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丙烷气体消防系统规范
2024年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安全管理规定(2篇)

2024年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第一条主管主机房、电池室的负责人为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系统的主要责任人;各科(室)涉及与主机房工作相关联的人员为自动灭火系统的安全责任人,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二条自动灭火系统的责任人必须掌握系统的控制区域和气体灭火控制器的操作说明,掌握安全防火器材的操作。
第三条实行每周定期检查系统设备制度,并做好检测记录,机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系统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第四条机房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当事人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五条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机房重地,严禁在机房内抽烟,违者从重处罚。
第六条保障机房防火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
第七条对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安全事故者,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七氟丙烷(HFC-227ea)自动灭火系统使用与操作规程1、自动控制在保护区无人时,将气体灭火控制器内的控制方式选择开关设定在自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当保护区发生火情,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报警器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所有联动设备,经过30秒延迟后,发出灭火指令,电磁头动作,打开电磁瓶头伐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道打开选择阀(组合分配系统)和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2、电气手动控制在保护区无人工作或值班时,将气体灭火器内的控制方式选择开关设定在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当保护区发生火情,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气体灭火控制器上的启动按钮,即可按上述程序启动灭火系统实施灭火。
3、机械应急手动操作当保护区发生火情,气体灭火控制器不能发出灭火指令,应通知保护区人员迅速离开现场,关闭联动设备,拔下电磁瓶头阀上的手动止簧片,按下阀体顶部手动按钮,即可按上述程序启动灭火系统实施灭火;若此时电磁瓶头阀发生故障,可先打开相应选择阀的手柄,敞开压臂,然后再分别打开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HFC-227ea、FM-200)是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具有清洁、低毒、电绝缘性好,灭火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它对臭氧层无破坏,在大气中的残留时间比较短,其环保性能明显优于卤代烷,是目前为止研究开发比较成功的一种洁净气体灭火剂,被认为是替代卤代烷1301、1211的最理想的产品之一。
目录简介七氟丙烷是集气体灭火、自动控制及火灾探测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符合DBJ15-23-1999《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及ISO14520-9《气体灭火系统-物理性能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及产品标准规范的要求,本系统装置设计先进、性能可靠,操作简单,环保良好等特点。
构成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由储存瓶组、储存瓶组架、液流单向阀、集流管、选择阀、三通、异径三通、弯头、异径弯头、、安全阀、压力信号发送器、管网、喷嘴、药剂、火灾探测器、、声光报器、警铃、放气指示灯、紧急启动/停止按扭等组成。
灭火特性1、灭火效率高;2、洁净环保具有良好的清洁性,在大气中完全汽化不留残渣;3、经济实惠;4、良好的电气绝缘性;5、适用于有人工作的场所,对人体基本无害启动方式自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和紧急启动/停止四种控制方式应用场所适用于电子计算机房、数据处理中心、电信通讯设施、过程控制中心、昂贵的医疗设施、贵重的工业设备、图书馆、博物馆及艺术管、洁净室、消声室、应急电力设施、易燃液体存储区等,也可用于生产作业火灾危险场所,象喷漆生产线、电器老化间、轧制机、印刷机、油开关、油浸变压器、浸渍槽、熔化槽、大型发电机、烘干设备、水泥生产流程中的煤粉仓,以及船舶机舱、货舱等。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施工技术摘要1.一般规定:1.1 在进行气体施工时备齐下列技术资料:1.1.1 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书,系统及其主要组件的使用维护说明书和安装手册。
1.1.2 容器阀、选择阀、单向阀、喷嘴和阀驱动装置等的产品出厂合格证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灭火剂输送管道及管道附件要具备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
七氟丙烷规范

七氟丙烷规范七氟丙烷(HFC-227ea)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高效、环保的灭火性能,广泛应用于消防领域。
为了确保七氟丙烷的安全使用和灭火效果,制定了以下规范:一、存储和运输规范1. 存储场所应符合防火、通风等安全要求,禁止堆放易燃物、氧化剂等危险品。
2. 存放七氟丙烷的罐体应具备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测和维护。
3. 七氟丙烷的罐体应固定在防火墙或者耐火材料上,并与防火设施联动。
4. 运输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的运输法规,确保罐体的稳定和安全。
二、使用规范1. 在使用七氟丙烷进行灭火时,必须使用专业的灭火器材和装备,并由经过培训和合格的人员使用。
2. 使用前应检查灭火器材的压力、连接管道是否正常,并确保罐体无泄漏现象。
3. 在灭火过程中,应将电源切断,并确保周围人员安全疏散。
4. 灭火剂喷洒应均匀、连续,避免过量使用或者短时间内重复使用。
5. 在灭火后,应及时清理残留物和检查灭火设备的状态,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三、环境保护规范1. 在使用七氟丙烷进行灭火时,应尽量避免喷洒到水源、土壤或者湿地等环境敏感区域。
2. 不可将灭火剂排放到大气中,必要时应使用抽吸装置回收灭火剂。
3. 废弃的七氟丙烷应进行专门处理,不能随意倾倒或者混入普通垃圾中。
四、事故处理规范1. 七氟丙烷泄漏事故应立即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并采取紧急避难措施。
2. 在处理泄漏事故时,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暴露在泄漏源附近。
3. 使用专业的吸附材料和围堰设备清理泄漏的七氟丙烷,并送往专门的处理场所处理。
五、维护和检测规范1. 对存储罐体和管道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完好无损。
2. 检测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检测仪器,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3. 对罐体和管道的涂层进行定期的修补和维护,防止腐蚀和老化。
六、人员培训规范1. 所有接触七氟丙烷的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七氟丙烷的性质、灭火原理、操作规程等。
2.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操作规范、事故应急处理、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压力参数汇总

2019年消防工程师预习阶段备考已经开始,目前2019一级消防工程师报名时间预计为八月左右,但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更加轻松,大家也应该在预习阶段抓紧时间备考。
消防考试网整理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压力参数汇总,供各位考生备考。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压力参数汇总
一、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工作压力的计算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Pc ≥0.6(MPa,绝对压力);
二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Pc ≥0.7(MPa,绝对压力);
三级增压储存容器的系统Pc ≥0.8(MPa,绝对压力)。
二、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储存容器充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充压(15.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11.15kg/m;
2 二级充压(20.0MPa)系统,充装量应为281.06kg/m。
三、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 2.5+0.1MPa(表压);
2 二级 4.2+0.1MPa(表压);
3 三级 5.6+0.1MPa(表压)。
四、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增压压力为2.5MPa的储存容器宜采用焊接容器;增压压力为4.2MPa的储存容器,可采用焊接容器或无缝容器;增压压力为5.6MPa的储存容器,应采用无缝容器。
五、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 MPa。
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相关标准

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相关标准。
【主题】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相关标准一、引言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灭火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场所,如计算机房、通信机房、变电站、仓库等。
在使用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二、国际标准1. ISO 14520标准ISO 14520标准是国际上关于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了该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检测和发射进行的程序以及系统元件和装置的技术要求。
在ISO 14520标准中,对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各项技术参数都有详细的规定,如灭火剂的充填量、灭火系统的灭火效率、管道布局和连接方式等。
该标准还对系统的维护和检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系统在需要时能够可靠地工作。
2. NFPA 2001标准NFPA 2001标准是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制定的有关气体灭火系统的标准,包括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该标准在设计、安装和维护方面与ISO 14520标准类似,但在具体要求上有所不同。
NFPA 2001标准对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和响应时间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灭火。
三、国内标准1. GB 50367标准GB 50367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标准之一,与ISO 14520标准和NFPA 2001标准相比,GB 50367标准更加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
该标准在技术要求、系统设计和安装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同时也考虑了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2. GA 494标准GA 494标准是中国负责人部制定的关于安全防范技术标准的标准之一,对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该标准在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方面都有具体规定,以确保系统在应对火灾时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从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对七氟丙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的规定来看,无论是ISO 14520标准、NFPA 2001标准,还是GB 50367标准、GA 494标准,都对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表明了对该系统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高度重视。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及操作说明书

共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 目的本规程用于加强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管理,确保其完好有效,制定本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管理。
3 术语4 职责5 管理内容5.1 七氟丙烷灭火机理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为抑制作用,灭火药剂遇高温自行分解,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空气中游离氧的数量减少,终止燃烧链,使燃烧不能继续。
5.2 灭火系统动作程序图5.3 灭火系统使用方法5.3.1 系统的启动方式为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手动控制三种。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手动控制,在保护区无人的情况下可以转换为自动控制,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不能执行时,应采用机械应急手动控制。
5.3.2 自动控制:将报警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自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当保护区域发生火情,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报警控制器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灭火控制器接受到两个独立的火灾报警信号,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动设备,经过30 秒延时,发出灭火指令,打开与保护区域相应的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启动气体通过启动管路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和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5.3.3 (电气)手动控制:将灭火控制器上控制方式选择键拨到“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手动控制状态。
当一保护区域发生火情,可按下手动控制盒或控制器上启动按钮即可按规定程序启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在自动控制状态,仍可实现(电气)手动控制。
5.3.4 机械应急手动控制:当一保护区域发生火情,灭火控制器不能发出灭火指令时,应立即通知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关闭联动设备,然后拨出与保护区域相应的电磁阀上的安全卡套,压下圆头把手打开电磁阀,释放启动气体,即可打开相应的选择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如果此时遇上电磁阀维修或启动钢瓶充换启动气体或其它原因不能开启相应的选择阀、容器阀时,应立即按下列程序操作:a) 打开与保护区域相应的选择阀手柄;b) 按下容器阀上的机械应急启动把手打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及技术要求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及技术要求一、设计依据1、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3、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4、GA400-2002《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5、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应急设备有限公司产品样本。
二、设计内容对**********机房工程按照消防规范要求进行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进行设计。
三、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1、保护区域内具有独立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及气体灭火功能;2、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手动两种启动方式;3、在自动方式下,系统在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复合动作的情况下,自动释放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剂,在开始释放气体前,关闭非消防电源、空调系统,系统具有0-30s延时功能并同时在保护区内外可发出声光报警,以通知人员疏散撤离。
4、在手动启动方式下,人员可到保护区外,利用紧急启停按钮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灭会系统,气体释放前同样具有延时声光报警功能,气体释放后气指示灯发出警示提醒人员防护区内气体灭火剂喷放人员勿入。
四、设计条件1、防护区未独立封闭区间,环境温度200C,相对湿度≤95%,不结露;防护区内吊顶上、地板下为同一个防护区,与其他区域为完全隔离的防火分隔;2、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允许承受压强大于1200Pa,耐火极限大于0.5h;3、防护区的门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琪耐火极限大于0.5h,承受压强大于1200Pa;门上安装弹性自动闭门器;4、防护区的窗为开开启的防火窗,其耐火极限大于0.5h,承受压强大于1200Pa;5、防护区内的照明为市电正常照明和UPS应急照明;6、防护区出口处安装“安全出口”标识,其标识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五、设计参数本设计为无管网单元独立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十层保密屏蔽机房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区,十四层屏蔽机房、内网机房。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特种消防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办法》,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使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灭火效果。
第三条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
第四条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消防知识和技能,且必须了解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五条本操作规程内容包括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的准备工作、启动与停止操作、日常巡检及维护保养等方面。
第二章准备工作第六条在使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前,必须确认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保证其设备的完好性。
第七条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使用环境要求通风良好,室内温度控制在5~40℃之间。
第八条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在准备工作时必须切断主电源,以防止意外启动。
第九条操作人员在进行准备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第三章启动与停止操作第十条操作人员在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前,必须进行场所的人员疏散,并确认没有人员滞留。
第十一条在启动操作时,应按照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和按钮进行操作,确保灭火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十二条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后,操作人员必须迅速离开现场,并在安全位置观察系统的灭火效果。
第十三条在确认灭火效果达到要求后,操作人员可以进行停止操作,按照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和按钮进行操作。
第十四条在停止操作后,操作人员应对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日常巡检第十五条每天运行前,应对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进行巡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巡视管路、阀门、压力表等设备是否有破损、渗漏等情况。
(二)检查气瓶充装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三)检查告警器、感温探头、手动启动装置等是否完好可用。
(四)检查灭火系统控制面板的指示灯及按钮是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氟丙烷(HFC-227ea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七氟丙烷(HFC-227ea )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 总则第 1.0.1 条 为了合理设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及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 1.0.2 条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置的七氟丙烷全淹 没灭火系统。
第 1.0.3 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 1.0.4 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2、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3、固体表面火灾;4、灭火前应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第 1.0.5 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 1、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 2、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 3、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4、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第 1.0.6 条 灭火剂七氟丙烷 hfc227ea 的化学分子式为 cf chfcf ,其质量应符合下列技术 33指标。
性能纯度酸度 水含量不挥发残留物悬浮或沉淀物技术指标≥99.6%(摩尔/摩尔)≤3ppm ≤10ppm ≤0.01%不可见第 1.0.7 条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 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第 2.1.1 条 防护区能满足七氟丙烷全淹没灭火系统要求的有限封闭空间。
第 2.1.2 条 全淹没灭火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
第2.1.3条预制灭火装置按一定的应用条件,将七氟丙烷储存装置和喷放喷头等部件预先组合成套的灭火装置。
第2.1.4条组合分配系统用一套七氟丙烷储存装置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的灭火系统第2.1.5条灭火浓度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扑灭某种火灾所需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2.1.6条惰化浓度当引火源加入时,在101kpa大气压和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能抑制空气中任意浓度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燃烧发生所需的七氟丙烷在空气中的最小体积百分比。
第2.1.7条浸渍时间在防护区内维持设计规定的七氟丙烷浓度,使火灾完全熄灭所需的时间。
第2.1.8条充装率充装在储存容器中的七氟丙烷质量与容器的容积之比,单位为kg/m3。
第2.1.9条泄压口七氟丙烷喷放时,防止防护区过压的开口。
2.2符号表2.2编号2.2.1 2.2.2 2.2.3 2.2.4 2.2.5 2.2.6符号cdfcfxgh单位%mmcm2m2m/s2m涵义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浓度管道内径喷头孔口面积泄压口面积重力加速度喷头高度相对“过程中点”时储存容器液面的位差2.2.7 2.2.8 2.2.9kln/m个海拔高度修正系数计算管段的计算长度储存容器的数量2.2.10nd段管网计算管段数量2.2.11 2.2.12npg个绝压mpa安装在计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喷头数量储存容器额定增压压力2.2.13pc 绝压mpa喷头工作压力2.2.14pf pa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2.2.15ph mpa高程压头2.2.16pm 绝压mpa喷放“过程中点”储存容器内压力2.2.17qckg/s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 )2.2.182.2.19 2.2.20 2.2.212.2.22 q gq pqw qxs kg/skg/s kg/s kg/sm 3/kg 支管平均设计流量管道流量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七氟丙烷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七氟丙烷过热蒸汽在 101kpa 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2.2.232.2.24 2.2.25 2.2.26 2.2.27 2.2.28 2.2.29 2.2.30 2.2.31 ttvv 0v b vpw γη ℃sm 3m 3 m 3kgkg/ m 3kg/ m 3温度七氟丙烷的喷放时间防护区的净容积喷放前全部储存容器内的气相总容积储存容器的容量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防护区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用量七氟丙烷液体密度七氟丙烷充装率2.2.32 μc/ 喷头流量系数2.2.33Δp mpa计算管段阻力损失3 防护区第 3.0.1 条 防护区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区宜以固定的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当同一区间的吊顶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 可合为一个防护区;2、当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500m 2;容积不宜大于 2000m 3;3、当采用预制灭火装置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100m 2;容积不宜大于 300m 3; 第 3.0.2 条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第 3.0.3 条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 0.5h ;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 0.25h ;第 3.0.4 条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 1.2 kp 。
a第 3.0.5 条 防护区灭火时应保持封闭条件,除泄压口以外的开口,以及用于该防护区的 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七氟丙烷前,应做到关闭。
第 3.0.6 条 防护区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 2/3 以上。
泄压口面积,按下式计算: fx=0.15q/(p 0.5 ) (3.0.6) f式中 fx --- 泄压口面积(m 2)q ---七氟丙烷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 )p 当设有外开门弹性闭门器或弹簧门的防护区,其开口面积不小于泄压口计算面积的, 不须另设泄压口。
第 3.0.7 条 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的防护区,宜采用组合分配系统。
4 七氟丙烷设计用量 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4.1.1条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七氟丙烷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惊计算确定。
第4.1.2条某物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该物灭火浓度的1.2倍,某物的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该物浓度的1.1倍。
有关可燃物的灭火设计浓度,可按附表a中附表a-1、附表a-2上所给出的灭火浓度进行确定;有关可燃物的惰化设计浓度,可按附表a中附表a-3上所给出的惰化浓度进行确定;附表a中未给出的,应经实验确定。
第4.1.3条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第4.1.4条当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浓度或惰化浓度确定。
第4.1.5条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七氟丙烷的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第4.1.6条油浸变压器、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七氟丙烷的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3%。
第4.1.7条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七氟丙烷的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第4.1.8条七氟丙烷灭火时的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扑救木材、纸张、织物类等固体火灾时,不宜小于20min;2、扑救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火灾时,不宜小于3min;3、扑救其他固体火灾时,不宜小于10min;4、扑救气体和液体火灾时,不宜小于1min;第二节设计用量第4.2.1条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4.2.1)式中w---防护区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用量(kg)c----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浓度(%)s----七氟丙烷过热蒸气在101kp a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v----防护区的净容积(m3)k----海拔修正系数,按附录b的规定采用。
第4.2.2条七氟丙烷在不同温度下的过热蒸气比容,应按下式计算:s=k1+k2(4.2.2)式中t---温度(℃)k1----0.1269k2----0.000513第4.2.3条系统的设置用量,应为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与系统中喷放不尽的剩余量之和。
喷放不尽的剩余量,应包括储存容器内剩余量和管网内的剩余量。
1、储存容器内的剩余量,可按储存容器内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积计算。
2、均衡管网和只含一个封闭空间的防护区的非均衡管网,其管道内的剩余量,均可不计。
防护区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封闭空间的非均衡管网,其管网内的剩余量,可按管网第1支点后各支管的长度,分别取各长支管与最短支管长度的差值为计算长度,计算出的各长支管末段的内容积量,应为管网内的容积剩余量。
第4.2.4条当系统为组合分配系统时,系统设置用量中有关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的部分,应采用该组合中某个防护区设计用量最大者替代。
第4.2.5条用于需不间断保护的防护区的灭火系统和超过8个防护区组合成的组合分配系统,应设七氟丙烷备用量,备用量按原设置用量的100%确定。
第五章系统设计与管网计算5.1系统设计第5.1.1条系统设计与管网计算的设计额定温度,应为20℃。
第5.1.2条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m3/m3)。
额定增压压力分为两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 2.5±0.125mpa(表压)二级 4.2±0.125mpa(表压)第5.1.3条储存容器中七氟丙烷的充装率,不应大于1150kg/m3。
第5.1.4条系统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宜大于该系统七氟丙烷充装容积量的80%。
第5.1.5条管网布置设计为均衡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个喷头,应取相等设计流量;2、在管网上,从第1分流点至各喷头的管道阻力损失,其相互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20%;第5.1.6条七氟丙烷的喷放时间,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不宜大于7s;在其它防护区,不应大于10s。
第5.1.7条在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5.2管网计算第5.2.1条管网计算时,各管道中工质的流量,宜采用平均设计流量。
第5.2.2条管网中主干管的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w/t(5.2.2)w式中q-----主干管平均设计流量(kg/s);ww------防护区七氟丙烷的灭火(或惰化)设计用量(kg);t-------七氟丙烷的喷放时间(s);第5.2.3条管网中支管的平均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5.2.3)式中q-----支管平均设计流量(kg/s);gn------安装在计算支管流程下游的喷头数量(个);gq-------单个喷头的设计流量(kg/s)。
c第5.2.4条宜采用喷放七氟丙烷设计用量50%时的“过程中点”容器压力和该点瞬时流量进行管网计算。
宜认定该瞬时流量等于平均设计流量。
第5.2.5条喷放“过程中点”容器压力,宜按下式计算:(5.2.5)式中p-----喷放“过程中点”储存容器内压力(绝压,mpa),(绝压=表压+0.101mpa);mp------储存容器额定增压压力(绝压,mpa);v-------喷放前,全部储存容器内的气相总容积(m3);w--------防护区七氟丙烷灭火(或惰化)设计用量(kg)γ--------七氟丙烷液体密度(kg/m3),(20℃时,为1407);v-------管网管道的容积(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