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规划
水资源规划第2章 水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已建的浙江富春江和湖北 葛洲坝水电站等,就是这种布置 形式。
河床式水电站布置方式
1.3. 坝内式水电站
如果坝址河道很窄,也可 将发电厂房设在坝体内部。
这种水电站称为坝内式水电 站。
我国已建的湖南风滩水电站
等就是这种布置形式。
三、河川水能资源的基本开发方式
落差是单位重量水体的位能,而河段中流过的水 体重量又与河段平均流量成正比。
集中水能的方法就表现为: (1)集中落差 (2)引取流量
通常采用的集中水能的方式主要有: • 坝式: 坝后式、河床式、坝内式、坝旁式 • 引水式 • 混合式 • 其他方式: 跨流域开发方式、集水网道式、潮汐式、
失相对不大,有可能筑中、高 坝抬水,来获得较大的水头。
这时因水电站厂房本身不能 挡水,就应将其布置在坝下游 侧,与挡水坝分开,用压力引 水管连接坝和厂房。
这是最通常的坝式开发方式。 如黄河上的刘家峡水电站、 长江上的三峡水电站等。
坝后式水电站布置方式
1.2 河床式水电站
采用坝式开发时,若地形、地 质等条件不允许筑高坝,也可筑 低坝或水闸来获得较低水头。
在电力工业中,电站发出的电力功率称为出力, 因而也用河川水流出力来表示水能资源。
水流出力是单位时间内的水能。所以,在图1-1中 所表示的河段上,水流出力为:
N 1 2 E1 2 9.81QH1-2 T
(2-4)
(2-4)常被用来计算河流的水能资源蕴藏量。
二、河川水能资源蕴藏量估算和我国水能资源概况
断面处 流Qi
(m3/s)
河段平 均流量
Q0 (m3/s)
河段水 流出力 N0(kW)
水资源保护规划

规划目的
水资源保护规划包括水质控制规划和水资源利用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如下:
1、分析并提出水质、水量、水资源利用等水环境方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并明确问题的根源。
2、确定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与水量两方面拟定水环境目标,做出水环 境功能分区。
3、拟定措施,提出实施方案。主要在调整经济结构与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污水处理等方面拟定措 施,并在评价、优化的基础上,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供决策选用的方案。
2、区域规划是对区域范围内主要的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做出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城市污水 和工业废水处理是区域规划的重要部分,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估价各种控制水质的方案,并提出管理部门的执行计 划。区域规划的任务是在满足区域内河流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对该区域的各种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加以筛选,寻 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或是规定的水质目标。
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资源保护规划应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并根据规划水体的环境承受能力。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维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将水系内干流、支流、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作为一个大系统,充分考虑河流上下游、左 右岸、省(区)际间、市际间,湖泊、水库的不同水域,以及远、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进行 全面规划。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统筹兼顾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对于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问题,在规划中应体现优先保护的原则。
水资源保护规划
6.水资源综合规划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综合规划的概念
第二节 综合规划方案的设置
第三节 综合规划方案的优选
2
第一节 综合规划 的概念
一、综合规划的目的与任务
1. 主要目的
查清水资源的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 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 布局和方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作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 动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1. 形成计算方案集
多水源、多用户、多工程的特点,考虑流域的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等方面,用水、供水、配水、水处理、节水 等多个环节与技术,形成方案集。
2. 选择推荐方案
从高效、可持续性原则出发,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 方面制定具有的评比指标体系,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选
出综合效益最好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污水处理再利用规划、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跨流域调 水规划等。
运行管理方面涉及不同用户优先级、水源利用次序、水利
工程调度方式等。
相关方面的内容一般本身又包含多个方案,将以上各个方 面的方案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可行方案集。
针对方案集中的每一种组合进行计算,依据一定的比较准 则,选择出推荐方案。
第六章水资源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第一节综合规划的概念第二节综合规划方案的设置第三节综合规划方案的优选查清水资源的现状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布局和方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准则
第六章
水资源综合规划
2.约束条件
连续性约束
x
j 1
T
ij
1
生态环境保护下水资源的利用与水资源空间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下水资源的利用与水资源空间规划摘要:在我国,水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导致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严重问题,这已经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就需要做好水利工作,确保其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化水利工程的运行,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以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益。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在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水资源空间规划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空间规划引言:我国广袤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规模,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落后于全球水平。
同时,国内西北部地区长期面临缺水问题,南北水资源分布极度不平衡。
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
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全社会人民应当紧密合作,积极参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党和国家政府也应不断探索研究水资源保护机制,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以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制定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策略(一)构建节水型经济体系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保护,需要广泛动员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加强节水宣传工作,使人们能够自觉地节约用水,并深刻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推动水资源得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利用。
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少,人均占有量也处于世界前列。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作业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除了加强节约宣传工作,还必须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从而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状况,满足人民生活用水需求。
通过实施节水型经济模式,我们可以推动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水资源规划》课件

水环境保护
保护水生态环境,维 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 展。
水灾害防治
加强水灾害的预防和 应对,减少损失。
水资源规划的实践案例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通过调水和引水工程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题。
黄河流域水资源规划
通过全面管理黄河水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保护。
北京市水资源规划
针对北京市的水资源问题,制定具体的水资源管理 方案。
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通过跨州合作,实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 和保护。
展望未来
水资源规划将继续发展和进步,适应社会需求和环境变化。本节将讨论水资源规划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以及中 国水资源规划的未来展望。
结束语
总结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和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水资源问题,并积极参与水资源规划和保护工作。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
1 节约优先
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是水资源规划的核心原则。
2 综合平衡
在水资源规划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各种资源的平衡性和相互关联性。
3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规划应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规划的方法和流程
1
调查评价
对水资源进行系统调查,评估其潜力和可利用性。
2
目标制定
制定明确的目标,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3
方案设计
设计水资源规划方案,包括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4
实施管理
落实水资源规划,加强管理和监测。
5
评估调整
对水资源规划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水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总量控 制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 理和合理分配,确保 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 续性。
水资源利用规划与水环境保护

水资源利用规划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水资源的利用规划和水环境的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利用规划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水资源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大效益。
首先,水资源利用规划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水量分配,可以避免浪费和滥用水资源。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灌溉方式的改进和节水技术的应用,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在城市供水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水厂和水库,提高供水能力,提高供水质量,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其次,水资源利用规划可以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保护水库周边的湿地和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水源的水质。
最后,水资源利用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利用灌溉水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利用工业用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城市供水资源,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水环境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水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保护水体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健康。
首先,水环境保护可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农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农业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农业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农业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规划。
一、农业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农业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农业用水方式滞后以及灌溉设施老化,大量水资源被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过度利用导致农田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田间管理。
二、农业水资源的利用规划为了有效利用农业水资源,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水资源利用规划。
首先,要建立健全水资源节约利用机制,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水利设施的水利能效。
同时,还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田土壤环境。
三、建立农业节水灌溉系统为了实现农业用水的节约利用,可以采取建立农业节水灌溉系统的方式。
通过引入现代化农业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减少农田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建立农业用水监测系统,及时了解农业灌溉水量和用水情况,为精准用水提供数据支撑。
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为了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积极推广适应当地特点的节水灌溉技术。
例如,在缺水地区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的开采。
在水资源充足地区可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水分蒸发损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五、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为了保护农业水资源,必须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
可以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明确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总量和分配原则,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结构。
同时,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调度,及时响应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业水资源的供应。
六、降低农田土壤盐碱化农田土壤盐碱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农田土壤盐碱化的程度,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笔记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笔记第一章水与人类文明1.1 水的星球-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其中97.5%为海水,2.5%为淡水。
-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地方。
-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7%。
1.2 水的解读-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 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这些状态的物质。
- 水具有高比热容、高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这一特性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1.3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和空间位置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入渗、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环节。
- 蒸发是指水从地表和水体表面转化为水蒸气进入大气的过程。
-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雾、露等形式。
- 入渗是指降水或地表水进入土壤并被土壤吸收的过程。
- 地表径流是指降水或融雪后,在地表流动并最终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过程。
- 地下水流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岩石或土壤空隙中流动的过程。
1.4 水之利害- 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利益包括提供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发电等。
- 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危害包括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 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泛滥等原因导致的水灾,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 水资源短缺是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工农业发展等原因导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 水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质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第二章面临的水问题2.1 洪涝灾害频繁成因与危害- 洪涝灾害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泛滥等原因导致的水灾,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 洪涝灾害的成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人类活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水资源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 水资源规划应遵守的原则: • 1)全局统筹,兼顾局部的原则 只有把水资源看成一个系统,从整体的高度、全局的观点 ,来分析水资源系统、评价水资源系统,才能保证整体最 优的目标,同时考虑局部要求的特殊性,使全局与局部辩 证统一。 • 2)系统分析与综合利用的原则 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水资源的供与需很难完全一致, 这就要求在做水资源规划时,既要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又要采取综合措施,尽可能做到一水多用、一库多用、一 物多用、最大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让水资源创造更多 的效益,为人类做更多的贡献。
坚持依法泊水的原则
坚持全局统筹, 兼顾局部的原则
坚持系统分析与 综合利用的原则
用水矛盾 的协调原则
坚持人与人和谐, 人与水的和谐原则
2水资源规划的任务
•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 划、保护生态系统要求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结合区域内或区域间水资源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 拟定开发治理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次序方案,并 对生态系统保护、社会发展规模与经济结构调整提出意 见。这些规划成果,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利工程设计的 基础和编织国家水利建设长远计划的依据。 • 水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量与质的计算与评 估,水资源功能的划分和协调,水资源供求平衡的分析 与水量科学分配,水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治规划以及相应 的水利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及论证等。 • 水资源规划的目的:合理评价、调度和分配水资源,支 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以做到有计划地开发 利用水资源,并达到水资源的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及自 然生态系统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
• 5)水资源综合规划 水资源综合规划是指以流域或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和保护为对象的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 是在查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 资源的承载能力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的合 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 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流域或 区域人口 、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 资源的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3)因时因地制定规划方案的原则 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 。在做水资源规划时,要考虑到水资源的这些特性,既要 因时因地地合理选择开发方案,又要流出适当的余地,考 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让方案具有一定应对变化的能 力。同时采用发展的观点,随时吸收新的资料和科学技术 ,发现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水资源规划方案,以满足 不同时间、地点对水资源规划的需求。 • 4)实施的可行性原则 无论什么类型的水资源规划,在最终选择时,必须考虑方 案实施的可行性,包括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行、时间上 可行。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实施的可行性这一原则,往往制 定出来的方案不可实行,成为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确定规划目标
收集整理资料
区划工作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供需分析 综合评价方法 拟定规划方案 方案综合评价 水资源优化 配置研究 优化模型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择水资源规划方案 制定具体措施及综合评价 成果审查与实施
谢谢观赏
• 3)地区水资源规划 地区水资源规划是指以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工程影响区为 对象的水资源的规划。其规划的重点视具体的区域和水资 源的功能的不同而有所侧重。重点考虑本地区是首要的, 但同时还要兼顾更大范围或者研究区所在流域的水资源总 体规划,不能片面强调当地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 • 4)专项水资源规划 专项水资源规划是指以流域或地区某一专项水资源任务为 对象或对某一行业所做的水资源的规划。该规划针对性强 ,但在规划时,不能仅盯住要讨论的专门问题,还要考虑 对区域或流域的影响以及区域或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总体规 划。
• 4)需要从区域或流域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考 虑流域上下游以及不同区域用水间的相互协调, 确保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 5) 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注意全社会公 众的广泛参与,注意从社会发展根源上来寻找解 决水问题的途径,也配合一定的经济手段,确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 水资源规划工作的流程
目录
1
水资源规划概述 水资源规划任务 水资源规划类型 水资源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2 3
4
5
水资源规划工作流程
用水矛盾
• 分类依据:使用功能和供求关系 • 1)由于各用水部门对水资源条件的要求不同,在使用功 能上相互排斥,导致各用水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比 如,发电、养鱼、灌溉等需要拦河筑坝,以提高水位,但 筑坝后,影响船、筏、鱼的通行,影响航运和某些生物生 长。 • 2)由于水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水量则是在不断增加,导 致需水与供水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同部门之间,不同 区域之间,上下游之间,人类生活生产用水和生态之间的 为争夺有限水资源产生的矛盾。比如,河流上游发展灌溉 、工业大量耗水,导致下游用水严重短缺,并破坏生态环 境。
3水资源规划的类型
• 根据规划的对象和要求,水资源的规划可划分为一下五种 类型: • 1)流域水资源规划 流域水资源规划是以整个江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的水资源规 划,包括大型江河流域水资源的规划和中小型河流流域水 资源的规划,简称流域规划。其规划区域一般按照地表水 系空间地理位置来进行划分,并以流域分水岭为研究水资 源的系统边界。针对不同的流域,其规划的侧重点有所不 同。 • 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 跨流域水资源规划是指以一个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以 跨流域调水为目的的水资源规划,其规划考虑的问题相比 单个流域规划更广泛,更深入。
水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
• 水资源是维系人类社会与周边环境健康发展的一种基础性 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成为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水资源规划工作必须坚持可 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要 求,也是指导当前水资源规划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 出发点。 •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水资源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人 为调控手段和措施,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提 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当代 人与后代人之间及人类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公平合理 的分配。
• 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对水资源规划的具体要求概 括为: • 1)水资源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利用 、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 • 2) 需要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或可再生性,使水 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可持续利用的允许范范围内进 行,确保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 • 3) 水资源规划的实施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 适应,以确保水资源规划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是可 行的;
水资源利用规划
1水资源规划的概述
• 定义:水资源规划即在掌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地 区条件、国民经济对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协调各种矛 盾,对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最佳开发利用方案 及相应的工程措施的规划。它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 部分。 它是人类长期水事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漫长 的历史长河中通过防洪、抗旱 、开源、供水等一系列 水事活动逐步形成的理论成果,并且伴随着人类认识的 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的以充实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