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初步比较经典的教案
算法初步单元教学设计优秀5篇

算法初步单元教学设计优秀5篇《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其中有很多的随想。
老师的题目发下来的很早,大概提前了3周,当时就着手搜索有关线索二叉树的思想,思路,借了一本《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在大体上就有了一个轮廓,先是输入二叉树,在对二叉树进行线索化,依次往下,但在具体实现时,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思想的确定,其非常重要,以前有了这个想法,现在愈加清晰起来,因此,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插入删除的具体操作设计上,大概三个晚上的时间,对其中什么不清晰明确之处均加以推敲,效果是显著的,在上机上相应的节约了时间。
通过具体的实验编码,思路是对的,但是在小问题上摔了一次又一次,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这方面,这个节点没传过来啊之类的,以后应该搞一个小册子,记录一些错误的集合,以避免再犯,思想与C语言联系起来,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即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数据结构是基础的一门课,对于有过编程经验的人,结合自己的编程体会去悟它的思想;而且我觉得随着编程经历的丰富对它的体会越深入,较初接触是对一些思想可能只是生硬的记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领悟了很多。
看了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虽然具体要求没有看清,但是总结一下,可以看出,其需要我们能把一个具体案例或一件事情反映为程序来表达,数据结构就是桥梁,通过自己的设计,使应用能力得以融汇,对与问题,具有了初步的分析,继而解决之的能力,感觉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无非是用于实践。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希望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影子系统激活算法初步篇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例1、例2,练习十二的第7—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改为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通过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为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的准备。
教学重点: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出示例1:育名小学图书室新买来一叁0本图书。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2. 复习常见算法,如排序、查找、函数复合、递归等,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算法的概念和特点2. 算法的描述方法:流程图、伪代码3. 常见算法的复习:排序、查找、函数复合、递归4. 算法应用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和特点算法的描述方法:流程图、伪代码常见算法的复习:排序、查找、函数复合、递归2. 教学难点:算法的描述方法:流程图、伪代码递归算法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和描述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算法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索算法的应用和优化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算法流程图、伪代码和实例分析计算机软件:利用编程软件或在线工具,进行算法实现和验证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算法的作用和意义。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算法概念和特点:介绍算法的定义和特点,如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算法与程序的区别。
3. 讲解算法描述方法:介绍流程图和伪代码的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结合实例,讲解如何用流程图和伪代码表示算法。
4. 复习常见算法:复习排序、查找、函数复合、递归等常见算法。
通过例题,讲解这些算法的应用和实现。
5. 算法应用实例分析: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算法解决问题。
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探讨算法的优化。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算法。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算法的概念、特点和描述方法。
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如何运用算法和程序设计。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算法初步知识。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
主题:算法基础
学科:数学
班级:高中
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算法的一般求解步骤;
3. 能够运用算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
1. 算法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算法的求解步骤;
3. 算法的应用举例。
教学准备:
1. 教案PPT;
2. 教材相关知识点讲解;
3. 班级练习题;
4. 小组讨论活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算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算法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以及算法的求解步骤;
3. 实例:通过一个简单的排序算法实例,讲解算法的具体步骤和实现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相关练习题,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下节课做铺垫。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做一定的复习和梳理;
2. 讲解:介绍更多常见的算法并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广泛应用领域;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算法应用题目的解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分享: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思路和解答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总结:总结算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励学生深入学习更多算法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步骤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拓展算法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应用技能。
“算法初步”教学案例

“算法初步”教学案例算法初步教学案例一、参考背景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步骤。
它是一个有限指令序列,描述了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步骤来解决特定的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
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算法基本的概念和术语;2.理解算法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掌握用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的基本方法;4.能够分析和评价算法的效率和复杂度。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15分钟)a.向学生简单介绍算法的定义和作用;b.举例说明使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30分钟)a.讲解算法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如输入、输出、变量、条件语句、循环结构等;b.通过实例解释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算法;c.引导学生思考算法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正确性、可读性和效率。
3.算法描述(30分钟)a.介绍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练习画流程图;b.介绍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练习写伪代码。
4.算法分析(30分钟)a.讲解算法的效率和复杂度的概念;b.解释如何通过算法分析来评价一个算法的优劣;c.与学生一起分析几个常见算法的复杂度。
5.练习和反馈(15分钟)a.给学生布置算法设计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思考并给出解决方案;b.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批改和点评。
四、教学资源1.算法设计教材2.流程图和伪代码示例3.算法设计练习题五、教学评估1.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题答案2.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表现3.学生对算法设计原则和效率评价的理解程度六、教学延伸1.给学生进一步讲解和实践不同的算法设计方法和技巧;2.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和分析复杂的算法,如排序算法或算法;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编程竞赛或挑战,提高他们的算法设计和实现能力。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对算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掌握描述和分析算法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思维。
算法初步教案

算法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能够分析简单问题,设计出有效的算法,并能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算法的设计和流程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和特征。
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算法。
2、教学难点复杂问题的算法设计。
流程图的规范绘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如何泡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从而引出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概念(10 分钟)给出算法的定义:算法是指解决某一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举例说明算法在生活和计算机中的应用,如计算数学题、排序数据等。
3、算法的特征(10 分钟)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的定义,不能有歧义。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骤都必须是可行的,能够通过有限的操作实现。
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4、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15 分钟)以“求解两个数的最大值”为例,用自然语言详细描述算法的步骤。
让学生练习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些简单问题的算法,如“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
5、用流程图描述算法(20 分钟)介绍流程图的常用图形符号,如起止框、输入输出框、处理框、判断框、流程线等。
以“求解两个数的最大值”为例,绘制流程图展示算法的流程。
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问题,先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再绘制流程图。
6、算法的设计(20 分钟)提出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如“计算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的步骤。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了解算法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算法的基本步骤,能够清晰地描述和分析算法的过程。
3. 学会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算法,熟练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输入、输出、步骤2. 算法的基本步骤:排序、查找、乘法口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3. 循环结构: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4. 实际问题求解:编写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器、购物清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和循环结构。
2. 难点: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和复杂问题的算法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算法。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算法的过程和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践,巩固算法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学习算法的输入、输出、步骤。
2. 第二课时:学习算法的基本步骤,掌握排序、查找、乘法口诀、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基本算法。
3. 第三课时:学习循环结构,掌握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的用法。
4. 第四课时:运用所学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算法程序。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算法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算法设计的交流和探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算法例子,如计算购物找零、制定旅行计划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算法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算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算法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排序、查找等基本算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算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4. 编程实践:让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算法程序,如排序算法、查找算法等,加深对算法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算法初步》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算法初步》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背景介绍《算法初步》是苏教版高中高二数学必修3中的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算法基本概念、算法的表示方法和效率分析、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和图论基础等。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算法并掌握其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对于这一章的教学,需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算法这一抽象概念用具体的例子来阐述,让学生感受到其强大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理解和掌握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和图论基础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拓宽学生数学应用于计算机的思维和视野2.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理解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和图论基础的具体实现和应用场景3.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2 教学难点1.掌握算法的表示方法和效率分析2.理解和体会算法设计的思想和方法3.掌握图论基础,其理论性强,概念复杂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正常的理论知识2.示范法:选取一些算法例子,用实践来体现算法设计思维的过程3.拓展法:教师提供一些拓展资源,让学生自学探究,体验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3.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算法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1.教师从图灵机和计算模型出发,引导学生进入算法的世界2.学习算法表示方法3.讨论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第二课时:排序算法1.在讲授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的同时,体现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和排序算法的比较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排序算法的应用第三课时:搜索算法1.在讲解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的同时,体现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和查找算法的比较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查找算法的应用第四课时:图论基础1.讲解图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教师选择基础图算法来进行教学,如最短路径算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第五课时:深度体验与巩固1.学生深度体验所学算法的应用,同时巩固所学知识2.讨论算法的创新与应用前景4.教学评估和小结4.1 教学评估本章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和拓展法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算法初步实验课教案

算法初步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算法的表示方法3. 学会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4. 熟悉基本算法设计技巧5. 能够分析算法的效率和适用场景二、教学内容1. 算法概述算法的定义算法的特点算法的作用2. 算法表示方法伪代码的概念与作用常用的伪代码符号和语法如何编写清晰的伪代码3. 基本算法设计技巧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递归结构4. 算法分析与评价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常用的算法分析方法算法的适用场景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算法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设计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算法的实现过程和应用场景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伪代码,体会算法的设计过程4. 讨论法:分组讨论算法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分享学习心得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连接、投影仪等2. 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3. 实验报告:学生编写伪代码和分析算法的质量4. 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和贡献5.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算法初步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伪代码的编写方法和技巧基本算法设计技巧算法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和指标教学难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递归算法的理解和设计算法适用场景的判断七、教学安排课时安排:共计16课时第1-4课时:算法概述、算法表示方法第5-8课时:基本算法设计技巧第9-12课时:算法分析与评价第13-16课时:综合练习与实验操作八、教学资源1. 教材:算法初步实验教程2. 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案例库:各类算法案例及分析4. 实验指导书:实验步骤、要求及评价标准5. 在线资源:相关算法学习网站、论坛、教程等九、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内容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算法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设计技巧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算法的实现过程和应用场景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编写伪代码,体会算法设计过程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算法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7.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算法实验,验证和分析算法十、教学反思1. 教师方面: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2. 学生方面:检查学生对算法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3. 教学效果方面:分析学生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关注环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递归算法的理解和设计、算法适用场景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初步与框图一、知识网络二、考纲要求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三、复习指南本章是新增内容,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考查,常与数列、函数等知识联系密切.考查的重点是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以基础知识为主,如给出程序框图或算法语句,求输出结果或说明算法的功能;或写出程序框图的算法语句,判断框内的填空等考查题型.难度层次属中偏低.第一节 算法与程序框图※知识回顾1 2..3.4.5.算法的基本特征:①明确性:算法的每一步执行什么是明确的;②顺序性:算法的“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限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④通用性:算法应能解决某一类问题.※典例精析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则该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功能是解析:首先要理解各程序框的含义,输入a,b,c三个数之后,接着判断a,b的大小,若b小,则把b赋给a,否则执行下一步,即判断a与c的大小,若c小,则把c赋给a, 否则执行下一步,这样输出的a是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所以该程序框图所表示的功能是求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评注: 求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的算法设计也可以用下面程序框图来表示.例2.下列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功能是()(1)计算小于100的奇数的连乘积(2)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3)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连乘积,当乘积大于100时,计算奇数的个数(4)计算L≥1×3×5××n100成立时n的最小值解析:为了正确地理解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可以将执行过程分解,分析每一步执行的结果.可以看出程序框图中含有当型的循环结构,故分析每一次循环的情况,列表如下:第一次:13,5=⨯=;S i第二次:135,7=⨯⨯=;S i第三次:1357,9S<不成立,输出结果是7,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功能是求使=⨯⨯⨯=,此时100S iL≥1×3×5××n100成立时n的最小值. 选D.评注:通过列表,我们能清楚了解程序的每一步中的各个变量是怎样变化的,这正是程序运行的本质所在.本题若要求编写求使L≥1×3×5××n100成立时n的最小值的程序框图或程序时,很容易弄错输出的结果,应注意.例3.在音乐唱片超市里,每张唱片售价为25元,顾客如果购买5张以上(含5张)唱片,则按九折收费,如果购买10张以上(含10张)唱片,则按八折收费,请设计算法步骤并画出程序框图,要求输入张数x,输出实际收费y(元).分析:先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有25(5)22.5(510)20(10)x xy x xx x<⎧⎪=≤<⎨⎪≥⎩,再利用条件结构画程序框图.解: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购买的张数x,第二步,判断x是否小于5,若是,计算25y x=;否则,判断x是否小于10,若是,计算22.5y x=;否则,计算20y x=.第三步,输出y.程序框图如下:分析:这是一个有规律的数列求和问题,每次都进行了相同的运算,故应用循环结构进行算法设计.解:程序框图如下:(1)当型循环(2)直到型循环评注: (1) 解题关键是选择好计数变量i 和累加变量S 的初始值,并写出用i 表示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2)循环结构主要用在一些有规律的重复计算的算法中,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根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量、累加(积)变量以及它们的初始值等,特别要注意循环结构中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以免出现多一次或少一次循环.(3)循环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 变式训练画出求222111147100++++L 的值的程序框图. 解:程序框图如下:例5.某工厂2005年的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改进后预计以后后每年的年生产总值都比上一年增长5%.设计一个程序框图,输出预期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的最早年份及2005年到此年份之前(不包此年份)的年生产总值的和.分析:本例可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1) 确定“循环体”:设a 为某年的年生产总值,n 为年份,S 为年产值的总和,则循环体为(2)初始化变量:n 的初始值为2005,a 的初始值为200,S 的初始值为0. (3)设定循环控制条件:300a > 解: 程序框图如下:评注:本问题的关健是设计好循环体,注意S S a =+与n 之间的对应关系.本题若将S S a =+放在1n n =+之后,则输出时须重新赋值1n n =-,否则n 的值为超过300万的年份的下一年.本题也可用当型循环结构来表示.变式训练:设计一个程序框图,求使1235000S n =⨯⨯⨯⨯>L 的最小n 的值,并输出此时S 的值.解:程序框图如下:,0.05,1.S S a a a a n n =+=+=+※基础自测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算法就是某个问题的解题过程;B.算法执行后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C.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算法不同结果不同;D.算法执行步骤的次数不可以很大,否则无法实施.1.解析:选项A,算法不能等同于解法;选项B,例如:判断一个正整数是否为质数,结果为“是质数”和“不是质数”两种;选项C,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算法不同结果应该相同,否则算法构造的有问题;选项D,算法可以为很多次,但不可以无限次.选B.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则第3个输出的数是( )A.1 B. 3 D. 53.如图给出的是求201614121+⋅⋅⋅+++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 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 >10 <10 >20 <203.解析:通过列表,我们能清楚了解程序的每一步中的各个变量4.(200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n是100,则输出的变量S和T的值依次是()A.2550,2500B.2550,2550C.2500,2500D.2500,25504.解析:依据框图可得T=++++=.选A.S=++++=,999795 (12500)1009896 (22550)5.2006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全月总收入不超过1600元的免征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超过1600元部分需征税.设全月总收入金额为x元,前三级税率如下左表所示:当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3600元,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一个算法框图如图. 则输出①、输出②分别为( ).A .0.05;0.1x xB .0.05;0.1185x x -C . 0.0580;0.1;x x -D .0.0580;0.1185x x --5.解析: 设全月总收入金额为x 元, 所得税额为y 元,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0(01600)(1600)5%(16002100)25(2100)10%(21003600)x y x x x x <≤⎧⎪=-<≤⎨⎪+-<≤⎩g g 选D. 二、填空题6.(2008年高考山东卷)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若p =,则输出的n =________..10.82=<,此时n =2;第二次循环后,110.824S =+<,此时n =3;10.88+>,此时4n =,输出,故填4.7.(2008年高考江苏卷)某地区为了解7080-岁的老人的日平均睡眠时间(单位:h ),随机选择了50位老人进行调查,下表是这50位老人睡眠时间的频率分布表:在上述统计数据的分析中一部分计算见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S 的值为 ▲ 解析:由流程图 故填.8.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S = 8.解析:2461002550S =++++=L 三、解答题9.请阅读下面程序框图,说明此程序的功能 解:程序功能是求s 的值.26122...2s =++++,并输出s10.已知函数22(2)(0)4(0)(2)(0)x x y x x x ⎧+<⎪==⎨⎪->⎩,请画出程序框图,要求输入自变量x 的值, 输出函数值y . 10.解:11.画出一个计算151015100⨯⨯⨯⨯⨯L 的程序框图. 11解:程序框图如下12、甲、乙两位同学为解决数列求和问题,试图编写一程序.两人各自编写的程序框图分别如图1和如图2.(Ⅰ)根据图1和图2,试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编写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当n =20时分别求它们输出的结果;(Ⅱ)若希望通过对图2虚框中某一步(或几步)的修改来实现“求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请你给出修改后虚框部分的流程图.12、解:(Ⅰ)输出结果一致. 当n =20时,图1的结果为2+4+6+…+38+40=2×(1+2+3+…+20)=420 图2的结果为2+4+6+…+38+40=2×(1+2+3+…+20)=420 (Ⅱ)修改后虚框部分的流程图为S =S+a a =3﹡a i =i+1图2开始 否 图1第二节 算法的基本语句及算法案例※知识回顾1.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都包含五种基本的算法语句,2.输入语句、 输出语句、 赋值语句基本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顺序结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分别用来表达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3.常用符号逻辑符号:且,小于<,大于等于常用函数:绝对值 4.算法案例(1)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1)余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反复执行此步骤,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较.(2)更相减损术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正整数,若它们都是偶数,则将它们反复除以2(假设进行了k 次)原来约简的2k 即为所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 (2)秦九韶算法秦九韶算法是求多项式值的优秀算法. 设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L , 改写为如下形式: 设0101,n n v a v v x a -==+这样求n 次多项式()f x 的值就转化为求n .当多项式中有些项不存在时,可将这几项看做0n x ⨯,补齐后再利用秦九韶算法进行计算.对于一个n 次多项式,只需做次乘法和. (3)进位制K 进制数的基数为k ,k将十进制的数转化为k※典例精析例1.写出用循环语句描述求11111123499100S =-+-++-L 的值的算法程序.解:算法程序如下:(1)当型循环(2)直到型循环评注: 在编写算法的程序时,可先画出程序框图,抓住程序框图表示算法这个核心.注意分别用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语句编写的程序中,循环条件的区别与联系.例2、某市对排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征收污水处理费,系统对各厂一个月内排出的污水量m吨收取的污水处理费y元,运行程序如下所示:请写出y与m的函数关系,并求排放污水150吨的污水处理费用.解:这个程序反映的是一个分段函数因为150100,y=+-=,故该厂应缴纳污水处理费1400元.m=>所以15025(150100)1400评注: 解决分段函数要用条件语句来处理.本题可画出程序框图帮助理解.例3.求三个数72,120,168的最大公约数.解法1:用辗转相除法先求120,168的最大公约数,因为168120148,12048224,48242=⨯+=⨯+=⨯所以120,168的最大公约数是24.再求72,24的最大公约数,因为72243=⨯,所以72,24的最大公约数为24,即72,120,168的最大公约数为24.解法2:用更相减损术先求120,168的最大公约数,168-120=48,120-48=72,72-48=24,48-24=24所以120,168的最大公约数为24.再求72,24的最大公约数,72-24=48,48-24=2472,24的最大公约数为24,即72,120,168的最大公约数为24.评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均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要理解和掌握它们的操作步骤.变式:试写出求正整数,()m n m n >的最小公倍数的算法程序.解: 或 例4.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5432()23456f x x x x x x =+++++在2x =时的值.分析:先改写多项式,再由内向外计算.评注: 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值,关健是正确将多项式改写,然后由内向外计算求得. 本题也可简写为下式: 例5.完成下列进制的转化解: 420(3)(10)(1)10202132323101=⨯+⨯+⨯=(2)用8反复去除101,直到商为0止,所得的余数(从末位读起)就是十进制数101的 8进制表示评注:将k 进制的数转化为k '进制的数的方法是先将k 进制的数转化为十进制的数,再将这个数转化为k '进制的数.变式训练:下面是把二进制数(2)11111化为十进制数的一个程序框图,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解: 432(2)11111121212121=⨯+⨯+⨯+⨯+,故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4i >.选C. ※ 基础自测一、选择题1.下列给出的赋值语句中正确的是( )A 4M =B M M =-C 3B A ==D 0x y += 1. 解析:赋值语句的功能.选 B2 当2=x 时,下面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 ( )A 3B 7C 15D 172解析: 0211,1213,3217,72115⨯+=⨯+=⨯+=⨯+=. 选 C 3.运行下列程序:当输入56,42时,输出的结果是 A.56 B.42 C.84 D.143.解析:该程序的功能是用辗转相除法求正整数,()m n m n >的最大公约数,故选D 4下边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A 50 B 5 C 25 D 04.解析:1,1;2,3;3,1;4,0;5,0j a j a j a j a j a ==========.选 D 二、填空题5 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5 解析:324243181,13581154,8154127,54272=⨯+=⨯+=⨯+=⨯.填27 6.阅读下列程序:当程序输入x 值为123时,问运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6.解析:算术运算符\和MOD 分别用取商和余数.该程序的功能是把一个三位数各位上的数字颠倒过来.所以运行的结果是321.7.(2005年高考北京卷理14)已知n 次多项式1011()n n n n n P x a x a x a x a --=++++L ,如果在一种算法中,计算0k x (k =2,3,4,…,n )的值需要k -1次乘法,计算30()P x 的值共需要9次运算(6次乘法,3次加法),那么计算100()P x 的值共需要 次运算.下面给出一种减少运算次数的算法:0011(),()()k k k P x a P x xP x a ++==+(k =0, 1,2,…,n -1).利8.下面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 8.解析: 22,-22 三、解答题9.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5432()34157678f x x x x x x =+-+++在2x =-时的值.10.设计程序,求出满足11111023n+++⋯+>的最小的正整数n.10.解: 11 若(2)(6)(9)111111,210,85a b c ===,试判断,,a b c 的大小关系,并将c 化为7进制的数.6.解析:(10)(10)(10)63,78,77a b c b c a ===∴>>12.某电信公司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不超过3分钟,则收取话费元;如果通话时间超过3分钟,则超出部分按每分钟元收取通话费,不足一分钟按一分钟计算.设通话时间为t (分钟),通话费用y (元),如何设计一个程序,计算通话的费用.(提示:INT(x)表示不大于x 最大整数,如INT=3) 12.解:算法分析:数学模型实际上为:y 关于t 的分段函数.关系是如下: 其中[t -3]表示取不大于t -3的整数部分. 算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输入通话时间t ;第二步:如果t≤3,那么y = ;否则判断t∈Z 是否成立, 若成立执行y= +× (t-3);否则执行y = +×( [t -3]+1).第三步:输出通话费用c .算法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