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基础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摘要数据采集系统,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数据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数据实行存储、处理、分析计算以及从检测的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
本课程设计对数据采集系统作了基本的研究。
本系统主要解决的是采集10路模拟量(10位精度),20路开关量,采集的数据每隔1毫秒,通过串行通讯方式RS485向一台工控机传送的实现方法。
关键字:数据采集、A/D转换、模拟量。
数字量、串行通信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1 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要采集10路模拟量(10位精度),20路开关量,采集的数据每隔1毫秒,通过串行通讯方式RS485向一台工控机传送。
要求:①选择合适的芯片;②设计原理电路(包含译码电路);③编制数据采集的程序段;④编制数据通信程序段;⑤撰写设计说明书。
2 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及实现方案本课设是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要采集10路模拟量(10位精度),20路开关量,采集的数据每隔1毫秒,通过串行通讯方式RS485向一台工控机传送。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一般由信号调理电路,多路开关,采样保持电路,A/D,单片机,电平转换接口,接收端(单片机、PC或其它设备)组成。
硬件设计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数据采集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 数据采集原理图由原理图可知,此设计主要分三大部分:模拟量的输入采集,数字量的输入采集,从机向主机的串行通信。
信号采集分析:采集多路模拟信号时,A/D转换器前端需加采样/保持(S/H)电路。
待测量一般不能直接被转换成数字量,通常要进行放大、特性补偿、滤波等环节的预处理。
被测信号往往因为幅值较小,而且可能还含有多余的高频分量等原因,不能直接送给A/D转换器,需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即信号调理。
如对信号进行放大、衰减、滤波等。
本题设计要求简单,模拟量和数字量直接给出,故信号采集部分可忽略,而将数据输出直接连接至A/D 转换器输入端。
模拟量的采集:A/D 转换器的选取应考虑:(1)转换时间的选择:转换速度是指完成一次A/D 转换所需时间的倒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数据采集系统教学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教学设计1. 前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数据采集和处理已经成为了现代生产和管理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能力已经成为了计算机专业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数据采集系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有效教学和培养学生数据采集与处理技能的目的。
2.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能够让学生掌握以下基本内容:•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基本的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解决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3.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环节:3.1 数据采集与处理基础本环节主要讲解一些必要的前置知识,包括:•数据采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常见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
3.2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环节主要讲解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网络通信协议的使用;•代码编写和调试。
3.3 解决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际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环节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数据过滤和清洗;•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处理和分析。
4. 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技能,我们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理论讲解:通过对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数据采集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实验实践:通过实际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实际技能。
•群体讨论:在实验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 教学评估和考核为了评估学生对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掌握程度,本次教学将采用如下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实验是本次教学的重点环节,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将作为学生综合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课堂表现:课堂表现包括听课情况、提问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依据课堂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绩。
第8章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

ST3
ALE<='0' START<='0' OE<='0' LOCK<='0' CEN<='0'
图8.4 ADC0809工作时的状态转换图
第8章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2.转换后数据的BCD码转换处理 表8.1是在ADC0809的基准电压(Vref)为5.12 V时, 模拟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的对应关系表,其中最小电 压准位是5/28=5/256=0.2 V。 这样,当由ADC0809的D[7..0]收到的数据信号是
转换为8位数字量DATA。
第8章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2) 输入数据与通过预置按键输入数据采集控制器 内的标准数据相减,求得带极性位的差值±ΔU(数字 量);差值之绝对值送至DAC0832转换为ΔU,它和特 定的极性判别电路共同输出±ΔU。 (3) 数据采集和处理均在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器的管
SIGNAL V: STD_LOGIC_VECTOR(7 DOWNTO 0);
SIGNAL HB,LB: STD_LOGIC_VECTOR(11 DOWNTO 0); SIGNAL C30,C74,C118: STD_LOGIC;
SIGNAL TEMPA , TEMPB , TEMPC: STD_LOGIC_VECTOR(4
第8章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图8.2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组成原理图
第8章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8.2.2 A/D转换控制模块ADZHKZ的设计 1.ADC0809模数转换的控制 ADC0809是CMOS的8位A/D转换器,片内有8路模 拟开关,可控制8个模拟量中的一个进入转换器中。 ADC0809的分辨率为8位,转换时间约100 μs,含锁存
“数据采集与处理”(030303)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采集与处理”(030303)课程教学大纲32学时 2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传感器、信号的测量与处理、微型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应用技术,其实用型很强。
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数据采集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核电、石化、冶金、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们可以通过对信号的测量(数据获取)、处理、控制及管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测、控、管自动化与一体化。
因此,本课程是自动控制、测试、仪器仪表、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
数据采集不仅涉及到采样基本理论的应用,还涉及各种芯片的使用、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抗干扰、程序的编制调试等工程应用问题。
因此,本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讲授采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数据采集在工程上应用的知识,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程讲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用启发式教学,以精讲为主,辅以适当的课程实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连续信号的采样问题、采样定理的定义、采样定理的实际应用、频率混淆原因及解决措施。
2.了解模/数和数/模的转换过程、典型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量化过程、误差、编码。
3.了解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4.了解典型A/D、D/A和双8225接口板的使用。
5.了解模拟量采集程序和数字量采集程序的编程方法。
三.主要内容第1章绪论数据采集的意义和任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形式、数据处理的类型和任务。
第2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采样过程、采样定理、频率混淆及其消除的措施、模拟信号的采样控制方式、量化与量化误差、编码。
第3章模拟多路开关多路开关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多路开关集成芯片、多路开关的电路特性、多路开关的配置。
第4章测量放大器测量放大器的电路原理、主要技术指标、测量放大器集成芯片、测量放大器的使用。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摘要:本文为一份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首先分析了数据采集的意义,接着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
然后详细阐述了涉及到的技术选型和系统实施计划。
最后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提供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满足数据采集的需求,并提高数据的准确度和可用性。
一、引言数据采集是信息管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机构、企业等实现大规模数据的自动收集和整理。
而数据采集系统旨在解决数据采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并提供高效的数据采集工具。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可靠、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满足企业对数据采集的需求。
二、系统架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了分布式架构设计,包含四个关键的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展示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从多个数据源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清洗和整理。
采集模块需要支持多种数据采集方式,如爬虫采集、API采集、文件导入等,以确保能够覆盖不同数据源的采集需求。
此外,数据采集模块还需要具备实时采集和定时采集的功能,以满足不同采集频率的需求。
2.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或者数据仓库中。
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
数据存储模块还需要支持数据的备份和容灾,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加工,以满足后续的分析和应用需求。
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聚合等操作。
数据处理模块还需要支持自定义的数据加工规则,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数据需求。
数据展示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可以通过图表、报表、仪表盘等方式展示数据,以便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三、技术选型1. 数据采集模块在数据采集模块中,可以选用Python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利用其丰富的第三方库和成熟的爬虫框架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第8章ioserver数据采集系统

第八章 IOServer数据采集系统介绍IOServer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知识教您如何创建IOServer应用介绍IOServer应用的四个组成部分介绍IOServer运行器8.1概述KingSCADA的采集系统是指负责和现场设备进行通讯,并采集现场数据和控制现场数据的模块,称之为采集器,也叫IOServer应用。
IOServer应用有设备、变量、链路、网络配置、采集模型、非线性表、存储配置七部分组成。
IOServer依赖于IOServer驱动,通过驱动与IO设备进行通讯。
通讯链路:通讯链路是指计算机通过什么途径和设备进行连接。
链路类别:串口、以太网、OPC。
设备:是通过串口、接口板等方式与KingSCADA的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信息交换的外部数字设备,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回路控制器、远程终端单元(RTU)、智能仪表、板卡、变频器等等。
IOServer运行的时候,可以与OPC服务器、DDE服务器通讯,采集服务器上的数据。
采集系统由服务器、组、数据项组成。
服务器:服务器对象(Server)拥有服务器的所有信息,同时也是组对象(Group)的容器。
组对象(Group)拥有本组的所有信息,同时包容并逻辑组织OPC数据项(Item)。
OPC组:OPC组对象(Group)提供了客户组织数据的一种方法。
客户可对之进行读写,还可设置客户端的数据更新速率。
当服务器缓冲区内数据发生改变时,OPC将向客户发出通知,客户得到通知后再进行必要的处理,而无需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查询。
OPC规范定义了两种组对象:公共组和局部组(私有组)。
公共组由多个客户共有,局部组只隶属于一个OPC客户。
一般说来,客户和服务器的一对连接只需定义一个组对象。
数据项:在每个组对象中,客户可以加入多个OPC数据项(Item)。
8.2新建IOServer应用“新建”是为工程建立一个硬盘中不存在的“IOServer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决策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能够获得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建立一个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快速搭建一个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
2. 系统架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2.1 数据源模块数据源模块负责与各个数据源进行连接,并提供数据抓取的功能。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API等各种数据源。
2.2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重、转换等处理操作,以便后续分析和存储。
2.3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数据仓库或数据湖等存储介质中,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
2.4 监控和日志模块监控和日志模块负责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记录系统的运行日志,以便后续的故障排查和系统性能优化。
2.5 定时任务模块定时任务模块负责定期执行数据采集任务,可以使用定时调度工具来实现。
3. 系统设计与实现3.1 数据源模块的设计数据源模块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来实现,例如使用Python的Requests库连接API,使用JDBC或ORM框架连接数据库,使用文件操作库连接文件系统。
3.2 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来确定。
常见的处理操作包括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数据、缺失值处理等)、数据转换(格式转换、字段合并等)等。
3.3 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数据存储模块可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来存储处理后的数据。
常见的选择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和大数据存储系统(如Hadoop、Spark)等。
3.4 监控和日志模块的设计监控和日志模块可以使用监控工具和日志框架来实现。
监控工具可以监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例如CPU、内存、磁盘等。
日志框架可以记录系统的运行日志,有助于故障排查和系统性能优化。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设计题目: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学生姓名:学号:200902070037专业班级:09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2010年12 月09 日数据采集系统设计1. 设计背景和设计方案1.1 设计背景随着计算机在工业控制领域的不断推广应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及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已成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本系统以多路数据采集为例,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模数转换,数模转换及数据采集与处理中的设计方法。
1.2 设计方案本设计主要实现以下功能:通过模数转换器ADC0809对8路通道的数值进行循环检测,当检测到有任何一路的值大于预设值时就进行报警,并显示出所超出规定值的通道数。
如无任何通道的输出值超出预设值时,就进行通道0~通道7的循环检测。
当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时,通过切换键将控制单元的功能转换到数据处理功能,本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主要实现对采样信号放大到2倍,缩小到1/2和保持采样信号不变这3种基本功能。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将数据输出给DAC0832,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量输出。
本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数据输入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输出单元,示意图如下:数据采集系统示意图2. 方案实施2.1 (1)数据输入单元数据输入单元的设计是通过ADC0809的常规应用来实现。
其中ADC0809的CLOCK信号时由外部接入的,此信号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足够高就可以了,它的START信号也是由外部接入的,但此信号的频率不宜过高,(2)数据处理单元选择工作模式是由按键K1完成的。
当K1为0时,器件工作于检测报警模式,当K1为1时,器件工作于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式。
当器件工作于数据采集及处理模式时,fun是用来选择工作方式的。
fun为00时,器件工作于放大2倍的方式,fun为01时,器件工作于缩小1/2的方式,fun为10和11时则所采集进来的数据不加处理就输出。
总体框图如下:(3)数据输出单元此单元设计所使用的芯片是DAC08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IGND
8.4.4 模拟输出信号连接
不同的设备、接线盒或信号调 理模块使用不同的连线方式。NI设 备通常的模拟输出信号连接如图810所示,需要将输出正端接AOx, 负端接AO GND。
V输出0
AO 0
通道0
AO GND
V输出1
AO 1
通道1
I/O连接器
模拟输出通道
图8-10 模拟输出信号与数据采集卡的信号连接
2.脉冲序列信号
脉冲序列信号包含一系列状态转换,信息就包含在状态转换发生的 数目、转换速率、一个转换间隔或多个转换间隔的时间里。如,安装在 马达轴上的光学编码器的输出就是脉冲序列信号。实际应用中,有时装 置需要数字输入,比如一个步进马达就需要一系列的数字脉冲信号输入 来控制位置和速率。
8.2.2 模拟信号 1.模拟直流信号
8.5 数字信号连接
不同的设备包含不同数量的数字线。图8- LED 11所示为三种常见DIO应用的信号连接。 P0 <0..3>用于数字输入,P0 <4..7>用 于数字输出。
+5V
TTL 信号
P0.<4~7> …………………
P0.<0~3>
D GND
I/O连接器
图8-11 数字信号与数据采集卡的信号连接
4 096
16
65 536
20
1 048 576
24
16 777 216
1LSB(满度值的百分数) 0.391% 0.0244% 0.0015% 0.000095% 0.0000060%
1LSB(10V 满度) 39.1mV 2.44mV 0.15mV 9.53uV 0.60uV
4.输入电压范围 输入电压范围是指数据采集卡能正确检测输入电压的范围,也是该
模拟直流信号可以是静止的信号或者是变化非常缓慢的模拟信号。直流信号最重要 的信息是它在给定区间内蕴涵的信息的幅度。常见的直流信号有温度、流速、压力、应 变等。 2.模拟时域信号
模拟时域信号所蕴涵的信息不仅有信号的电平,还有电平随时间的变化。在测 量一个时域信号时,也可以说在测量一个波形时,需要关心一些有关波形形状的特 性,比如斜度、峰值等。 3.模拟频域信号
6.稳定时间 稳定时间是指放大器、继电器、或其它电路达到工作稳定模式所需要的时间。
稳定时间通常由电压上的满量程变化来规定。
8.4 模拟测试信号的连接
8.4.1信号的连接 8.4.2 信号的测量系统类型 8.4.3 模拟输入连接 8.4.4 模拟输出信号连接
8.4.1信号的连接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根据信号接入具体数据采集设备的参考点的不 同,可将信号的连接分为接地连接和浮动连接两种,如图8-5所示。
种类型: 1.插卡型数据采集设备 2.并行口式数据采集设备 3.GPIB总线方式数据采集设备 4.VXI总线方式数据采集设备 5.PXI总线方式数据采集设备
8.3.2 数据采集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在选择或使用数据采集设备时需要考虑通道数、采样率、分辨率、 输入电压范围、精度、稳定时间等技术指标。
1.通道数 各种型号的数据采集设备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数和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数各不相同, 在选用采集卡时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查阅相关公司的产品手册或咨询相关技术销售人员, 选择通道数足够价位适中的产品。 2.采样率 又称为系统通过速率、吞吐率等,是指在满足系统精度指标前提下,系统对输入模拟信号 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采集次数,或者说是系统每个通道、每秒钟可采集的子样数目。
3.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分辨的输入信号最小变化量。通常用 最低有效位值(LSB)占系统满度信号的百分比表示,或用系统可分辨的实 际电压数值来表示,有时也用满度信号可以分的级数来表示。表8-1给出 了满度值为10V时数据采集系统的分辨率。
表 8-1 数据采集卡分辨率 位数 级数
8
256
12
在选定了系统平台和传输总线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卡选型时需 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参数。
(1)通道数目,能否满足应用需要;
(2)待测信号的幅度是否在数据采集板卡的信号幅度范围以内;
(3)采样率和分辨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采样率决定了数据 采集卡的ADC 每秒钟进行模数转换的次数。采样率越高,给定时间内采 集到的数据越多,就能越好地反应原始信号。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要在频域还原信号,采样率至少是信号最高频率的2 倍;而要在时域还 原信号,则采样率至少应该是信号最高频率的5~10 倍。
模拟量输入 通道数 单端通道 差分通道 分辨率 采样率 最大模拟输入电压 最大电压范围 最大电压范围的精度 最大电压范围的敏感度 最小电压范围 最小电压范围的精度 最小电压范围的敏感度 量程数 同步采样 板上存储量
16 , 8 16 8 16 bits 250kS/s 10 V -10 V , 10 V 3100 μV 97.6 μV -200 mV , 200 mV 112 μV 5.2 μV 4 否 4095 样本
通道0+ 通道1+ 通道2+
. . . 通道7+
通道0通道1通道2-
. . . 通道7-
AIGND
MUX
MUX
放大器
+
Vm
图 8-6 差分测量系统
2.单端测量系统 尽管差分测量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但是单端测量系
统却可以使用两倍的测量通道。单端测量系统分为参考单端测量 系统(Referenced Single-Ended,RSE)和非参考单端测量系统 (Non-Referenced Single-Ended,NRSE)。在单端测量系统中, 所有的信号都参考一个公共参考点(即仪器放大器的负极)。
8.2.1 数字信号
1、开关信号
开关信号(例如,晶体管-晶 体管逻辑(TTL)兼容信号)只有 两个离散电平:高电平(开)和 低电平(关)。
TTL信号就是一个开关信号,TTL 兼容信号具有下列特性,如图。
0 V至0.8 V 之间定义为逻辑低 2 V至5 V之间定义为逻辑高 最大上升/下降时间 = 50 ns
.
.
.
AI+
+
+
- Vs
AI-
-
Rext AI GND
.
.
.
AI+
+
+
- Vs
AI-
-
Rext AI GND
接地参考单端(RSE) 注:AI GND 是 RSE 通
道的公用参考
.
.
.
AI+
+
+
- Vs
AI GND
-
非参考单端(NRSE) 注:AI SENSE 是 NRSE
通道的公用参考
伪差分
.
.
.
AI
间存在较大的阻抗(Z输入)。
通道+ 通道-
+ Z输入
Z1
放大器 Vm
图 8-9 伪差分测量系统
8.4.3 模拟输入连接
输入 差分(DIFF)
表 8-2 测量系统与信号源 信号源类型
浮接信号源(未连接至建筑物接地)
例如:未接地热电偶、带有隔离输出 的信号调理或使用电池的设备
接地信号源 例如:带有非隔离输出的仪器
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应用 所使用的软件主要分为三类: (1)驱动软件;(2)NI-MAX; (3)应用软件。
8.2 信号类型
8.2.1 数字信号 8.2.2 模拟信号
8.2 信号类型
任意一个信号,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随时间而改变的物理量。 一般情况下,信号所蕴含的信息是很广泛的,如状态、速率、电平、形 状、频率等。根据不同类型的信号按照不同的方式传递信息,可以将信 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如图所示。
的偏离程度。数据采集卡的精度受卡上放大倍数的影响比较大,一般厂商给出的 数据采集卡的精度指标都很高,12位A\D采集卡的精度在满程输入电压(FSR)的 0.01%+1LSB,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特别是外部电磁干扰信号, 电源干扰和传感器噪声等影响因素的限制,检测的精度往往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因此在考虑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时,应考虑采集卡使用的环境等的影响。
NUX
通道0+
通道1+
通道2+ .
.
.
通道7+
+
-
放大器 Vm
AIGND 图 8-7 参考单端测量系统
NUX
通道0+
通道1+
通道2+ .
..Biblioteka 通道7++
AISENSE
-
放大器 Vm
图 8-8 非参考单端测量系统
(3)伪差分测量系统
伪差分测量系统具有差分输入通道和 参考单端(RSE)输入通道的某些特点。 与差分输入通道类似,伪差分测量系统的 通道包含正极和负极。正极和负极分别连 接至待测单元的输出。负极输入通过相对 较小的阻抗(如图8-9中为Z1)与系统接 地相连,负极输入和接地间的阻抗包含阻 性和容性组件。输入通道的正极和负极之
数字I/O 定时 最大时钟速率 逻辑电平 输入电流 输出电流 可编程输入滤波器 支持可编程上电状态? 单通道电流驱动能力 总电流驱动能力 看门狗定时器 支持握手I/O? 支持模式I/O? 最大输入范围 最大输出范围
表8-4 数字I/O、定时器/计数器及定时/触发/同步主要参数
软件 , 硬件 1 MHz TTL 漏电流 , 源电流 漏电流 , 源电流 是 是 24 mA 448 mA 否 否 是 0V,5V 0V,5V
定时器/计数器 计数器/定时器数目 DMA通道数 缓冲操作 短时脉冲干扰消除 GPS同步 最大量程 最大信号源频率 脉冲生成 分辨率 时基稳定度 逻辑电平 定时/触发/同步 触发 同步总线(RT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