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料
中国四川简介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
四川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
四川自然资源丰富。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
四川科教实力雄厚。
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四川简介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特有的民间歌谣
• 成都糖画: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 四川竹编: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03
四川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水平
• 四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全国经济大省
• 2019年,四川地区GDP达到万亿元
产业结构
•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辅
经济发展特点
• 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
• 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四川主要产业及特点
主要产业
产业特点
• 电子信息产业:如成都富士康等
•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 汽车产业:如一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 旅游业:四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丘陵、山地等
四川省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 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铝等
• 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黄河等河流
• 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
•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
02
四川历史文化
四川历史发展概述
远古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 四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 秦朝统一六国后,四川地区纳入
• 四川地区经历多次战乱,经济有
• 青铜器时代,四川地区出现蜀文
中央政权管辖
所衰退
化
• 汉朝时期,四川地区经济发展,
• 清末,四川地区进行洋务运动,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1、史诗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
四川民居资料

四川民居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座古老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四川的乡村和城市,可以看到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四川民居,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古代四川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承载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传统四川民居的特点四川民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点而著称。
在建筑形式上,四川民居通常采用独特的四合院或者多进多层的布局,建筑结构多为木质结构,屋顶常采用青瓦或茅草覆盖,整体建筑风格简洁、大方。
四川民居建筑材料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气候潮湿多雨,因此四川民居建筑多采用木材为主要材料,木质结构既能够适应当地湿润的气候环境,又能有效抵御地震。
此外,四川民居中常采用石材来作为地基和墙体的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传统的四川民居往往采用天然材料,保持了与自然的和谐。
四川民居的布局和风格四川民居在布局和风格上非常注重“四合五常六厅”的设计理念。
所谓“四合”,即院子四周建有房屋,院子中心留有空地,形成四合院布局。
而“五常”则指房屋中有前中后三间正房和两间辅房,呈叉字形排列,具有鲜明的层次感。
此外,“六厅”指正房内的分割,将房屋内部划分为前后廳、厅、厢房等区域,以满足家庭生活的不同需求。
整体布局上让四川民居显得宽敞、明亮且合理。
四川民居的装饰和风水四川民居在装饰方面注重雕刻和绘画,并融入了中国传统风水理念。
门楣、梁头、柱子等处常常雕刻着狮子、龙凤等吉祥动物,寓意着家庭宁静和幸福。
在墙壁上,常常会见到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山水、人物、花卉等,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寓意着吉祥如意。
在设计中,四川民居也十分重视风水,如“开门见山”、“背山靠水”等设计原则,让建筑更符合自然环境,为主人带来好运。
现代四川民居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四川民居逐渐演变为现代风格的建筑。
现代的四川民居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现代设计和科技元素,使建筑更加坚固、舒适、实用和美观。
四川地区考古资料

4、大渡河上游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
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遗址是1989~1990 年 在大渡河上游发掘的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的陶器以罐类居多,有双耳罐、单耳罐、深腹 罐、高领罐、钵、杯等,揭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更 多的呈现出区域性文化特征,但从该遗址第一期遗 存中仍然可以看到包括彩陶在内的一部分来自岷江 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因素。目前看来大渡河 上游的彩陶文化因素并不十分浓厚,但作为一种过 渡,却使得处在它下游的大渡河中游汉源谷地新石 器时代遗存中也见到了彩陶的存在,而且彩陶文化 因素显然要更为浓厚一些。其下限年代为3500年。
址如资阳鲤鱼桥遗址,以汉源富林镇遗址命名的富林文化。 既有江河台地遗址,也有洞穴遗址,前者如鲤鱼桥遗址、富
林镇遗址;后者如攀枝花市回龙湾洞穴遗址、北川县烟云洞 遗址等。 这些遗址都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年代约在距今24000~ 10000 年。1960 年发掘的汉源富林遗址和1987 年发掘的攀 枝花市回龙湾洞穴遗址属细小石器传统,1951 年发掘的资 阳鲤鱼桥则属石片石器传统。 由于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不同的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 这些遗存的发现对解决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提供 了重要的资料。
嘉陵江流域新时代考古遗址分布图
中子铺遗址
3、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
岷江上游在地域上连接黄河上游和四川盆地, 相邻的甘青地区分布有大地湾、西山坪、师 赵村、傅家门、秦魏家遗址等为代表的新石 器时代中晚期遗存,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史前 文化区域,与之毗邻的岷江上游从上世纪20 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了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因 此该区域也被认为是四川盆地史前考古学文 化尤其是成都平原古蜀文化的源地之一。
四川做资料的范本

四川做资料的范本在现代社会中,资料是人们进行各类活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个人规划,都需要准确、全面地了解相关资料。
本文将以四川做资料为例,介绍资料的范本和一些基本要求。
一、资料的分类资料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统计资料、文献资料、调查报告等。
对于四川做资料的范本来说,主要涉及到统计资料和文献资料。
1. 统计资料: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经济、人口、地理等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对于分析和研究四川的情况至关重要。
一份典型的统计资料范本包括省份总人口、GDP、城市人口比例、农村人口比例、各市州的经济指标等。
2. 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已经发表并记录下来的有关于四川的历史、地理、文化等信息。
做资料范本时,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例如四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名人传记、旅游景点等。
二、资料的来源在进行资料搜集时,确保资料的来源是准确可靠、权威的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资料来源:1. 政府机构: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各类报告、统计数据上都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搜集到的四川资料时,可以查阅四川政府发布的年度报告、统计年鉴等资料。
2. 学术机构:大学、研究机构等学术机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通常具备较高的可信度。
在寻找关于四川的学术资料时,可以参考各大高校的学术期刊、学术报告等。
3. 专业网站:对于特定领域的资料搜集,专业网站是一个便捷又可靠的来源。
四川的旅游资料可以通过官方旅游网站、旅游协会的网站等获得。
4. 图书馆和档案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是永久保存大量资料的机构,可以在此地查阅到很多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
在四川做资料的范本时,可以在图书馆和档案馆寻找有关四川的书籍、文献、档案等资源。
三、资料的整理和使用在资料搜集到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使用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主题与要点:根据做资料的目的,确定一个清晰明确的主题。
然后按照主题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提炼出关键的要点,以便后续的使用和阐述。
四川省公务员复习资料

四川省公务员复习资料四川省公务员复习资料近年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日益激烈,备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作为备考者,我们需要有一份全面、系统的复习资料,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备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类资料在备考公务员考试时,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教材,如《行测》、《申论》等,这些教材内容广泛,涵盖了公务员考试的各个方面。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专门针对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教材,这些教材会更加贴近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帮助我们更好地备考。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来获取基础知识的复习资料。
培训班通常会提供一些讲义和资料,帮助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个科目的知识点。
不过,参加培训班需要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投入,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二、真题类资料了解过去几年的真题对于备考公务员考试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真题,我们可以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可以选择一些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真题集,这些集合通常会按照科目和年份进行分类,方便我们进行复习和练习。
在做真题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可以选择一些较早的真题进行练习,以了解考试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近几年的真题,更加贴近考试的实际情况。
通过不断地做题,我们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增加对考试的信心。
三、刷题类资料刷题是备考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刷题,我们可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的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刷题资料,这些资料通常会按照科目和难度进行分类,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刷题。
在刷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
首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进行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
然后,逐渐过渡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提高解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注意做一些模拟题,模拟考试的环境和要求,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四、综合类资料除了以上提到的资料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综合类的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邑安仁镇
安仁镇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所辖的一个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处成都平原西部,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8公里,大邑县城8公里,是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镇。
辖1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面积21.36平方公里。
大邑县安仁镇(又称中国博物馆小镇)是中国四川成都市大邑县所辖的一个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安仁镇有保存较完好的川西风格的明清古典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邑刘氏地主庄园也位于此。
安仁古镇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刘氏庄园,是一所地主庄园。
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
刘湘公馆始建于1933年,稍早于刘氏庄园,占地近14亩。
该座公馆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布局,公馆内有号称“川西第一”的四合院,四合院一楼一底,红柱抱壁,气势恢宏,办公楼青瓦、砖柱、廊檐上嵌配精细的雕刻;公馆内还有至今仍清新雅致的小姐楼等颇具特色的建筑。
刘湘公馆的建筑风格除具有刘氏庄园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外,还巧妙地融入了欧式建筑的风格,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
刘元瑄公馆,规模宏大,别具特色,公馆占地36亩,房屋面积3万多平方米,院内共有房间288间,房屋全是纯木结构,灰瓦、暗红色的房柱及青色的墙壁,尽显气势,各院落间由墙壁隔开,各墙又另开侧门,让院子间而未间,连而未连。
气候环境
大邑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发展全天候的四季旅游。
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平坝区),1
月平均气温5.5℃,7月平均气温26.1℃,极端最低气温-4.8℃,极端最高气温35.1℃。
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84天。
平均年降水量1098.2毫米。
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是刘氏庄园所在地。
聚落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
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设有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宣传画陈列馆、票证陈列馆、镜鉴陈列馆、音像品陈列馆等分馆;
民俗博物馆系列,设有老公馆家具馆、百年老照片陈列馆,喜文化陈列馆,精美笔筒陈列馆,老烟具赌具馆,三寸金莲文物馆、老七十二行馆等分馆。
主题馆:5·1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是为纪念汶川大地震而建。
原特展馆于2008年6月12日对外开放,从筹备到开馆仅用了8天时间。
原馆突破传统单元式陈列方式,以5月12日至6月12日这一个月的日记为展出提纲,以地震灾难——救援——灾后重建为线索,通过千余幅图片、四万余件地震灾难和救援实物,真实记录汶川地震的场景以及全体抗震救灾民众的泪水与汗
水,定格巨大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凸现出来的大勇和大爱。
5.12大地震纪念馆新馆,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由“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先生担纲设计,预计元旦竣工。
新馆于2009年5月1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
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汶川大地震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00多年,经受住2008年5月12日8级的汶川
地震。
汶川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
重灾地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
基地位于成都北郊斧头山,距市区10公里,有一条宽阔的熊猫大道与市区相连,大熊猫博物馆内珍贵的资料、丰富的展品举世无双,是认识大熊猫、回归大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极佳场所。
四周翠竹葱笼,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空气清新,山野风光和人工景观巧妙融合。
大熊猫、小熊猫、黑颈鹤等珍稀濒危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息繁衍。
成都熊猫基地交通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成都市北郊斧头山侧的浅丘上,距市中心区15公里,占地面积1000亩,是中国大熊猫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为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大熊猫而兴建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非盈利性大熊猫繁育科研机构。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占地24公顷。
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称“成都草堂”,并在此居住了4年,在此期间,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
创作的高峰。
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所兴建。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年12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始四川的访问之行,在杜甫草堂参观1个多小时,离开前为杜甫草堂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