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弗里奇报告读书笔记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报告(游光明,2015级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1504035)一、基本版本书目信息《贝弗里奇报告》全称《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由贝弗里奇爵士发表于1942年,是福利国家理论和实践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书出版以来在中国一直没有翻译本,后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组织翻译,其底本为伦敦英国文书局1995年再版的本子,2004年6月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一版一印,为中英对照本去,全书共252页。
书前有译者序,在目录前还有“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致威廉姆·周伊特阁下”两封书信,正文共分为6个部分,内容部分详述。
二、贝弗里奇其人威廉·亨利·贝弗里奇(WilliamHeonyBeveridge,1879一1963)生于印度的一个英国法官家庭。
青年时期,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取得了数学和古典研究的学位。
此后,他在汤因比会馆(ToynbeeHall)里从事对伦敦东区贫困社会状况的研究。
这种早期的研究对他终生同情穷人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担任过记者,在政府里担任过文职人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他被任命为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他担任这一职务近20年(1919一1937)。
离开伦敦经济学院后,他回到早年就读的牛津大学,担任了一所学院的院长。
贝弗里奇一生担任过不少重要的领导职务,除了在两所著名大学里任过职以外,他还分别担任过英国上下两院的议员,并且担任过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的劳工部次长。
20世纪20-30年代,贝弗里奇曾经长期担任失业保险法定委员会主席,并发表了著名的《失业:一种工业的问题》、《全民保险》等重要著作,为英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失业救济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贝弗里奇一生致力于社会保障建设,富于正义和良知,希望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社会。
他秉持自由、开放、市场竞争的自由主义精神的同时,以追求社会正义,消除社会贫困,建立自由民主的“美好新社会”为期一生奋斗的目标,值得敬仰。
贝弗里奇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概括

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可以说是影响整个世界社会保障,它是制度发展的经典著作,它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曾影响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爵士的传世经典,对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发展历程1941年,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
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时内阁财政部长、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出任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包括工伤赔偿)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
第二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内容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系统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
报告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
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途径问题。
在本部分,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标准;根据英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当前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养老金标准、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并且提出在20年时间内将旧制度逐步过渡到新制度的具体设想以及把退休作为享受养老金的必要条件的意见。
贝弗里奇报告的内容

《贝弗里奇报告》对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启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和文化传统。
但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贝弗里奇报告》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
目前,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没有完整的实现,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普遍性,要覆盖到每一个公民,甚至是每一个成员。
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城乡一体?p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存在着身份和地域的差别和不平等,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统一性,不利于社会保障功能和效率的发挥。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应当按照统一性的原则,构建缴费标准?p待遇支付和行政监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社会保障政府责任与公民义务相结合。
社会保障制度的坚实确立和有效实施,政府首先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推动作用。
1、政府要承担制度设计和立法的责任。
虽然,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立法需要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但是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国政府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的制度研究和立法工作;2、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监管责任。
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p领域和环节的协调?p配合和运作。
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障的监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政府有责任调动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社会的监督责任;3、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的责任。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和服务,只能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提供。
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最根本的就是扩大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
目前,我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仅占GDP的3.4%左右,与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是不相称的,也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如何提高政府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的责任,也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贝弗里奇报告 读后感

《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首先,《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国家战争之后。
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只要发生了,就会有大批的人失去生活的保障,为了生存,他们什么都能做出。
因此,社会在这个时候便显得动荡不安。
英国发生战争,自然的把人民推向动荡边缘,为了维护统治,统治者迫切地需要安抚人心的政策。
这就促成了《贝弗里奇报告》的时代背景。
《贝弗里奇报告》主要阐述了怎么完善社会保险和各种保障制度,并提出保障计划,把视野放到长远。
为以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英国除了之前的《济贫法》,最早颁布的是《工伤赔偿法》,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间段。
而此时我国还处于清朝末年阶段,我们国家的统治者不是为了改善民生而发愁,而是在为如何能够苟延残喘下去而绞尽脑汁。
这是两种制度的差别。
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我们还属于封建主义社会。
英国工人开始为自己的生活保障而努力争取权利,而我们国家的人民还正被一亩地能收多少粮食的小农思想所束缚。
这不是统治者一个人所能决定的,而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所积淀下来的。
既然西方的制度文化能顺应潮流,那我们就学习他,何必闭关自守,把一切都拒之门外呢。
其实,《贝弗里奇报告》有它产生的必然因素,虽然这样开启了社会保障的先河,但总要有第一个人吃葡萄。
无论从政治背景,经济背景还是时代背景上,这正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
英国在社会保险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并且福利水平也相当高。
可是在医疗服务和工伤赔偿方面却不尽人意。
但英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向其他国家学习来弥补自身。
正如生活中,要一个人承认自己错了需要多大的勇气。
可是英国能做到,所以它成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
战争有时候也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战争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对自身,对他人,对自然界等等的思考。
原有的束缚会被战争打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制度会更加完善,会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
因此,一次战争就是一次思考的机会,一次在死亡面前展现生命脆弱的机会,一次让人类反思过去行为的机会。
对贝弗里奇报告_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读书报告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专业:201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对《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一、《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也是现代从事社会保障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必读书,他对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英国是最早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计划,它勾画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福利国家蓝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遭到很严重的创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应运而生。
二、报告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调委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容。
第二部分批评了英国当前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与具体建议,如废除批准社团制度,改革工伤赔偿制度等。
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与伤残赔偿途径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涉与社会保障预算,在分析社会保险支出状况与各方的缴费能力和意愿之后,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方案,并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做了具体划分;此外,还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集问题,进一步阐明事故和职业病高发行业承担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
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的三个假定明确养老金、补助金、保险金等基本概念,将全体公民分成六个群体,分析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要。
第六部分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详细讨论了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和维持就业的问题,并将消除贫困作为战后的基本目标。
贝弗里奇在描绘社会保障计划时遵循了三条指导原则。
第一,既充分运用过去的经验,又不被它所束缚;第二,把社会保险作为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贫困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第三确定国家提供福利的原则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局部人的利益,明确社会保障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
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

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对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障做了高度概括。
报告通过对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的分析,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标准;根据英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当前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养老金标准、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并且提出在20年时间内将旧制度逐步过渡到新制度的具体设想以及把退休作为享受养老金的必要条件的意见。
贝弗里奇首次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缴费方案,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作了具体划分;同时,还专门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资问题,明确了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行业应承担额外的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
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计划,首次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所赖以存在的三个假定,提出通过社会保险、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三个层次保障人们不同同时《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险计划中提出了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全方位的完整的社会保障规划。
这种全方位覆盖所有公民的社会保险计划使福利国家思想从人们的理想转变成为一种具体可行的社会行动方案。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构建福利国家社会保险计划的六项原则:一是基本社会待遇标准统一;二是缴费率统一;三是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四是待遇标准适当;五是广泛保障;六是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人群。
这六项原则集中表达了福利国家思想的社会保障政策主张。
概括起来,福利国家思想的政策主张主要是:一是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居民拥有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为出发点,二是社会保障应惠及全体居民并实行全民的全面保障。
需要的重要观点。
同时,在明确养老金、保险金、补助金及补贴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全部国民分为雇员、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家庭妇女、其他有酬工作的人群、退出工作的老年人、低于工作年龄的子女等六个群体,分析了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并就其参保的待遇、缴费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读《贝弗里奇报告》有感

读《贝弗里奇报告》有感根据伯纳德贝弗里奇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人类在过去二十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的报告揭示了世界经济的变化,特别是对中国的重大影响,同时也指出了人类生存的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
伯纳德贝弗里奇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崛起。
过去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它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对全球消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此外,贝弗里奇报告还指出,尽管世界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挑战仍然存在。
其中最突出的挑战是全球变暖。
报告指出,极端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全球资源匮乏、空气污染等现象,都是由于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所导致的。
根据贝弗里奇报告,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积极、团结合作。
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闭头,贝弗里奇建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能源利用,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政策,以及发展国际共同的应对措施。
在此基础上,建议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以改善贫困状况,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并且支持可持续发展。
本文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发展和全球挑战提出,根据伯纳德贝弗里奇发表的《贝弗里奇报告》,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威胁,如极端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全球资源匮乏和空气污染等。
当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加强跨国合作,继续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改善贫困状况,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并且支持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得到更长久的发展机遇,继续将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贝弗里奇报告读后感

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对战后英国的社会保障做了高度概括。
报告通过对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的分析,贝弗里奇先生在大量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供养子女等不同群体对房租、食品、衣着、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由此得出了战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最低需要所需的保险待遇标准;根据英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当前养老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养老金标准、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建议,并且提出在20年时间内将旧制度逐步过渡到新制度的具体设想以及把退休作为享受养老金的必要条件的意见。
贝弗里奇首次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缴费方案,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作了具体划分;同时,还专门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资问题,明确了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行业应承担额外的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
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计划,首次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所赖以存在的三个假定,提出通过社会保险、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三个层次保障人们不同同时《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险计划中提出了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全方位的完整的社会保障规划。
这种全方位覆盖所有公民的社会保险计划使福利国家思想从人们的理想转变成为一种具体可行的社会行动方案。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构建福利国家社会保险计划的六项原则:一是基本社会待遇标准统一;二是缴费率统一;三是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四是待遇标准适当;五是广泛保障;六是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人群。
这六项原则集中表达了福利国家思想的社会保障政策主张。
概括起来,福利国家思想的政策主张主要是:一是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居民拥有维持基本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为出发点,二是社会保障应惠及全体居民并实行全民的全面保障。
需要的重要观点。
同时,在明确养老金、保险金、补助金及补贴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全部国民分为雇员、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家庭妇女、其他有酬工作的人群、退出工作的老年人、低于工作年龄的子女等六个群体,分析了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并就其参保的待遇、缴费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笔记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为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建立也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报告的目的之一——消除贫困比较感兴趣。
他在原文中这样表述:
摆脱贫困之路
11.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从回顾英国现行的社会保险方案和相关服务开始,以出炉社会保障计划收尾。
该计划首先分析了英国贫困的成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那些年份里,英国有很多家庭和个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一些中立的、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科研机构对英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状况进行了社会调查。
这些城市包括伦敦、利物浦、设菲尔德、普利茅斯、南安普顿、约克郡和布里斯托尔。
他们测定了每个城市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的比例,分析了贫困的程度和原因。
虽然被调查的城市各不相同,但调查的结果却惊人的相似。
根据事先严格设定的贫困的标准,在调查显示的所有贫困人口中,约有3/4--5/6是因为中断或丧失谋生能力致贫的。
至于剩下1/6--1/4的贫困人口,其致贫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家庭人口太多,虽有收人但不足以支撑整个家庭。
在这些调查结束之后,英国出台了补充性养老金计划,老年贫困人口数量有所减少,但这并不影响调查得出的主要结论:只有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人再分配才能摆脱贫困。
12.要消除贫困,首先要改进国家保险,也就是说,国家要为中断或丧失谋生能力者提供生活保障。
现行的社会保险方案涵盖了所有导致收人中断或丧失的主要因素。
尽管如此,仍有数量众多的失业者、患病者、老年人及丧偶者缺乏足够的收人,不能维持社会调查确定的基本生活标准。
这说明他们得到的保险待遇水平太低或者享受期太短,而且补充保险提供的补助金额也不足,或者是享受条件过于苛刻,以致人们不愿意申领。
事实上,在设计战前提供的社会保险待遇时,根本没有考虑社会调查所设定的基本生活标准。
虽然失业保险待遇在某些方面考虑了这些标准,使失业者能够生活在贫困线以上,但疾病和伤残待遇、老年人养老金和丧偶者养老金的水平要比这些标准低得多,对有家庭赡养或抚养义务及工作收人低于基本生活标准两倍的工人来说,其获得的工伤赔偿的金额也不足以养家糊口。
为了防止因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而导致贫困,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行的社会保险方案做一些改进:一是扩大覆盖对象范围;二是扩大覆盖风险范围;三是提高待遇标准。
13.要消除贫困,其次要根据家庭需求调整收人,也就是说,要根据家长是否有收人及收人多少对儿童提供某种形式的补助。
如果不对子女众多的大家庭提供类似的补助作为社会保险待遇的一部分或作为附加待遇,那么社会保险就难以真正抵御收人中断所带来的风险。
但是如果仅在家长收人中断时对儿童提供补助,那么以下两力面的不良影响就难以避免。
第一,子女多的低收人工人仍然深陷严重贫困难以自拔;第二,这些工入在失业时或工作中断时所得到的各种福利将高子其工作所得。
14.如果通过社会保险和子女补贴来进行双重收人再分配,那么英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可以消除社会调查所定义的贫困。
如第}5段所示,英国,人的可支配收人是足以实现这个日标的。
该报告第五部分所展示的社会保障计划提出,要在战后消除贫困,并把强制性社会保险作为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手段,把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作为补充手段。
该计划还指出,成功的社会保险有赖于三个必要假定:假定A是为未成年儿童发放补贴;假定B是建立一套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灰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假定C是维持就业,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失业。
这三个假定的部分内容超出了计划自身的范畴,属于其他社会政策领域。
因此该报告将对这三个假定的详细论述安排在了第六部分而非第五部分里。
第六部分主要是讨论社会保障和其他相关议题的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消除贫困的方法主要是完善社会保险和儿童补助,同时把国民救助和自愿保险作为补充手段。
作者在文中没有对城市和农村贫困进行区分,我想是因为欧洲的农民也是受雇于农场主的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无差别。
作者根据一些非政府组织的调查报告,认为贫困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中断或丧失谋生能力,二是家庭人口太多,无力抚养。
丧失谋生能力我想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失业、年老、疾病等,毫无疑问,这些通过相应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困境。
对在领取失业金时间已满的人,又有国民救助进行帮助,能够维持其基本生存能力。
我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多层次的立体的保障计划。
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贝弗里奇在多年前描述的计划并无太大差别。
都是把社会保障作为基本的政策,再同时辅以社会救助等政策力图建立完善的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系统。
差别是贝弗里奇的政策目的是消除贫困,而我国是为了与经济改革配套。
我对这一系统中最感兴趣的是社会救助。
总所周知,英国等福利国家因为其对失业等人员过度的救助和福利,造成了福利病。
对国家和社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单纯的现金救助一方面国家本身负担很重;另一方面,低保户对国家依赖很强,丧失了摆脱贫困的积极性。
所以,我认为社会救助应该更多的让救助者去独立,而不是依赖。
从我们国家来说,享受低保人群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员是年富力强有劳动能力的人。
当然也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为了使享受低保人群中有就业能力的人群能够就业,应该对容易就业的城市低保申请人和无劳动能力不容易就业的申请人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适度放宽银行贷款、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对区别对待低保人群中有无劳动能力的情况,我感觉很有必要。
我们不能一刀切,一风吹。
如果不加区别对待,都是简单的进行物质帮助,那么那些享受低保的人群会形成低保依赖,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工作,这样一来,一方面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国家压力也太大,低保制度难以为继。
对有针对性的适度发放银行贷款这一点,对低保人群也是可行的。
现在国家鼓励自主创业,低保人群中肯定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希望为自己打工。
但是可能以为缺乏必要的资金来启动创业项目。
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针对他们的这一需求发放小额贷款,解决他们的困难,这样对消除低保人群也是有益的尝试。
但是,其中存在还贷风险的问题,拿啥作抵押,由谁担保,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化,我想社区居委会在深入基层,充分调查,了解低保户家庭情况下,可以承担这一工作。
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这点毫无疑问,这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这点比每月发的低保金更加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低保制度应该更重视造血而不是输血。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获得合适的工作。
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解决了低保人群的就业问题,帮助其摆脱贫困状态。