:放血疗法使用的抽血工具通常是一次性的、无菌的,如注射器或针管,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工具和抽血量。

5.术中操作:在操作放血疗法时,医务人员需穿戴好手套,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先用酒精棉球擦拭相应的穴位,然后用注射器或针管穿刺到穴位,抽取适量的血液。

注意,抽血时需确保血管在适当的角度和深度,避免疼痛或出血过多。

6.血液处理:抽取的血液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性。

血液处理包括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并保持其无菌。

处理后的血液通常可用于其他检测或治疗。

7.术后护理与观察:放血疗法后,医务人员需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和观察。

首先,医务人员需对穴位进行压迫止血,确保出血点不会继续出血。

其次,医务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出血情况、血压、脉搏等,及时处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8.术后指导:总之,放血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有一定的应用。

然而,医务人员在操作放血疗法时需要非常小心,并遵循一定的操作指南,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放血疗法——精选推荐

放血疗法——精选推荐

放⾎疗法放⾎疗法本法是⽤三棱针、粗毫针或⼩尖⼑刺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种⽅法,具有消肿⽌痛,祛风⽌痒、开窍泄热、镇吐⽌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1、物品准备消素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尖⼑)、75%酒精、棉签、消素纱布、胶布、弯盘。

2、操作⽅法(1)点刺:(⼜称速刺)①选好点刺之⽳位⾎络,局部⽤酒精⾏常规消毒。

②术后右⼿持针,左⼿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络,迅速刺⼊约0.1~0.3cm⽴即出针。

③⽤⼿指轻轻挤压点刺⽳位周围⽪肤,挤出少量⾎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液后,⽤⼲棉签压迫⽌⾎。

(2)挑刺:(此法多⽤于胸背部及⽿后部位放⾎)①选好部位,轻轻揉挤局部,使细⼩静脉充盈。

②常规⽪肤消毒。

③⽤消素的三棱针或⼩尖⼑挑破(或划破)微⼩静脉,并挤出少量⾎液。

④⽤⼲棉球擦去⾎滴,再揉挤放出少量⾎液,⽤⼲棉球压迫⽌⾎。

(3)缓刺:多⽤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

①选好部位,并在放⾎部位上⽅⽤⼿⾃上⽽下按挤,或扎上⽌⾎带,使其静脉充盈。

②常规消毒⽪肤。

③⽤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刺⼊浅表静脉约0.3cm,再缓缓退出针头。

④以⼲棉球擦去放出的⾎液,松开⽌⾎带,再以⼲棉球压迫⽌⾎。

(4)围刺:(⼜称散刺)⽤于⽪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

①点刺部位常规消毒。

②⽤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

③⽤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肤,必要时覆盖上消毒敷料。

3、护理(1)向病⼈作好解释⼯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孕妇及凝⾎机制不良者不宜采⽤此法。

(2)注意器械及⽪肤的消毒,防⽌感染。

(3)⼿法宜稳、准、轻,不宜过猛,放⾎不可过多。

(4)⼀旦出现晕针现象,⽴即扶病⼈平卧,喝热⽔,并注意观察⾯⾊、脉象、⾎压。

症状较重者,请医⽣处理。

4、在护理的中应⽤(1)⾼热降温:⼤椎、⼗宣点刺放⾎(2)咽喉肿痛:少商⽳点刺放⾎(3)头痛:太阳⽳点刺放⾎(4)中暑:⼗宣⽳点刺放⾎(5)全⾝搔痒:⽿后静脉挑刺放⾎(6)神经性⽪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缓刺放⾎刺⾎疗法,古代⼜称为放⾎疗法,或⽈刺络法。

放血疗法诊疗常规

放血疗法诊疗常规

放血疗法诊疗常规
一、概述
放血疗法,即用相应针具(如三棱针、粗毫针),点刺穴位或浅表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针刺方法,又称“刺络法”。

具有醒脑开窍、泄热消肿、祛风止痒、祛瘀止痛的作用。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放血疗法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较常用于某些急症或慢性病,如高热、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扭挫伤、指(趾)麻木等。

(二)禁忌症
贫血、低血糖、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肝肾或心脏有严重疾患、孕妇、年老体弱者宜慎用。

三、操作规程
放血疗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4种。

(一)点刺法
指点刺喻穴放出少量血液或挤出少量体液的方法。

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的放血,如十宣、十二井、头面部的太阳、攒竹等穴。

(二)散刺法
又叫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此法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

(三)挑刺法
用三棱针挑断穴位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此法多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等。

(四)泄血法
被刺部位上端用橡皮管结扎,持三棱针对准被刺部位静脉,使其流出少量血液,达到宣泄毒邪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肘窝、腘窝等处的浅表静脉,治疗中暑、急性腰扭伤等疾病。

四、注意事项
(一)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二)点刺手法轻、稳、准、快。

不可用力过猛,出血不宜过多,勿刺伤深部动脉。

(三)体质虚弱、孕妇、严重贫血、过度饥饿、精神高度紧张、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血疗法操作常规
概述: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作用机制:根据经络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放出少量血液,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适用范围:本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泻热开窍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气滞证,血瘀证,实热证所致,以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并常用于急症的治疗。

采用三棱针法放出一定量的血液,有时对疑难杂症有特殊的疗效。

具体运用如下:(1)常用穴位及功效
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
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
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
龈交:主治齿龈肿痛;内地仓:主治面瘫;
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
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
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
曲泽:主治烦热,胃痛,呕吐;
少商、耳尖: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等五官实热性疾病,发热,中暑,昏迷;
商阳: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丹毒;
八风: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

(2)治疗病症
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

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

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

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耳尖、少商和商阳。

捏住耳尖或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

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

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

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操作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

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

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耽误时间。

操作方法:
(一)刺络法
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

点刺: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

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点刺有(1)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

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2)缓刺(缓慢的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

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

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

(二)散刺法又称围刺法,是在病灶周围点刺出血,主要用于丹毒、痈疮。

(三)挑治法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疗红丝疔,应在红丝近心端尽头处以及红丝之上寸寸挑刺出血)。

有时需挑破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

常用于目赤肿痛、痔疮等证的治疗。

(四)划割法
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

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充分得到患者的配合。

如发生晕针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的急救处理。

2、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如出现针刺伤,应立即按照针刺伤流程上报处理。

3、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4、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

5、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

1~3次为一疗程。

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6、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

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我院应用情况:
耳尖放血:
适用范围: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急性结膜炎,鼻衄等五官实热性疾病,发热,中暑,昏迷;
操作方法:
1、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做好术前的洗手,戴无菌手套,以及操作部位的消毒。

2、消毒完毕后在针刺部位揉搓,使郁聚血积;
3、右手拇、食两指持5ml注射器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
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