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合集下载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免疫学)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疫苗效果评估
了解B细胞在疫苗免疫中的作用,有助于评估疫苗的效果 和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策略。
B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前景
B细胞免疫疗法
利用B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开发出针对自身免疫 性疾病、过敏反应和肿瘤等的B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为 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B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 作用
研究B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 入了解免疫应答的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 点。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抗感染、抗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 意义。
B细胞概述
B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骨髓中 发育成熟。
B细胞表面具有B细胞抗原受体 (BCR),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细胞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 分布到全身各处,并在抗原刺激 下活化、增殖,最终分化为浆细
胞,产生抗体。
02 B细胞的激活与分化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是指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清除和监控的过程。B 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肿瘤特异性抗 体,帮助机体清除肿瘤细胞。
B细胞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来影响肿瘤免疫, 如激活T细胞、巨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06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 答研究展望
B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内源性抗原应答
B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自身细胞产生的异常 蛋白或细胞内病原体成分,维持自身稳定。
外源性抗原应答
B细胞能够识别并应答外来抗原,如细菌、 病毒等,引发体液免疫应答,清除外来病原 体。
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产生抗体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调节T细胞应答
B细胞通过与抗原的结合,能够激活T细胞,促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补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经典途径: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旁路途径: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MBL (凝激素)途径: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

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肠粘膜相关淋巴结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2、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1)使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合理,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2)增强免疫细胞与抗原及抗原提呈细胞接触机会,有利于适应性免疫的产生;(3)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迁移至病原体、肿瘤或其他抗原性异物所在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参照人卫完整)第一章名词解释: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该学科的重点在于阐述该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和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缺陷所致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免疫防御是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寄生虫等。

若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或缺失,会引起免疫缺陷病;若应答过强,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发生超敏反应疾病等。

免疫监视是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形成的肿瘤细胞,坏死或衰老细胞。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会对自身组织和细胞发生免疫应答,这称为自身免疫耐受。

这赋予了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己的能力。

如果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紊乱,则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的全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问答题:试述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侵入抗原和体内突变、死亡细胞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它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三个方面。

试比较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需要一定时间来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但能够产生免疫记忆,从而在再次暴露于同一病原体时更快、更有效地清除它。

第二章名词解释: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它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

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

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

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②补体调节蛋白③补体受体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经典途径: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旁路途径: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MBL (凝激素)途径: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 MBL 识别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MASP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体液免疫应答名词解释

体液免疫应答名词解释

体液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外来病原体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和其他溶解的分子来对抗病原体。

以下是一些与体液免疫应答相关的名词解释:
1.抗体(Antibody):也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并协助免疫系统消灭它们。

2.免疫球蛋白类别(Immunoglobulin Isotypes):指不同类型的抗体分子,如
IgG、IgM、IgA、IgE和IgD等,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差异。

3.中和作用(Neutralization):指抗体与病原体结合,阻止其侵入或繁殖的
能力,从而中和病原体的活性。

4.沉淀(Precipitation):是指抗体与可溶性抗原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导
致抗原沉淀下来。

5.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是一组血浆中的蛋白质,能够与抗体结
合,激活一系列的反应,促使病原体溶解、吞噬或标记,增强免疫应答。

6.白细胞(Leukocytes):是血液中的一类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
和T细胞等,它们参与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7.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体液免疫应答还包括免疫记忆的形
成,即免疫系统对于曾经遭遇过的病原体具有持久的记忆,能够更快速和有效地应对再次感染。

这些名词解释涵盖了体液免疫应答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机制,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御系统。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整理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整理
适应性免疫有三个主要特点.即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细胞免疫)两类。
2.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抗原及体内突变或衰老细胞,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的总称。
①免疫预防
②免疫监视
③免疫自稳(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3.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HLA分子结合并提呈抗原肽供TCR识别。
*锚定位(anchor position):
HLA抗原肽结合槽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与抗原肽结合的关键部位
*锚定残基(anchor residue):该位置抗原肽与HLA分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组成。
特点
专一性:特定的HLA分子选择性地结合具有某共用基序的抗原肽。
18.mhc的主要生物学功能?h la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
21.BCR复合物
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阿尔法/Ig贝塔(CD79a/CD79b)异源二聚体组成。
第十章
※22.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及意义。(T细胞在胸 腺中的发育)
※23.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① T细胞表面膜分子参与识别抗原,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发挥
②有些膜分子是区分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CD2,CD3,CD4,CD8等
抗原结合= 1
结合抗原后不能形成凝集或沉淀反应
抗体分子两臂,VL+CL+VH+CH1
9.试比较各类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所有Ig的基本结构均由四条多肽链即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经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
IgG
血清中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的抗体
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B
B
PC
TGF-b
B BB B
B
增殖和分化
IgG3 IgG1 IgG2b IgG2a IgE IgA
IL4 inhibits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induces
IL-5
augments
IFN-g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induces inhibits
3.根据来源分为 天然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基本特征
●特异性:针对某种抗原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 发生的免疫应答。
●记忆性:初次接触某种抗原后,免疫系统可长期 保留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发生再次免疫应答。
●识别“自己”和“非己”:个体发育过中产生。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阶段
抗原识别 免疫细胞活化 免疫效应
TGF-b inhibits inhibits
induces
induces
主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
功能
IL-2
促进T和B细胞增殖
IFN-γ
刺激B细胞产生IgG2
IL-4
1.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因子,导致IgG1和IgE产生 2.T细胞生长因子,促进Th2分化,增强抗体应答
3.参与I型超敏反应;
IL-5 IL-6 IL-10
三、发生部位 —— 外周免疫器官
皮肤 淋巴循环 淋巴结 抗原 静脉 脾
口服或吸入 粘膜局部 粘膜下淋巴细胞
第一节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提呈
一、 对TI-Ag的识别
1. 识别TI1抗原(细菌的脂多糖LPS等) ●高浓度TI1: 与丝裂原受体结合,多克隆激活B细胞 ●低浓度TI1: 与BCR结合,激活结合TI1抗原的B细胞
第二节 B细胞激活
一、B细胞活化信号
1.TI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直接作用
2.TD抗原刺激B细胞活化 —— 需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抗原刺激信号) 第二信号(Th细胞信号)Th细胞-B细胞间接触作用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绝大多数是由TD抗原引起
二、细胞的协同作用
抗体产生过程中细胞的协同作用
主要的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
B7.1和B7.2 表达细胞 APC
CD2 T细胞
CD40 B细胞
配体
配体表达 细胞
CD28 CTLA-4 T细胞
主要功能 B7/CD28 (活化T细胞) B7/CTLA-4
(抑制T细胞活化)
LFA-3
淋巴细胞和 所有APC 活化T细胞
CD40L
活化的T细胞
B细胞活化最 强有力信号
免疫应答概述
一、概念
抗原物质进入机体,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 列反应以排除抗原的过程。即免疫细胞识别、摄取、 处理抗原,继而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 的过程。
二、免疫应答类型
1.根据效应机理分为 体液免疫:B细胞活化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特异性T细胞活化发挥免疫效应
2.根据效应结果分为 生理性免疫应答:清除有害物 病理性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CD28/B7等
CD40/CD40L
T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
信号2 T细胞辅助
CD40
B
MHCII
ThTh
Y
信号1 抗原/BCR
1. TCR
2. CD4 3.C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信号 2
Y
B
信号 1
IgM
细胞因子
Th
IL-4 IL-5
B
B
B
B
IL-6
BB
IFN-g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 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本章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 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2.熟悉 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 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3.了解 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教学内容】
IL-12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因子 B细胞的分化因子
1.抑制Th1细胞因子产生 2.促进Th2细胞因子产生和B细胞激活
促进Th1产生、活化巨噬细胞和NK细胞
4. 细胞表面主要的协同刺激分子
(1)B7:B7.1和B7.2(表达细胞: APC) 配体:CD28和CTLA-4(表达细胞:CD28 — T细胞
2.识别TI2抗原:肺炎球菌多糖等
● TI2抗原结构特点: 具有多个重复出现的抗原决定 簇, 呈线形排列,在体内不易降解。
●活化特点: 与特异性BCR结合 BCR交联 传入 活化信号 B细胞活化。
B细胞识别TI2抗原
二、 对TD-Ag的识别与提呈
1. TD-Ag: 蛋白质抗原
2. 识别与提呈 (1)B细胞表位与特异性 BCR结合 (2)T细胞表位-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 APC细胞表面 TCR识别Th细胞活化 辅 助B细胞活化
1.APC与Th细胞相互作用
L
APC与Th细胞相互作用
2. B细胞与Th细胞相互作用
●初次应答: APC活化的Th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激 活B细胞。
●再次应答: 已扩增的B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 胞相互作用,诱导活化。
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
Th细胞及B细胞活化信号
Th活化信号
B细胞活化信号
TCR-Ag-MHC BCR-Ag
1.抗体应答的概念。 2.B细胞对TI、TD抗原的识别特点,TD抗原的递
呈。
3.TI、TD抗原,B细胞活化的信号刺激,TD抗原 诱导抗体产生过程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BCR 介导的信号传导。
4.抗体的产生,Ig类别转换,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抗体的免疫效应。
5.B细胞记忆的诱导,记忆B细胞库的维持,记忆B 细胞对抗原再次攻击的应答,记忆库的填充。
CTLA-4 — 活化T细胞)
主要功能:B7/CD28 — 活化T细胞 B7/CTLA-4 — 抑制T细胞活化
(2)CD2(表达细胞: T细胞) 配体:LFA-3(表达细胞: 淋巴细胞和所有APC) 主要功能:CD2/LFA-3 — 活化T细胞
(3)CD40(表达细胞: B细胞) 配体:CD40L(表达细胞:活化T细胞) 主要功能:CD40/CD40L:B细胞活化最强有力信号
第三节 抗体的产生及其介导的免疫效应
一、B细胞对TI-Ag和TD-Ag应答的区别
TI-1、TI-2和TD抗原体液免疫应答的区别
抗原
APC提呈 抗原识别 receptor 活化B细胞
类别转换 记忆B细胞
TI-1抗原
LPS 不需要 Mitogen receptor
B1
无 无
TI-2抗原 多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