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报告 《英国人的特性》

合集下载

后记:“英国印象”——绅士的特征

后记:“英国印象”——绅士的特征

人 , 是遵纪 守法 的楷模 , 无论是 总经 理 还
是 一 般 员工 , 职 责 分工 不 同 , 但 人 格 是 一
样的;
三 是责任意识 , 英国人都有很强 的
责任意识 , 做任何事 I青都是 一 丝 不 苟的 ,
不会推卸责任 ;
四 是公益』心, 绅士 强调奉献与付出, 多做社 会公益事业 , 对 社会尽一 份 责 任;
征订热线
叮” _
——




_
。 ’ ■罹 释 z ’ ■一
华东科技 I 2 0 0 9 1 1 2 9
文 高柯
近 日到英 国公 干 . 闲谈 中讲 到英 国绅
士一 ,
位在英国生活工 作了2 ()多年的华人
给我 出了1 苴小小的考题 。 他问, 英 国绅士
应 当具 备哪些 能 力? 或 者什么样的人可被
称为绅士 ? 我们 只从 电影里 看到彬彬有礼
的形 象 , 脑 海里 有其形 象 , 但难 以用语 言
描述 出来 。 见我们说 不出来 , 他就 给我们
介绍了英国绅士 的五 大特 征 :
士 必 须能 够领导 并管理 别人 , 但必 须能
够约束 自己 , 不能约束 自己就 无 法管理 别
人;
二 是 自由与法制的统一 , 虽然西方人
崇尚自由, 但绅 士 必 须 是法律 意识很 强 的
企业 却显 得 无所适从 。 为此 , 上 海市 高新 技 术 成果转 化服 务 中心 组 织 了 强 大 的作者 队伍 , 对 国家和 上 海 的科技 创 新政策进行 了 全面 的梳理 , 按照创 新要 素分 类 , 从9 个方面 将国家和上 海 相 关 的科 技创 新 政策 归 类 , 编制 出版 了 《上 海 科 技 创 新 政 策 实 用 手 册 》 这 本书 。 此书将分散在 多个政府操作部 门 的政 策条 文进 行 了 归 类整 理 , 以 帮 助 企 业 全面 了解 当前创新政 策体 系 、 准确把 握政 策导 向 、 有效 利 用优 惠政 策 、 加快企业 创新步伐 。 这本书的作 者都有着丰 富的实际工 作经验 、 扎实 的政 策基础 知识 和 长 期 服 务企 业 的切 身体 会 , 因 此 使这 本书 的 内容更 贴 近 企业 的需求。

读《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随笔

读《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随笔

读《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笔记如果不是要做读书报告,也许我读这本书的时间会是下半月。

既然打开书了,那就写点笔记和感想吧。

作者潜心研究英国人的行为习惯数年,对于英国人的行为潜规则有了很深的了解,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英国人的行为习惯和理解它们的内涵,而这些内涵或许是置身于其中的英国人也没有思考的,真如我们不太思考自己的行为习惯潜规则一样。

天气是英国人最经常谈论的话题,没有之一。

初学英语者总会对英国人谈话总以天气来开头感到惊讶,我们当然也是如此。

在一开始老师告诉我们英国的天气多变,晴朗的天气大街上很多人带着雨伞,天有不测风云随时都可能变天,因而天气使人们最关心和最常谈论的话题。

这样一想,果然有道理。

后来又听说英国人的谈论天气就像中国的(陕西吧,其他地方不知道)“吃了没?”一样,只是礼节性的问候,觉得也很像那么回事儿。

凯特·福克斯告诉我们,英国人对天气并不感兴趣,起码没有向我们想的那么感兴趣,他们对于天气的探视至于出于在谈话的开头引起话题发起对话和在谈话这中间避免冷场的尴尬而进行了,这种习惯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久而久之成为了英国人的共同习惯,成为了英国独有的文化。

而这种习惯也成为了大家互相认可的标准,也成为民族的标志,一旦有人试图违反它人们就会像他违反了道德一样排斥他。

当一种习惯让人们觉得必须遵守且不遵守会觉得不习惯的时候这种习惯便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血液里,成为他们的民族性格。

这种习惯实际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然而必须存在,使人与人之间很好地联系起来。

正如我们打电话给别人的时候总是不直接说正体,而是会说一些其它无关紧要的话,比如“在哪里呢?”、“最近忙不?”、“最近到哪里发财去了?”等话。

如果直接切入正题,则显得太功利、太生硬、太死板,像是在工作,没有人情味儿,而不像是亲友。

在闲聊上,英国人的隐私意识很强,就连直接问名字都被认为是实力的表现,而关于个人的职业、婚姻、家庭、财产状况就更不能直接提出,这样开放的美国人截然不同,他们在一开始就会介绍自己,而英国人只有在正式的场合才会这么做。

英国人的六大性格特点

英国人的六大性格特点

英国人的六大性格特点在英国留学生活,自然免不了与英国当地人交往。

那么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留学生们该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呢?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点。

英国人也不例外,经过了几千年的社会变迁,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着与其它国家人民不同的品质和特点。

概括起来,大致英国人的性格特点有以下六个方面:1.大部分英国人具有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质。

孤傲(exclusiveness)是英国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从来不谈论自己,感情不外露,更不会喜形于色。

其它国家的人很难了解英国人的内心世界。

英国人为什么具有孤傲的性格特征呢?原因有二。

第一,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割断了它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英国人甚至不把自己看作是欧洲人。

第二,英国人对本民族的历史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其中,詹姆斯钦定本圣经(King James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Bible)和莎士比亚的戏剧对西方及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议会(Parliament)是欧洲最古老的议会,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的国家。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与众不同的祖国文明史使得英国人形成了现在的性格特点。

2.大部分英国人有守旧而又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的保守思想。

英国人的保守(conservativeness)为世人所知,英国人却认为他们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最合理的。

有人说,英国人需要20至40年的时间才能接受美国目前的新生事物,此话虽然有一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英国人直到现在也没有采用世界通用的米制(metric system),仍然使用英里(mile),直到1971年才将货币单位改为十进制(decimal system)。

英国是世界上为数较少的保持君主制(monarchy)的国家之一,其保守性可见一斑。

A question of character英国人的秉性

A question of character英国人的秉性

A question of character英国人的秉性The government is right that parenting matters, but “nudges” alone will not work政府说的没错,英国的家教至关重要,但光是没完没了的抱怨也是于事无补Dec 9th 2010 | from PRINT EDITIONIN THE early 1950s a sociologist called Geoffrey Gorer set out to solve th e mystery of England’s “character”. To be precise, how had the English gone from being a thoroughly lawless bunch—famed for truculence and cruelty—to one of the most orderly societies in history? Just over a century before, he noted, the police entered some bits of Westminster only in squads of six or more “for fear of being cut to pieces”. Popular pastimes included public floggings, dog-fighting and hunting bullocks to death through east London streets. As late as 1914, well-dressed adults risked jeering mockery from ill-clad “rude boys”, and well-dressed children risked assault. Yet by 1951, when Gorer surveyed more than 10,000 men and women, he could describe an England famous worldwide for disciplined queuing, where “you hardly ever see a fight in a bar”and “football crowds are as orderly as church meetings”. In a book, “Exploring English Character”, Gorer decided that two keys unlocked the mystery: the mid-19th-century creation of a police force of citizen-constables,and the curbing of aggression by “guilt”.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社会学家Geoffrey Gorer着手研究英国人的性格究竟有何奥秘。

英国人的性格特征

英国人的性格特征

英国人的性格特征
英国人的性格特征
一般来说,英国人的性格都非常拘谨,内敛。

他们只有在非常熟的人面前才会放松自己,在陌生人或外国人面前,他们会显得很压抑,甚至是局促不安。

你只要在早晨或晚上的城市列车上就会看到这样的事实——表情严肃的商人和妇女们都各自安静的坐在那里读报纸或是窝在角落里打盹,彼此之间从不交谈。

事实上,如果有人说话反而会让人觉得别扭。

如果一个风趣的英国人假装给外国游客提建议说:“进了车厢以后,要和所有的乘客一一握手。

”不用说,他一定是在开玩笑。

在英国,有一个不成文但又很清楚的行为规则,如果打破,就会使人立即成为嫌疑的对象。

众所周知,天气问题一直困扰着英国人。

只要给点儿机会,人们就会对此侃侃而谈。

有些人会辩解说那是因为天气预报经常不准,所以大家才都爱预测天气。

也许真是如此吧。

英国人是肯定不会相信那些天气预报员和气象专家们所说的话的,因为他们的预测经常都是错的。

他们明明说未来24小时会是晴好天气,艳阳高照,可结果却恰恰相反。

由于受到来自大西洋的反旋风影响,全国反而都下起了大雨。

因此大马路上的任何人看似都可以像天气预报员那样预测天气,当然,他们的预测同样也不太可靠。

所以,英国人在万里无云的夏季清晨仍要带着雨衣雨伞出门的这种怪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英国的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晴空万里,午饭的时候就有可能大雨倾盆。

Stereotypes of the British(英国人的典型特征)

Stereotypes of the British(英国人的典型特征)
Stereotypes of the British
Definition of “Stereotype”


A standardized picture or impression of a person or a country. 刻板印象, 传统模式, 固定的形象 Stereotypes of a nation may not be individually true, but it’s normally the case.
Doubledecker buses
marmalade
In London their drivers are famous for their knowledge of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Usually red. You get a good view when you ride on the top.
Tea time
Cabs
Answer 1
The
man wearing a bowler hat & a striped tie, with a newspaper under the arm and carrying a long unopen umbrella.
Bowler Hat 圆顶礼帽
What are the first things that come into your mind when you hear the word ―UK‖, ―Britain‖ or ―British‖? E.g. When I think of ―Britain,‖ I think of…
On every British breakfast table, a kind of jam made with oranges or other citrus fruits

两个国家,同一种族爱默生《英国人的特性》与狄更斯《美国手记》的对比研究

两个国家,同一种族爱默生《英国人的特性》与狄更斯《美国手记》的对比研究

两个国家,同一种族爱默生《英国人的特性》与狄更斯《美国手记》的对比研究1. 引言:介绍爱默生《英国人的特性》与狄更斯《美国手记》的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比较英国和美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描述其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3. 作者背景和体验:探究作者爱默生和狄更斯的背景和体验,分析对其著作的影响和倾向;考察他们对两国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描述的不同之处。

4. 两部作品内容及主题:阐述《英国人的特性》与《美国手记》的主要内容及论述的主题,比较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探究其差别背后的原因。

5. 两国人性的反思:分析爱默生和狄更斯对两个国家人性的反思,比较其认识和描述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寻其背后文化和历史意义。

6. 爱默生与狄更斯的角度:探究爱默生和狄更斯的角度,分析其视角和问题意识的不同之处,考察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反响。

7. 两部著作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研究《英国人的特性》与《美国手记》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反响,考察两部著作是否影响了当时的政策制定和社会变革。

8. 两部著作对后世的影响:比较《英国人的特性》与《美国手记》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探究其在当代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9. 结论:总结两个国家同一种族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思想的交流,探寻其意义和启示。

同时也阐述本次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1. 引言:此部分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文章研究的意义。

它作为文章的开端,需要吸引读者的兴趣,使其了解本篇文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2. 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在这一部分中,文章需要比较英国和美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探究其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文章应该涉及到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两国在这些方面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3. 作者背景和体验:这一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爱默生和狄更斯的背景和体验,分析对其著作的影响和倾向。

英国人与英国精神阅读随笔

英国人与英国精神阅读随笔

《英国人与英国精神》阅读随笔一、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当我们谈论英国人,一种温文尔雅、沉稳内敛的形象往往会浮现在脑海中。

他们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英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英国人的性格普遍较为内敛和矜持,他们注重礼仪和规矩,善于控制情绪,不会轻易表露过多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尊重个人隐私和独立。

这种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即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

英国人往往具有一种沉着冷静的气质,即使在压力下也能保持冷静和理智。

他们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注重逻辑和理性。

这种思维方式在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英国文学中的理性主义思潮。

英国人的性格特点还包括勤劳、认真和勤奋。

他们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和精确性,追求卓越和高质量。

这种工作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英国社会的教育体系和对专业技能的重视。

英国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展现出开放、友好和热情的一面。

他们愿意接纳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同时也愿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在深入了解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与英国精神息息相关。

英国人的性格塑造了他们对待生活、工作和社会的态度,而这些态度正是英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继续探讨《英国人与英国精神》深入分析英国精神的其他方面。

1. 严谨认真的态度在我阅读《英国人与英国精神》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英国人那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所深深吸引。

这种态度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更是贯穿于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之中,成为他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严谨认真的态度。

英国人注重礼仪和规矩,他们遵守交通规则,注重个人信用。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待每一件事情都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这种态度体现在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也是如此,工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他们注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

在英国文化中,严谨认真的态度被视为一种美德和优秀品质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人的特性》读书笔记
国贸090120 张腾
毛姆说,这本书只涉及一个具体的题材,所以不像爱默生的散文集那样暧昧、松懈、思想肤浅,这本书比他的任何一部其他作品都更生动,更令人愉快,我觉得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

其作者爱默生(Ralph Walde Emerson,1803—1882),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诗人、教文家,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之代表人物。

在书的前言,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大国历史是历史沧桑的陈述者,大国性格则是历史深邃的思考者。

”关于英国,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本教了我们太多知识,全球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一战、二战:伊丽莎白、克伦威尔、丘吉尔、撒切尔;飞扬的米字旗。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能找出那么多颜色、纹理来填充ENGLAND这几个字母。

全书讲到了英国的国土、种族,英国人的才能、习俗,他们的真诚、性格,说到了英国的贵族,他们的大学、宗教、泰晤士报,历史遗迹巨石阵,还有英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等等,十分的精彩。

曾经我只知道英国人是绅士的代名词,自从读到“英国本来不起雾,是惠斯勒画雾,伦敦才有雾”后觉得他们多了层忧郁,一种灰色的情调。

在此书里,爱默生告诉了我们更多:第一章里,他说英国人耽于幻想,狭隘,以一种大众的平庸和顺从凸显他可贵的高尚。

第二章他又叙述了自己英国邮轮之行的所观所感,试图描绘出“英国人的伤感、英国人的爱与恐惧、英国的历史和社会形态。


第三章,他为英国人戴上了欧洲的皇冠。

此篇里的英国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人民充满智慧。

第四章英国人展现出他们“世世代代坚忍不拔和坚持人人平等”的品质,以个人非凡的能力引领着当今世界的潮流。

他列举了一系列英国天才:罗杰∙培根(Roger Bacon)、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speare)、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mpman)、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本章里也有大量对英国人外形特征的描写,“肤色红润、白嫩丰满、体格健壮、面部轮廓分明”,“像一个骰子”,实在是很精妙的比喻。

纵观现在的英国明星也大多有这样的气质。

第五章的“才能”毫不吝啬地夸赞了英国为世界上“最盛产、最奢侈、最威风的国度”。

这里爱默生着重描述了英国人的逻辑科学能力,“他们讲究规律,逻辑分明,目标明确,胸怀坦荡”,给人以年轻力壮之感。

在本篇结尾处,“他们冷静地看待自己作为世界文明和力量的先锋,正编成方阵,一排一队,成千上万,步伐稳健,浩浩荡荡地勇往直前”便构成了最好最有说服力的画面。

第六章谈的是英国人性格中坚持自我、固执己见的一面,他们似乎已拥有了机器的某些品格:永远精力充沛、有条不紊。

第七章则与法国人、西班牙人等做了一番比较:英国人靠财富和权力的蛮劲来影响欧洲,而法国人则是通过其亲和力和智慧(法国长着一副情妇的嘴脸,永远是美艳又宿醉着,散发着强大的女性荷尔蒙);意大利人阴险狡猾(看看他们在一战二战中频频倒戈的做法便是最好的证据,难怪比萨斜塔不愿正其身)。

第八章讲到了十分关键的一点:英国人是最聪明的名族,他们从不使用其他名族的语言,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影响他人;他们使别人改变信仰,而不是自己被改变。

这是多么难得的特性。

凭借什么呢?我认为是他们深远的名族文化,他们沉静内敛的性格给人庄重感,受人崇拜,当时他们拥有最强盛的国力,扩张着日不落的版图却能让人臣服。

第九章我们见到了英式幽默的意味,那一点点小虚荣在每一阶层都得以展露。

第十章爱默生毫不客气地称英国人为穿着便衣的国王,他们赤裸裸地崇拜着物质财富,不以此为耻、不带任何忏悔。

用现在的话讲,便是“炫富”。

甚至纳尔逊曾经说过“贫困是
我难于宽恕的罪孽”;“乞丐”是最侮辱人格的言词。

第十一章阐述了英国式贵族;第十二章带我们进入了牛津大学的历史;第十三章了解了他们信奉的宗教,圣彼得大教堂屹立在建筑设计史的顶端,屹立在基督徒们的胸口;第十四章描写了英国文学,只一个莎士比亚变足以睥睨他国群雄:第十五章泰晤士报再一次证明了大英帝国无坚不摧之力,它甚至被爱默生称为“民族的勇气”:第十六章的“巨石阵”恐怕又是无人不晓的壮景:第十七十八章讲了人物和做了最后的总结。

第十九章是作者曼彻斯特演讲的记录。

本书出版于1856年,书中爱默生竭力赞扬的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多么富强,至今日,那个日不落的帝国早已垂垂老矣。

但每每想至那段年月,总能再浮现它辉煌的画面:无敌舰队变成手下败将,蒸汽火车狂妄轰鸣,米字大旗插满各州的土地。

大英帝国这四个字该是多么骄傲的存在。

然而今天看来,英国人的特性里又多了层意味。

音乐界,二十世纪中披头士的摇滚乐响彻了世界,甚至将猫王从宝座上震下。

时尚界,薇薇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让·保罗·高提耶(Jean-Paul Gaultier)的设计霸占了服装设计的大半壁江山。

卓别林、费雯丽Vivien Leigh、.劳伦斯•奥利弗、伊丽莎白.泰勒、迈克尔.凯恩.亚历克.吉尼斯等,好莱坞的演员里最出色的有那么多是英国人。

他们如此优秀地存在着,因为他们背后那深厚悠久的文明。

美国怎么会懂这样优秀的世界呢。

有时候想想,虽然英国失去了它的殖民地,然而它的文化却是离弦的箭一般,几世纪前射向世界各地,每一片中箭的土地上至今仍留着箭尾的羽毛。

爱默生的书启示文明,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英国人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