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叙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写人篇:《大先生》阅读考点讲解-初中记叙文阅读32篇实战讲解(全国通用)

写人篇:《大先生》阅读考点讲解-初中记叙文阅读32篇实战讲解(全国通用)

谁来解疑?相信你自己!
2、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大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先是一 根打狗棍进丁……继而是一个身影”)、外貌描写(“破衣旧絮, 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缠着破布条”)和 语言描写(“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侧面描 写:描写:“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 (2)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 窘况,与下文形成受人敬重,国家供给的幸福人生形成鲜亮的 比照。
提示:记叙文交代背景的作用
需要结合语境,概括句段大意,然后一般从下面 几个方面考虑其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的心情。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深化作品主题。 6、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 7、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结合全文,想想此处交代背景有何用处?
1,新--标题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考即用) 2,索--行文线索,贯穿全文。 3,法--运用(修辞、双关、设悬等)手法。 4,题--点明(暗示、升华、深化)主题。 5,对--交代文章所写对象。 6,容--点明本文主要内容 7,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结合全文,想想此处交代背景有何用处?
内容:“大先生”名称的来历,体现村里人对先生 的尊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括大意;赏析两处画线句。
(5)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 嘴太笨,(1)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 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 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 是捉弄他。(2)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 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 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 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 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大先生认为我们是朽木,而我是个例 外,说我虽然嘴拙,但悟性高。我上学的第一天,跟着邻家二姐去祠堂 (兼作村小)报名,二姐路上问我:“会算数吗?”我摇摇头。“会数手指头 吗?”我继续摇头。二姐一脸愁容地道:“见到大先生,第一件事就是数手 指头,不会数就报不上名啦。”于是,一路上,二姐不但教会了我数手指 头,还教我若不够用就借脚指头。到了大先生那里,顺利过关,给我一个 结论:“这娃悟性高。”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写人叙事阅读专项练习(三)(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写人叙事阅读专项练习(三)(含答案)

六年级下语文小升初阅读专项训练三——写人记事一、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那时,我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

一天,我拿着钱朝一家专售儿童玩具的商店跑去。

突然,一阵哨音把我给迷住了——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一只哨子在吹呢。

于是,我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也买了一只。

回到家里,我得意扬扬地吹着哨子满屋乱窜,家里被我吵得鸡犬不宁!当我一说出哨子的价格,哥哥姐姐还有堂兄堂姐们全嘲笑我是个十足的傻子,糊里糊涂被骗了四倍的价钱,用多付的钱又可以买许多好东西呢!我感到十分委屈,伤心地哭了。

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对我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常常,当有人怂恿我去买那些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我便提醒自己:“可不要为了一只‘哨子..’就出大价钱呀!”因为我已经懂得了节省开支。

在我成年进入社会后,通过人们的言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为了他们的“哨.子.”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为了求得王室垂青,百般经营,甚至丢掉了贞操美德,弄得众叛亲离!那些沽名钓誉的政客,不惜一切代价卷进政治风云,却贻误了正事而败落破产!那些悭吝的守财奴,为了发家致富,一毛不拔,放弃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类行善的德行!那些贪图享乐的庸人,碌碌无为,只顾寻欢作乐,搞成了弱不禁风的病夫!那些华而不实的花花公子,整天沉溺在精美的服饰、堂皇的住宅、华贵的马车中,不顾财力不接,以致债台高筑!“可怜!”我不由得叹息道,“为了一只‘哨子’你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得不偿失,真是愚不可及啊!”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大凡人世间的苦楚都是没有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估价,盲目行事,而付出过高的代价造成的。

1.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A.《哨子》B.《昂贵的哨子》C.《一只哨子的代价》D.《追求哨子》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2)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3)形容人极端愚蠢。

()3.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第四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哨子”指的是()A.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B.外表有诱惑力的事物C.表面没有用的东西 D.内在有感染力的事物4.“羞耻,甚至于超过了哨子带给我的乐趣”,“我”为何感到羞耻?用“______”在文章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阅读专项练习 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案(部编版)

阅读专项练习 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案(部编版)

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少年16岁,曾经做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包括偷苹果、盆花、铅笔、饼干、茶杯和自行车。

他多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

但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

他后悔,想改过,但他已经失去了声誉和尊严,也没有了朋友。

每次出现总会引来异样的目光。

他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

一个阴沉的夏天,他每天上午都把自己关在家里,透过窗户看外面的树。

他忍受不了寂寞,下午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空气,看两眼飞鸟。

但人们一见到他,就扭头或者避开,邻居们像防一条带病的狗一样防着他。

他不敢上前,也不敢与他们对视,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

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上了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有一天,他慢慢地走着,脚尖轻踢着一颗石子,没有阳光,但感觉到后背灼热。

突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

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

“过来,年轻人!”老人说。

他走过去,胆战心惊,想逃离,但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

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

”“打火机呢?”“也没有。

”他急急地低下头,试图离开。

“别急着走。

”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家你知道的。

”他当然知道。

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

“我的腿脚不中用。

”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但那闪电转瞬即逝。

“钥匙呢?”他问。

“门没有锁。

”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

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

”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

他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

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16岁少年的故事。

他曾经做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包括偷苹果、盆花、铅笔、饼干、茶杯和自行车,因此多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

必考点13:记叙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部编版)(解析版)

必考点13:记叙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部编版)(解析版)

必考点13 记叙文阅读题型一课内阅读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撇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莱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件。

2.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期末总复习专题03: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专题03: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专题02: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知识能力点一:赏析重要词语【中考真题】例一:(2022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⑴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将劫后的长治城比喻成“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作者的心痛与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

很明显,本题加点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二:(2021年福建卷)1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⑴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侧重动词的情感色彩分析。

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

动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①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②准确生动地描写动作的全过程;③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情境;④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情感;⑤表示强调。

“拜会”指拜访会见,常用于正式、庄重场合。

作者探访老山界,却说是拜访会见,用语庄重,带有敬意,表达对老山界的无比敬爱之情。

例三:(2020年福建卷)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⑴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2分)参考答案:“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解析】此题考查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它可以表示描摹对象的状态、性质、颜色、形状等,许多形容词的前边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

句中的“枯瘦”就是抓住村庄的状态来描摹的。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瘟疫弥漫下的村庄萧条、了无生气,就像枯瘦的病人。

例四:(2018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liuyong

人物传记阅读训练liuyong

1、联系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评介罗曼·罗兰(从精神和作品两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①罗曼·罗兰是法国的文学大师,是一个性格复杂、精神充满矛盾的作家,有崇高的文坛地位,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也颇受非议和指责。

②作品形式多样,但以传记和传记小说最为突出,著有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

(意思正确即可)2、依据选文④-⑤两段的介绍,对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①这部作品为20世纪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也牢固奠定了作者在20世纪文坛的声望。

②它被称为20世纪最高贵的小说作品,但作者否认它是小说。

③一些评论家也批评它的结构和语言形式。

(意思正确即可)3、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谈谈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阅读的意义,在于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灵交流和碰撞,进而使作品的生命在读者心中得以延续。

(意思正确即可)(五)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传记,要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文本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入口。

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阅读时,应结合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

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我所认识的梁漱溟》)(6分)【参考答案】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对传主的评价的角度,从写作的角度阐释自己的阅读启示,这是对传记文本的价值、影响的考查。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冥的。

它对我们的写作启示主要有以下点:(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小学语文-有答案-浙江省宁波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练习18:阅读(二)写人、记事类

小学语文-有答案-浙江省宁波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练习18:阅读(二)写人、记事类

小学语文-有答案-浙江省宁波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练习18:阅读(二)写人、记事类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烟盒里的人生观①单位门口是闹市区,常有三轮车夫在此路段等客、拉客。

②有一次我去传达室办事,恰逢一位前来要水喝的老车夫。

他主动和我搭讪,并从兜里掏出香烟递给我一支。

他掏出的烟盒很是让我惊讶,竟是20元一包的“金南京”!在我的心目中,一天只挣一二十元的他们通常只抽一两元钱的廉价烟,我觉得这个老车夫很特别。

③接过他的香烟,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角钱一支的“大前门”。

我笑了笑,没说什么。

他露出憨厚而纯朴的笑容说:“想想自己能抽20元一包的香烟,心里感觉很舒服,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④后来听传达室的老头说那个车夫真不简单,老婆常年卧病在床,还要供一个上名牌大学的儿子上学。

我对他乐观的心态肃然起敬。

⑤一天快下班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个蹬车的老车夫在传达室避雨喝茶。

大雨早已淋湿了他,雨水在他像梯田一样纵横交错的皱纹间缓缓流下。

我问他今天生意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凑凑合合。

说完他又给我掏香烟,这次他掏的香烟更上档次,是50元一包的“中华”,我以为里面装的还是廉价货,出乎意料,那竟是真的“中华”香烟。

这巨大的反差让我有点纳闷。

他自豪地说:“儿子得了一等奖学金,是他买给我的!”那神情十分夸张,眉宇间洋溢着喜悦、满足。

我说:“你儿子真孝顺啊!”⑥我正在抽他的烟,一个穿着雨衣白白净净一脸书生气的小伙子走进传达室,对着老车夫说:“爸,回家吧,今天你不用蹬车,我蹬车拉你回家。

”说完拿出毛巾,给老车夫擦去脸上的雨水。

我说:“你爸爸真了不起啊,培养了你这样一个孝顺懂事的大学生。

”⑦他说了句让我惊诧不已的话:“多年前我爸爸还是个代课教师呢,他说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也一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⑧儿子蹬车,老子坐车。

望着渐渐消失在茫茫大雨中的父子俩,我的心慢慢湿润起来。

⑨“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也一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中初二语文“成长”主题阅读二(一)好感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

售票员皱眉,不高兴。

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

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

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

”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

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

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

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

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

”司机说:“好像坐过。

”“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

”“没有问题,请上来吧。

”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

”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

”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

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

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

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

他停下来,等我上车。

我说:“我一直在寻你。

”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

”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

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

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

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

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

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

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

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

”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

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

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

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

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

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

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

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3分)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4.请分析选文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滚烫: 平静:5.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

(举一例即可)(2分)6.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标题的理解(3分)小巷里燃起一盏灯(二)① 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夜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

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

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

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

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

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

我明白了, 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

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

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

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

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

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

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

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11、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

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12、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

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13、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14、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选自《思维与智慧》 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2.标题“小巷里燃起一盏灯”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2分)3.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4.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5.在成长过程中,你也一定有像老人这样为别人“点燃一盏灯”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2分)修鞋匠老吴(三)①一颗平淡心,两只勤劳手,这是我对修鞋匠老吴的认识。

②早上人少,老吴把修鞋担子放在老位置,到对面吃早点。

他不慌不忙地吃着碗里的面,偶尔咬一口馒头就上两筷头咸菜。

吃过饭,再迈着八字步一步三晃穿过马路,坐在摊前,掏出一支烟,美美的吸上一口,默默地坐在那里,独守着修鞋摊。

③说起修鞋的老吴,岭上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

老吴才开始是从吴港挑着补鞋的担子来的,孩子们要读书,家里几亩薄地侍弄完了也没有多大事儿。

怎么多挣钱养家糊口,确实叫老吴犯了愁。

因为在乡村,人们吃喝都是自给自足,开个小店,人们喜欢赊账,老吴比较木讷,言语不多,开店自然被否定了。

老吴虽然话不多,但心眼活泛,他心灵手巧。

谁家的农具坏了,他拿起锤子、扳手三下两下就会修好。

谁家的门窗坏了,他拿起斧子、凿子捣鼓捣鼓就修好了。

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吴竟然选择了拈针纳线的修鞋行当,用他们的话说:“那叫纯娘们的活计。

”不过,想想老吴也很可怜,俩孩子读书,父母常年有病,里里外外还有人情往来,确实不易。

④老吴挑着鞋担子踏着泥泞小路从吴港的乡村走到岭上,寒来暑往不知不觉把孩们都供上了大学。

多年的劳作下来,他的脸上难免有风霜留下的岁月痕迹,更多的还有沉积在神情里长期磨练出的淡定、从容的那份定力。

⑤老吴的“工作室”就在露天里,大槐树下。

时间久了甚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和地标——如果城里有人要客车师傅带东西过来,捎带的话必定是:放到大槐树下老吴那里,家里会人去拿。

所以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炎炎还是白雪皑皑老吴都会义无反顾地出摊。

⑥老吴从来不收茶水费、收件费什么的,只要是人们来,他都乐意。

话不多,递一把凳子(大多数来玩的人会自带凳椅),任人们天南海北的侃,东家长西家短的说。

他一边默默地做着手里的活计,一面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话语。

⑦坐在老吴的鞋摊旁,大槐树下聊天,人们有一种坦然和悠然,不用担心出口伤人,不用担心祸从口出,东家长西家短,聊完就烟消云散。

人们到这里来聚会聊天胜于补鞋,有的甚至就是为了坐坐,像旅途中的小憩,像劳累后的放松……不禁让人们想起了《爸爸的草鞋》这首歌: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嘱装里面……人们把老吴这里当成了心灵停泊的港湾。

小镇很小,即便是叫不上名字,彼此都很面熟,熟悉的,见面后拉着手说着家常话,不熟悉的见面点点头,算是打招呼。

⑧你别看老吴生性木讷,言语少,他那一双灵巧的手会说话。

他的手由于常年补鞋,已经磨练的像大槐树的皮一样粗糙不堪,手指又粗又短,尤其是拇指和食指的指端因为常年劳作裂开一道道口子,遇见难补的鞋子,通常一只鞋补下来,双手渗血。

老吴却从不言语一声苦。

⑨每当老吴正低着头补鞋,有人来时,他总会双膝把鞋底夹紧,抽出一只手,递小马扎。

因为嘴里含着线头,他只努努嘴示意坐下,继续手里的活计。

老吴接过要补的鞋,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就像一位鉴赏家鉴赏稀世珍宝一般。

无论鞋子脏臭与否,老吴都拿在手里,细心地查看鞋子的开口处、脱胶的地方以及磨损的鞋底,又好像专家会诊一般,看了又看,了然于心。

“你明天这个点来取鞋吧。

”说吧,又开始忙下一双待补的鞋子。

⑩一双双旧鞋呈现出主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确实是一种很微妙的故事存在。

11 一双鞋承载着一个人的秉性,有走路风风火火的,有走路拖拖拉拉的,有走路磕磕绊绊的……老吴拿起一双鞋,掂量一番就略知一二。

后跟外侧磨损的,外八字,性格比较外向;鞋跟内侧磨损的,应该行事保守,言语谨慎,较内向;那些磨前掌,鞋尖有破损的,走路带风,必定昂首挺胸,是做事雷厉风行之人……12岭还是那个岭,大槐树还是那棵大槐树,老吴已作古多年。

13老吴成为岭上曾经存照的底片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修鞋匠老吴的形象。

(4分)3、文章第9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4、生活中像老吴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很多。

请讲一讲你心中默默关注的平凡的普通人,说说他的伟大在何处(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