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梳理必修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5课《滕王阁序》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5课《滕王阁序》 新人教版必修5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 赣江之滨。
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 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 《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 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 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
精品课件
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 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 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 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 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
滕 王 阁 王


精品课件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 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 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 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 精美的建学科筑网 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 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呢?
精品课件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 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 序》。
《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精品课巨件 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 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精品课件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 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 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 “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 16岁Zx.xk 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 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 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 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 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 序》遂成为他精的品课件“绝唱”。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

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高中语文培训资料GAOZHONG YUWEN PEIXUN ZILIAO高中语文培训资料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式梳理(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状语后置句①以其无礼于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其于晋无礼”)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荆轲刺秦王1.状语后置①燕王拜送于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燕王于庭拜送”)②使毕使于前(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使于前毕使”)鸿门宴1.状语后置句①具告以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事具告”)②得复见将军于此(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此得复见将军”)必修2兰亭集序1.状语后置句(1)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于所遇”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3)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于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不能于怀喻之”)赤壁赋1.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赤壁之下泛舟游”)(2)月出于东山之上(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东山之上出”)(3)徘徊于斗牛之间(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4)托遗响于悲风(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于悲风托遗响”)2.主谓倒装句渺渺兮予怀(正常语序为“予怀渺渺兮”)游褒禅山记1.状语后置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于其址”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一)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2.树之以桑(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桑树之”)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刺人而杀之何异”)师说(一)状语后置句1.学于余(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于余学”)2.不必贤于弟子(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不必于弟子贤”)3.而耻学于师(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耻于师学”)劝学(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过秦论。

人教版高中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五介绍

人教版高中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五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
1、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2、别里科夫的恋爱史: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事件。 3、小说的主题 。社会的角度/个人的角度。 4、小说主要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套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例子来。
《边城》
1、对美的讴歌:景色美、风情美、人情美。 《边城》的主题。 2、分析翠翠的形象,尤其是心有所属、情窦初开的心理描绘。
《中国建筑的特征》
◦ 梳理文章结构 ◦ 引论——主体——深化——结 语
◦ 课外搜集一些图片,充分利用当 地建筑资源。
《作为生物的社会》
◦1、梳理文章的结构 ◦2、欣赏幽默风趣的语言
《宇宙的未来》
◦ 梳理文章,读懂文章 ◦ 体会这篇演讲词幽默风趣的 语言特点
◦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 第三部分(第4、5段)即景抒情,先以大起大落 的笔势写兴尽悲来的身世感,接着直抒穷且益坚, 求世济时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昂扬奋发的时代精 神。
◦ 第四部分(第6、7段)倾吐平生之志及今日知遇 之感,点明作序的缘由。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学习这篇文章写景的技巧。
其一,色彩变化之美。 其二,远近变化之美。 其三,上下浑成之美。 其四,虚实相映之美。
2、怎样看待庄子的逍遥游? 3、品味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
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陈情表》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 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梳理文章 的脉络。
3、体会李密的感情,欣赏文章凄切 婉转的陈情技巧。
阅读鉴赏——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定语后置句梳理(必修1-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定语后置句梳理(必修1-5)

定语后置句梳理(必修1-5)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荆轲刺秦王1.定语后置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②群臣侍殿上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侍殿上者群臣”)鸿门宴1.定语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白璧”“玉斗”做中心语,“一双”做定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兵”做中心语,数词做定语。

)必修2兰亭集序1.定语后置句(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大、盛”后置,标志是“之”,按现代汉语语序为“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盛”后置,按现代汉语语序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赤壁赋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2)客有吹洞箫者(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必修3劝学1.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为“爪牙”的定语,“强”为“筋骨”的定语。

“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过秦论1.定语后置句铸以为金人十二。

(金人做中心语,数词十二为定语。

)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1.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现代汉语语序为“求可使报秦者”)苏武传1.定语后置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现代汉语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5必修5 归去来兮辞 PPT课件

人教版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5必修5  归去来兮辞 PPT课件

虚词
载:且,语助词。
就:将要,副词。
言:语助词,不译。
行:将要,副词。
已矣乎: 算了吧,副/语助词。
聊:暂且,副词。
归去来兮辞
陶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 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 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 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 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 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 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 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虽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还是快 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 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明自己怡然 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2、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 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潜顺应自然,乐天安命超越生死,既有别于 “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 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 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 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 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5《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5《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二)实词 东南之美 副词,全,都 . ①宾主尽 ②潦水尽 而寒潭清 动词,干,没 . (1)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动词,竭尽,用尽 ③尽 . ④聊乘化以归尽 . 动词,死
(2)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 三秋 动词,属于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名词,类 ③举酒属客 读zhǔ,动词,劝人饮酒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 动词,掌管 ⑤衡少善属文 动词,连缀 ⑥属予作文以记之 动词,通“嘱”,嘱托
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向上 向下,往下
3.名词的意动 襟 三江而带 五湖 . .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山原旷其盈视 .
以……为襟,以……为带
视野
2.动词的使动 ①徐孺下 陈蕃之榻 . ②腾 蛟起 凤 . . ③窜 梁鸿于海曲 .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 ②四美 具,二难 并 . .
今义:三年。
古义:谦称,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6.阮籍猖狂 .. 狂放;不拘礼法 古义: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目 吴会于云间 . ②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
看,望
变为荒丘废墟
2.名词作状语 ①雄州雾 列,俊采星 驰 . . ②上 出重霄 . ③下 临无地 .
使……放下 使……腾飞,使……起舞 使……逃窜
俊杰 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2.形容词作动词 穷 岛屿之萦回 . 3.形容词的使动 ①川泽纡其骇 瞩 . ②屈 贾谊于长沙 . ③敢竭 鄙怀 .
穷尽,极尽
使……吃惊 使……受委屈,本处指贬谪 使……完全表露出来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1
2 3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彭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1.将⎩⎪⎨⎪⎧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要②出郭相扶将. 扶持③将.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将领2.行⎩⎪⎪⎨⎪⎪⎧ ①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策⎩⎨⎧ 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 马鞭4.质⎩⎪⎪⎨⎪⎪⎧①质.性自然 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 5.非⎩⎨⎧ 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6.之⎩⎪⎨⎪⎧①悦亲戚之.情话 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 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7.以⎩⎪⎨⎪⎧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③眄庭柯以.怡颜 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8.而⎩⎨⎧ ①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4.三径就.荒 接近 5.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6.聊.乘化以归尽 姑且 7.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8.悟已往之不谏.挽回 9.饥冻虽切.急迫 10.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11.幼稚盈.室 满 12.犹望一稔.庄稼成熟 13.时矫.首而遐观..举;远望 14.景翳翳..以将入 阴暗的样子 15.曷不委.心任去留 随从、顺从 16.或植.杖而耘耔 立,扶着 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作动词,拄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船 3.园日.涉以成趣 名词作状语,每天 4.时.矫首而遐观 名词作状语,不时 5.生生.所资 动词作名词,生活6.携幼.入室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7.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心情8.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作动词,羡慕9.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0.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11.乐.琴书以消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皆口腹自役。

(判断句)译文:都是为了谋生而役使自己。

2.农人告余以春及。

(状语后置句)译文:农夫们告诉我春天来到了。

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呢。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5.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译文: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

6.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译文:既然让心志被形体役使。

7.稚子候门。

(省略句)译文:小儿早就等候(在)家门口。

8.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译文: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9.问征夫以前路。

(状语后置句)译文: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

七、名句填空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八、课内文化常识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晋代田园诗人。

2.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

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

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

在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实际上二者仍是不同的两种文体。

3.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民间称为中秋。

4.三径:西汉末,衮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九、与课文有关的成语1.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也形容事业蓬勃发展。

2.乐天知命:相信宿命论的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由命运支配,于是安于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忧虑。

滕王阁序一、通假字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二、古今异义1.千里逢迎..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谦称,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4.序属三秋..古义:秋季的第三个月。

今义:三年。

5.俨骖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①走上路程,动身;②上轨道。

6.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

三、一词多义1.故⎩⎪⎪⎨⎪⎪⎧ ①豫章故.郡 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③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④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⑤广故.数言欲亡 故意⑥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仍然⑦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颜衰老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没,干涸③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完,吃完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尽头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穷尽3.穷⎩⎪⎪⎨⎪⎪⎧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处境 艰难②岂效穷.途之哭 走投无路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尽,走到…… 尽头④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处境艰难,走投 无路⑤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竭,尽4.临⎩⎨⎧①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光临,来临②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到某地③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从高处往下探望④临.表涕零 面对 5.即⎩⎨⎧ ①即.冈峦之体势 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就③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就 6.胜⎩⎪⎨⎪⎧ ①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才华出众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盛大的,美好的③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景色优美的④刑人如恐不胜. 尽⑤不胜.其烦 承受,承担 7.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反而,却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暂且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四、重要实词1.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2.气凌.彭泽之樽 超过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时序(春夏秋冬) 4.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有蹉跎,有坎坷 5.纤歌凝而白云遏.阻止 6.北海虽赊.远 7.云销雨霁. 雨过天晴8.逸兴遄.飞迅速9.他日趋.庭快步走10.家君作宰.县令11.潦水..尽而寒潭清蓄积的雨水12.披.绣闼,俯雕甍打开,分开13.彩彻区.明天空14.遥襟甫.畅刚,顿时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1.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变成废墟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看3.上.出重霄……下.临无地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6.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7.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才8.窜.梁鸿于海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逃窜9.徐孺下.陈蕃之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来10.屈.贾谊于长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11.腾.蛟起.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六、文言句式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判断句)译文:汉代的豫章故郡,是现在的洪都新府。

2.宾主尽东南之美。

(判断句)译文:(赴宴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判断句)译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般灿烂夺目啊,那是孟学士文章的辞采。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判断句)译文: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

5.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判断句)译文:在座者如水上浮萍相遇,都是身在异乡之客。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被动句)译文:怀念朝廷而又不能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出去侍奉君王呢7.爽籁发而清风声,纤歌凝而白云遏。

(被动句)译文:宴会上排箫声响起,好像清风徐徐拂来,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被遏止而不能飞动。

8.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宾语前置句)译文:没有遇到杨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摸着自己的文章而自我叹息。

9.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宾语前置句)译文:年幼的我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

10.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远望夕阳映照下的长安,遥看在云间的吴会。

1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中访求风景。

12.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定语后置句)译文:享有崇高名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到洪州。

1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省略句)译文:渔船上的人(在)夜晚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

七、名句填空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5.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